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分析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湖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81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观察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及治疗有效率。结果患者经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后的V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 <0.05),治疗完成后1个月和3个月的有效率分别为92.6%和86.4%。结论超声引导下体外冲击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具有良好的近期及中期疗效,为梨状肌综合征的早期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由于梨状肌损伤而压迫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侧臀腿疼痛为主的病症,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治疗可分为手术治疗与非手术治疗,绝大部分病人都可采用非手术治疗。目前临床治疗多以按摩、理疗、针灸、局部封闭、中药外敷等非手术疗法可使症状缓解,但难以治愈。我科自2003年1月至2006年4月采用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28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三联疗法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4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采用推拿、梨状肌封闭和中药塌滞三联疗法治疗,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临床疗效评定。结果:总有效率达95.23%。结论:三联疗法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梨状肌综合征及其相关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原因引起的坐骨神经痛,下肢的感觉运动障碍在临床上相当普遍。国外学者统计约有6%的坐骨神经痛是由梨状肌综合征引起。一般认为梨状肌综合征是由梨状肌的解剖变异、外伤、劳损、感染等因素导致梨状肌充血、水肿、肥大、痉挛、挛缩、变性从而刺激、压迫坐骨神经及其营养血管引起的一系列症状。Yeoman于1928年首次描述梨状肌综合征  相似文献   

5.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梨状肌急慢性损伤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而继发臀及腿痛为主的一系列症状,临床较为常见.笔者自1990年2月~1998年6月,运用针刺加走罐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3例,取得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6.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后,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臀腿痛的一种疾病。妊娠合并急性梨状肌综合征虽不会直接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生命,但该病引起剧痛与行动不便以及相应治疗可能会给胎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给患者带来极大的痛苦与心理负担。我院自2002年1月~2006年12月,共收治妊娠合并急性梨状肌综合征孕妇2例,采用物理治疗,配合通络消炎及促胎儿成熟等治疗,尽快结束妊娠,减少膨大子宫压迫加重症状,帮助孕产妇顺利渡过孕产期,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手法按摩、局部封闭及内服中药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以及临床上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易与腰椎间盘突出症混淆的鉴别要点。方法:对749例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行手法按摩、局部封闭和内服中药的联合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7.1%。结论:手法按摩、局部封闭及中药联合治疗对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患者效果满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早在1928年,Yeoman就认为坐骨神经与梨状肌的关系异常可导致坐骨神经痛.1937年,Freiberg首次采用切断梨状肌的方法治疗不明原因的坐骨神经痛12例,其中10例治疗有效.1947年初,Robinson开始使用梨状肌综合征一词,他描述了该病的5个明显的特点:①局部外伤史;②疼痛局限在骶髂关节、坐骨结节和梨状肌,疼痛沿着坐骨神经放射并出现行走困难;③弯腰、举重导致疼痛加重,通过牵引可不同程度缓解;④在梨状肌的解剖部位可触到梭形、腊肠状的块状物;⑤Lasegue征阳性.一般认为,梨状肌综合征是周围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由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引起坐骨神经痛表现,临床上容易漏诊和误诊[1].髋关节过度内、外旋或外展可拉伤梨状肌,而痉挛的梨状肌压迫坐骨神经,可产生臀后部及大腿后侧疼痛,其他原因包括解剖变异、梨状肌炎症、肌张力异常、注射后肌纤维化、骶髂关节炎症及坐骨结节肿块等[2].  相似文献   

9.
正梨状肌综合征主要是因间接外力如跨、蹲、扭、闪等动作导致梨状肌受牵拉而引起撕裂损伤,造成局部充血、痉挛、水肿,而使坐骨神经受刺激压迫,从而发生相应的临床症状~([1-2])。临床调查显示,梨状肌综合征占臀部软组织损伤的15%~25%,是导致老年坐骨神经痛的常见原因之一,且发病率较高,容易发生误诊,严重影响人们生活质量~([3-4])。因此,本文研究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正> 急性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引起坐骨神经痛的原因之一,临床并不少见。作者自1995年以来,采用冯氏局部手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急性梨状肌损伤综合征62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运用石氏逐痰通络汤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对门诊收治的5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给予口服石氏逐痰通络汤加减治疗。结果治疗1~3个疗程后,经临床随访,52例患者中治愈41例,占78.8%;好转8例,占15.4%;无效3例,占5.8%;总有效率94.2%。结论石氏逐痰通络汤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梨状肌综合征是临床常见腰腿痛病症之一,以臀部疼痛为主要症状。我院采用新铍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91例,取得显著疗效。  相似文献   

13.
推拿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32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推拿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推拿手法治疗。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100%。结论推拿治疗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临床保守治疗中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梨状肌损伤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损伤性疾病,占腰臀部软组织损伤的15%~25%.其主要表现为臀部疼痛伴同侧坐骨神经痛,从2005年至今笔者收治梨状肌损伤综合征120例,治疗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臭氧痛点注射,再用微波照射局部,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2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行梨状肌臭氧注射加用微波照射理疗。结果:62例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结论:臭氧加微波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显著,可避免使用激素,治疗简单、方便、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临床研究。方法:选自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收治的梨状肌综合征患者65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4例与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局部封闭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结合超声引导下针刀治疗。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VAS评分和痛阈值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94.12%)高于对照组(64.52%)(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降低(观察组:t=23.574,对照组:t=18.214,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t=9.500,P<0.05)。两组治疗后痛阈值升高(观察组:t=12.107,对照组:t=11.046,P<0.05);观察组治疗后痛阈值高于对照组(t=3.932,P<0.05)。两组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下针刀联合局部封闭治疗梨状肌综合征患者临床疗效明显,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符合纳入标准的门诊梨状肌综合征患者48例,采用推拿配合针刺方法治疗,3个治疗周期后判定疗效.结果:治愈10例,好转31例,无效7例,总有效率为83.3%.结论:推拿手法配合针刺治疗梨状肌综合征疗效好,费用低,方法简单,可减轻患者痛苦,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18.
梨状肌综合征是由于各种原因所致梨状肌卡压坐骨神经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作者自1997年以来采用局部阻滞加小针刀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12例,效果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梨状肌综合征的诊断特点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总结30例梨状肌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肌电图资料。其中9例患者行坐骨神经探查、减压术,21例患者非手术治疗。对23例患者行B超、MRI、肌电图检查,并分别总结其特点。结果:23例患者治疗后获得随访,随访时间2~24个月,平均6个月。7例患者术后当日臀部、下肢疼痛、麻木减轻,2例患者术后感觉逐渐恢复,肌力逐渐加强。归纳梨状肌综合征B超、MRI、肌电图的诊断特点,总结其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术中注意事项。结论:临床表现结合B超、MRI、肌电图是诊断梨状肌综合征的重要手段。坐骨神经探查、减压术对非手术治疗无效的患者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20.
梨状肌综合征是指梨状肌慢性劳损或急性损伤后,刺激或压迫坐骨神经引发臀腿痛的一种疾病。妊娠合并急性梨状肌综合征虽不会直接危及孕产妇及胎儿生命,但该病引起剧痛与行动不便以及相应治疗可能会给胎儿发育造成影响,因此,给患者带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