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闭经属妇女疑难病.《金匮要略妇人杂病篇》云:”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言简意赅地将闭经概括为虚实两类.笔者临床,采用以下八法辩证施治,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2.
仲景在《金匮要略》中,列妇人病三章,计经文四十四条,出方三十九首,从理法方药上奠定了中医妇科学的基础。妇人病与男子所不同者,经带胎产也,故仲师在妇人发病原因上写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至有历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八条原文旨意。[方法]通过对《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的仔细研读、思考,并参阅历代医家对第八条条文的注解,围绕妇人杂病的因机证治对本条原文进行分析、阐释。[结果]《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篇第八条为妇女诸病纲领,"因虚、积冷、结气"六字为其病因机要,而"因虚"居六字之首;第2句"久成肺痈"之"痈"字当是"痿"字之误;病证"凝坚在上"、"在中盘结",男女均可出现,非女子独有,"肺痿"、"寒疝"、"胁腹痛"、"脐下关元痛"、"劳热"、"肌肤甲错"等证在《金匮要略》其它篇章各有专述及记载;病证"在下"则专属妇人杂病,以经带诸病为主,证属虚寒夹瘀(郁)型。[结论]《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开后世辨治妇人杂病之先河,随人类社会之发展,时代之更替,仲景对妇科杂病的认识至今仍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正>带下,始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论云:"任脉为病,……女子带下瘕聚。"汉·张仲景《金匮要略·妇人杂病》亦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此皆带下"[1]。近代严鸿志《女  相似文献   

5.
治疗闭经46例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闭经是妇女常见的病患之一。祖国医学古典医籍中,对此证早有论述,如《内经》中提出“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不月”、“月事不来者,胞脉闭也”、“病名血枯……气竭肝伤,故月事衰少不来也”。后世对此也多有阐发,诸如《金匮要略》中谓:“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气,为诸经水断绝”,《傅青主女科》中也谓:“女子七七而天癸绝,有年未至七七而经水先断者,人以为血枯经闭也,谁知是心肝脾之气郁乎”。历代医家不仅从  相似文献   

6.
王丁超  周素贞 《中医学报》2019,34(11):2358-2361
脏气虚损及痰瘀互结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积结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师临证治病以"虚损-痰瘀"统领机要,法随证立,治从法出,提出了扶正补虚、痰瘀同治的治疗策略。病初要痰瘀同治、分清主次;后期补虚为主、标本兼顾。同时,注重调气养神、安和五脏,体现了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等中医的特色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7.
长期卧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液等分泌物易阻塞于呼吸道,甚则肺部形成瘀血,极易引发坠积性肺炎.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伤则虚、气伤痰阻、气伤血瘀,终致痰瘀互结.COPD患者肺、脾、肾虚,痰瘀交阻,久卧于床则加重三脏之虚,痰瘀益甚而合并坠积性肺炎.故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中医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久卧伤气"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中医学报》2019,(11):2358-2361
脏气虚损及痰瘀互结是导致多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脏腑气血、阴阳亏虚为发病之本,痰浊、瘀血积结为疾病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李师临证治病以"虚损-痰瘀"统领机要,法随证立,治从法出,提出了扶正补虚、痰瘀同治的治疗策略。病初要痰瘀同治、分清主次;后期补虚为主、标本兼顾。同时,注重调气养神、安和五脏,体现了辨证论治、整体观念、以人为本等中医的特色诊疗思想。  相似文献   

9.
长期卧床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痰液等分泌物易阻塞于呼吸道,甚则肺部形成瘀血,极易引发坠积性肺炎。中医认为"久卧伤气",气伤则虚、气伤痰阻、气伤血瘀,终致痰瘀互结。COPD患者肺、脾、肾虚,痰瘀交阻,久卧于床则加重三脏之虚,痰瘀益甚而合并坠积性肺炎。故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中医病机出发,深入剖析"久卧伤气"与COPD并发坠积性肺炎的关系,以期为临床诊疗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中医认为子宫肌瘤属妇人胞中结块的"症瘕"范畴,因其具有推之不移、坚结不散、痛有定处的特征,故又属"症瘕" 中之症积类疾病,多为血病.  相似文献   

11.
"木郁达之"为五郁治则之一。运用"木郁达之"治则可有效防治五气郁闭、运气失常的外感病和脏腑气机郁闭的内伤杂病。乳腺癌患者骨微环境紊乱的核心病机是肝郁脾虚、营卫失和。营卫失和可减弱营血濡养骨骼和卫气抵御外邪的能力,影响骨诱导分化各种血细胞进入血液的功能,引起乳腺癌细胞因子与骨微环境中细胞的相互作用,从而引发骨转移。木郁则病,木达则和。疏肝健脾、调和营卫有助于重建乳腺癌骨微环境新稳态,从而通过调控乳腺癌患者骨微环境影响乳腺癌骨转移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伏邪与卵巢早衰(premature ovarian failure,POF)发病的相关性,并总结龙江韩氏妇科从伏邪论治POF的用药经验。[方法]以伏邪致病的发病机制为基础,分别从先天伏邪、疫疠侵扰、生活习惯及环境异常、伏寒伏郁几个方面论述伏邪与POF发病的相关性及韩氏妇科的用药特色。[结果]伏邪具有隐匿、伺机而动的特征,其起因可概括为三点:一则为先天遗传于父母的潜在伏毒;二则为后天受六淫、疫疠等诸邪侵袭,邪气感而未发或祛之未净",寒、瘀"病理产物等伏藏于体内,伺机待动;三则为先天禀赋不足,正气常虚之人,后天又失调护而成即病难愈、每愈易复之体质。此三类伏邪病因均与POF的发病密切相关。所附临床验案属寒邪伏于冲任,凝而成瘀,瘀血不祛,新血不生所致,因此治疗时以补肾填精、散寒祛瘀为法,瘀祛则气血健旺,天癸有源,冲任通畅,经水自行。[结论]韩氏妇科认为,POF的发生与伏邪匿于冲任密切相关,治疗上必先辨邪气伏藏之因,切中症结再行论治。临证屡获良效,其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绍武治疗胸痹心痛经验方调心汤的组方思路及方义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绍武先生基于三部六病学术理论,在四脉定证原则指导下,针对胸痹心痛(冠心病心绞痛)心阳不足,寒邪、痰饮、气滞、瘀血标盛的病机,协调整体气血,突出局部辨病,气血寒痰瘀同调,脑心肝脾肺肾共治,创制胸痹心痛经验方调心汤,临床疗效肯定,为胸痹心痛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思路.  相似文献   

14.
"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语出《金匮要略》。"阳前通,则恶寒"是指阳虽先通但寒未尽除;"阴前通,则痹不仁"是指阴虽先通而痹未尽愈。恶寒不是阳前通的结果,而是身冷在一定程度上的延续;痹不仁亦不是阴前通的结果,而是骨疼在一定程度上的延续;恶寒与痹不仁的原因和身冷与骨疼的原因是一样的,乃前文中所述阴气、阳气不通所致。出现阳前通、阴前通是疾病有所缓解的表现。医者临证遇此表现,当因势利导,使疾病持续向愈。  相似文献   

15.
[目的]总结劳绍贤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临证用药经验。[方法]通过临床跟师学习、记录典型病例、查阅相关文献,从疾病的诊治思路及经验方药方面论述劳教授治疗脾胃疾病的学术思想和临证经验,对其常用药对和自拟良方进行总结,并举验案佐证。[结果]劳绍贤教授临证以证为本、病为枢、症为标,通过舌诊将脾胃疾病分为脾胃湿热、气滞胃肠、脾胃气虚、气阴两虚4个基本证型,依据证型选用药对,同时结合现代药理研究成果,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经验用药和处方。脾胃湿热证者,治以清热祛湿;气滞胃肠者,治以调畅气机、疏肝和胃;脾胃气虚证者,治以健脾祛湿;气阴两虚证或兼瘀热互结者,治以气阴双补、瘀热并清,临床治疗脾胃病收效显著。所举验案中患者辨证为肠道湿热、气血凝滞,予以清热祛湿、理气行血治疗后,疗效良好。[结论]劳绍贤教授病证结合治疗脾胃疾病临床疗效良好,其临床及学术经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连建伟教授辨治郁证六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郁证是指由于情志不舒、气机郁滞所致,以心情抑郁、情绪不宁、胸部满闷、胁肋胀痛,或易怒喜哭,喜叹息,或不思饮食,失眠多梦,或咽中如有异物梗塞等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类病症,此与现代医学的抑郁障碍相似.现代社会高强度,快节奏的生活,各种家庭社会问题频发,人们心理生理压力普遍增加,郁证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连建伟教授认为:情志怫郁为郁证之始因,气机郁结而进一步导致痰、湿、食、血诸郁为郁证之病机.因此,连老师临证多从情志郁结辨治郁证,常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行气开郁、降逆化痰;清化痰湿、温胆开郁;活血化瘀、行气解郁;益气补血、健脾养心;滋阴清热、镇心安神等六法来统领而治,每获良效,可为后学者法.  相似文献   

17.
结缔组织病多因机体正气不足,外邪乘机侵袭,从而导致皮肤、肌肉、关节等处的气、血、脉运行失常,痹阻不通,常易通过气血归肺而并发肺部病变,从而导致肺脏机能失常。结缔组织病相关性间质性肺病患者病情多虚实夹杂,气滞、气虚、血瘀、脉阻等并存体内,互为病因,缠绵难愈。故治疗应从气、血、脉的调理入手,重视补气、行气、理气,同时灵活应用活血化瘀、通经活络之法,使气血复运,脉络得畅,肺朝百脉机能得复,则诸症可缓,疾病向愈。  相似文献   

18.
病性是中医对患者病理状态的总特质的判断,中医辨证中病性分析的过程,即是对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寻找与病性有相关联系的临床资料,然后运用八纲、气血津液、六淫等纲领进行归纳概括的过程。传统中医对病性的认识名目繁多,一般用寒、热、虚、实、阴、阳加以概括,但由于病性之间的夹杂,有些难以用阴阳说明,因此可将病性概括为寒、热、虚、实、阻滞、滑泄六个方面加以认识。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舌苔、阴道脱落细胞的相关性。方法选择102例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采用辨证要素积分的方法,通过对患者舌象、舌苔与阴道脱落细胞的观察,研究围绝经期综合征证素与脱落细胞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紫舌与剥苔MV最低,舌苔脱落细胞MV与肾、肝、气滞、寒、阳虚、血虚呈负相关;阴道脱落细胞MV与热呈正相关,与肾、气滞、寒、气虚、阳虚、血虚呈负相关。结论围绝经期综合征舌象的形成与舌苔脱落细胞具有内在联系,舌苔脱落细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肾虚、肝郁病理变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岭南地区冠心病的中医用药规律。【方法】对1990-201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临床研究方面文献进行整理、归纳,总结分析冠心病的证候分布及其用药规律。【结果】(1)证候分布:在相关的125篇文章中,常见证候依频次从高到低前8位为:气虚血瘀证>气虚血瘀、痰阻心脉证>气阴两虚、心血瘀阻证>心血瘀阻证>气滞血瘀证>痰阻心脉、心血瘀阻证>气阴两虚证>痰阻心脉证。证素分布依次为:血瘀证、气虚证、痰浊证、阴虚证、阳虚证、气滞证、寒凝证、热毒证。(2)总体用药规律:药物类别排前5位者为活血化瘀药、补虚药、理气药、化痰药、解表药;排前10位的常用药物为丹参、川芎、黄芪、当归、赤芍、甘草、瓜蒌、红花、三七、薤白。(3)分证用药规律:心血瘀阻证以血府逐瘀汤加减,气虚血瘀证以补阳还五汤加减,气滞血瘀证以血府逐瘀汤原方,痰阻心脉证以瓜蒌薤白半夏汤加减,阴寒凝滞证以瓜蒌薤白白酒汤加减,气阴两虚证以生脉散加减,心肾阴虚证以左归饮加减,阳气虚衰证以参附汤加减。【结论】近20年岭南地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的用药规律以在辨证基础上运用古方加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