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前常合并糖尿病或在发病急性期常可见血糖升高,许多临床及动物实验亦表明高血糖可加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目前,较多的研究兴趣集中在缺血再灌注后的炎性过程,缺血细胞以及缺血激活的内皮细胞、白细胞,产生促炎性细胞因子,表达黏附分子,导致白细胞积聚和外流。该文主要综述炎症因子在高血糖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 ,许多研究均显示炎症机制在脑缺血后神经元损伤中起着重要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后可迅速引起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 ,并已证明 ,脑缺血后所产生的各种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既与脑缺血损伤有关 ,又可对脑缺血产生保护作用[1 ] 。本文对近几年与炎症机制有关的细胞因子和炎症介质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面的研究状况作一综述。1 IL - 1Saito等[2 ] 对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利用ELISA法检测IL- 1β含量的变化 ,发现缺血 10分钟再灌注后 3~ 6小时IL -1β含量增加 ;在脑室内注射低剂量IL - 1β(5~ 10mg)即可加重大鼠脑缺血性损伤。对…  相似文献   

3.
红景天是名贵的药用植物,有着与人参、刺五加相似的滋补强壮、扶正固本功能。红景天属植物主要有效成分为红景天苷(salidroside)[1],研究表明红景天及红景天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保护作用[2,3]。尽管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为缺血后的炎症反应可加重组织损伤[4]。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是炎症反应的始发细胞因子,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5~7]。TNF-α在脑缺血再灌注各种损伤反应中起关键作用,研究发现,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在受损脑区内表达增加,其表达过多,参与和加重了脑缺血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蒺藜皂苷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蒺藜皂苷治疗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脑缺血再灌注24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ELISA 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TNF-α、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与模型组相比较,蒺藜皂苷治疗组可明显减轻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水肿程度,降低缺血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增加缺血脑组织和血清IL-10的含量。结论:蒺藜皂苷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强IL-10的表达,降低TNF-α和IL-6的表达,从而抑制炎症反应、减轻大脑神经功能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缺血后再灌注是引起缺血脑组织损伤的重要原因,而大量浸润的炎症细胞和炎症因子等引起级联放大的炎症反应是脑缺血-再灌注的主要损伤因素。本文主要综述炎症反应相关细胞和因子对脑损伤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大鼠短暂性脑缺血模型 ,探讨核因子 -к B(NF-к B)、P-选择素和胞间粘附分子 - 1 (ICAM- 1 )在缺血再灌注炎症损伤的作用以及亚低温对缺血再灌注后炎症反应的影响及可能机制 ,为临床脑缺血患者进行亚低温治疗提供必要的实验依据。 方法 采用大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 +全身低血压短暂性脑缺血模型及亚低温方法 ,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常温 (37℃ )缺血组、亚低温组 (33℃ )缺血组 ;缺血组分为缺血 9m in再灌注 6 ,1 2 ,2 4 ,4 8,72 ,96 h六个时段 ,分别进行神经元尼氏体染色、苏木精 -伊红染色、髓过氧化物酶活性、NF-к B、P-选择素和 ICAM- 1表达的检测。 结果  (1 )与假手术组相比 ,常温缺血组海马 CA1区神经元损伤远较亚低温缺血组严重 (P<0 .0 1 )。 (2 )常温缺血组可见明显的白细胞粘附和浸润等炎症反应 ,亚低温缺血组炎症反应明显受抑。 (3)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和皮质 NF-к B、P-选择素和 I-CAM- 1表达上调 ,在表达时程上表现出一定的相关性。 (4 )亚低温缺血组再灌注后海马和皮质 NF-к B、P-选择素和 I-CAM- 1表达显著低于常温缺血组 (P<0 .0 1 )。 结论 脑缺血再灌注后确实存在炎症反应性损伤 ,NF-к B、P-选择素和 ICAM- 1在再灌注后不同时程明显上调 ,在炎症反应的不同阶段发挥重  相似文献   

7.
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脑组织的缺血缺氧导致氧化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可通过某些途径如脂质过氧化、蛋白质变性造成细胞坏死;线粒体、内质网途径、死亡受体途径的激活及直接的DNA损伤等导致细胞凋亡;炎症瀑布级联反应以及细胞信号调节等途径造成细胞死亡。目前实验研究发现,通过抗氧化剂、细胞凋亡抑制剂、抗炎、干扰细胞信号调节的药物以及中医药针灸等,可以缓解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本文综述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实验研究,为临床脑缺血患者的治疗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8.
封菲  王晓楠  章顺荣  丁关萍  高越 《浙江医学》2013,35(20):1807-1809
目的观察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对脑梗死体积、脑组织含水量及神经行为学变化的影响,探讨减轻神经源性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的保护作用。方法将54只大鼠分为药物组、假手术组、对照组,用线栓法建立右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大鼠模型,药物组和对照组大鼠在再灌注时经尾静脉分别注入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及生理盐水,假手术组只分离右侧颈总、颈内、颈外动脉。缺血再灌注后24h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物质表达,氯化三苯基四氮唑染色法测定脑梗死体积,干-湿称重法检测脑组织含水量;分别于再灌注24h及72h时利用转棒试验和肢体不对称试验检测神经行为学变化。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24h大鼠脑缺血区P物质的表达明显升高,脑组织含水量明显增加。药物组与对照组比较,脑组织含水量减少,神经功能改善。结论神经激肽1受体拮抗剂可通过抑制神经源性炎症反应而达到缺血再灌注损伤时的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及防治策略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缺氧缺血性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疾病.恢复血流再灌注在挽救心脑缺血患者生命的同时,带来了新的损伤,降低了再通手术成功率,此为缺血再灌注损伤.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涉及氧化应激、细胞内钙超载、线粒体功能紊乱、细胞炎症、自噬、凋亡等诸多细胞与分子生物学事件,相互之间交叉成一个复杂的网络.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复杂机制相对应,防治心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策略从单一的针对某一机制的药物治疗,发展到了缺血预处理、远距预处理、缺血后处理、联合用药干预及常压高氧联合溶栓治疗等,针对多个损伤机制的综合防治手段.  相似文献   

10.
大量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表明脑缺血及再灌注期间发生着复杂的病理生理变化。一方面,脑缺血再灌注既可挽救濒临梗死的细胞,另一方面加重细胞损伤,导致细胞死亡。目前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氧自由基、兴奋性氨基酸、细胞内钙超载、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等方面,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曲古菌素A(TSA)对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分子学机制。方法:小鼠侧脑室立体定位注射TSA;插线法制备局灶性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神经功能评分进行行为学研究;TTC染色检测脑梗死面积;Western blot测定COX-2、iNOS、NF-κB/p50的表达。结果:小鼠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可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失,并出现较大面积的梗死灶,TSA能明显改善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神经功能,减小脑梗死面积。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COX-2、iNOS炎症蛋白和NF-κB亚单位p50蛋白表达增加,应用TSA后可显著抑制上述蛋白的表达。结论:TSA可通过抑制炎症反应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小鼠具有脑保护作用,此作用可能由NF-κB/p50途径介导。  相似文献   

12.
脑梗死后发生缺血损伤级联反应,其中脑梗死后的炎症反应及其损伤作用日益受到关注,抗炎治疗也成为当前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热点。中药通过干预炎症反应的各个环节可减少神经元凋亡,对临床更有效地防治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现就近几年来中药  相似文献   

13.
黄芪提取物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炎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研究黄芪提取物(EA)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MCAO)再灌注模型,观察EA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外周血WBC计数及分类,脑组织中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血清和脑组织中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EA 80mg/kg、EA 40、80mg/kg、EA 20、40、80mg/kg分别可改善缺血再灌注2、8、24h大鼠的神经功能障碍;EA 40、80mg/kg能明显降低脑组织中MPO活性和血清IL-1β含量,减少外周血WBC总数;EA 20、40、80mg/kg使中性粒细胞百分率降低、升高淋巴细胞百分率,降低脑组织中的IL-1β含量。结论EA对MCAO再灌注损伤大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脑组织[Ca2+]i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Ca2+]i明显升高(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山莨菪碱治疗组脑组织[Ca2+]i较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亦明显减轻.提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Ca2+拮抗及膜稳定作用对全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各种实验性脑缺血动物模型中,已经证实脑缺血损伤后在受损区有大量细胞因子的表达和炎细胞的浸润,通过炎症反应一方面引起神经保护作用,另一方面炎症因子的过度表达又可加重脑组织损伤,缺血后短时间内即可发生炎症反应,尤其在再灌注中更加明显。星行细胞,小胶质细胞,内皮细胞及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19):33-56
目的探讨西洋参茎叶皂苷(PQS)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与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 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西洋参茎叶皂苷(50、100、200 mg/kg)组,采用大脑中动脉阻塞法制备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缺血再灌24 h后检测大鼠神经功能损伤评分;干湿重法测定脑含水量;生化法检测脑组织髓过氧物酶(MPO)的活性;ELISA法检测大鼠脑组织及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的含量。结果西洋参茎叶皂苷(100、200 mg/kg)组可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和脑水肿程度,降低缺血脑组织MPO的活性,降低缺血脑组织和血清TNF-α和IL-6的含量。结论西洋参茎叶皂苷可通过降低TNF-α和IL-6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减缓炎症反应,减轻脑水肿,降低大鼠脑神经功能损伤程度,进而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周红  乔健 《现代医学》2005,33(5):294-297
目的观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早期不同时间缺血侧纹状体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动态变化。方法对60只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建立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并随机将大鼠分为对照组、缺血再灌注组,每组30只。缺血再灌注组在大鼠脑缺血1 h后进行再灌注。在再灌注1、3、6、122、4 h,应用ELISA方法检测缺血侧纹状体TNF-α及IL-1β的动态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缺血大鼠再灌注1 h缺血侧纹状体TNF-α含量开始明显增高[(9.91±1.57)μg.(g Pro)-1],而IL-1β在再灌注3 h后才有明显升高[(8.75±1.59)μg.(g Pro)-1],TNF-α及IL-1β均于再灌注6 h升高最为明显[(12.62±1.64,12.24±1.23)μg.(g Pro)-1],然后逐渐下降,且至再灌注24 h二者仍维持在较高水平[(9.81±1.53,8.52±1.49)μg.(g Pro)-1](均P<0.05)。结论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早期TNF-α及IL-1β的含量增高可能在缺血再灌注性脑损伤的病理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二氢石蒜碱(dihydrolycorine,DL)对大鼠局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治疗作用和可能机制。方法:线栓法制备右侧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缺血1 h再灌注24 h。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DL低、中、高剂量组,于大鼠脑缺血后即刻及复灌后11 h及23 h DL组腹腔注射DL(10,20,40 mg.kg-1)治疗,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则注射生理盐水对照。观察不同剂量DL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神经功能状态、脑梗塞面积、脑水肿程度和脑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yeloperoxidase,MPO)活性的影响。结果:脑缺血后给予DL可明显降低缺血侧脑梗死及脑水肿程度,使神经病学症状得到明显改善,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内MPO的活性(P<0.05)。结论:DL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所致脑组织的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采用家兔急性完全性脑缺血及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山莨菪碱对脑组织[Ca^2 ]i和超微结构变化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Ca^2 ]i明显升高(P<0.01),而且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高于缺血组(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明显加重;山莨菪碱治疗组脑组织[Ca^2 ]i较缺血组及缺血再灌注组明显降低(P<0.01),脑组织超微结构损伤亦明显减轻。提示山莨菪碱可能通过Ca^2 拮抗及膜稳定作用对全脑缺血及 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CD38在缺血/再灌注诱导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脑损伤及在炎症反应中的可能作用.方法 建立SD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给大鼠脑海马注射Ad-siCD38腺病毒,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用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中TNF-α、IL-1β、IL-6水平;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脑海马组织形态学变化;用尼氏染色法观察大鼠神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