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建立肝细胞萃取-HPLC分析法(HE-HPLC),并应用其分析栀子中保肝作用的活性成分.方法:应用肝细胞选择性地结合中药提取液中的活性成分,洗去未结合的其他成分后,使细胞靶点失活,被结合的活性成分从肝细胞中释放出来,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结果:可检测到栀子水提液的主要保肝效应成分,初步确定为2个,其中1个为栀子昔,另1个有待进一步鉴定.结论:肝细胞萃取-HPLC 分析法基本可以反映化合物与细胞生物靶点(受体、通道、酶等)的相互作用;该体系中的保留成分和其药理作用有显著的相关性,可用于中药复杂体系物质基础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豆瓣菜和水茄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检测了2种印度尼西亚药用植物豆瓣菜(Nasturtium officinale,全草)和水茄(Solanum orvum,果实)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应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活性检测方法,并结合化学指纹图谱进行谱效相关分析,探索何首乌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物质。采用体外抗血小板聚集法进行检测,何首乌50%乙醇提取物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强于10%或90%的乙醇提取物,超声提取优于回流提取。对正交试验的不同提取物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评价,抑制率在32.03%~74.56%。谱效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反式二苯乙烯苷、顺式二苯乙烯苷、儿茶素与抗血小板聚集活性的相关系数较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0.963(P0.01),0.902(P0.01)和0.656(P0.05);进一步对上述3种与活性相关系数较高化合物的单体进行活性验证,均有较好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最后根据3种单体化合物在何首乌中的含量差异计算相对活性贡献度可知,反式二苯乙烯苷是何首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物质。  相似文献   

4.
天麻为兰科植物天麻Gastrodia elata Blume的干燥块茎,古名赤箭,是传统的平肝息风药。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天麻及其制剂具有镇痛、镇静、催眠、延缓衰老、扩张血管、降低血黏度及抑制血小板聚集等作用[1]。本室前期研究发现天麻醋酸乙酯萃取部分(主要成分为以4,4′-二苯酚甲烷、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分析脉络宁注射液的活性血小板作用成分。方法应用血小板细胞膜作为固定相选择性地结合脉络宁注射液中的活性成分,排除未与血小板靶点结合的非活性成分后,使细胞膜靶点失活,被结合的活性成分从血小板膜上释放出来,样品经固相萃取处理后用HPLC对这些成分进行分析,利用制备色谱得到筛选出的活性成分。结果脉络宁注射液的效应成分初步确定为8个。结论血小板细胞膜固相色谱法可以进行抗血栓栓塞性疾病血管内给药制剂活性成分的筛选,同时反映了化合物与细胞膜生物靶点(受体、通道、酶等)的作用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研究抗血小板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阿司匹林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预防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效果。结果:二磷酸腺苷(ADP)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功能起到明显的抑制作用,患者的不良反应较少;阿司匹林可有效减少糖尿病患者心肌梗死的发生率,降低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出现心肌梗死的风险。结论:给予糖尿病患者采用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可有效治疗患者疾病,提高患者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应用血栓弹力图监测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简称ADP抑制率),研究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例行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者,术后常规应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抗治疗,血栓弹力图测定其ADP抑制率,根据抑制率分为3组,抑制率≥70%为反应良好组(设定为A组)96例,抑制率≤30%病例104例,分为2组,每组各52例(分别设定为B、C组),B组保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常规剂量治疗不变,C组加大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剂量,连续随访6个月,记录3组一般情况及严重颅内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6个月中,共发生不良事件31例,其中A组8例(8.33%),B组12例(23.08%),C组8例(15.38%),A组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C组(P0.05),C组低于B组(P0.05)。3组病例不良事件的发生在术后1个月较高,但与其他月份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栓弹力图监测在颅内外动脉支架成形术患者抗血小板治疗的过程中,对不良事件发生的预测及抗血小板治疗药物剂量调整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肿瘤转移是肿瘤患者的首要死因。抗转移治疗药物匮乏是肿瘤治疗的瓶颈问题。研究表明,肿瘤细胞诱导的血小板聚集(TCIPA)是肿瘤-血小板相互作用的基础,其密切调节着肿瘤血行转移的各个进程,具有平衡双向调控的特色:一方面,肿瘤能够诱导血小板向其聚集从而保护肿瘤细胞的生存以及免疫逃逸;另一方面,激活的血小板反向促进着肿瘤细胞的血行运输及远隔转移灶的形成等过程。鸡血藤为一味经典的活血化瘀中药,多部中医药古籍中都记载了其具有显著的"去瘀血、生新血"等作用,且该药物大多作用于血液,以改善血凝状态为特征。近年来,有更多的报道研究发现其可通过调节血液微环境,发挥抗肿瘤转移的药效作用。在此背景下,本综述总结归纳了血小板-肿瘤相互作用的病理特点和调控机制,并探讨了以鸡血藤为代表的活血化瘀中药在抗TCIPA治疗中的潜在价值,旨在引起人们对这一治疗思路的高度重视,对TCIPA研究进展形成体系化的认识,并对未来抗肿瘤药物研发提供策略和方向。  相似文献   

9.
伍珊娜  刘振杰  章从恩  何琴  王玄  牛明  王伽伯  肖小河 《中草药》2017,48(24):5179-5185
目的通过生物活性检测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分析,探索灯盏细辛抗血小板聚集的活性成分。方法采用UPLC-UV分析技术建立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药材化学指纹图谱,对不同批次灯盏细辛进行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效价检测,基于谱效关系推测可能的活性物质,并对5个高相关性成分进行体外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验证,根据5种单体化合物在灯盏细辛中的含量差异,计算5个单体化合物的相对活性贡献度。结果通过化学指纹图谱与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谱效相关分析,筛选并鉴定出与生物活性相关系数大于0.5的5个色谱峰,分别鉴定为绿原酸、咖啡酸、野黄芩苷、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进一步体外实验表明5个化合物在相同质量浓度下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抑制率16.5%~85.5%),相对活性强度顺序:野黄芩苷异绿原酸C咖啡酸异绿原酸A绿原酸;而5种成分从相对活性贡献度来看,异绿原酸C与野黄芩苷的活性贡献度大于另外3种成分。结论建立了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生物效价的检测方法;且野黄芩苷和异绿原酸C是灯盏细辛体外抗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0.
体外血栓形戍法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血栓形成与心脑血管疾病有密切的关系,深受临床及实验研究重视。但人体内血栓形成难以清楚地观察到,给血栓及抗栓研究带来很大困难。1958年Chandler 首先发明了一种体外形成人工血栓的装置。体外人工形成的血栓经组织学研究证明,同体内形成的血栓有类似的组织结构,可分为头、体、尾三  相似文献   

11.
冰片对栀子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小鼠血浆中栀子苷的高效液相色谱( HPLC)分析方法,研究冰片对栀子苷在小鼠体内药代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小鼠分别口服给予栀子提取物及栀子提取物加冰片,采用HPLC法测定小鼠血浆中栀子苷浓度,以Kinetica软件拟合,计算相关药动学参数.结果:栀子苷在血浆中1.188 ~76.000 mg·L-1线性良好(r =0.9993,n=5).栀子单独给药,栀子-冰片配伍给药栀子苷的代谢均符合非房室模型.栀子与冰片配伍给药可以使栀子苷血药浓度(Cmax)增大,药-时曲线下面积(AUC)明显增加,血药浓度平均滞留时间(MRT)延长.结论:冰片与栀子配伍应用能提高栀子苷的吸收,延长其消除,提高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对鞣花酸所致高凝动物模型凝血系统及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方法:动物灌胃给药,小鼠尾静脉注射鞣花酸制造高凝动物模型,以剪尾法测定出血时间(BT);眼球采血,玻片法测定凝血时间(CT).大鼠舌下静脉注射鞣花酸,腹主动脉采血,用试剂盒测定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PT法测定凝血因子Ⅱ的活性,按吴氏法测定循环血小板聚集率.结果:水蛭免加热提取物能延长高凝模型小鼠的BT、CT和高凝模型大鼠的PT、APT,抑制凝血因子Ⅱ的活性,降低血小板聚集率.结论:水蛭免加热提取物对高凝模型动物具有抗凝血、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3.
徐伟  吴少瑜  张嘉杰  李志琴  吴曙光 《中药材》2004,27(12):914-915
本实验采用高效液相C18层析柱,从华南地区产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23339.00Da的多肽SV-PP-2.SV-PP-2在体外能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在蝮蛇中尚未见有与SV-PP-2分子量相同并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类似多肽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蝮蛇蛇毒中小分子肽的纯化及其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首次报道从中国蝮蛇蛇毒中分离出一种分子量为1234.616Da的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小肽SV-PP-1.SV-PP-1能明显抑制ADP诱导的兔血小板聚集,并有剂量依赖性.这是目前从蛇毒中发现的分子量最小的能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蛇毒小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利用电导法在线监测栀子提取液大孔树脂柱分离工艺.方法:利用电导计测定通过大孔树脂柱洗脱后流出成分的电导率变化,并考察其与去乙酰基车叶草苷酸甲酯、京尼平-1β-D龙胆双糖苷、栀子苷3个成分变化的相关性.结果:电导率先下降,之后随栀子等成分的被洗脱又明显升高,呈较好的相关性.结论:电导法可用于监测栀子提取物的大孔树脂分离工艺.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结合分子对接和血小板聚集实验对大黄?虫丸中基于血小板P2Y1及P2Y12受体作用的抗血小板聚集活性成分进行初步筛选。方法 以P2Y1及P2Y12受体作为靶受体,分别与大黄?虫丸中9种主要成分(大黄酚、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甲醚、芦荟大黄素、黄芩苷、苦杏仁苷、芍药苷和甘草酸)进行分子对接,计算结合能并分析分子间作用力,与P2Y1及P2Y12受体自带活性配体进行比较。随后以腺苷-5''-二磷酸钠(ADP)为诱导剂,观察大黄?虫丸中9种主要成分在同一浓度下对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以此初步验证分子对接的结果。结果 分子对接结果显示,甘草酸、黄芩苷和大黄酸与P2Y1受体结合能较低,结合位置与自带配体较相似;大黄酸、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和芦荟大黄素与P2Y12受体结合能相对较低,结合位置与自带配体相对较相似。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实验中,2 nmol·L-1的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与空白组相比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聚集率分别为41.3%和73.1%,抑制率为51.2%和13.5%。结论 结合分子对接和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推测大黄酸和芦荟大黄素可能是大黄?虫丸中基于P2Y1及P2Y12受体通路的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主要活性成分。  相似文献   

17.
酸枣油及酸枣浸膏降血脂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口服酸枣油或酸枣浸膏53天,可明显降低日本种雄性鹌鹑高脂模型的TC、LDL和TG,肝脂肪变性亦明显减轻。酸枣油灌胃可明显抑制大鼠的血小板聚集反应,而酸枣浸膏则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究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对冠心病心绞痛患者血小板聚集率(PAR)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至2018年1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收治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87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对照组(n=43)和观察组(n=44)。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长效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观察组同时给予参麦注射液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2周。治疗后统计2组患者临床疗效;统计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总积分;观察并统计2组每周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检测2组治疗前后PAR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5. 45%,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 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心悸不宁、唇色紫暗、舌暗、脉细涩积分及总积分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疼痛持续时间、次数及PAR显著缩短/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且观察组显著短/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血浆黏度,红细胞沉降率及高、中、低切黏度显著降低,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血细胞比容治疗前后及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参麦注射液联合长效硝酸异山梨酯可缓解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临床症状,降低其PAR及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流变学,效果显著优于单独长效硝酸异山梨酯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鉴定木香挥发油中化学成分,并探讨其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的效应物质。方法: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木香中挥发油,采用毛细管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技术对挥发油中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并对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的体外抑制ADP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效应进行了评价。结果:GC-MS法分析鉴定了木香挥发油中59个成分,其主要成分为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雪松烯醇、α-榄香烯、环辛二烯、桉叶(油)醇、α-芹子烯、丁子香烯、长松叶烯、7-甲基-3,4辛二烯等,占挥发油总量的72.91%;首次发现木香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具有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活性。结论:GC-MS法分析鉴定了木香挥发油中59个组分;活性评价结果表明木香挥发油及去氢木香内酯、木香烃内酯成分具有显著的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作用,其效应物质源于挥发油中萜内酯类及萜烯类成分。  相似文献   

20.
刺玫果提取物指纹图谱构建及4种成分含量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不同批次刺玫果提取物的HPLC 指纹图谱,同时对4种指标性成分进行含量测定。方法:采用Agilent ZORBAX SB-C18色谱柱(4.6 mm×250 mm,5 μm);0.5%甲酸水溶液(A)-乙腈(B)-甲醇(C)-四氢呋喃(D)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min-1,检测波长370 nm,柱温30 ℃;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软件进行指纹图谱分析。结果:18批刺玫果提取物的HPLC 指纹图谱共标定出10 个共有峰,鉴定出其中4个;各批次样品的指纹图谱相似度均>0.9,相似度良好。结论:该分析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好,为更好地控制刺玫果提取物的内在质量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