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西医结合治疗中风46例乌鲁木齐市中医医院(830000)海那尔,王兆黎[关键词]中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风”“卒中”范畴,主要表现为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半身不遂等。我科自1988年7月至1994年2月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本病...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浆胃动素水平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浆胃动素变化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测定法分别测定70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和70例对照组患者入院后翌日、排便后翌日、病程第7天、病程第14天的血浆胃动素浓度,并分别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组的4次血浆胃动素含量均较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1);且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各中医证型中痰热腑实,风痰瘀阻型和痰湿蒙神型的血浆胃动素水平较对照组升高意义显著(P<0.01),随着病情好转胃动素水平逐渐降低。结论:初步为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的辨证分型,特别是痰热腑实等证型的确定及通腑药的合理应用提供一个客观指标,将充实和完善中风的辨治理论。  相似文献   

3.
张怀印 《光明中医》2008,23(5):694-695
脑梗死属缺血性脑血管病,中医学归于“中风”、“卒中”、“偏枯”范畴。近几年呈高发及年轻化趋势,引起医学界广泛关注。现将脑梗死的中医研究概况作一下综述。  相似文献   

4.
脑梗塞是各种原因导致脑动脉血管狭窄或闭塞后,引起相应部位的脑组织缺血坏死,又常称作缺血性脑血管病。属于中医学中“中风”或“卒中”、“偏枯”、“偏风”等病证的范畴。中医理论认为,“久病多瘀”,“血脉瘀滞”是临床各种慢性疾病的主要病机之一,尤其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血脉瘀滞,更是其主要的病理环节。应用活血化瘀治疗,多能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5.
通常人们所说的中风也叫脑卒中,是急性脑血管病,分出血性卒中(脑出血)和缺血性卒中(脑梗塞)两大类。临床上还有其他一些“中风”,可能鲜为人知。子宫中风子宫中风又称老年性子宫内膜出血性坏死, 是妇女绝经后心血管功能代偿性失调的一种临床表  相似文献   

6.
张厂  张世宇  张立军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1997-1998,2045
急性脑血管病多归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而目前中风的治疗局限于平肝息风、活血化瘀等治法上,应用风药者日益减少。大秦艽汤治疗中风,多从祛除外风立论,且多谓之治疗“风邪初中经络”,限制了其在急性脑血管病治疗中的应用。本文从大秦艽汤方源释义、流行病学研究、临床研究、实验研究、专家经验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认为大秦艽汤有外风可祛,无外风可散、可通、可疏、可化,对于治疗急性脑血管病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益气活血法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47例周文卫,叶盛德上海市浦东新区六团卫生院(201207)主题词脑血管病/中医药疗法,益气,活血,治则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是内科住院常见的疾病,也是危及生命的严重疾病。近几年来,我们采用了以益气活血法为主的中西医结合方...  相似文献   

8.
脑缺血再灌注神经元损伤机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血管病,隶属中医“中风”、“卒中”之范畴,是一种高致残、高病死率的常见病,已成为当今危害人类特别是中老年人健康的重症疾病之一。缺血性脑血管病在脑血管病的发病中占60%~80%。临床治疗以溶栓为主,但在恢复缺血脑组织血供的同时,有时却造成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缺血性中风又称缺血性脑卒中,属中医“中风”范畴。现代临床研究表明:血液流变学异常、凝血机制亢进是形成缺血性脑血管病重要的病理基础。目前治疗缺血性中风多以溶栓为主。抗栓粉针是由具有溶栓作用的中药组方而成的,具有较强的溶栓及抗凝血作用。  相似文献   

10.
张家明  余妮  任醒华  梁银  周小毛  余尚贞 《中草药》2017,48(24):5276-5280
脑血管病具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及高再发率的特点,是现代研究重点。现代研究表明桂枝茯苓方具有抗炎、免疫调节、抗氧化等作用,可以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与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但临床主要运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病,其中又以急性脑梗死为主,并且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对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桂枝茯苓方在脑血管病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中风相当于现代医学的急性脑血管病,该病被称之为中风,是因其发病急骤,变化多端,与自然界善行数变之风相似,故以“中风”命名。根据中风的发病特点,中医认为中风的病因多与“风”有关。所谓“风”不外乎“外风”还是“内风”致病两种理论,  相似文献   

12.
急性脑血管病亦称脑卒中,是一种急性血管源性神经功能障碍的病症。传统医药叫“中风”。急性脑血管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具有高发病率、高病死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的特点,病死率居三大死因第二位。中风先兆,指在尚未形成中风前所出现的一组综合征,中医学称为“小中风”  相似文献   

13.
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是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各地发病率似均有增高趋势,其预后较差,致残率高,已为人所共知,各地对其防治工作正进一步加强中。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在祖国医药学中属“中风”范畴。早在两千年前,祖国医药学著作中就有“中风”病名的记载,历代中医著作中对本病之病因、病机、症状、治疗等都有较详细的描述,认为气血瘀阻导致经脉阻塞是本病的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临床常用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搜集我院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病例为研究对象,根据用药的不同对比,不同用药组治疗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效果.结果:各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均有较明显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或极显著差异(P〈0.01);结论:肝素、尿激酶药物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效果有一定优势,在临床应用中可作为首选.  相似文献   

15.
地黄饮子出自刘河间《黄帝素问宣明论方》 ,主治“音痱 ,肾虚弱厥逆 ,语声不出 ,足废不用” ,功能“滋肾阴、补肾阳、开窍化痰”。近年来运用本方治疗脑血管病取得了一定进展 ,介绍如下。1 理论依据脑血管病涉及中医“中风”、“音痱”、“偏枯”、“厥证”、“痉证”、“痿证  相似文献   

16.
缺血性中风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为中医"风"、"痨"、"臌"、"膈"四大难证之首。据统计,城市中脑血管病死亡居各种成因首位,在急性脑血管病中,缺血性中风约占总数的50%~70%[1],具有高致残率、高死亡率的特点,给社会和家庭带来沉重负担。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运用先进的检测手段对缺血性中风证型客观化研究,已成为众多学者热衷探讨的课题。现就近年来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7.
有关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病名、分类古往今来争论不休,从而临床上该病的治疗方案也纷繁多变。为了便于该病的研讨,指导临床实际工作,笔者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提出对于急性脑血管病中医病名、分类及其证治的一孔之见,以就正于大方之家。1关于病名“名不正则言不顺”,讨论急性脑血管病的中医分类,宜必先对该病进行中医方面的病名厘正。早在秦汉时期,《黄帝内经》即已记载了有关该病的中医病名,当时以临床证候作为定名的依据,称该病为“薄厥”、“大厥”、“仆击”、“偏风”、“偏枯”、“痒”、“风痉”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  相似文献   

18.
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范畴。我们自1972年开始应用中医的活血化瘀法则治疗了95例急性闭塞性脑血管病,其中部分病例合并应用了静脉点滴4%碳酸氢钠。通过临床疗效的分析,发现其疗效较过去  相似文献   

19.
从“久病入络”论治缺血性中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冯玲媚  孙妍 《天津中医药》2004,21(3):214-215
缺血性中风,现代医学称之为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栓塞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统属于中医学“中风”范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该病的高发日益严重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本科以“久病人络”为立论根据,采用针刺加服水蛭胶囊和蜈蚣胶囊治疗缺血性中风患者,取得较好疗效,现将本法详述如下。  相似文献   

20.
中西医结合在中风闭证脱证辨证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出血性或缺血性脑血管病祖国医学称为“中风” ,根据发病有无神志不清 ,分为中脏腑、中经络。中脏腑属于中风重症 ,根据临床表现又分为“闭证”与“脱证”。闭证是重症中之轻者 ,脱证则是重症中之极重 ,二者的治疗截然不同 ,因此能否准确的将二者分开 ,是迅速有效治疗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观察到 ,脑血管病急性期 ,多表现为闭证 ,临床亦好明确 ,但何时出现脱证表现、开始向脱证转化或何时已为脱证 ,则难于体察。临床中能及时发现病情已由闭证向脱证转化 ,及时有效的给予固脱治疗 ,或根据闭与脱孰轻孰重权衡主次 ,标本兼顾 ,十分关键。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