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37岁,复视半月,加重伴头痛5d入我院神经科.患者自幼有癫痫史.于外院查头部磁共振成像(MRI)示:桥脑腔隙性缺血灶,左颞叶异常信号.入我院查体:右眼球运动外展不全,皮肤散在大小不等黑痣,表面毛发生长,近期无增大、增多、瘙痒或破溃.行胸、腹CT检查未见占位病变.入院诊断:脑梗塞、外展神经麻痹.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治疗.症状无改善,头痛加重,并出现非喷射性呕吐、耳鸣.入院第3天行头部MRI检查示:左颞叶见直径0.6 cm异常信号,T1WI、FLARE像高信号,T2WI低信号;增强扫描后左颞叶病灶稍强化,小脑沟回内见点线状异常强化.  相似文献   

2.
患者,女,20岁。因腰骶部疼痛行走困难3个月,加重2周,于2000年11月12日入院。体格检查:脊柱四肢无畸形,腰骶部叩痛,腰椎活动受限。双下肢、马鞍区、肛门的感觉、肌力及反射均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阴性。腰椎MRI示:L3椎体后下方椎管内可见一约13mm×17mm×31mm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边缘清楚,马尾神经受压移位(图1)。图1 腰椎MRI示:L3椎体后下方椎管内椭圆形长T1长T2信号影,强化后未见明显增强,马尾神经受压移位 初步诊断:L3椎管内肿瘤。手术在全麻下经腰椎后正中入路,切除L3椎板显露椎管,打开硬脊膜见腔内有约3.0cm×…  相似文献   

3.
1病历摘要 患者男,28岁。6年前因打球撞击头部进行CT检查发现左额占位病变,MRI检查示:左侧额顶部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无明显强化,直径约4.5cm,类圆形脑内占位病变(图1),诊断为低级别胶质瘤。在外院行胶质瘤切除术,手术后进行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 ,40岁。因颈部疼痛、双上肢肌力逐渐减退、行路困难 45d入院。入院后行MRI检查 ,发现颈 6,7椎体形态尚正常 ,椎间隙变窄 ,间盘信号异常 ;病变椎体T1WI呈稍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为主的混杂信号 ;椎旁和椎体后方有软组织影 ,T1WI呈低信号 ,T2WI呈高信号 ,向后突入椎管使同平面脊髓受压。Gd DTPA增强扫描病变椎体及软组织影明显强化。MRI考虑为颈 6,7椎体恶性肿瘤。临床上诊断为颈6,7椎体结核并不全瘫。行抗结核治疗 ,并行颈 6,7病灶清除及内固定术。术中见颈 6椎体大部分破坏 ,颈 7椎体基本全部破坏 ,椎间盘髓核破坏消失 ,可…  相似文献   

5.
髓随血肿在临床上有所报告,腰椎管硬膜内血肿极其少见,我院于1999年12月收治1例,且误诊为椎管肿瘤,现报告如下: 患者女,27岁,系“腰痛伴左下肢放射痛4个月”入院。患者4个月前无明显诱因下突发腰部疼痛,并向左臂部、左下肢放射至左踝部,跛行,改变体位后疼痛不能缓解,无明显夜间加重,大小便正常,在当地医院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予推拿、牵引治疗,症状无明显缓解,遂来我院求治,查体:心、肺、腹部无明显异常,走路跛行,脊柱无明显侧弯畸形,下腰椎叩击痛,向左臀部放射,左/右直腿抬高试验70°/80°,加强试验(-),左膝反射减弱,股四头肌肌力Ⅲ~Ⅳ级,左大腿前外侧、小腿外侧皮肤感觉减弱,左胫前肌及伸嘴(足母)、伸趾肌力正常,双踝反射正常。腰椎X线和n检查腰_(4-5)及腰_5骶;间隙未见异常,椎管造影示:造影剂在腰_3椎体水平下缘完全阻断,呈大杯口状。检验: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凝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骨孤立性浆细胞瘤(SBP)的影像学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9月至2020年9月山西省原平市第一人民医院就诊的8例不同部位SBP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影像学检查包括CT、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及MRI增强扫描。结果:8例患者病变部位包括胸椎3例、腰椎2例、颅骨2例、肋骨1例,其中影像学检查误诊为胸椎转移瘤、胸椎结核、腰椎淋巴瘤、颅骨脑膜瘤各1例。所有患者均呈溶骨型骨质破坏,可伴有骨质膨胀性改变及软组织肿块。5例椎体病灶均表现为椎体压缩变扁,CT呈等/低密度,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低/稍高信号,其中2例呈典型"微脑征"。2例颅骨病灶CT呈稍高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等/混杂高信号。肋骨病灶CT呈等密度,T1WI呈等信号,T2WI呈稍高信号。4例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结论:不同部位SBP均表现为溶骨型骨质破坏,病灶及软组织肿块均一强化。"微脑征"为脊柱SBP特异性影像学征象。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腹侧,4例病变位于颈段,5例位于颈胸段交界处,3例位于上段胸椎。T1WI图像上,10例囊肿呈低信号,其中4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为均质低信号,6例略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呈与脊髓等信号。T2WI图像上,囊肿均呈高信号,其中5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均质高信号,7例呈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结论:肠源性囊肿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33岁.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痛伴左下肢持续性疼痛,并进行性加重与活动无明显关系.行腰椎CT扫描示:腰骶部椎管内占位性病变,以椎管内肿瘤于2004年9月24日收住本院骨科.  相似文献   

9.
99mTc-MDP骨显像237例肿瘤患者腰椎病变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骨显像判断腰椎单一浓集灶良恶性的价值.[方法]237例肿瘤患者行99mTc-亚甲基二膦酸盐(MDP)SPECT显像,磁共振检查;其中32例行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显像,89例行第二次、第三次99mTc-MDP骨显像.[结果] 237例99mTc-MDP显像显示腰椎单一病灶浓聚,99mTc-MIBI显像示28例腰椎异常部位未见MIBI浓聚,4例腰椎病灶肉眼见低、中度MIBI浓聚,其中1例经磁共振诊断为恶性肿瘤骨转移:随访观察的89例患者中有5例其它部位出现骨转移,腰椎异常浓集部位在随访观察中无明显变化.病灶部位与对侧或相邻正常组织放射性计数比值(I/C)为(1.45±0.40).[结论]有恶性肿瘤病史的患者,99mTc-MDP全身骨显像,腰椎单一部位如摄取MDP略增加或无MIRI摄取,随访观察无明显变化,首先考虑为腰椎良性病变(腰椎退行性变).  相似文献   

10.
中枢型原始神经外胚层瘤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30岁。胸背部疼痛3个月余伴双下肢麻木半个月,MRI示T2~4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于2001年7月6日在全麻下行T2~4椎管内硬膜下髓外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为髓内星形细胞瘤(Ⅱ级交界性)。术后3周行放疗,靶区包括T1~5,剂量44Gy分22次4.2周完成。放疗后胸背部疼痛及双下肢麻木明显减轻,每3个月复查MRI未见异常。2002年9月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下肢阵发性疼痛及触电感。MRI示T12~L1椎体平面椎管内占位,L5~S1椎管内见3个大小不一结节状块状信号。  相似文献   

11.
1病例报告 患者女,56岁.因阵发性头痛10余年加重1年,复视20余天于2008-04-12入院.分别于5、7年前有2次甲状腺肿瘤手术史.体检: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颈软,颈前有一横行手术瘢痕,甲状腺未及肿大.外科查体左眼裂变小,左眼外斜视,视力0.6,右眼视力1.0,余脑神经基本正常.实验室检查:PRL 917.8 μIU/mL(正常参考值72~511 μIU/mL).颅脑CT:鞍区见异常密度影,蝶骨体骨质变薄.颅脑MR:鞍区见片状异常信号,T1WI呈略低信号,内见囊样低信号影,向上达鞍上池,向下突入蝶窦;呈明显强化,见束腰征,颈内动脉受推压,鞍底骨质下陷;增强后见垂体内小片低强化,脑室系统无受压,中线居中,符合垂体瘤(图1A).  相似文献   

12.
患者女,39岁。不明原因房颤10 d。查体:一般情况好。X线侧位胸片示中纵隔内占位病变。MRI示中纵隔内左心房前上方、左肺动脉下后方见-6 cm×4 cm囊性占位,边缘光滑,左肺动脉、左心房受压,T1WI呈均匀等低信号,T2WI呈均匀明显高信号。B超示升主动脉后方、左心房前上方一54 mm×47mm中等回声光团,内回声均质,边界清楚,内有  相似文献   

13.
1 病例报告 患者女,61岁.因"发现左肘部肿物30年,逐渐长大2年"于2009-01-06入我院.患者缘于30年前摔倒后发现左肘部前外侧拇指大小肿物,按压无疼痛,质韧,推之可移动,局部皮温正常,无破溃、流脓,无畏寒、发热等,无进行性肿大,左肘关节活动良好,患者未重视,未入院诊治.此后肿物持续存在,无特殊改变.2年前左肘部肿物无明显诱因开始逐渐增大,且质地逐渐变硬,无明显压痛,肘关节活动正常,入我院行X线检查示:左肘前外侧缘软组织内可见多发性葡萄串珠状高密度影,边缘清楚,未见与骨干相连,其周围软组织肿胀明显,所见构成左肘关节诸骨质未见明显异常.行MR检查示:左肘前外侧肌间隙内可见多发结节影,呈短T1长T2异常信号改变,边缘清楚,脂肪抑制序列呈低信号,与肱骨及尺桡骨信号一致,大小约3.5 cm×4 cm×10 cm,病变未与骨干相连.  相似文献   

14.
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CT、MR表现与手术病理对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研究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CT、MR表现及其病理基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了1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HAML的CT、MR表现,并与病理组织学对照.结果:CT平扫呈不均匀低密度,内见斑点状、务状及片状更低密度区,边界清楚.MR中,3例T1WI表现为以低信号为主,内见斑点状、细条状高信号,T2WI为不均匀高信号.1例呈"靶"征,CT平扫中心密度与肝实质相仿,周围被更低密度环绕,对应MR在T1WI呈中心低信号,周围环绕高信号.CT、MR增强扫描均表现动脉期明显强化,门脉期和(或)延迟期中度和轻度强化.1例瘤内伴假性动脉瘤,2例有假包膜,表现在门脉期和(或)延迟期病变边缘环形强化.结论:CT、MR表现可反映其病理组织学基础,对微小脂肪灶的检出及病变增强扫描特点有助于HAML的诊断.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的MRI表现。方法: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椎管内淋巴瘤患者8例,回顾性分析MR影像,并复习文献。结果:8例患者中,女6例,男2例。发生于胸段6例、腰段2例。单发7例,多发1例。在MR上表现为梭形5例,半月形2例,哑铃状1例。T1WI呈略低信号5例、等信号3例,T2WI呈低信号2例、等信号5例、略高信号1例。增强后均呈中度均匀强化,未见明显坏死、囊变;邻近脊膜增厚1例,向椎管外生长引起骨质破坏1例。结论:原发性椎管内淋巴瘤在发病部位、病变形态和MR信号上具有一定特征,正确认识有利于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6.
1病例报告患者1,男,64岁。腰腿痛1年,右下肢跛行,仅能行走80~120m。休息后疼痛不能缓解,以夜间为甚。以腰椎管狭窄症于2003年2月13日收住我院。体检:一般状况可,腰部无明显压痛点,无放射疼。直腿抬高试验右40°( ),左80°,右下肢膝、跟腱反射减弱,无病理征。腰椎X线片示:腰椎呈退行性改变。CT检查示:L4、5水平椎管狭窄。诊断:腰椎管狭窄症。于2003年2月16日在硬膜外麻醉下行L4、5椎管减压、全推扳回植术。术中探查发现:该段腰椎管内黄韧带肥厚,侧隐窝区小关节突增生,椎间盘膨出。行L4、5椎管减压,神经根管扩大,全椎板回植,手术顺利。但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MRI表现及其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椎管内肠源性囊肿的临床和MRI资料。所有病例均行MRI平扫,8例行MRI增强扫描。结果:12例均位于椎管内髓外硬膜下脊髓腹侧,4例病变位于颈段,5例位于颈胸段交界处,3例位于上段胸椎。T1WI图像上,10例囊肿呈低信号,其中4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为均质低信号,6例略高于脑脊液信号;2例呈与脊髓等信号。T2WI图像上,囊肿均呈高信号,其中5例与脑脊液信号相似,呈均质高信号,7例呈明显高于脑脊液信号。8例行MR增强扫描,囊壁及囊液均未见强化。结论:肠源性囊肿在MR图像上具有一定的形态及信号特点,对于术前正确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椎管内恶性神经鞘膜瘤CT和MRI成像特征。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3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经手术病理证实的52例椎管内恶性神经鞘膜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CT和MRI平扫及增强检查,观察并分析椎管内恶性神经鞘膜瘤患者CT和MRI成像特征。结果 52例患者的CT平扫显示椎体层面椎管内软组织密度影,分布不均,内部多见斑片状低密度影,7例患者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45例患者病变邻近椎管骨质皆呈不同程度的浸润性骨质破坏;其中39例患者骨质破坏边缘较糙,局部出现骨质硬化,13例患者骨质破坏较小,但局部伴随浸润性骨质破坏,破坏边缘较整齐;且患者伴有扩大水平椎间孔。39例患者行MRI平扫,均出现相应椎管内T_1WI低信号、T_2WI高低混合信号,且在病变部位出现分布不均斑片样T_1WI低信号和T_2WI高信号;浸润分布在以椎管为中心向邻近椎体、附件区、竖脊肌及其周围脂肪间隙等;增强扫描发现分布不匀增强。CT检查中有11例患者确诊,CT准确率为63. 5%(33/52),误诊率为25. 0%(13/52),漏诊率为11. 5%(6/52); MRI检查中有12例患者确诊,MRI准确率为87. 2%(34/39),误诊率为10. 3%(4/39),漏诊率为2. 6%(1/39)。MRI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CT诊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不规则或浅分叶状肿块跨2个椎体以上、包绕脊神经且椎间孔扩大、浸润性骨质破坏、周围肌肉脂肪浸润、CT密度及MRI信号不匀和分布不匀增强是椎管内恶性神经鞘膜瘤典型影像学特征。  相似文献   

19.
1病例报告 患者,女性,50岁,反复头昏、健忘伴失眠一年。入院当日晨,突发剧烈头痛、并伴有恶心呕吐。神经系统检查表现为远近记忆力、计算力、定向力、判断力、理解力略差及双眼右侧偏盲。头颅CT示左侧枕叶颞叶巨大占位,左侧侧脑室后角受压;MRI显示:左侧顶枕部见大小约7cm×4cm类椭圆形肿块、边缘尚清晰,呈低T1WI高T2WI信号影,内见小结节样T1WI更低T2WI更高信号影,增强后内见斑片状强化。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术前运用磁共振成像(MRI)平扫增强判断垂体瘤质地的可能性及其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130例垂体瘤患者临床资料,比较肿瘤质地与MRI T1加权像(T1WI)、T2加权像(T2WI)以及强化的情况。结果垂体瘤的硬度与MRI T1WI像信号高低无关(P>0.05),与T2WI像信号高低有关(P<0.05)。垂体瘤质地与是否明显强化无关(P>0.05),而对于T2WI呈低信号者,明显强化者较乏强化者质地硬(P<0.05)。结论垂体腺瘤质地较硬在T2WI多表现为低信号,反之则表现为高信号和等信号。在T2WI表现为低信号的垂体瘤中,明显强化的肿瘤质地硬韧的可能性较大;腺瘤质地与T1WI无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