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摘要】 目的 观察曲妥珠单抗对乳腺癌SKBR3细胞中Her-2的入核过程和核内DNA损伤修复的影响,探讨曲妥珠单抗的放疗增敏机制。方法 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曲妥珠单抗对辐射后细胞存活分数(SF)的影响,荧光共聚焦观察曲妥珠单抗对DNA 双链断裂(DSB)损伤标志物γH2AX表达和Her-2核转运过程的影响,免疫印迹法检测曲妥珠单抗对辐射诱导细胞的胞核内Her-2蛋白、DNA依赖蛋白激酶(DNA-PK)功能亚单位DNA-PKcs的表达量的改变。结果 细胞克隆形成实验中,曲妥珠单抗干预组接受2 Gy时SF(SF2)为0.321±0.022,单纯照射组为0.547±0.046(P=0.000);辐射后γH2AX的荧光灰度表达提高,曲妥珠单抗干预组为85.40±25.63,单纯照射组为18.53±44.32(P=0.000);Her-2蛋白入核灰度表达降低,单纯照射组为52.80±19.74,曲妥珠单抗组为21.41±10.55(P=0.000);免疫印迹实验表明曲妥珠单抗干预组辐射后早期核内DNA-PKcs及Her-2的表达下降。结论 曲妥珠单抗能够抑制辐射诱导的Her-2入核过程,并减少核内Her-2和DNA-PKcs的表达,从而可能提高辐射后早期的DSB损伤。  相似文献   

2.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决定放疗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其过表达或是下游通路的激活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肿瘤的放疗抵抗相关,因而阻断EGFR的信号通路可能会增强放疗敏感性。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能否增加肺癌细胞株HCC827和H358的放疗敏感性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取HCC827和H358这两个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分为单纯X线组和X线+吉非替尼两组。单纯X线组采用单纯X线照射,X线+吉非替尼组经1μmol/L吉非替尼作用24h后再行X线照射。克隆形成实验比较两株细胞中不同分组细胞放射敏感性,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X线照射后各时间点细胞核中的磷酸化H2AX(γ-H2AX)及EGFR焦点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放疗后胞质胞核蛋白中EGFR的表达。结果克隆形成实验中,H358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点的SF2值分别为0.355和0.433;HCC827细胞实验组与对照组在各放疗剂量点的SF2值分别为0.223和0.242,差别不明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照射4Gy后各时间段实验组H358细胞核中g-H2AX斑点相比对照组要多,且持续时间更长。而对照组和实验组的HCC827细胞g-H2AX斑点在各时间段并无明显差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照射4Gy后对照组H358的EGFR蛋白在1h内入核,而经吉非替尼处理后EGFR蛋白几乎不入核;实验组及对照组HCC827细胞的EGFR表达位置均在细胞质中,胞核中很少或者没有,可以认为并无入核现象;Western blot结果显示,H358细胞在经4Gy放射处理后有入核现象,而预先经吉非替尼处理后,EGFR蛋白几乎不在核内表达而仍位于细胞浆内。对于HCC827细胞,实验组及对照组的EGFR蛋白均在细胞质中表达,胞核中很少或没有,且两组并无明显差异。结论吉非替尼可增加肺癌细胞株H358的放射敏感性,这可能与其阻止放疗后EGFR入核、影响放疗后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修复有关;而对HCC827细胞无影响,可能与其放疗后EGFR不入核相关。  相似文献   

3.
许芸  邬蒙 《实用癌症杂志》2009,24(4):333-336,354
目的探讨正常造血组织在全身低剂量照射后的放射生物学效应。方法将96只雌性昆明小鼠随机分为8组,暴露于0~800mGyγ射线下。分别于照射后24、48、72h处死,制备单个核细胞悬液。加γH2AX抗体染色后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荧光强度。结果单染及双染法结果均显示γH2AX表达呈J型曲线,所有时间剂量组中,100mGyγ射线在48h时诱发的DSB数量最少。结论γH2AX的表达水平可以反映DNA双链断裂及修复情况。造血组织低剂量照射后可以产生兴奋效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基(DNA-PKcs+/+)和DNA-PKcs-/-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 X射线诱导γH2AX焦点形成的定量分析,并对鼻咽癌SUNE-1细胞进行X射线致DNA DSB动态变化。方法 采用蛋白印迹检测DNA-PKcs蛋白表达情况,细胞免疫荧光检测X射线5 Gy诱导的γH2AX焦点形成,通过ImageJ软件分析γH2AX焦点形成数量的差异。结果 DNA-PKcs在DNA-PKcs-/-和DNA-PKcs+/+ MEF细胞中分别表达缺失和正常。应用γH2AX焦点/细胞和γH2AX焦点/mm2分析方法动态分析X射线诱导的DNA-PKcs+/+、DNA-PKcs-/-MEF细胞和SUNE-1细胞DSB形成的总体趋势一致;照后 0.5~1.0 h大量γH2AX焦点形成,DNA-PKcs+/+ MEF细胞于照后6.0 h完成修复,DNA-PKcs-/-MEF和SUNE-1细胞X射线后于照后24.0 h完成修复。γH2AX焦点/细胞的峰值出现在照后1.0 h,γH2AX焦点/mm2的峰值则出现在照后0.5 h。对于DNA-PKcs+/+和DNA-PKcs-/-MEF细胞,γH2AX焦点/细胞在照后0.5、1.0、3.0、6.0、12.0 h的不同,而γH2AX焦点/mm2在照后3.0、6.0、12.0 h不同。结论 利用细胞免疫荧光动态检测照后致γH2AX焦点/细胞或γH2AX焦点/mm2的分析方法为动态定量研究DSB损伤及修复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3(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3,HER-3)表达对HER-2阳性型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影响。方法:使用慢病毒颗粒感染HER-2阳性型乳腺癌细胞系(AU-565、SKBR-3)构建HER-3基因敲低细胞系模型,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及实时定量PCR(RT-qPCR)技术检测感染的效率。克隆形成实验测定不同组别乳腺癌细胞放射增敏效果。将HER-3敲低组与对照组细胞分别给予X线照射(6 Gy,6 MV,源皮距100 cm),流式细胞术测定不同组别细胞凋亡率以及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辐射后不同时间段的γH2AX焦点数,评估辐射后DNA损伤情况,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周期调控相关蛋白CyclinB1的表达。结果:克隆形成实验结果显示,HER-3敲低组乳腺癌细胞放射敏感性增强。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HER-3敲低后,HER-2阳性型乳腺癌细胞辐射后凋亡率明显增加,细胞周期G2期分布比例提高。免疫荧光结果显示,HER-3敲低后,HER-2阳性型乳腺癌细胞γH2AX焦点数目在辐射后先增加后降低,较对照组峰值更高,降低时趋势更慢,提示HER-3敲低可增强辐射诱导的DNA损伤,减少DNA修复。蛋白质印迹法结果显示,细胞周期相关驱动蛋白CyclinB1表达降低。结论:HER-3基因敲低后一方面增加了HER-2阳性型乳腺癌细胞辐射后DNA的损伤并减缓其修复能力,促进细胞凋亡;另一方面通过下调细胞周期蛋白CyclinB1的表达,增加G2期细胞分布,提升了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6.
曹喆  庄亮  陈元 《肿瘤防治研究》2014,41(4):324-330
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小分子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是否能增加肺癌细胞株A549和H1975的放疗敏感度及其机制。方法 选取两种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和H1975,分为单纯X线组和X线+吉非替尼组。单纯X线组采用单纯X线照射,X线+吉非替尼组经10 μmol/L吉非替尼作用24 h后行X线照射。两株细胞不同分组细胞,采用克隆形成实验检测放射敏感度,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X线照射后不同时间点细胞核中磷酸化H2AX(γ-H2AX)亮点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放疗后胞质胞核蛋白中EGFR的表达。结果 克隆形成实验中,A549细胞X线+吉非替尼组在各放疗剂量点的SF2值(0.3475)低于单纯X线组(0.4833);H1975细胞X线+吉非替尼组与单纯X线组在各放疗剂量点的SF2值分别为0.3094和0.3207,无明显差异。免疫荧光结果显示,照射4 Gy后各时间点X线+吉非替尼组A549细胞核中γ-H2AX亮点相比单纯X线多;单纯X线组和X线+吉非替尼组H1975细胞γ-H2AX亮点在各时间点无明显差异; 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549细胞经4Gy照射后EGFR有入核现象,而预先经吉非替尼处理再接受4Gy照射,EGFR蛋白绝大部分位于细胞质内;H1975细胞,单纯X线组和X线+吉非替尼组EGFR蛋白均在细胞质中表达,胞核中几乎没有,且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吉非替尼能增加肺癌细胞株A549的放射敏感度,可能与阻止放疗后EGFR入核进行双链断裂(double strand break,DSB)修复有关;对H1975细胞无影响,与其放疗后EGFR不入核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下调乳腺癌HER-2的表达机制,为乳腺癌抗HER-2治疗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方法  利用HDAC抑制剂处理HER-2阳性乳腺细胞,qPCR和Western检测HER-2基因和蛋白水平的变化,同时采用miRNA芯片筛选HDAC抑制剂相关的miRNA谱,qPCR验证miRNA表达变化。  结果  体外细胞实验证实HDAC抑制剂TSA和SAHA可下调乳腺癌细胞系HER-2的表达,TSA可下调BT474的HER-2基因表达,浓度为100 nmol时下调10.7%,浓度为200 nmol时下调38.9%(P < 0.05)。TSA对原代细胞HER-2基因表达无明显下调(P > 0.05)。SAHA对BT474中HER-2基因表达的影响,浓度5 μmol/L组下调93.9%(P < 0.05),而1 μmol/L组无明显下调。SAHA对原代细胞HER-2基因表达下调较为明显,浓度1 μmol/L时下调92.7%,浓度5 μmol/L时下调87.1%。通过miRNA芯片筛选出7条miRNA,qPCR监测SAHA、TSA处理后,miR-762基因表达上调2.11倍。  结论  HDAC抑制剂可能通过miRNA表达谱改变介导下调乳腺癌HER-2的表达。   相似文献   

8.
吉非替尼对肺癌细胞株H358放疗敏感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洁  庄亮  陈元 《中国肺癌杂志》2011,14(11):841-847
背景与目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是决定放疗效应的重要因素,它的过表达或激活常与包括非小细胞肺癌在内的肿瘤放疗抵抗相关,因而阻断EGFR的信号通路是增强放疗敏感性很有潜力的治疗策略。本研究旨在观察小分子EGFR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吉非替尼与放疗联合是否有提高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358放疗敏感性的作用以及探索其分子机制。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H358分为X线组和X线+吉非替尼组,前者采用单纯X线照射,后者经1mol/L吉非替尼作用24h后再行X线照射。克隆形成实验比较两组细胞放射敏感性,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X线照射后各时间点细胞核中磷酸化γ-H2AX及EGFR焦点在细胞中的定位情况,Westernblot法检测放疗后核蛋白中EGFR的表达。结果克隆形成实验中X线+吉非替尼组各个剂量点的细胞存活率均少于X线组,可见X线+吉非替尼组对放疗更敏感。免疫荧光激光共聚焦显示,X线+吉非替尼组比X线组各时段细胞核内γ-H2AX焦点数增加,持续的时间也更长。EGFR免疫荧光及Westernblot结果显示,X线组EGFR在放疗后1h内入核,而X线+吉非替尼组EGFR不在核内表达,仍位于细胞浆内。对Westernblot结果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结论吉非替尼可能是通过抑制EGFR放疗后入核进行损伤后DNA双链断裂修复,而起到对NSCLC细胞株H358放疗增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ERBB2靶向单克隆抗体Herceptin对乳腺癌细胞的辐射后DNA-PKcs表达和活性的影响,探讨其与Herceptin辐射增敏的关系。方法通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Herceptin作用对辐射后乳腺癌细胞系MDA-MB-453生存分数(SF)的影响,并且检测Herceptin对辐射后DNA-PKcs蛋白表达和活性的影响,同时通过单细胞中性凝胶电泳分析Herceptin对辐射导致DSB的影响。结果Herceptin预处理后进一步降低辐照所致SF值,并且DNA-PKcs蛋白表达和活性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同时DSB与单纯照射组相比较显著增高。结论Herceptin具有对乳腺癌细胞的辐射增敏作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与其抑制DNA-PK活性和蛋白表达导致DSB修复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0.
DNA-PKcs、Ku80及ATM备选宫颈癌放疗增敏靶点的体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Zhuang L  Yu SY  Huang XY  Cao Y  Xiong HH 《癌症》2007,26(7):724-729
背景与目的:DNA双链断裂(DNA double strand break,DSB)是细胞受辐射后最致命的损伤,而DNA依赖蛋白激酶催化亚单位(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catalytic subunit,DNA-PKcs)、Ku80和ATM(ataxia-telangiectasia mutated)为DSB的主要修复蛋白.宫颈癌是以放疗为主要治疗手段的肿瘤.但其肿瘤细胞对放射线的敏感性不同.本实验拟研究3种DSB修复蛋白的表达与宫颈癌细胞放射敏感性的关系.并探讨DSB修复蛋白成为宫颈癌放疗增敏靶点的可能性.方法:免疫组化法检测41例宫颈癌患者组织中DNA-PKcs、Ku80和ATM蛋白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8株肿瘤细胞(包括4株宫颈癌细胞)中3种蛋白的表达,克隆形成实验检测SF2 (suivival fraction at 2 Gv)、α值,分析蛋白表达水平和SF2、α值的关系;利用靶向抑制DNA-PKcs的shRNA表达质粒和小分子抑制剂LY294002,分别抑制HeLa细胞DNA-PKcs蛋白表达和活性后,克隆形成实验和流式细胞仪检测HeLa细胞受6 MVX线照射后的SF2、α值和凋亡率变化.结果:在41例宫颈癌组织中,Ku80、DNA-PKcs和ATM的阳性率分别为70.73%、68.29%和19.51%:8株肿瘤细胞中Ku80、DNA.PKcs和ATM蛋白的相对表达量与各细胞SF2、α值各不相同,作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后得出DNA-PKcs的表达水平与SF2之间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r=0.72,P=0.04);靶向抑制DNA-PKcs的shRNA可以促进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其SF2值为0.37,显著低于对照HeLa细胞的0.53(P<0.05);单独接受50 μmol/L LY294002作用1 h HeIa细胞的凋亡率未见明显增加,但先经LY294002处理再照射6 Gy的HeLa细胞在48 h和72 h的凋亡率比单独照射6 Gy的HeLa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48 h点:t=3.25,P=0.03;72h点:t=3.01,P=0.04).结论:DNA-PKcs在宫颈癌组织中表达较高,且其表达水平可以预示肿瘤细胞的放射敏感性:抑制DNA-PKcs的表达或活性可以促进HeLa细胞的放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