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蒙脱石减少红霉素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霉素注射液在治疗小儿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占有重要位置,但因其胃肠道反应发生率高而限制了其临床上的应用。我院2003年12月至2005年6月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令患儿口服蒙脱石,观察红霉素胃肠道副作用,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蒙脱石防治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4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蒙脱石对防治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的效果.方法将8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红霉素25~30 mg/(kg·d)加入10%葡萄糖溶液稀释至1 mg/1 mL浓度以1~2 mL/min速度静脉滴注,每日1次.疗程7~14 d.治疗组在每次静脉滴注前半小时服用蒙脱石冲剂(每袋3 g),剂量为小于或等于3岁患儿1.5 g,大于3岁患儿3 g,用温水稀释摇匀后服下.观察2组治疗后胃肠道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为15%(6/40),对照组为75%(30/4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蒙脱石防治红霉素所致胃肠道反应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硝苯地平预防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自1998年5月~2001年3月 ,探索用钙拮抗药硝苯地平预防静滴红霉素引起的胃肠道反应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6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 ,治疗组47例 ,其中男31例 ,女16例。年龄15~72岁 ,平均41.8岁 ;对照组39例 ,其中男25例 ,女14例。年龄17~69岁 ,平均42.3岁。2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经统计学处理 ,差异无显著性。86例均为感染性呼吸道疾病患者 ,所患疾病分别为慢性支气管炎并发急性感染、支气管哮喘继发感染、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喉)炎、肺部炎症。1.2治疗方法2组均用红霉素1.0~2.0g/d ,用5%葡萄糖液… 相似文献
4.
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治疗小儿腹泻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直肠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的疗效.方法 将2009年6月-2010年5月在本科住院的156例腹泻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76例,予补液、抗感染、肠道微生态及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保留灌肠,每次3g,每日2次,观察疗效.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住院时间为(3.76±1.21)d;时照组总有效率为78.9%,住院时间为(4.80±1.65)d,2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 双八面体蒙脱石散直肠给药治疗小儿腹泻疗效满意,且护理操作简单,可以缩短住院时间,有利于惠儿早日康复,值得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婴幼儿疱疹性口炎是儿科常见病,它是多病因、多因素引起的疾病.现将我院采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治疗婴幼儿疱疹性口炎67例与冰硼散治疗52例的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红霉素的胃肠反应机制与防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红霉素静滴治疗感染性疾病较为普遍 ,但严重的胃肠反应限制了其临床应用 ,近年来 ,对红霉素胃肠反应发生的机制及防治措施 ,从基础与临床方面均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 ,现笔者结合自己的工作对此作一概述。1 红霉素胃肠反应的表现及机制研究该药胃肠道反应的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腹泻、胃肠绞痛 ,甚至胃肠出血 ,且与剂量有关[1] 。实验研究证明 ,红霉素与胃动力受体结合引起的胃肠平滑肌收缩作用不被阿托品、六烃季胺、普萘洛尔、酚妥拉明和纳洛酮所阻断 ,但维拉帕米可拮抗其作用 ,表明其依赖于钙离子系统而直接作用于胃肠平滑肌产生收缩… 相似文献
7.
山莨菪碱与红霉素配伍能减轻红霉素的副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扩大红霉素在临床中的使用范围,减轻静脉滴注红霉素经常发生的恶心,呕吐,上腹部疼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及局部静脉炎和静脉内疼痛等副作用,本文以山莨菪碱注射液与红霉素配伍静脉滴注给药治疗肺炎支原体感染患儿50例,并与50例同类患儿维生素B6注射液与红霉素配伍用药进行对照。 相似文献
8.
甲氧氯普胺预防静脉滴注红霉素所致的患儿胃肠道反应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红霉素主要应用于耐青霉素 G金葡菌所引起的严重感染或虽然是青霉素敏感而患者对青霉素 G过敏的情况。近年来随着对支原体、衣原体感染的认识 ,则更广泛地应用于临床。但由于静脉滴注红霉素时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等胃肠道反应 ,故常不被患儿及其家长所接受 ,从而中断继续应用而影响疾病的治疗。针对这一情况 ,我院 1999年 12月~2 0 0 1年 8月 ,采取在静脉滴注红霉素前口服甲氧氯普胺 (又名胃复安 ,灭吐灵 )以降低该药所致的胃肠道反应的方法 ,取得了满意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85例患儿中男 4 0… 相似文献
9.
丁桂儿脐贴预防红霉素胃肠道副反应的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近年来,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呼吸道和肺部炎症,其好发年龄有提前趋势,且发病率逐年提高^[1]。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是红霉素,但由于胃肠道反应严重。且疗程较长,患儿常难以忍受。丁桂儿脐贴是从天然植物丁香、肉桂、荜茇等中药中提取有效成分制成,具有健脾温中、散寒止泻之功效。丁桂儿脐贴通过脐部神阚穴吸收达到中医内病外治的作用。2006年5月至2007年12月.本院儿科在静脉滴注红霉素治疗支原体感染的同时加用丁桂儿脐贴,以预防红霉素的胃肠道副反应,效果较好,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红霉素(eryuthromycin,EM)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自50代问世以来,临床应用十分广泛。但它对胃肠道的副作用如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等,从一开始就被注意到,近来,人们在研究EM的胃肠道副作用时,发现EM具有胃动素受体激动剂的作用,这一发现为EM的临床应用开辟了另一新天地,即利用其胃肠道激动剂的作用,治疗各种胃肠动力失调症,给胃肠运动障碍相关性疾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本文就EM对胃肠促动力的研究做一简述。 相似文献
11.
红霉素系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其临床运用广泛,但其胃肠道副作用较明显,常限制其在I临床上的运用,本人自参加工作以来,通过对照运用观察思密达与否,发现思密达在预防红霉素的胃肠副作用有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红霉素促胃肠动力的作用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1 引 言1984年Itoh等[1]首先报道红霉素能诱发消化间期移行运动复合波(migratingmotorcomplex,MMC)期样收缩提前产生。从此红霉素促胃肠动力作用和机制引起人们极大兴趣。本文结合文献作一论述。2 胃动素和MMC胃动素是由近端小肠黏膜内分泌细胞产生的由22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空腹状态时,胃动素周期性地释放,血浆浓度与MMC周期密切相关。MMC期时,血浆胃动素浓度开始升高;期时,胃动素浓度达到高峰。自发性期收缩能被抗胃动素血清立即完全抑制[2]。外源性胃动素能诱发空腹状态的胃十二指肠产生期样收缩[3],提前注射抗胃动素血清能抑… 相似文献
13.
红霉素治疗喂养困难新生儿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红霉素治疗喂养困难新生儿的疗效。方法 35例喂养困难的新生儿随机分两组。治疗组用红霉素进行干预,对照组仅一般支持疗法。观察两组疗效及症状消失时间。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达91%,对照组为53%;平均症状消失时间治疗组也较对照组缩短3.65天。结论 喂养困难的新生儿存在胃肠动力障碍,红霉素干预治疗可促进胃肠道动力,改善喂养情况。 相似文献
14.
红霉素胃肠道反应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霉素临床应用历史悠久,应用范围不断拓宽。然而,红霉素常引起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胃肠道反应,给患者带来痛苦,因而限制了它在临床上的应用。因此,临床医生对红霉素胃肠道反应开展了多项探索性防治研究,取得了有益的经验。本文对其研究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5.
红霉素预防支气管扩张反复发作的疗效观察及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近几年来,有些人尝试以小剂量红霉素长期口服治疗弥漫性细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的反复发作有一定效果,但机制不明。考虑到近年发现红霉素有胃动素样作用,我们推测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抗胃食管反流实现的。为了证实这种推测,本文对26例支气管扩张患者给予小剂量红霉素治... 相似文献
16.
17.
18.
红霉素是临床上常用的抗生素之一。因常伴发胃肠反应以致使红霉素的使用受到限制。我们在采用静滴红霉素治疗的同时加 6 5 4- 2减少其胃肠道的副反应 ,现报告如下。1 对象和方法1.1 对象 1999- 10~ 2 0 0 1- 0 3我院共收治静滴红霉素患儿117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 5 8例 ,男 38例 ,女 2 0例。对照组 5 9例 ,男 32例 ,女 2 7例。两组病种以呼吸道感染为多 ,观察组占 2 9.3% ,对照组占 80 .6 % (χ2 =2 .49,P>0 .0 5 ) ,无显著性差异。此外 ,两组患儿中均无腹痛、腹泻及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 ,也未使用其他影响胃动力的… 相似文献
19.
秦菊红 《中华临床医药与护理》2004,2(8):12-13
红霉素除应用于支原体感染、衣原体感染、军团病、L型细菌感染外,目前还应用于哮喘等病的治疗,但因有明显消化道反应限制其应用。研究显示,红霉素消化道副作用主要由于胃动素样促胃肠动力作用,目前国内外对抗感染剂量红霉素消化道反应的干预机制研究不多。本文以口服思密达、静滴654.2预防静滴红霉素消化道反应,以探讨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