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简希尧 《广东医学》2001,22(8):725-725
近年来 ,机会性真菌感染的发病率急剧增加 ,且病死率高 ,已引起高度重视。慢性重型肝炎由于肝功能严重障碍 ,机体免疫功能低下 ,极易造成机体微生态失衡 ,条件性致病菌得以生长 ,而深部真菌感染往往危及患者生命。本文对2 1例经病理学证实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总结分析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2 1例均为 1 990年 1 0月至 2 0 0 0年 5月在我院住院的慢性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患者 ,其中男 1 7例 ,女 4例。年龄 37~ 72岁 ,平均 57 5岁。1 2 诊断标准 慢性重型肝炎诊断均符合 1 995年第五次全国传…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30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真菌的护理,积累了一定的临床经验,主要有以下的护理措施:进行深入的健康教育,有效的口腔护理,密切观察真菌感染的早期症状、严格消毒隔离、环境的清洁、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程、合理使用抗生素、增强患者的机体免疫力,这些护理措施对真菌感染的预防能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慢性重型肝炎临床死亡率高,经常合并医院内感染,感染发生后不可避免地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又增加了二重感染的危险因素。近年来医院真菌感染的比例逐渐增加,由于抗真菌药物药效的有限性和肝毒性,往往进一步加重肝衰竭,成为所谓的“临终感染”。我科自2003年1月-2005年12月治疗了22例慢性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经过抗感染治疗和精心护理,使大部分患者的病情转危为安,为进一步的治疗好转提供了可能性,现将护理工作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重型肝炎并发医院内真菌感染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了解重型肝炎 (简称重肝) 患者并发医院真茵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对1996年6月~2006年6月该院收治的重肝患者中发生医院内真茵感染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68例重肝并发真茵感染患者平均年龄 (45±11) 岁.其中,男126例,女42例,其感染因素为使用广谱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白细胞减少、疾病严重程度、侵袭性诊疗操作,是重型肝炎并发真茵感染的密切相关因素 (P<0.01) .结论 重肝并发真茵感染的相关因素和影响预后的因素对其预防、诊断、治疗、改善预后和提高生存质量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重型肝炎和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重型肝炎、肝硬化者真菌感染和易感因素,探讨提高治愈率的措施。方法 分析54例重症肝炎和肝硬化并发真菌感染的部位,病原菌菌株的分类。结果 并发真菌后病情凶险治疗困难,病死率84.5%。结论 积极分治疗原发病,合理应用抗生素,慎用激素,切实有效地做好消毒隔离。  相似文献   

6.
商振球  雷水贤  朱士宇 《浙江医学》2007,29(12):1283-1285
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免疫力低下,并发肺部感染是一种常见的院内感染,发病率高达17.5%~40.0%[1-2]。不仅增加了医疗费用,而且还会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为了解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并发肺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方法选取南阳市肿瘤医院2014年1月至2015年6月收治的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患者73例进行统计分析,所有患者均予以CT影像学特征分析,对磨玻璃影、网格或线样影、结节的分布特征进行判断。结果 73例患者共检测出病原菌162株,其中念珠菌87株,曲霉菌属55株,组织胞浆菌20株;73例患者中有30例合并念珠菌感染,20例合并曲霉菌属感染。CT研究征象出现最多的为结节29例(39.7%),其中真菌性肺脓肿、形成空洞、实变者构成比分别为1.4%、6.8%、12.3%,网格或者线样影6例(8.2%),磨玻璃影3例(4.1%),胸腔积液4例(5.5%)。结论慢性重型肝炎并发侵袭性肺部真菌感染的CT影像学特征缺乏特异性,无法确诊时可结合临床实验室资料进行确认。  相似文献   

8.
肖基海 《河北医学》2013,19(4):516-519
目的:探讨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CSHB)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80例CSHB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好转组(75例)及死亡组(105例),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患者死亡对比中,患者年龄大于50岁、有吸烟史、合并原发性腹膜炎、其他部位感染、肝性脑病、电解质紊乱、肝癌、血清总胆红素(TBil)升高均是高危因素。结论: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年龄较大的CSHB患者,可通过采取一些列对症处理因素,控制合并症等方法进行辅助治疗,从而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9.
106例重型肝炎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重型肝炎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对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1998年12月~2003年12月发生医院感染的106例重型肝炎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为40.61%,重型肝炎患者发生医院感染的病死率为64.15%。感染部位以腹腔、下呼吸道和胃肠道为主。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住院时间长、接受侵袭性操作、低蛋白血症、抗生素使用种类多、合并其他并发症。结论重型肝炎患者的医院感染率高,为医院感染的高危人群。  相似文献   

10.
11.
目的:调查慢性重型肝炎(CSH)患者并发侵袭性真菌感染(IFI)的临床特点及抗真菌药物的疗效,以期提高其诊治水平。方法:对79例慢性重型肝炎并发IFI患者的临床表现、血常规、影像学、真菌学特征、抗真菌治疗方案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氟康唑与伏立康唑抗真菌的疗效。结果:13例(16.5%)患者较长时间使用糖皮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40例(50.6%)患者有侵入性操作史,61例 (77.2 %)使用过1~6种广谱抗生素。73例(92.4%)患者有发热,96.2%的患者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高,感染部位以肺部(31.6%)、肠道(26.2%)和口腔(14%)多见。70.9%患者可查到真菌,以白色念珠菌(40.9%)和曲霉菌(21.1%)为主。40%真菌性肺炎患者肺部CT可表现相对特异性的晕轮征和新月征。伏立康唑治疗IFI有效率明显高于氟康唑(71.4% vs. 39.0%,P<0.05)。伏立康唑治疗肺部曲霉菌感染12例,有效8例,死亡4例,有效率66.7%。结论:大多数CSH患者并发IFI有高危因素。感染部位以肺部和肠道常见,菌种以白色念珠菌和曲霉菌最为常见。伏立康唑的疗效好于氟康唑,可提高慢性重型肝炎并发IFI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慢性重型肝炎患者6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给予保肝、利尿、降低门脉压、补充蛋白及抗菌药物等内科综合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人工肝(血浆置换)治疗1~3次,同时口服恩替卡韦片0.5 mg,每日1次。治疗4周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包括临床症状、体征、肝功能、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73.3%(22/30)高于对照组的43.8%(14/32)(χ2=5.74,P〈0.05)。观察组在临床症状、体征、凝血酶原活动度(PTA)、HBV-DNA定量、肝功能改善方面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2;6.46;2.56,P〈0.05)。结论:血浆置换联合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肝炎可加快肝功能好转,快速抑制病毒复制,提高生存率,具有肯定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患者严重感染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调查慢性重型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101例。按是否存在严重感染分为感染组与非感染组;同时按不同预后分为存活组与死亡组。比较感染组与非感染组之间肝肾功能、PTA、血常规、死亡率差异;比较存活组与死亡组之间感染率、血白细胞数差异。结果重型肝炎感染组患者血清TBIL、Cr高于非感染组患者(P值分别为0.013、〈0.001),感染组患者血清PTA低于非感染组患者(P=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感染组患者死亡率(72.7%)高于非感染组患者死亡率(2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重型肝炎死亡组患者严重感染率(78.4%)、肺部感染率(49.1%)高于存活组患者(P值分别为〈0.001、0.002),死亡组患者血白细胞数高于存活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严重感染加重重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损害,增加其病死率。在临床上要合理使用抗菌素,加强各种感染的防控,以改善重型肝炎患者预后,提高其抢救成功率与治愈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时抗真菌治疗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每组方案连续治疗7d。治疗组给予每天口服氟康唑胶囊首刺0.4g,以后每次0.2g,每日3次,同时配合大蒜素注射液6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1组单用大蒜素注射液60mg加入5%葡萄糖500mL中静脉点滴,每日1次。对照2组单用用氟康唑胶囊首剂0.4g,以后每次0.2g,每日3次。对照3组单用氟康唑注射液100mL(0.2g)静脉点滴,每日1次。结果治疗组在疗效/副作用的综合评价中同对熙组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结论氟康唑联合大蒜素注射液是治疗慢性乙型重型肝炎合并真菌感染的理想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5.
廖炯 《中国医药导报》2012,9(17):101-102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2011年9月我院收集的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患者50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5例。对照组给予内科综合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口服恩替卡韦0.5 mg治疗,1次/d。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4、8、12周的肝功能酶、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清HBV DNA水平,并观察两组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前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4、8、12周肝功能、凝血酶原时间及治疗后4、8周HBV DNA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后12周两组HBV DNA载量水平均低于检测值(103拷贝/mL),其所占比例(100%、2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2周,治疗组病情好转率[96%(24/25)]高于对照组[60%(15/25)](P〈0.05)。治疗过程中患者并未出现与恩卡替韦相关的不良反应,且耐受性较好。结论恩替卡韦治疗慢性重型乙型肝炎早期效果好且比较安全,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生存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效果。方法将43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21例)和循证护理组(22例),分别给予常规护理和依据循证护理的方法对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进行评估、求证,制订护理干预措施。分析比较两组护理前后焦虑评分及出院前的肝功指标。结果循证护理组干预后的评分明显低于传统护理组(P〈0.05);而通过肝功指标的判断,循证护理组患者肝功恢复更佳。结论循证护理有效改善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心理状态,并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慢性重型肝炎近期预后的多因素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研究影响慢性重型肝炎(慢重肝)近期预后的主要危险因素及其与生存状况的综合性量化关系,建立一个有实用价值的危险指数(PI)方程。方法应用多因素Cox模型生存分析统计方法,收集190例慢重肝病例106项指标,对其入院后1,2及6个月的近期预后进行分析。结果16项指标与慢重肝近期预后有关;其中主要危险因素为肝性脑病程度(HE)、凝血酶原活动度(PTA)、血尿素氮(BUN)、血清总胆红素(TB)、血清钾(K )、白细胞总数(WBC);根据主要危险因素对近期预后影响的大小,得出的最佳危险指数方程为1个月期的方程,表达如下:PI=(71.84HE 0.29TB 10.38BUN 124.5K 5.99WBC-9.01PTA) 1/100[方程中血清钾以正常血钾或高血钾为1,低血钾为0,其他全部为原测值];由上方程计算出的危险指数与生存时间及生存状况密切相关(偏相关系数和为0.88),明显高于单因素方程。结论慢重肝近期预后影响因素众多,有6项主要危险因素。据此建立的危险指数方程对病情及预后的判断明显优于单因素分析,并易于计算。可望用于本病的病情分析、预后判断及疗效考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