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评价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影像特点及糖尿病对腔隙性脑梗死发病的影响。方法糖尿病组54例,非糖尿病组35例,比较2组的影像学特征。结果糖尿病组在双侧大脑半球及脑干两部位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均高于非糖尿病组(P〈0.05),基底节区与双侧小脑半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糖尿病组易发生腔隙性脑梗死,前组循环及后组循环微小动脉均受累。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53例及2型糖尿病无脑梗死的50例进行临床资料的比较,包括年龄、BMI、血糖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组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糖化血红蛋白、高血压病史、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发生率明显升高。为排除各因素间的相互作用,腔梗发病与否为应变量,其他各因素为自变量,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颈动脉内中膜厚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血压病程、糖化血红蛋白升高、颈动脉内中膜增厚为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的易患因素。  相似文献   

3.
李玲 《吉林医学》2013,34(17):3332-3333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脑梗死的临床特点,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将糖尿病脑梗死50例及非糖尿病脑梗死50例的头颅CT表现、危险因素等进行比较。结果:糖尿病组卒中类型多见于腔隙性、多发性脑梗死;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脑梗死发病率高,且具有多发性腔隙性梗死的特点,高血脂、高血糖直接影响急性脑梗死的病程和预后。  相似文献   

4.
洪雁  芳芳 《广西医学》2013,(4):477-478
目的探讨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7例(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青中年非腔隙性脑梗死患者110例作对照组,对其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进行分析.结果观察组有高血压、2型糖尿病、高脂血症、吸烟、酗酒病史比例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冠心病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同型半胱氨酸、C反应蛋白、餐前和餐后血糖、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载脂蛋白a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吸烟、酗酒、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以及C反应蛋白为青中年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对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起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hs-CRP水平变化及预测意义。方法比较糖尿病、腔隙性脑梗死、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中hs-CRP水平。结果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hs-CRP水平显著高于糖尿病组和腔隙性脑梗死组(P<0.05),糖尿病并发腔隙性脑梗死组和糖尿病组的三酰甘油及空腹血糖显著高于腔隙性脑梗死组。结论hs-CRP可作为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高危预测因子,对高hs-CRP的糖尿病患者应注意监测和追踪。  相似文献   

6.
李洺  杨嫣华 《吉林医学》2013,(20):4024-4025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无症状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收集老年2型糖尿病并无症状脑梗死患者70例为观察组,非糖尿病并无症状脑梗死68例为对照组,比较2组头颅MRI特点及血胆固醇、三酯甘油、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糖化血红蛋白、体重指数等指标。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组多灶性脑梗死较非糖尿病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体重指数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无症状脑梗死组以多灶性脑梗死多见,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肥胖患者易致无症状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8.
陈学梅 《当代医学》2008,(15):104-105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尿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率、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9.
陈学梅 《当代医学》2008,(16):104-105
目的 研究腔隙性脑梗死与糖尿病的关系.方法 对180例腔隙性脑梗死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A组)及糖尿病组(B组),其中糖屎病组按病程长短各分为两组,分别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腔隙性脑梗死中糖尿病占58.8%,糖尿病患者中女性占61.5%.糖尿病组死亡事、多发梗死率、平均胆固醇及甘油三酯水平均高于非糖尿病组,且病程愈长,上述指标愈高.结论 糖尿病是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因素,病程愈长,发病率愈高,预后愈差.女性糖尿病患者发生腔隙性脑梗死的危险更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发病特点。方法:统计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及腔梗非糖尿病患者首诊的临床资料,比较两者梗死临床特点。结果: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者较腔梗合并非糖尿病者以多发病灶的发病率高(P0.05),合并糖尿病的腔梗患者首诊时多有明显临床表现,且血糖、血压和血脂异常(P0.05)。结论:腔隙性脑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以多发的基底节区发病多见,与血糖、血压、血脂异常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1.
152例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与单纯脑梗死患者的血脂、血糖及预后的差异。方法:1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脑梗死并发糖尿病组(A组)、非糖尿病脑梗死组(B组)及一过性血糖升高脑梗死组(C组),对3组患者的头颅CT检查结果、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血糖(FBG)水平以及神经功能缺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与非糖尿病脑梗死组相比,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和一过性血糖升高组患者病情重,脑梗死面积大,TC、TG、LDL-C、VLAL-C、FBG水平明显升高,神经功能缺项程度严重。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组的疗效及预后较非糖尿病组差,其不良预后与高血糖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及其相关因素。 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组,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280例作为糖尿病+脑梗死组,健康体检者28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 结果 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高于对照组且糖尿病+脑梗死组高于糖尿病组,糖尿病组和糖尿病+脑梗死组HDL-C低于对照组,且糖尿病组+脑梗死组低于糖尿病组(P<0.05)。糖尿病+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与FBG、HbA1c、FINS、HOMA-IR、TG、TC、LDL-C水平呈正相关(P<0.05),与HDL-C呈负相关(P<0.05)。FINS、HOMA-IR、TG、TC、LDL-C、HDL-C是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的影响因素(P<0.05)。 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清高迁移率族蛋白B1水平升高,其水平受FINS、HOMA-IR、TG、TC、LDL-C、HDL-C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对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血脂和载脂蛋白的影响。方法:将72例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病人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治疗,观察组36例给予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2组均持续治疗3个月,并随访12个月以上。比较2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统计随访期间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8.89%,高于对照组的69.44%(P<0.05);2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均有降低(P<0.05~P<0.01),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均有升高(P<0.05~P<0.01),且观察组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B水平的下降幅度、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载脂蛋白A1的升高幅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P<0.01)。随访期间,观察组病人不良事件发生率22.22%,低于对照组的44.44%(P<0.05)。结论:强化降糖配合罗格列酮治疗老年冠心病合并2型糖尿病,可明显改善血脂和载脂蛋白水平,减少不良事件发生,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4.
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老年2型糖尿病脑梗塞患者危险性的关系。方法46例老年2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观察组)及38例老年2型糖尿病非脑梗塞患者测量身高、体重及血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载脂蛋白B(ApoB),采用放射免疫计数器检测空腹胰岛素。并对两组的血尿酸、血糖、血脂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等进行比较。结果(1)观察组血尿酸、空腹及餐后2h血糖、TC、TG、ApoB、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收缩压及舒张压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HDL-C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2)观察组高尿酸血症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高尿酸血症与高血糖、高血脂、高胰岛素血症、高血压是老年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的高危因素,应适时监测,积极干预。  相似文献   

15.
背景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已成为动脉粥样硬化新的危险因素,国内对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诊断切点尚有争议,本研究观察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比较不同切点引起脑卒中和冠心病的发生情况。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不同诊断切点〔同型半胱氨酸(Hcy)≥10 μmol/L,Hcy≥15 μmol/L〕对高血压患者心脑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9年10-11月在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全科医学科及健康中心新诊断的轻中度高血压患者16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Hcy水平分为:A组50例(Hcy<10 μmol/L),B组52例(10 μmol/L≤Hcy<15 μmol/L),C组66例(Hcy≥15 μmol/L)。比较3组患者临床资料〔体质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血脂(总胆固醇、三酰甘油、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尿酸、叶酸、Hcy〕、超声下肱动脉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腔隙性脑梗死和冠心病的发生情况。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腔隙性脑梗死和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 A组叶酸高于B组、C组,B组叶酸高于C组(P<0.05);A组Hcy低于B组、C组,B组Hcy低于C组(P<0.05)。C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B组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率高于A组(P<0.05)。C组冠心病发生率高于A组、B组(P<0.05),A组和B组冠心病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Hcy≥10 μmol/L、IMT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Hcy≥15 μmol/L、EDD为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加重高血压患者动脉粥样硬化程度,Hcy≥10 μmol/L为腔隙性脑梗死发生的影响因素,Hcy≥15 μmol/L为冠心病发生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晨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4,39(12):1647-1648,1654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血清尿酸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取全自动生化仪测定单纯2型糖尿病组(A组)、脑梗死非糖尿病组(B组)、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组(C组)各60例及健康对照组(D组)60名的空腹血清尿酸水平,并测定各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血脂水平.分析比较各组血清尿酸水平.结果: C组血清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P< 0.01);A组、B组的血清尿酸水平亦均明显高于D组(P< 0.01).结论: 高水平的血清尿酸可能是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脂代谢异常与老年 2型糖尿病 (DM)合并冠心病 (CHD)的关系。方法 :将 6 4例 2型DM患者分为合并CHD组 (A组 ) 34例 ,未合并CHD组 (B组 ) 30例 ,无DM的CHD患者 31例为对照组 (C组 )。测定血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HDL -CH)、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 -CH)、空腹血糖(FBG)等指标进行分析。结果 :A组TG明显高于B组 (P <0 0 1)和C组 (P <0 0 5 ) ;FBG明显高于B组和C组(P <0 0 1) ;HDL -CH明显低于B组 (P <0 0 5 ) ,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B组除FBG明显高于C组外(P <0 0 1) ;TG、HDL -CH与C组无明显差异 (P >0 0 5 )。TC、LDL -CH在 3组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结论 :高TG、低HDL是老年 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李奕龙  庞渊 《右江医学》2012,40(1):14-16
目的探讨脑梗死合并糖尿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10年1月收治的148例脑梗死患者,按是否合并糖尿病分为两组,合并糖尿病组(n=70)和非糖尿病组(n=78),分析比较两组病例的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血糖等对病情预后的关系。结果合并糖尿病组高血压、高血脂、偏瘫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P<0.01),在意识障碍、感觉障碍、失语等方面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检查显示合并糖尿病组多灶性、腔隙性脑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合并糖尿病组患者随着血糖的增高治愈率越低,病死率越高。结论脑梗死合并糖尿病以多灶性、腔隙性梗死为主,多伴有高血糖、高血压、血脂代谢紊乱等危险因素,其疗效及病情预后较不合并糖尿病患者差,在治疗中应尽早控制血糖,使空腹血糖控制在6~8mmol/L,餐后2h血糖控制在10mmol/L以下。另外控制高血压、降低血黏度、纠正高脂血症等治疗对脑梗死的治疗和预防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脑梗死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是否受血清同型半胱氨酸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影响。方法选择我院2007年11月~2008年3月入院治疗并且符合标准,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患有血管性痴呆及动脉硬化性、腔隙性脑梗死病例各38例为实验组的研究对象;选择我院同一时间段38例未患有以上疾病的、年龄≥60岁的老年患者为对照组。应用ELISA法检测对照组各研究对象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和血清Hp-IgG水平,而载脂蛋白A、载脂蛋白B水平,三酰甘油、血清总胆固醇也需检测。检测时其他不必要因素应保持在相同水平。结果动脉硬化性脑梗死与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同型半胱氨酸、血清Hp-IgG、三酰甘油水平值比对照组患者明显增高,腔隙性脑梗死患者的检测值也高于对照组,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三酰甘油水平以外,各组之间其他血脂水平和胆固醇水平均无差异(P〉0.05)。结论老年血管性痴呆及动脉硬化性脑梗死的发病率一定程度上受血清Hp-IgG与半胱氨酸水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李月敏  刘志红  宋晓阳 《西部医学》2014,(6):800-802,805
目的 探讨Ⅱ型糖尿病并发脑梗塞患者血小板GPⅥ的表达与血糖、血脂、Fib、hs-CRP以及Hcy之间的关系,以期明确糖尿病导致脑梗塞形成的机制.方法 将260例脑梗塞患者分为单纯脑梗塞组121例和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139例,另设健康对照组110例.测定各组血小板膜糖蛋白Ⅵ(GPⅥ)的表达以及血液中血糖(GLU)、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纤维蛋白原(Fib)以及同型半胱氨酸(Hcy)的含量.结果 脑梗塞组患者血液中GLU、TC、TG、LDL-C、Fib、hs-CRP、Hcy、GPⅥ检测结果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HDL-C检测结果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均P<0.05);在脑梗塞患者中,糖尿病合并脑梗塞组血液中TC、TG、LDL-C、GLU、Fib、hs-CRP、Hcy、GPⅥ检测结果比单纯脑梗塞组明显增高,HDL-C检测结果明显减低(均P<0.05),且血小板GPⅥ表达水平与血液中Fib、hs-CRP、Hcy呈正相关;随着糖尿病病程的延长,血小板GPⅥ的表达和血清Hcy的含量明显增高(均P<0.05),血清中Fib和hs-CRP含量未见明显变化(P>0.05).结论 在糖尿病患者中,除了血糖和血脂的代谢紊乱外,血小板GPⅥ与炎症因子CRP、Hcy和Fib共同参与或介导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对Ⅱ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的发生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