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32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右室梗塞(RVI)渐受重视.常规12个导联心电图上无RVI的定位特征,而加做右胸前导联心电图可以提高RVI的诊断.至于标准心电图对右室心肌梗塞的诊断意义,目前正在探讨之中,Margera等[1]观察并强调V3R、V4R、V5R导联中Q波在右室心肌梗塞中的特异性.为此,我们对320例非心脏病人的健康体检中,除常规12导联外加做右胸导联V3R、V4R、V5R,重点观察了其各波形态以探讨其临床意义,以便提高RVI的心电图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
在乙醚轻度麻醉下,测量了50只健康长爪沙鼠心电图,并对各导联、各波电压、时间和波形进行了统计学处理和讨论。发现Ⅰ、Ⅱ、aVF、V导联的QRS主波向上,各波直立。aVR导联主波向下,各波倒置;V导联各波最易辨认;心电图中无S-T段;结果表明:该鼠不宜用于与S-T段有关的实验,其心脏电激动过程与人相似,各指标基本在大、小鼠之间。长爪沙鼠是研究人心电图有用的动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与探讨五种不同体位对心电图ST-T改变的影响。方法选取接受健康体检的500名成人,通过十二导联同步心电图机对每位受试者分别描记仰卧位、左侧卧位、右侧卧位、坐位及立位五种体位的心电图。结果五种不同体位的ST段偏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波的方向不发生改变。在Ⅰ导联,坐位的T波振幅大于其他体位;Ⅱ、Ⅲ、aVF导联立位的T波振幅降低,aVL导联中坐位的T波高于三种卧位;V 2导联右侧卧位、立位、坐位的T波高于仰卧位及左侧卧位;V4立位的T波降低;V5与V6导联左侧卧位的T波增高;aVR、V1与V3导联各体位的T波无明显变化。结论体位的改变可对心电图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在不同体位,心电图各参数的的变化不同。常规心电图都应在仰卧位采集,当患者必须处于特殊体位,或者进行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等检测,在分析心电图时应考虑体位的影响,以做出正确的心电图诊断。  相似文献   

4.
39例正常家兔心电图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动物的心电图检查,越来越广泛地用于科研工作中。有关实验动物正常心电图的研究国内已有少数报导。我们观察分析39只健康家兔的心电图,以予期获得家兔正常心电图的资料。现将结果报导如下: 一、实验动物和描记方法 39只白、灰色两种雌性家兔,购入后经2周一般观察未见异常表现,体重在2.4—4.0公斤,平均体重为2、8公斤。描记方法:使用心电图机纸速25毫米/秒,电压1毫伏=10毫米,动物处清醒状态,仰卧固定在台上。电极按放位置:三个标准导程三个加压单极肢导程和三个单极  相似文献   

5.
目的 提高体表心电图对显性房室旁道定位的准确性及射频消融术的治疗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53例B型顸激综合征经过手术证实为左后间隔房室旁道的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特征,并与162例B型预激综合征经过手术证实为右后间隔房室旁道体表12导联同步心电图进行比较.12导联心电图均采用GE Marquette Cardiosoft V4.11心电图机进行采集.结果 B型预激综合征左后间隔与右后间隔房室旁道V1δ渡方向、P-R间期、胸导联的移行区、Ⅱ、Ⅲ、avF导联Q/R之比以及V1导联QRS波的形态存在显著差别,而Ⅱ、Ⅲ、avF导联δ波的方向相同.结论 在其他条件符合后间隔房室旁道的情况下,预激充分时V1导联QRS波呈Qr型,房室旁道为左后间隔,V1导联QRS波呈QS型时,房室旁道为右后间隔;预激不充分时V1导联呈rs或rs型时,V1导联P-R间期大于或等于110ms为左后间隔旁道,V1导联P-R间期小于或等于80ms右后间隔旁道.  相似文献   

6.
第二节常用的心电图导联将两个电极放在人体表面的任何两点,并分别同心电图机的正极端与负极端相连,便可描记出这两点间的电位差(即电压)。这种放置电极板的方法及其与心电图机的连接方式称为导联。根据电极板放置的部位不同,可组成各种导联。每种导联的心电图波形各有其特点。一、常用的心电图导联 (一)标准导联(双极肢体导联)反映两个肢体之间的电位差(图1-11)。导联Ⅰ将左上肢电极板同心电图机的正极端相  相似文献   

7.
本文对我院1996-06~2004-10入院治疗的100例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302份心电图进行回顾性分析. 1 临床资料 本组男81例,女19例,年龄16~74(46.5±21.27)岁.均符合1981年全国流行性出血热会议制定的诊断、分期、分型标准.患者既往无冠心病及其他心脏病变存在的临床依据.均采用日本光电6511型心电图机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检查,特殊病例加做V7、V8、V9导联.根据病情每一病人所做的心电图次数不同.  相似文献   

8.
七十多年来,常规12导联心电图在诊断疾病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可满足一般临床诊断的需要。但常规心电图的导联太少,测定部位较局限,在诊断范围上有一定限制。为了提高阳性检出率,降低误诊率,有时尚需加做某些特殊的心电图导联。为此,本文将一些特殊的导联的连接及临床应用分述于后。 一、单极导联 背部导联(V_7、V_8、V_9导联)、右胸导联(V_3R——V_8R导联)、V′_1——V_5~′,及V,1——V,5导联对诊断心室肥大、  相似文献   

9.
目的应用食管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分析。方法应用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180例和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记录70例对各类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对照分析。结果房室结双径路在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82.22%,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57.14%,P〈0.01;预激综合征合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在双极导联食管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1.66%,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为10.00%,P〈0.05。结论双极食管导联心电图对阵发性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检出率比单极食管导联心电图的检出率高,安全、可靠、实用、能定位,对射频消融术前病例的筛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胡自安  王西平  韦建瑞 《广西医学》2003,25(8):1363-1365
目的:心向量图临床分析及与常规心电图对比观察。方法:选择门诊和住院病人共182例。采用日本光电产ECG-8349K心电图机做常规12导联心电图(部分加做VsR~VsR、V7~V9导联),采用上海光电XX-2型心向量图仪均按Frank导联体系法连接。结果:在诊断正常心电图、预激综合征、心室肥厚方面,心电图与心向量图完全相符,在诊断完全性左束支及右柬支传导阻滞、陈旧性心肌梗塞方面,心电图与心向量图的诊断有一定差异。结论:心向量对某些心脏疾病具有特殊的诊断价值从而弥补了心电图之不足,是一个具有实际应用意义的无创伤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朱海云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14):153-155
目的分析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电图特点,探讨心电图对心尖肥厚型心肌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武威市人民医院56例心尖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观察组)和同期进行健康体检者56名受试者(对照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人群心电图的变化情况,观察胸前导联最大QRS波群振幅、各导联ST段水平、T波形态和振幅。结果观察组患者心电图主要表现为胸前导联巨大的T波倒置并伴ST段下移以及左室高电压现象:心前导联QRS波群时间延长,且QRS波群振幅在不同导联上变化明显,都超过正常值;在ST段上,分别表现在V3~V6和Ⅱ、Ⅲ、aVF下移;且有42例V3~V6T波倒置,其中,36例倒置T波深达10~16mm。结论心电图对诊断心尖肥厚型心肌病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对有心肌病的患者及早行心电图检查可提高本疾病的诊断率。  相似文献   

12.
背景 预激综合征影响QRS波终末向量,但尚未被关注。目的 探讨预激综合征患者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与旁路位置的关系和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8年1月—2012年12月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愈的、术前旁路有前传功能的单旁路预激综合征患者158例。根据术前心电图表现分为两组,显性组150例,隐性组8例。显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心电图,观察旁路前传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和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及预激向量的关系;隐性组分析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后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观察对QRS波终末向量的影响,QRS波终末向量有改变者分析靶点图靶点V波与QRS波最早起点的关系。结果 显性组150例均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QRS波终末向量改变与旁路位置有关。V1、Ⅰ、Ⅱ、Ⅲ、aVL、aVF导联不同预激方向患者QRS波终末向量变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不同部位显性组预激综合征患者经导管射频消融术前与术后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方向基本一致。相关分析显示:V1、Ⅰ、Ⅲ、aVL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高度正相关(rs=0.812、0.701、0.771、0.762,P<0.05),Ⅱ、aVF导联QRS波终末向量变化与预激向量呈中度正相关(rs=0.569、0.647,P<0.05)。隐性组8例中2例有QRS波终末向量改变,靶点图示靶点V波(旁路下传)与QRS波最早起点(正路下传)几乎同时出现。结论 预激综合征旁路前传不仅影响初始向量同时影响QRS波终末向量;δ波是旁路下传心室快于正路的表现,QRS波终末向量改变是旁路前传心室的标志,有助δ波不明显和不完全隐性预激综合征的诊断。  相似文献   

13.
李琦 《中原医刊》2011,(14):31-32
目的探讨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方法测量900例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男女各450例,分析T波形态及变化规律。结果V3R→V6R直立T波出现率逐渐减少,倒置T波出现率逐渐增多。女性以倒置T波为主,男性直立T波多见,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3R→V6R的T波可均倒置,女性多于男性(P〈0.01);也可由直立→双相→平坦→倒置,男性多于女性(P〈0.01),但未见由倒置→直立。结论正常人右胸导联心电图T波形态男女差异显著,应引起临床注意。  相似文献   

14.
王立明  田颖  赵蕾  杨新春 《中国全科医学》2020,23(27):3474-3478
背景 免疫球蛋白轻链型心肌淀粉样变性(AL-CA)进展快、病死率高,但目前对其临床特点认识不足。目的 总结AL-CA患者临床资料,提高临床认知。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住院并诊断为AL-CA的43例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症状和体征、实验室检查、十二导联心电图、超声心动图、心脏核磁共振成像、病理组织活检及治疗策略。结果 AL-CA患者平均发病年龄(59±10)岁,且多见于男性〔32例(74.4%)〕,轻链分型以λ型为主〔30例(69.8%)〕,25例(58.1%)合并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入院症状各异,临床表现主要以胸闷气促〔18例(41.9%)〕、下肢水肿〔9例(20.9%)〕及乏力〔9例(20.9%)〕等表现多见。实验室检查多见B型利钠肽(BNP)〔3 474(1 079,7 040) ng/L〕及心肌肌钙蛋白I(cTnI)〔0.21(0.06,1.47) μg/L〕升高,部分合并血红蛋白下降〔13例(30.2%)〕及血肌酐〔32例(74.4%)〕升高。十二导联心电图表现依次为假性病理性Q波12例(27.9%)、肢体导联低电压11例(25.6%)及胸前导联R波递增不良6例(14.0%),可出现节律异常及传导阻滞。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房增大34例(79.1%)、心室壁增厚35例(81.4%)及心肌闪烁样回声或毛玻璃样改变8例(18.6%),合并舒张及收缩功能受限21例(48.8%),合并心包积液19例(44.2%)。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心室壁钆延迟强化阳性率高(4/4)。病理组织活检以骨髓活检最为普及〔60.6%(20/33)〕,但肾穿活检阳性率高(5/6)。大部分患者接受化疗〔38例(88.4%)〕,最常用方案为地塞米松+硼替佐米或地塞米松+环磷酰胺+硼替佐米。结论 本组AL-CA患者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实验室检查多见BNP及cTnI升高,心电图可见肢体导联低电压或假性病理性Q波,超声心动图表现同心性左心室肥大或心肌闪烁样回声,心脏核磁共振成像出现钆延迟强化影像,心外组织活检以肾穿刺活检阳性率高。  相似文献   

15.
徐飞  杨凡  廖永晖  贾伟  杨磊  千年松  赵宏 《海南医学》2014,(8):1114-1117
目的探讨闭合性心脏创伤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将75例心脏创伤区患者用院前评分中的创伤指数(TI)量化伤情分为轻中度伤(36例)、重度伤(23例)、危重伤组(16例)。胸片、心电图、彩超、血清学检查均在伤后24h内进行,重点观察患者24h内、1d、3d、5d的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T(eTnT)、血清心肌酶(CK-MB)的动态变化,严密监护及控制心律失常,视病情选择治疗方案。结果本组病例痊愈70例,死亡5例。ECG与血清cTnI、cTnT和CK-MB含量的变化比较,ECG在预测心肌损伤时具有很高的灵敏性,cTnI、cTnT异常时则对心肌损伤具有很高特异性。结论心脏闭合性创伤易误诊、漏诊,eTnI、cTnT、CK-MB和心电图结合影像检查可以大大提高早期诊断准确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对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心脏副作用的意义。方法:以2013年1月至10月住院精神分裂症患者为对象,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9例按计划每周1次定期监测心电图及血清谷草转氨酶( AST)、乳酸脱氢酶( LDH)、肌酸磷酸激酶同工酶( CPK-MB)等3项心肌酶,连续观察4周,而对照组51例按常规仅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末各检查一次,然后,比较两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4周累计AST、LDH、CPK-MB异常检出率及异常患者心肌酶检测值和发现时间的差异。结果:研究组4周累计心电图异常检出率(26.5%)显著高于对照组(9.8%,P<0.05),发现时间(10.2±2.6)d显著早于对照组(14.3±2.9d,P<0.01)。研究组4周累计AST、LDH、CPK-MB异常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异常患者检测值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定期监测心电图和心肌酶,有利于早期发现抗精神病药的心脏副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经导管房间隔缺损(ASD)封堵术后心脏几何构型和电生理的变化。方法记录24例ASD患者经导管封堵术前及术后1个月、6个月心电图(ECG)及经胸超声心动图(TTE)测量指标的变化,ECG指标包括PR间期、QRS时限和QTc;TTE测量指标包括收缩末期左房横径(LAD)、右房横径(RAD)、计算RAD/LAD比值;右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计算RVDD/LVDD比值。结果患者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RAD由(42±10)mm降至(36±8)mm(P〈O.01),RACl/LAD由1.3±0.2降至1.1±0.1(P〈O.05);RVDD由(33±8)mm降至(27±6)mm(P〈O.01),LVDD由(40±7)mm升至(45±6)mm(P〈0.01),RVDD/LVDD由0.8±0.1降至0.6±0.1(P-(0.05)。术后6个月时,RAD降至(32±8)mm,PR问期由(135±20)ms降至(127±18)ms(Pd0.01),QRS时限由(101±10)ms降至(92±11)ms(Pd0.01),QTc由(430±20)ms降至(425±18)ms(Pd0.05)。LAD至术后6个月时仍无显著变化。结论ASD的介入封堵治疗减轻了右心系统的容量负荷,使心脏的几何构型在术后早期即发生改变,电生理在随后数月也发生变化。介入封堵术逆转了ASD患者的,心脏重构。  相似文献   

18.
李媛霞 《医学综述》2013,19(7):1304-1305
目的探讨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变化,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方法观察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60例病毒心肌炎患者的心电图,对比分析治疗前后心电图的变化。结果心电图显示期前收缩23例(38.3%),传导阻滞29例(48.3%),ST-T段异常3例(5.0%),Q-T间期异常2例(3.3%),电轴异常2例(3.3%)。经治疗后,心电图检查显著改善。结论心电图检查能够辅助判断、确诊病毒性心肌炎,对心肌受损程度及预后有重要意义,但心电图检查仍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9.
为探索正常人右胸前导联的心电图改变.对1000例不同性别与年龄组的正清人除做常规导联心电图外.又描记了V_3R、V_4R及V_5R导联的心电图.重点观察了正常人右胸前导联各波形态及正常值范围.以了解正常人右胸前导联心电图的变化.旨从心电图来提高右室梗塞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改变在评估左心功能和临床预后中的临床意义。方法观察87例ST段抬高并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0治疗的AMI患者,根据PCI治疗后ST-T段演变分为ST-T改变组(A组)和无ST-T改变组(B组)。根据发病后行PCI的时间分为≤6h组和≤12h组,观察心电图ST-T改变情况。结果PCI≤6h组和≤12h组患者ST段回落指数均〉50%,≤6h组回落程度显著优于≤12h组(P〈0.01)。A组患者PCI术后情况稳定,心功能情况较好;B组心功能情况较差,临床表现为多发性反复发作左心衰竭。A组患者随访第1个月和第6个月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及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明显优于B组。A组再发性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为6.56%,明显低于B组的34.62%(P〈0.05)。结论通过监测急性心肌梗死介入治疗后心电图ST-T变化情况,可以更好地评价血管再通后心肌再灌注的效果,对评估AMI患者PCI术后心脏功能和临床预后情况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