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大角度外斜视超常量外直肌后徙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大角度外斜视行超常量后徙术,外直肌后徙8~11mm,平均949mm。结果术后随访6~14个月,手术成功率达933%。结论认为超常量外直肌后徙是矫正大角度外斜视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李恒  米雪 《西部医学》2011,23(1):132-133
目的观察直肌侧切联合后退术矫正大度数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9例大度数的共同性内斜视患者行双内直肌双边侧切三分之一联合后退及一条外直肌缩短的手术;时5例大度数外斜视患者行双外直肌双边侧切三分之一联合后主条内直肌缩短的手术。结果14例患者中一次手术正住12例,正位率85.71%,两条直肌均两边侧切各三分之一在大度数斜视患者可以矫正斜视度15°~25°,而且矫正量在度数越高的患者表现得越大。结论直肌双边侧切能够增强肌肉减弱的效果,直肌侧切联合后退术矫正大度数斜视初步效果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传统垂直斜视手术方法进行了改进,探讨一种防止垂直斜视手术后睑裂异常的手术方法。方法:对16例垂直斜视患者,行下直肌徒后术。术中暴露下直肌后,在直肌两侧剪开肌间膜8mm。肌肉套环缝扎后,将肌间膜剪除3mm-7mm,直到肌间膜轻轻的绷紧,然后用0/6可吸收缝线再将肌间膜重新缝合于肌肉原附着点的两侧。关闭球结膜。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0个月,16例患者,垂直斜视均得到很好的矫正,且目测双睑裂对称,无明显的变大或变小及下睑后退。结论:传统垂直斜视手术后眼睑后退的部分原因是由于直肌后退手术中切开的肌间膜松弛,使节制韧带后退而引起下睑后退。改进的手术将肌间膜轻轻绷紧缝合于原肌附着点两侧,使肌间膜及节制韧带向前拉,不随肌肉后退,从而避免了下睑后退。此种手术方法突破了传统下直肌徒后5mm的手术禁区。手术操作简单实用,可防止垂直斜视手术后睑裂异常这一并发症。  相似文献   

4.
覃小平 《广西医学》2009,31(8):1095-1096
目的探讨斜视矫正术矫正斜视的临床效果。方法斜视患者42例,其中麻痹性斜视5例,共同性斜视32例,A-V综合征5例;不同类型斜视分别施行不同术式。结果随访0.5~4年,获得眼位矫正37例,占89%;好转5例,占11.9%。结论外直肌超常量后徒矫正大度数外斜、内外直肌移位矫正A-V综合征及部分肌移植术治疗麻痹性斜视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5.
间歇性外斜视是介于外隐斜和恒定性外斜视之间的一种斜视。其特点:幼年发病,外隐斜和显斜交替出现,精神不集中或遮盖后可诱发明显外斜。外斜不仅影响患者美容,而且对患者双眼单视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外直肌徒后是矫正外斜视常用的手术方式,传统认为外直肌后徒量不应超...  相似文献   

6.
一般资料本组97例,男性54例,女性43例,年龄3~18岁,单眼48例,双眼49例。 手术原则根据单眼、双眼斜视度大小。 交替性内斜视患者,小于250内斜视,常规量双内直肌徙后,大于250的内斜视,双眼内直肌超常量徙后7mm,残留的斜度,与非注视眼的外直肌上截除。 单眼内斜视患者,小于250内斜视,以双眼内直肌常量后徙,大于250的内斜视,以双内直肌超常量徙后7mm,残留斜度做斜视眼外直肌的截除。 临床疗效97例患者均保持术前视力;90例均矫正正位,7例欠矫小于50,未发生过矫。本组病例眼球运动内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共同性斜视患者34例,常规眼部消毒、铺巾、局麻后暴露及分离直肌,根据直肌后徙量,将缝线垂直于肌肉缝合在巩膜浅层,调整直肌后徙量至眼位达理想位置,再将缝线缝合于肌止缘,缝合结膜。结果全部患者经手术中调整直肌后徙量,均一次性矫正斜视眼位,随访6个月无复发。结论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其操作简便,矫正位置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共同性斜视患者 34例 ,常规眼部消毒、铺巾、局麻后暴露及分离直肌 ,根据直肌后徙量 ,将缝线垂直于肌肉缝合在巩膜浅层 ,调整直肌后徙量至眼位达理想位置 ,再将缝线缝合于肌止缘 ,缝合结膜。结果 全部患者经手术中调整直肌后徙量 ,均一次性矫正斜视眼位 ,随访 6个月无复发。结论 调整性直肌后徙斜视矫正术治疗斜视其操作简便 ,矫正位置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共同性内斜视手术对儿童双眼单视功能的恢复,把握手术时机及手术定量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方法:全部手术均在全麻下进行,大部分患儿采用等量双内肌后徙术。对于大角度内斜患儿行双,内直肌后徙的同时加一条外直肌折叠。结果:18例中,17例术后正位占94%,其中10例获得不同程度的双眼单视功能,欠矫1例。结论:为促使儿童双眼单视功能的发育及恢复,应尽早矫正斜视。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型斜视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直肌附着点垂直移位及与斜肌部分切除两种方法治疗V型斜视,结果:V型外斜视12例采用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原在位平均-5度,向上平均-15,向下平均-8,采用下斜肌部分肌除术8例,术后原在位平均-5度,向上平均-10,向下平均-5,V型内斜视8例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术后原在位平均+5度,向上平均+8,向下平均+16,采用直肌垂直移位术,术后原在位平均+10度,向上平均+8度,向下平均+10,结论:V型斜视采用下斜肌部分切除术和直肌附着点移位术均能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