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神经麻痹是因面部感受风寒,局部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水肿,或附近组织有炎性病变等引起的面部肌肉运动障碍,本病属于祖国医学中风病的“中络”范畴。面神经麻痹是世界卫生组织推广针灸主治的主要病症之一。近年来,笔者采用针灸结合封闭疗法治疗本病15例,取得显著疗效,现报道  相似文献   

2.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中医称为“口僻”、“吊线风”,发病迅速,多在睡眠后出现,最常见的是因头面部受冷风侵袭或病毒感染等导致面神经炎。我科自1998年起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8例,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3.
透刺滞针术治疗面神经麻痹20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麻痹 ,茎乳孔内面神经的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一种急性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单侧 (极少双侧 )面部表情肌突然瘫痪 ,前额皱纹消失 ,眼裂扩大 ,鼻唇沟平坦 ,口角下垂 ,面部被牵向健侧等。本病起病急骤 ,任何年龄组均可发生 ,但青年人多见 ,在中医学称为“口僻”、“口”、“口眼歪斜”、“面瘫”等。笔者自 1 995年 1 0月至 2 0 0 1年 1 0月采用透刺滞针术手法治疗面神经麻痹 2 0例 ,疗效显著 ,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病例 2 0例均为门诊病人 ,男性 1 2例 ,女性 8例 ;年龄最小 1 8岁 ,最…  相似文献   

4.
目的和方法采用“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50例,并进行面部穴位微循环血流量观察。结果治疗愈显率94%,治疗后面部穴位微循环血流量明显提高。结论“经筋刺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肯定,该法能够明显改善面部微循环血流量。  相似文献   

5.
周围性面神经炎,临床上又称为“歪嘴风”、“口眼歪斜”、“吊线风”、“吊斜风”、“面瘫”、“面神经麻痹”等,是颞骨内面神经管内段的面神经急性非化脓性炎症,造成病侧面部肌肉瘫痪和口眼歪斜的一种急性周围神经疾病。本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一般症状是口眼歪斜,患者面部往住连最基本的抬眉、闭眼、鼓腮等动作都无法完成,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且发病不受年龄和季节限制。  相似文献   

6.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或贝耳麻痹,系因茎乳孔内面神经非特异性炎症所导致的周围性面瘫.是针灸临床常见疾病,每年冬春或秋冬之季气温突变时发病增多,如不能得到及时正确治疗,可遗留面瘫、面神经痉挛及面部肌肉联带运动等诸多后遗症,给患者生活及心理上带来极大痛苦,笔者自2011年9月以来采用针灸、药物及面部功能性电刺激治疗面神经麻痹40例,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调气扶土”针法治疗贝尔麻痹急性期的疗效.方法:将60例贝尔麻痹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采用面瘫常规针刺治疗和“调气扶土”针法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血流灌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分、面部血流灌注量均显著改善(P<0.05);治...  相似文献   

8.
面神经麻痹是急性茎乳突孔内的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大多数有面部受凉史,发病较突然,面部表情肌瘫痪明显,眼睑闭合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进食、喝水及日常工作和生活,少数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如面肌痉挛、角膜溃疡等。笔者近几年来运用中药外敷治疗面神经麻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9.
面瘫是临床上常见病之一,属于中医的“面瘫”、“口眼歪斜”等范畴,现代医学则命名为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以面部表情肌群运动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临床症状为单侧面神经麻痹和面部肌肉瘫痪。该病起病急、发病迅速,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活质量。本院自2010年3月-2013年3月共收治了42例面瘫患者,其中22例采用中药联合针刺治疗,取得一定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多由急性非化脓性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炎所引起,产生面部肌肉瘫痪的症状。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面瘫”等。自2000年以来,笔者采用针刺配合中药火疗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30例,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面神经麻痹 (炎 )是指茎乳孔内 (面神经管 )组织急性水肿 ,面神经管受压或面神经本身的炎症所引起的周围性面神经损害 ,亦称 Bell麻痹。其临床表现为患侧面部表情动作消失 ,前额无皱纹 ,眼裂扩大 ,鼻唇沟变浅 ,口角下垂 ,笑时尤为明显 ;患例不能皱额、挤眼、鼓腮 ,此病相当常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 ,以 2 0~ 4 0岁为多 ,男性较多见。常只发生于一侧。任何季节均可发病。本病属祖国医学“口眼斜”、“面瘫”等范畴 ,其发病主要由于风寒外袭 ,风热侵络面部致病。1 辨证分型1.1 风寒外袭 :证见突然口眼斜、面部拘紧 ,恶风畏寒 ,无汗 ,舌…  相似文献   

12.
面神经麻痹的中医药治疗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振英 《中国中医急症》2009,18(12):2044-2045
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瘫,中医古代文献中称之为“口僻”、“吊线风”、“口眼歪斜”,认为本病是由于人体正气不足,风寒或风热之邪乘虚侵入面部经脉,造成气血痹阻,经筋纵缓不收而发病。面神经麻痹属于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任何年龄均可出现,以青壮年居多;临床表现为一侧面肌瘫痪、口角歪斜。  相似文献   

13.
面神经麻痹,又叫面神经炎,中医称“面瘫”、“口僻”,是因人体气血不足、脉络空虚时,风寒之邪侵袭面部、耳部,致使经脉失养、纵缓不收而发病。笔者应用针药配合等多种方法综合治疗,取得较好疗效。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4.
扎冲十三味丸结合针灸治疗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3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是因茎乳突孔内急性非化脓性面神经炎引起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在蒙医理论上该病又称“赫依性瘫”,是因面部白脉受损所致。自2000年元月到2005年2月,我科收住了63例特发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扎冲十三味丸结合针灸疗法,疗效突出,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5.
面神经麻痹多因面部感受风寒、局部病毒感染、面神经缺血或附近组织炎症等引起。1997~2007年,笔者用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221例疗效满意,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6.
高彩芝 《河北中医》2002,24(7):514-514
周围性面神经麻痹发病无明显季节性 ,可发生于任何时令 ,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 ,经治疗一般在 2~ 8周痊愈 ,病程超过 1 2周者 ,称之为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笔者应用“三角刺”治疗顽固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较好 ,介绍如下。1 治疗方法三角刺即以面部的太阳、地仓、颊车为进针点 ,使用  相似文献   

17.
胡娟  曹波涛 《河北中医》2014,(2):260-261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又称面神经炎、Bell麻痹,为突发性的单侧面颊筋肉迟缓性疾病。中医学称之为“口眼?斜”、“口僻”等,表现为一侧面部板滞、麻木或瘫痪,不能做蹙额、皱眉、露齿、鼓颊等动作,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漱口漏水,进餐时食物常留滞于病侧齿颊之间,病侧额纹、鼻唇沟变浅或消失等。特发性面神经麻痹好发于春秋两季,各年龄段均可发病,男性多于女性。多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风寒或风热之邪趁虚而入,致使面部一侧气血痹阻,引起肌肉迟缓无力,受对侧牵拉形成歪斜。2010-2012年,我们应用针刺为主治疗急性期特发性面神经麻痹65例,并与醋酸泼尼松片治疗65例对照观察,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8.
本病分周围性和中枢性面神经麻痹两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为面神经炎所致,系指茎乳突孔内面神经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所致。中枢性等神经麻痹为脑部疾病所致,仅限于下面部表情肌(口角歪斜,鼻唇平坦)麻痹,而上面部表情肌运动(闭眼、皱额、蹙眉)则正常,且多伴有肢体瘫痪,二者均...  相似文献   

19.
面神经麻痹是茎乳孔内的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所致的面神经麻痹,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针灸治疗本病的疗效早被临床所肯定.从临床实际效果观察,接受正规针灸治疗的大部分患者可达到临床治愈,但仍有部分患者面神经炎病情顽固,病程较长,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本文采用针刺配合面部按摩治疗面神经麻痹患者40例,疗效显著,为针灸治疗面神经麻痹的优化方案提供了依据,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针刺合谷穴“气至病所”治疗面瘫416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贺春山 《北京中医》2004,23(3):169-170
目的 观察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的疗效。方法 对 4 1 6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单纯以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为主治疗。结果 痊愈 36 9例 ,占 88.70 % ,显效 4 5例 ,占1 0 .82 %。总有效率为 99.5 1 %。结论 以针刺合谷穴使“气至病所”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 ,疗程短 ,面部功能恢复快 ,是一种值得推广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