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 KKS)是一个复杂的内源性多酶系统。激肽在血管内皮与缓激肽受体结合,从而触发瀑布式的生物效应,其效应包括血管舒张、平滑肌收缩舒张,抑制细胞凋亡、细胞炎症、细胞肥大、细胞纤维化以及促进血管生成和神经发生等。在心脑血管系统的多种病理生理进程中,激肽-激肽释放酶系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作者对KKS的作用机制及其在高血压、心力衰竭、左室肥厚、心肌缺血、心肌病、脑卒中等发展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后继发的炎症反应影响脑梗死的进展和转归,抑制脑梗死后炎症反应对实验性卒中具有治疗作用。因此,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有望为减轻脑梗死损伤提供一种有效的治疗措施。脑梗死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激活,可减轻脑梗死后炎症反应,促进神经功能修复。转染激肽释放酶基因可促进胶质细胞存活和迁移,抑制氧化应激产物生成,从而减轻脑梗死后神经功能缺损。研究脑梗死后KKS对机体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有助于指导脑梗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3.
血浆激肽释放酶(pKal)是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的重要组分,其通过KKS、补体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参与炎症反应,与遗传性血管性水肿(HAE)、类风湿性关节炎(RA)、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等疾病的炎性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是HAE、RA等炎症性疾病防治靶点,也可能作为防治COVI...  相似文献   

4.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广泛存在于生物体内的多个系统, 主要由激肽、激肽原、激肽原酶及激肽酶等组成。近年来, 许多基础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 在脑缺血后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被激活, 它主要通过具有血管活性的激肽与其特异受体结合, 影响一系列因子和细胞, 从而改善神经功能。其作用包括:减少梗死面积、抑制神经细胞凋亡、减少炎细胞侵润、促进血管和神经再生等。  相似文献   

5.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主要由激肽原、激肽释放酶和激肽组成,该系统在心肌梗死和缺血损伤后血管新生中发挥重要作用。激肽及其受体B1和B2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发挥保护作用,并能促进缺血下肢的血管新生过程。高分子量激肽原的水解产物HKa在血管新生过程中发挥负性调节作用,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和黏附,诱导其发生凋亡。此外,激肽及其受体B1和B2在新生血管形成中发挥一系列的正性调节作用,促进内皮祖细胞的募集和迁移。作者对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缺血损伤后血管新生中的作用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激肽是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的终末效应物质,并且存在于许多组织器官中,参与各种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研究发现组织激肽酶结合蛋白(KBP)是一种激肽释放酶的特殊抑制因子,它可以通过抑制激肽释放在一定程度上发挥生物学作用。KBP抑制炎症作用是其重要作用之一。KBP通过抑制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促进巨噬细胞细胞因子信号抑制子3的表达、抑制氧化应激等途径,最终调控炎症因子的水平,从而有效抑制炎症。  相似文献   

7.
张蕾  王莉  吴世政 《陕西医学杂志》2009,38(8):1073-1074
随着科学发展,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allikrein—kinin system,KKs)这一生理调节系统逐渐被人们所了解,其广泛存在于胰腺、唾液腺、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系统等多种组织和器官中,参与多器官功能调节和多种病理生理过程,如心血管、肾脏和神经系统的调节,平滑肌收缩、葡萄糖代谢、细胞增殖、炎症与疼痛及休克过程等。同时,近年来发现KKS在阿尔茨海默病、缺血再灌注损伤及神经保护方面的作用,为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尤其是缺血性脑卒中提供了新的途径,现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8.
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包含多种具有血管活性的多肽分子,这些多肽分子在心脏分布丰富,在心肌梗死(心梗)后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改善心室重构、缩小心肌梗死面积、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抑制心肌纤维化,从而改善心梗后心功能。已有研究表明,激肽可以通过B2受体增加冠状动脉血流。近年来大量研究提示,激肽及其B1、B2受体可通过多种途径促进心脏血管再生;在增加心肌细胞灌注的同时,激肽可以通过多种途径来减少缺血-再灌注带来的损伤,进一步发挥对心梗后心脏的保护作用。作者对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在心梗后心细胞灌注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佐剂性关节炎( AA)大鼠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 KKS)的活化情况,并探讨PKSI-527对大鼠关节炎及全身炎症的影响。方法采用弗氏完全佐剂建立AA大鼠模型,并通过测量足爪肿胀以及炎症反应评分的方法进行半定量评价。 ELISA法检测血浆中KKS相关指标血浆前激肽释放酶(PK)、高分子量激肽原(HK)及缓激肽(BK)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 PCR 检测外周血 BK 受体 B1R、B2R mRNA的表达情况。使用 PKSI-527腹腔内注射,观察抑制剂对AA大鼠KKS活化以及关节肿胀和全身炎症的改变情况。结果 AA大鼠表现继发性足爪肿胀、关节和全身的炎症反应,与正常大鼠比较,其血浆内BK、HK显著升高( P<0.05),PK未见明显升高;同时外周血B1R、B2R mRNA表达水平亦较正常大鼠出现上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注射PKSI-527可显著降低 AA大鼠血浆BK、 HK、PK以及B1R、B2R mRNA的水平,与溶剂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PKSI-527注射后关节肿胀较溶剂组大鼠明显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炎指数以及全身评分也有下降趋势。结论 KKS在AA大鼠体内处于活化状态,使用KKS抑制剂PKSI-527能够明显改善AA大鼠的关节炎和全身的炎症程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建立表达人胰激肽释放酶杆状病毒 /昆虫细胞表达系统 ,制备人胰激肽释放酶。方法 将中国人胰脏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克隆至pBacPAK9载体上 ,测序分析后 ,和BacPAK6病毒DNA共转染Sf2 1细胞 ,在细胞内同源重组。筛选出重组的杆状病毒 ,鉴定表达的重组人胰激肽释放酶。结果 经电位滴定法检查 ,其感染的Sf2 1细胞上清具有激肽释放酶活性。结论 重组病毒在昆虫细胞Sf2 1中表达了中国人胰激肽释放酶 ,其产物可用于基因工程产品及基因药物的深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1.
目的:组织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受损可导致粥样斑块发展。为了确定KKS是否参与人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生理过程,本研究在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观察了有或无粥样斑块的人颈动脉KKS所有成分和血管紧张素原[另一种组织激肽释放酶(TK)底物]的表达。方法:利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比较15例患者行颈动脉内膜旋切时获取的粥样斑块和无病变组织的mRNA水平。采用原位杂交法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析转录产物和蛋白的细胞定位。TK活性通过应用显色底物来测量。结果:颈动脉壁未检测到激肽原mRNA。与无病变组织相比,粥样斑块TKmRN…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浆激肽释放酶-激肽系统(KKS)的活化是否促进内皮祖细胞向关节炎滑膜的归巢.方法:从Lewis大鼠骨髓中分离培养内皮祖细胞并经RT-PCR鉴定.腹腔注射肽聚糖-多糖(PG-PS)诱发Lewis大鼠关节炎后,将内皮祖细胞经尾静脉注射入关节炎大鼠,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内皮祖细胞向炎症滑膜的归巢.关节炎大鼠给予血浆激肽释放酶抑制剂EPI-KAL2抑制KKS系统活化后,检测关节炎大鼠踝关节的直径及内皮祖细胞向炎症滑膜归巢数量的变化.结果:体外培养的内皮祖细胞表达内皮谱系标识分子mRNA,如CD114、CD31、vWF及造血干/祖细胞标记分子Sca-1.内皮祖细胞植入关节炎大鼠后可见其在炎性滑膜的聚集.EPI-KAL2给药后显著抑制植入的内皮祖细胞在关节炎急性期向炎性滑膜的募集,同时明显改善关节炎症.结论:血浆KKS的活化具有促进内皮祖细胞归巢的作用,是该系统介导关节炎发生和发展的新作用.  相似文献   

13.
作者研究了血浆和组织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酶原的机制。经SDS-PAGE和HPLC分析,提示血浆激肽释放酶裂解纤溶酶原的位点与t-PA、UK的相同,只是前者的酶反应速度明显低于后二者。组织激肽释放酶裂解纤溶酶原的位点除了与血浆激肽释放酶相同的部份外,尚有其它作用位点。因此认为这两种激肽释放酶激活纤溶酶原的机制不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14.
施圣兵  刘志勇 《现代医学》2000,28(2):135-137
心脏具有独立的激肽系统 ,在缺血期间释放激肽。激肽具有保护心肌的功能 ,是缺血预适应的重要介质。激肽作用的可能途径主要有一氧化氮途径和蛋白激酶C(PKC)途径  相似文献   

15.
人胰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克隆及融合蛋白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开发激肽释放酶基因工程产品,为开展基因治疗高血压奠定基础。方法提取人胰腺组织总RNA,逆转录后PCR扩增激肽释放酶cDNA。回收、补平后插入质粒KS,构建出中间载体KSKK,酶切鉴定后双向测序分析激肽释放酶基因序列。从KSKK中切出激肽释放酶原及激肽释放酶基因,插入真核表达载体PET-28b(+),经酶切鉴定后,进行核苷酸序列分析和融合蛋白表达。结果本实验克隆的激肽释放酶基因与GenBank报告的激肽释放酶基因相比,有一个碱基不同,同源性为99.8%。将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电泳,与蛋白标准品比较在31800处可见明显的高表达带。免疫印迹实验表明重组蛋白具有KK的抗原性。结论已成功克隆并表达了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为进一步开发基因工程产品及进行基因治疗高血压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激肽释放酶相关肽6(KLK6)对体外乳腺癌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的作用,并探讨其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运用划痕试验及Transwell细胞侵袭试验,评价人重组KLK6对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的迁移及侵袭运动的影响,半定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激肽释放酶相关肽6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水平,统计学方法分析其高表达的临床意义。结果 KLK6明显增强MDA-MB-231细胞的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KLK6与淋巴转移相关。结论 KLK6是一个潜在的预测乳腺癌肿瘤转移的分子诊断标志物及肿瘤治疗的基因靶点。  相似文献   

17.
本文探讨了利用阴离子交换树脂直接从J_2树脂分离弹性蛋白酶后的母液中吸附胰激肽释放酶,然后经NH_4Ac洗涤和洗脱及丙酮沉淀而获得胰激肽释放酶的最佳工艺路线。每千克猪胰脏平均可得弹性蛋白酶3.09g(纯度为56u/mg),胰激肽释放酶2.72g(纯度为7.44u/mg).胰激肽释放酶回收率为56.6%。  相似文献   

18.
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的克隆及测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体远  戴勇  杜珙  文锦丽 《广东医学》2001,22(4):291-292
目的 克隆中国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为开展基因治疗高血压研究奠定基础。方法 提取人胰腺组织总RNA,逆转录后进行PCR扩增。将PCR产物回收、插入质粒KS,酶切鉴定后双向测序分析。结果 本实验克隆的激肽释放酶基因与GenBank报告的激肽释放酶基因相比,有一个碱基不同,同源性为99.8%。结论 克隆的中国人组织激肽释放酶基因可用于基因治疗等深入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胰激肽释放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影响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士海 《铁道医学》1999,27(6):400-401
目的 观察胰激肽释放酶对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MALb)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胰激肽释放酶短期对照,观察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MALb作用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MALb排泄显著降低,且降低不依赖高血压的存在及血压的降低。结论 胰激肽释放酶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MALb,即使对血压正常者亦有良好作用,且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胰激肽释放酶对2 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 MALb) 与血压的关系。方法 应用胰激肽释放酶短期对照,观察其对早期糖尿病肾病降低MALb 作用与血压之间的关系。结果 MALb 排泄显著降低,且降低不依赖高血压的存在及血压的降低。结论 胰激肽释放酶可明显降低早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尿MALb ,即使对血压正常者亦有良好作用,且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