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及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是进行移植免疫、移植病理和移植心脏保护研究的基础,本文就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发展、术式沿改、手术方法以及术中术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加以综述。 相似文献
2.
3.
心脏移植模型最常用的是大鼠,常移植在腹部。本法在Ono模型基础上加以改良。 相似文献
4.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改进制作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方法。方法 在陈忠华术式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用含肝素的冰生理盐水自下腔静脉直接灌注;采用腹腔异位移植方法,将供心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的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端侧吻合,以长哈巴狗夹代替两个弯血管夹。结果 72例大鼠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率提高到90%以上。手术时间缩短为70min。结论 采用作用所改进的方法能提高手术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5.
心脏移植模型最常用的是大鼠,常移植在腹部。本法在Ono模型[1]基础上加以改良。1材料与方法以Wistar大鼠为受体,SD大鼠为供体。1.1供心摘取大鼠麻醉固定后正中开腹显露下腔静脉,按5mg·kg1注入肝素盐水2ml,待全身肝素化后尽量回吸全部血...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建立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手术操作技巧。方法:应用传统Ono术式建立Wistar至SD大鼠的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并对其相应环节适当改进。结果:共实施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50例,成功45例,手术成功率90%。结论:模型建立成功的关键为:①使用合理的麻醉剂量;②良好的心肌灌注和供心冷缺血时间的缩短;③腹主动脉阻断时间的减少及血管吻合的质量及速度的提高。 相似文献
7.
改进法建立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改进。方法:120只Lewis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40对,行改进法颈部异位心脏移植,大鼠供心无名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颈总动脉和颈外静脉行端侧吻合;对照组20对,行Chen氏法(陈忠华所创之术式)心脏移植。结果:实验组总缺血时间和术中出血量分别为(45.74±1.67)min与(0.97±0.23)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对照组分别为(56.06±3.07)min与(2.18±0.27)ml,移植心存活时间超过6周。结论:改进术式可减少术中失血、提高手术速度、明显缩短供心总缺血时间,为安全、简便和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单人以显微外科技术,缝合血管应用一线环形缝合首尾打结法、为保护供心采用两步法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及妥善的心脏移植物保护措施。结果经过一段时间锻炼可以复制出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一线环形缝合法提高了吻合质量而且加快了吻合速度;分次切断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可以省去供心修理时间及自制小纱布的应用等有效保护供心。结论改进的技术能有效建立稳定的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模型。 相似文献
9.
目的建立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模型的标准流程。方法通过建立大量大鼠腹部异位心脏移植模型,归纳总结整个过程中的操作技巧。结果术前的精心准备,术中精心操作、术后加强护理,将明显提高实验的成功率。通过不断总结优化操作流程和手术技巧,模型建立成功率及术后存活率均可达到90%。结论标准化的手术操作过程可促进成功有效的大鼠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并确保模型的质量及受体的存活率。 相似文献
10.
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动物模型是现代医学认识生命科学客观规律的实验方法和手段。通过动物模型的研究 ,进而有意识地改变那些自然条件下不可能或不容易排除的因素 ,以便更加准确地观察模型的实验结果。器官移植更需要各种脏器的移植模型 ,以进行移植免疫、免疫耐受、免疫抑制剂应用 ,移植后病理、病理生理、生化及器官保存方面的研究。在器官移植各种模型中 ,心脏移植模型以其特有的优越性显示了其既简单又实用的价值 [1 ]。为了开展移植领域的研究工作 ,我科近年开展大鼠颈部异位心脏移植 ,现将移植中一些体会报道如下。1 实验动物的选择及显微外科的基本… 相似文献
11.
12.
目的 构建大鼠腹腔内工作型心脏移植模型,总结影响模型成功率的因素。方法 健康Brown Norway到lewis大鼠心脏移植90例,其中预实验50例,正式实验40例。采用肺动脉和左房吻合、主动脉和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的方法建立工作型心脏移植,统计手术存活率和死亡原因,分析确保成功率的关键因素。结果 术者通过练习,手术成功率稳定77.5%,供心冷缺血时间为34?min,整个手术时间为71?1min。HE染色显示移植后发生了免疫反应,移植模型可靠。结论 决定手术成功率的影响因素众多,其中主要因素有:健康的实验动物、供体心脏的保护、快速有效的血管缝合和术后动物护理。 相似文献
13.
双套管法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Cuff管技术建立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方法:40只Wister大鼠随机分为供受体各20只。先 准备受体,将受体右髂总动、静脉外套自制Cuff管后备用;供体经肝下下腔静脉穿刺应用肝素冰盐水灌洗供心,灌洗 液自腹主动脉切口流出,至流出液澄清止,“U”剪开胸廓切取供心;将供心无名动脉、左肺动脉分别与外套有Cuff管 的受体右髂总动、静脉吻合建立心脏血流通路。结果:20例正式手术成功率90%,移植后心脏长期存活(>60d)。结 论:该方法简便、迅速、可靠,易于掌握。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大鼠腹腔异位心脏移植Ono术式的改进。方法和结果 :以Ono法为基础 ,在供心的切取、受体腹腔血管的准备、心肌保护以及血管吻合方面进行了改进 ,缩短了手术操作时间 ,减少了术后出血和吻合口狭窄的发生率。共 5 8次正式实验 ,手术成功率为 89 7%。结论 :采用本方法可以提高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两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两种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的制备要点以及受者发生死亡与并发症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2004年6月至2006年3月,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施行大鼠腹部心脏移植术356例(腹部组)和颈部心脏移植术86例(颈部组)。结果腹部组和颈部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2.98%和90.70%;手术时间分别为(58.1±9.7)min和(63.7±7.2)min;热缺血时间均为0min,冷缺血时间分别为(26.4±6.8)min和(29.3±5.6)min;血管吻合时间分别为(24.3±5.6)min和(27.7±4.2)min,心脏复跳时间为(1.1±0.4)min和(0.8±0.2)min,两组以上各指标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种术式并发症发生的原因与特点不尽相同。结论重视两种大鼠异位心移植模型的制备要点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均能使两者达到较高的成功率和稳定性。 相似文献
16.
17.
大鼠心脏移植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后大鼠T细胞亚群的动态变化与急性排斥反应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测定Wistar→SD大鼠心脏移植组和正常SD大鼠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及比值 ;对心脏移植组急性排斥反应 (AR)进行病理分级。结果 心脏移植组AR在术后第 5天最严重 ,第 7天减轻 ;CD4 T及CD8 T比正常大鼠组增高 ;CD4 T在术后第 3,5天高于正常 ,CD8 T在术后第 1,5 ,7天出现显著性增高 ;CD4 T/CD8 T的比值在术后第 7天低于其他时间段和正常组 ,且比值小于 1。结论 心脏移植后CD4 T及CD8 T总体细胞数升高 ;当杀伤性CD8 T细胞上升时 ,排斥反应有所加重 ;CD4 T/CD8 T的比值 ,在心脏移植后第 7天低于 1,同时排斥反应减轻 ,推测心脏移植后出现了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寻求一种简洁、有效的大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作为器官移植的实验研究方案。方法:受体手术先进行至准备缝合。供体冰块腹部降温至双腋部低温后,打开胸腔,置入冰水快速致心跳停止,单人直视下缝合。腹部模型在Ono法的基础进行改进,将改进后的腹部心脏移植与颈部心肺联合移植方法进行比较。结果:腹部模型手术成功率93.2%(68/73),颈部心肺联合模型成功率80.9%(38/47),腹部移植成功率较高(P〈0.05)。但两组的手术用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部心脏移植能简化手术操作步骤,增加手术成功率。但颈部心肺联合移植能提供再次移植机会。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