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研究中青年脑梗死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对中青年脑梗死患者 66 例、36例非脑血管病患者和正常体检者(对照组)行颈部血管超声检查.检测血管壁的厚度和斑块的大小及厚度,观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数目及部位,计算斑块积分及血管狭窄程度.结果 中青年脑梗死患者颈动脉内膜增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斑块积分为轻中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血管多为轻中度狭窄.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青中年脑梗死关系密切,颈动脉超声检查对脑梗死的发生有极好的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及正常颈动脉组织中去乙酰化酶3(SIRT3)的表达水平,分析其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利用HE染色、Masson’s trichrome染色及油红O染色对6例颈动脉组织进行粥样硬化斑块分期,利用免疫组化法和Western blot检测不同分期的斑块组织及正常颈动脉组织中SIRT3的蛋白表达差异,利用免疫荧光共定位法观察SIRT3的细胞定位。结果 6例组织分别为2例正常血管组织,2例Ⅰ期动脉粥样硬化组织,2例Ⅳ期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Western blot及免疫组化染色显示SIRT3在Ⅳ期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组织中显著表达,正常血管组织及Ⅰ期粥样硬化血管组织中未见SIRT3表达;免疫荧光共定位染色结果显示,SIRT3在Ⅳ期斑块内的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巨噬细胞内均有显著表达。结论SIRT3在颈动脉粥样硬化Ⅳ期斑块中表达显著增高,可能作为评估粥样硬化稳定性的一个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同型半胱氨酸与进展性脑梗死、颈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急性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为实验组,同时期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均通过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狭窄程度,同时测定血清Hcy水平。结果 进展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cy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实验组颈动脉IMT值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颈部血管斑块检出率及不稳定斑块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组,实验组颈部血管狭窄发生率及重度狭窄率均显著高于非进展组,上述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进展性脑梗死相关,且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血管狭窄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4.
李怡  何文 《中国卒中杂志》2021,16(11):1183-1188
颈动脉粥样硬化易损斑块与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颈动脉超声不仅可以量 化颈动脉狭窄程度,还可以评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易损性。三维超声可定量评估颈动脉粥样硬 化斑块的体积,超声造影可显示斑块内新生血管的密度及分布区域,剪切波弹性成像可测定斑块组 织的硬度,反映斑块不同部位的组织成分。颈动脉超声技术的发展使其在缺血性卒中诊疗领域中的 应用更加广泛,对颈动脉血流动力学和管壁的评价更加精确,有助于临床判断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并 进行相应的干预。  相似文献   

5.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导致缺血性事件发生的重要危险因素。颈动脉斑块负荷及颈动脉狭窄均与缺血性事件发生密切相关,此外,颈动脉斑块内成分也与缺血性事件发生息息相关。斑块内新生血管(intraplaque neovascularization,IPN)作为易损斑块的特征成分,通过多种机制参与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本篇综述重点关注IPN分级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在进展性脑卒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 6 8例进展性卒中和非进展性卒中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 ,比较两组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  6 8例进展性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 5 8例 (85 3%) ,明显高于非进展性卒中组 (P <0 0 1)。而且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狭窄及斑块性质为软斑和溃疡斑的SIP组明显增高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进展性卒中的显著性危险因素之一 ,而中重度粥样硬化、狭窄以及不稳定斑块更容易导致进展性卒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15%~20%缺血性脑血管病是由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造成血管狭窄及闭塞所致。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切除硬化斑块是目前治疗颈动脉狭窄的主流手段^[1],有助于恢复颈动脉血流,降低脑卒中风险。  相似文献   

8.
脑梗塞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好发部位、狭窄程度及与脑梗塞的关系。方法:对100例脑梗塞患者及正常对照组90例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测,了解有无斑块形成及狭窄程度,结果:100例脑梗塞患者中发现颈动脉内存在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有72例且好发于颈动脉分叉部。正常对照组90例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25例,梗塞组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引起脑梗塞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6月~2010年12月入住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的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50例(A组)及非进展性脑梗死患者50例(B组),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所有患者进行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动脉探查.结果 动脉斑块最易在颈总动脉分叉处形成,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A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不稳定斑块多于B组,P<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例数多于B组,P <0.05;A组患者中、重度颈动脉狭窄例数多于B组,P<0.05.结论 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与非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都最易发生在颈总动脉分叉处;颈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与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关系密切,可能是导致脑梗死早期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重度颈动脉狭窄明显高于非进展性脑梗死,也是发生进展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应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欧美国家显得更为突出.目前,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加,神经科医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临床上如何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我国缺乏颈动脉粥样硬化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脑血管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63%,明显高于同年龄对照组(37%).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50%的发生率为24%,低于颅内动脉狭窄的发生率(39%).这种动脉狭窄的分布与欧美白人明显不同,而与黑人和其他亚洲人种相似.研究结果显示,我国颈动脉狭窄的发生率大大增加了.我们目前还不清楚普通人群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1.
脑血管病颈动脉粥样硬化14例病理研究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对14例脑血管病死亡病例(脑出血及脑梗死各7例)的颈动脉进行病理观察及形态定量分析。结果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程度,轻度占63%,中、重度狭窄约占37%。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管腔狭窄的程度比脑出血患者严重;7例脑梗死患者中2例的病因为颈内动脉栓塞,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具备不稳定的组织学特性,常见质地松散、密度不均易脱落的斑块。脑出血组出血灶同侧的颈内动脉较对侧显著狭窄。结论颈内动脉栓塞是大面积脑梗死的常见病因之一;不稳定的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的斑块脱落可能也是脑梗死的病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冠状动脉的病变程度,为寻找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我院2014—2015年收治的确诊冠心病患者256例,对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和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将患者分为冠状动脉狭窄组和正常组,根据颈动脉彩超将患者分为颈动脉无斑块组、单侧斑块组和双侧斑块组,比较冠状动脉狭窄组和正常组患者有无颈动脉斑块、斑块类型及颈动脉粥样硬化参数积分。结果冠状动脉狭窄组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发生率明显高于冠状动脉正常组(P0.05),无论是冠状动脉狭窄组还是正常组,斑块类型均以软斑块为主,狭窄组与正常组的斑块类型区别不大(P0.05);狭窄组的Gensini积分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Crouse积分也明显高于正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冠状动脉发生狭窄性病变的患者较冠状动脉正常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3.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过程是一种慢性炎症反应过程,炎症细胞不仅参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还可导致其进展为易损斑块。易损斑块与临床脑缺血事件的发生密切相关[1-2],对其识别有助于颈动脉狭窄患者危险分层及指导临床治疗。颈动脉易损斑块的特征是薄纤维帽、大脂质核、炎症细胞的浸润及富含新生血管斑块或存在斑块内出血等。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分子影像学研究方兴未艾,本文着重对18F正电子标记的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技术(18F-FDG-PET)在  相似文献   

14.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47,自引:1,他引:46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意义及与脑梗死复发的关系。方法 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312例脑梗死患者的颈动脉进行检测,并随访12-18个月,比较脑梗死复发和无复发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的特征。结果 312例脑梗死患者在随访期有61例复发,动脉粥样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患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腔隙性脑梗死患者,且多为同侧复发;重度颈动脉粥样硬化57例,复发26例;重度颈动脉狭窄48例,复发25例;溃疡斑42例,复发23例,其复发率明显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或伴轻度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脑梗死患者。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狭窄程度以及溃疡斑与脑梗死的复发成正相关。结论 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脑梗死的复发密切相关,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严重程度是脑梗死复发的危险因素,可作为脑梗死复发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正>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缺血性脑血管事件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1]),严重危害着人类的健康。粥样斑块的发病机制异常复杂,众多学者先后提出包括血栓形成学说、脂质浸润学说、损伤反应学说和单克隆学说等一系列学说。然而,这些学说并不能完全解释为何粥样斑块的病灶定位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好发于血管分叉、弯曲及狭窄等部位)。研究认为,局部血液动力学与斑块的分布密切相关~([2])。本文通过描述易损斑块与颈动脉分叉结构的特征,分析局部血液动力学在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进展以及破裂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对离体颈动脉分别进行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ve angiography,DSA)以及组织病理学检查,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探索IVUS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国人尸体离体颅外段颈动脉共14根,连接于脉冲泵闭合环路循环系统,分别进行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检查,测量血管管径、观察血管壁情况,并将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14根血管共42幅IVUS血管横断面图像和42张相对应部位血管的石蜡切片分析,IVUS共检测出15个粥样硬化斑块与组织病理检查相符合,1个IVUS怀疑为溃疡性斑块,病理检查为血栓附壁无明显斑块,IVUS检测斑块的灵敏度为88%,特异度为96%。而DSA诊断颈动脉轻度粥样硬化的灵敏度为47%。IVUS、DSA和组织病理学测量血管管径经相关分析,三者的测得值具有相关性。结论 IVUS能清晰地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性质,精确地测量血管管径、狭窄程度和长度,特别是在病变早期,这在DSA影像中往往不易察觉,IVUS弥补了DSA的不足。  相似文献   

17.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评价颈动脉狭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准确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对49例经颈动脉多普勒超声筛选的颈动脉狭窄及闭塞患者进行CT血管造影检查,对比剂总剂量为60~100ml,注射流率3.5~4.0ml/s;成像包括原始横断面图像和重建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建、容积显示及CT仿真内窥镜图像。依据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剥离术临床试验标准犤轻度狭窄(10%~29%),中度狭窄(30%~69%),重度狭窄(70%~99%),闭塞(100%)犦,比较CT血管造影和脑血管造影检查结果。结果49例共98支颈动脉,CT血管造影检查显示正常者12支,轻度狭窄26支,中度狭窄32支,重度狭窄19支,闭塞9支;与脑血管造影诊断颈动脉狭窄的总符合率为96.94%(95/98),其中闭塞和重度狭窄符合率为100%(28/28),轻度和中度狭窄符合率分别为96.15%(25/26)和93.75%(30/32)。CT血管造影能够较好地显示血管腔内的粥样硬化斑块,依靠CT值可区分钙化斑块、纤维斑块及软斑块,钙化斑块的CT测量值为(489±113)HU,纤维斑块(51±19)HU,软斑块(6±28)HU。结论CT血管造影检查不仅对颈动脉狭窄程度的诊断有较高的直观性和准确性,而且能更为直观、确切地评价粥样硬化斑块,有望取代脑血管造影在颈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颈动脉狭窄的影像学检查与手术病理对照二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资料 例 1 ,男性 ,62岁。主诉头晕。例 2 ,男性 ,73岁。头晕并TIA。 2例于手术前均先作头颅MRI,后行颈动脉多普勒超声 (DUS)、MRA、CT血管造影 (CTA)。例 1同时行DSA。病人于影像检查确诊后 2个月内在解放军总医院行狭窄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 ,后行硬化斑块影像与病理对照。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协作组测量方法和标准 ,动脉狭窄 70 % 99%为重度。在颈动脉分叉或颈内动脉的近端分离并切除粥样硬化斑块。结果 例 1 ,左侧颈动脉起始段重度狭窄 ,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狭窄同侧头部MRI未见异常。斑块质地较硬 …  相似文献   

19.
应加强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   总被引:94,自引:1,他引:93  
颈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管病重要的危险因素之一 ,在欧美国家显得更为突出。目前 ,我国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率日益增加 ,神经科医生不得不面对这样一些不能回避的问题 :临床上如何诊断颈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粥样硬化和脑血管病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 ?是什么原因导致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 ?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 ?我国缺乏颈动脉粥样硬化系统的流行病学研究结果 ,初步的观察结果表明 ,脑血管病病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发生率为 63% ,明显高于同年龄对照组 (37% )。因颈动脉粥样硬化导致血管狭窄 >5 0 %的发生率为 2 4 % ,低于…  相似文献   

20.
缺血性脑血管病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 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方法 以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在我院住院的1583例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超声诊断仪检测双侧颈动脉,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及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关系。结果 86.5%(1369/1583)患者存在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脑梗死组颈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1087/1266,85.9%)较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组(198/317,62.5%)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特点以斑块居多(1286/1583,81.2%),而中重度狭窄发生率较低(214/1583,13.5%);颈动脉斑块以颈总动脉分叉处最多见(665/1286,51.7%)。斑块发生率及颅外段颈动脉狭窄程度与脑血管病危险因素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佛山地区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可能以斑块居多,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缺血性脑血管病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