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报告后路小切口微创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早期比较结果:方法:自2003年10月~2004年11月,15例患者行单侧后路小切口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同期24例患者接受常规切口手术,进行术中和术后指标比较:结果:小切口微创手术平均切口长8.3cm,术中出血量373ml,手术时间79min,术后12h引流量219ml。输血6例,平均输血量0.60U。2例发生切口皮肤擦伤:与常规切口手术比较,切口长度和手术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术中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输血量无显著性差异.结论:后路小切口微创全髋置换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等优点,手术切实可行,但要有严格的手术指征、熟练的操作技术和专用的器械。  相似文献   

2.
后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体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采用特殊的暴露器械,在熟练常规手术的基础上.使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手术切口缩小到10cm以内.软组织也做到尽可能小的损伤。笔者从2002年8月~2005年8月,对21例髋部疾患行后路微创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是治疗髋关节疾病成功率很高的一种治疗方法,传统的手术方法很多,而微创小切口是近年来开展比较好的手术方法,笔者自2003年4月~2005年12月,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52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晚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1例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采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术后对患者进行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跟踪回访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均一次成功完成手术,切口长(8.4±0.3)cm,术中出血量(300.3±11.5)m L,手术时间(80.5±6.7)min。术后均获随访1~1.5 a,未发生假体松动或下沉等并发症。参照Harris关节功能评分标准:优良率为95.12%(39/41)。结论实施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可有效改善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髋关节功能,缓解患部疼痛,且创伤小、术中出血量及手术用时少,并发症发生率较低,优良率较高。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微创小切口和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6月至2008年6月,采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98例患者。其中48例行单侧后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男26例,女22例;年龄45~85岁,平均66.8岁;股骨颈骨折19例,股骨头坏死19例,骨关节炎10例。另50例接受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男23例,女27例;年龄46~86岁,平均66.6岁;股骨颈骨折15例,股骨头坏死17例,骨关节炎8例,髋臼发育不良6例,类风湿关节炎4例。比较术中和术后各相关指标及并发症的发病率。结果全部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15个月,平均8个月。微创组的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后2d C反应蛋白水平、术后2d红细胞沉降率、术后2d后大腿周径增加值均明显优于常规组,两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术中失血量、输血量、术后4周Harris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微创组的皮肤损伤8例,常规组19例,有统计学差异(P〈0.01),两组的异位骨化、深静脉血栓、血肿等术后并发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均无一例发生神经损伤、血管损伤、脱位及感染。结论微创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比较,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感染概率低、人工关节稳定性强、患者恢复时间短等优势,手术切实可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小切口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在晚期股骨头坏死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003年3月始,采用微创技术治疗18例22髋国际骨循环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分期Ⅲ、Ⅳ期股骨头坏死患者,其中男13例,女5例,年龄24~57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4.6(17.1~30.1),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6分。均采用改良的后外侧切口、非骨水泥假体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微创组)。与同期常规人工全髋置换术的18例22髋(对照组,术前髋关节Harris评分平均43分)进行比较,包括:围手术期出血量、切口长度及术后早期功能恢复情况等。结果术后两组均获随访6~20个月,平均11个月。对照组1髋术后2d脱位,微创组中无并发症发生;微创组手术切口长9.3cm(8.7~10.5cm),较对照组16.8cm(14.0~20.0cm)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术后随访6个月时Harris评分分别为92、9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相近,但围手术期出血量及引流量微创组较少,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微创组术后恢复较快。结论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较快,但开展此手术的初期,应由有经验的医师及有相应设备的医院、有选择地用于晚期股骨头坏死患者的治疗。  相似文献   

7.
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已经是一种成功、成熟、标准的骨科治疗技术,在解除患者痛苦、恢复关节功能、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经后外侧入路传统及微创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7年1月-11月,对38例41髋行小切口微创THA(小切口组),同期15例15髋行常规切口THA(常规切口组).小切口组:男23例25髋,女15例16髋;年龄(53.2±15.5)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3.4±3.3.股骨颈骨折20例20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2例2髋,股骨头Ⅲ期或Ⅳ期无菌性坏死14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2例3髋.髋关节Harris评分为(47.7±5.5)分.病程(4.5±4.3)年.常规切口组:男7例,女8例,均为单髋;年龄(54.8±10.8)岁.BMI为26.1±5.1.股骨颈骨折8例,原发性骨性关节炎1例,股骨头Ⅲ期或Ⅳ期无菌性坏死5例,强直性脊柱炎累及髋关节1例.Harris评分为(51.2±4.3)分.病程(3.8±3.7)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筹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两组切口长度、围手术期出血量、引流鼍及输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后即刻髋门杯外展角及髋臼杯前倾角比较,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术后切口均Ⅰ期愈合,无早期相关并发症发生.两组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22个月,平均18.3个月.患者于术后2~3个月弃拐行走.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术后6个月Harris评分分别为(88.6±3.6)分及(85.8±3.3)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同组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外侧入路微创THA较传统术式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住院时间短、并发症少、股骨处理方便及假体定位准确的优点,但需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后外侧入路小切口微创(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手术方法和初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后外侧入路MIS技术为68例72髋实施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股骨头坏死34例,其中双侧3例;股骨颈骨折25例;髋关节骨性关节炎9例,其中双侧1例。[结果]手术切口长7.5~11cm,平均9.28cm;术中出血量200~480ml,平均280ml;术后3个月时Harris评分平均为93分。在以往采用传统后外侧入路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的病例中,选择病种、性别,年龄、术前Harris评分相近的患者68例72髋做为对照组,对两组进行对比:(1)切口MIS组明显短于传统组;(2)术中出血量少于传统组;(3)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高于传统组(P〈0.001)。[结论]采用MIS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技术,手术切口短,创伤小,出血少,术后功能恢复快,较传统的全髋置换术有明显的优势,但应有严格的手术指征和熟练的操作技术。  相似文献   

10.
作者通过用自行研制的“三合一型”人工髋关节,施行全髋置换手术52例。40例经长期随访,结果52.5%的病人先后出现各种并发症。作者通过临床资料例举了各种并发症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最后指出施行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指征要严,而使用的人工关节必需具备一定要求。  相似文献   

11.
024.采用微创双切口入路进行全髋关节置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避免损伤任何肌肉和肌腱,减少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并发症,改善术后康复,该文作者尝试应用微创双切口入路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第一切口:患者仰卧位,借助透视确认股骨颈。从头颈交界处远侧1.5英寸起作切口,暴露筋膜;牵开缝匠肌、阔筋膜张肌、股直肌,沿股骨颈切开关节囊,暴露出股骨颈;在股骨头上用摆锯  相似文献   

12.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体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2004年2月~2004年10月应用上海复升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无柄人工髋关节行6例(7侧)髋关节置换术,取得良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与普通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相比,继发于髋关节发育不良的髋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更具有挑战性.发育不良的髋臼、过度前倾的股骨颈以及狭窄的股骨髓腔都增加了髋关节发育不良行关节置换的手术难度.  相似文献   

14.
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病人假体松动机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根据松动假体周围骨溶解情况分析各种机制在假体松动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自 1991年 8月~ 2 0 0 1年十一年期间我院行全髋关节置换术 132例病人 ,共计 137髋。失访 31例 ,2例高龄病人死于与手术无关内科疾病。剩余 99例病人 (10 2髋 )年龄范围 :35~ 78岁 ,平均年龄 6 1.5岁。平均随访时间 6 .9年。其中 4 3髋出现假体松动 ,1髋假体松动由感染引起 ,余下 4 2髋为无菌型松动 ,并伴不同程度骨溶解。将假体周围骨溶解根据形态分为衬性骨溶解和扩张性骨溶解。按 Delee & Charnley髋臼分区和 Gruen近端股骨分区标准进行假体周围骨溶解发生率的影像分析。结果 :髋臼侧扩张性骨溶解 区的发生率最高 ,为 6 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扩张性骨溶解发生率有显著差异 (P<0 .0 5 ) ,非骨水泥固定组各区发生率较高 ;分别为 6 8%、79% ,骨水泥固定组与非骨水泥固定组在溶骨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衬性骨溶解髋臼侧发生率 区最高 ,股骨柄侧衬性骨溶解发生率由高至低为 区、 区、 区、 区 ,两种固定形式假体周围衬性骨溶解的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P>0 .0 5 )。结论 :磨屑诱导的炎症性骨溶解在假体松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而股骨侧骨溶解的发生以应力遮挡和假体早期微动等机械力学因素为前提  相似文献   

15.
微创前外侧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前外侧小切口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适应症.方法:采用该术式共治疗49例53髋.结果:随访6个月~2年,平均11.8个月.手术切口长度7.2~9.5 cm.术中出血150~800 mL,输血量平均75 mL,手术时间50~90 min.结论:前外侧小切口微创技术可用于大部分全髋关节置换术,创伤小,出血少,手术时间短,关节稳定性好,术后早期恢复快.  相似文献   

16.
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2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6例患者施行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对疗效进行评价分析.[结果]26例患者疗效满意,随访1~60个月,平均随访36.6个月,Harris评分平均90.6分,优20例(76.9%),良4例(15.3%),可2例(7%),优良率92.2%.[结论]无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由于保留了全部的股骨颈和部分股骨头,力学传导与分布更接近于人体的自然生物力学状态,近期疗效满意,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7.
小切口技术在全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7,他引:6  
目的探讨后路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可行性、操作方法及优缺点。方法自2003年8月~2004年12月,采用后路小切口进行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126例。结果切口长度8~11cm,平均9cm;单侧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50~360ml,平均330ml,术后出血量为290~360ml,平均340ml,双侧髋关节置换患者,术中出血量为480~710ml,平均610ml,术后出血量为450~600ml,平均520ml。术后3个月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为平均89·5分。结论后路小切口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患者易接受、手术切实可行及易于临床开展等优点,但应注意其适应证及容易发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疗效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观察国人对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的反应,及其有关的临床资料。方法:自1993年6月-1997年12月我院共置换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86例106个髋关节。结果:经过36-90个月,平均56个月的随访观察,根据Harris评分方法进行评分,术前平均52分,术后平均97分,优良率为94%。结论:非骨水泥人工全髋关节是我国青壮年患者和二次翻修患者的理想替代物。  相似文献   

19.
背景:OCM入路微创小切口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创伤小、恢复快,理论上可降低DVT的发生率,但目前尚缺乏术后早期影像学检查判定DVT发生率的确切报道。目的:对行OCM入路微创小切口的全髋关节置换患者进行术后常规深静脉造影检查,以明确其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并指导临床血栓预防。方法:行单侧OCM入路微创小切口THA患者27例,男13例,女14例;年龄28-90岁,平均(63.4±16.4)岁;BMI为21.2-29.8 kg/m2,平均(24.9±2.42)kg/m2;其中股骨头坏死9例,股骨颈骨折7例,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DDH)6例,髋关节骨关节炎3例,强直性脊柱炎2例。术后行利伐沙班及气压泵治疗。评估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肢体长度差异、术后下地行走时间、术后VAS评分(术后1、3 d)、术中和术后出血情况、术中和术后输血情况。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前及所有患者术后3-5d行双下肢深静脉造影,以明确DVT发生情况。结果:手术切口长8-10 cm,平均(8.5±0.6)cm;手术时间为65-125 min,平均(82±13)min;术中出血量为100-350 ml,平均(225±72)ml;术后引流量为120-905 ml,平均(457±218)ml,共4例患者输血。所有患者术后当天即可进行主动屈髋锻炼,双下肢长度差异均〈1 cm,术后1、3 d的VAS评分分别为0-6分,平均(2.5±1.4)分和0-4分,平均(1.9±1.2)分,所有患者术后2-3 d即可站立或行走。术前7例股骨颈骨折患者中2例发现患侧下肢DVT,术后深静脉造影检查仍提示同侧DVT,其余25例患者术后仅1例股骨颈骨折患者提示健侧腓肠肌静脉丛血栓形成。结论:采用OCM微创小切口手术入路THA可明显降低DVT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无柄髋关节是少量应力遮挡的人工髋关节(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少量应力遮挡的人工髋关节(lowstress shielding arthroplasty of the hip)从生理学而言,股骨颈尤其重要,因为人体相关的生物力学主要压应力,主要拉应力,次要压应力,次要拉应力,及大隆间应力共有五道应力,在股骨头颈间汇总后,在股骨颈内交叉后走向股骨干内外侧皮质骨。所以保留股骨颈就等同于保留了股骨颈的生物力学,同样的道理,切除股骨颈就等同破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