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大肠肿瘤死亡率为5.32/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手术是目前该病治疗的首选措施。而盆腔大出血是手术治疗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可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收集5431例手术资料,发生盆腔大出血111例,其发生率为2.04%,其中死亡7例,占6.31%。现结合文献,对其防治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我国该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据全国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公布的统计数字,1995年大肠肿瘤死亡率为5.32/10万,居恶性肿瘤的第五位.手术是目前该病治疗的首选措施.而盆腔大出血是手术治疗非常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常可危及患者生命.作者收集5431例手术资料,发生盆腔大出血111例,其发生率为0%~67%,平均2.04%,其中死亡7例,其病死率为0%~33%,平均6.31%.现结合文献,对其防治简要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5年来我科共行大肠癌手术890例,其中高龄患者76例,占8.5%。年龄70~88岁,80岁以上6例。部位:直肠癌47例,结肠痛29例。组织学类型中,腺癌及腺瘤恶变占80%(61/76),Dukes分期以B、C期为多,分别为26例及41例,术前并存病者高达88%(67/76)。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1%(16/76)。讨论:高龄大肠癌特点为病程长、就诊晚,肿瘤恶性程度较高,患者体质差,并存病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术前应全面详细检查,认真做好术前准备,术中详细探查,无转移及可耐受手术者应行根治术。术后应严密观察,行心电、血压、血氧、中心静脉压等监测。为防止肺部感染,应缩短胃管留置时间,常规给予雾化吸入。行静脉高营养,加强抗感染。术后适时下床活动,但须注意防止心脑血管意外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本文着重讨论了140例老年人大肠癌的手术治疗及其容易发生的并发症,认为老年人大肠癌的特点是,恶性程度相应较低,手术治疗效果好,老年人反应力差,易掩盖病情,老年人约60%左右合并有心肺等重要脏器疾病。应激力差。因此正确处理原发病和并存病,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使手术顺利进行和术后康复均有重要意义,高龄并非手术禁忌,年龄本身不是造成老年人手术治疗的危险或导致死亡的原因,关键在于重要器官功能状态是否良好,因此凡是诊断明确的,一般情况允许的,均应力争手术。本文还讨论了我院采用的一次全层内翻结节缝合的优点是吻合口血供好、愈合能力强。以及麻醉对老年人的影响等。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合并梗阻的特点为:①病人多为老年患者,常合并有全身其它重要脏器功能不全;②病程较长。由于结肠梗阻症状常不典型,故就诊晚、误诊率高,使手术的耐受性下降;③病期晚。相当部分的病人为晚期癌,已转移固定,给根治术的施行造成困难;④为闭袢性梗阻,易穿孔形成粪便性腹膜炎;⑤大肠有大量粪便和细菌,容易发生术后各种并发症;⑥大肠梗阻有时需多次手术,对病人机体损伤较大。因而作为临床医师应对该疾病有高度警惕,以尽早诊断,争取治疗时机。其手术方式的选择,目前仍是有争议的问题。多数学者主张:右半结肠肿瘤可行一期切除吻合,而左半结肠应按传统作分期手术。但近年来一期切除吻合的成功率有了大幅度的上升,其并发症的发生与死亡机会不比分期手术多,因此我们认为:手术方法的选择应根据梗阻近端肠段的病理变化轻重和全身情况来决定,应尽可能争取一期切除吻合。其优点在于①能及时切除肿瘤;②减少因造口给病人带来的不便;③避免多次手术的痛苦;④缩短住院时间、降低费用。本组一期切除病例均获满意效果。关于一期手术吻合口瘘的预防:长期以来那种认为肠内粪便是致吻合口瘘的重要原因的说法,经过近年来的深入研究认识到肠内容物对结肠粘膜上皮具有重要的营养作用,肠腔内的正常菌群为结肠粘膜上皮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6.
本文治疗直肠癌199例,仅发生2例骶前静脉出血,认为术中重在预防,即解剖游离直肠肿瘤,必须沿着正常的解剖间隙及骶前筋膜下进行,遇到条索状物,必须在直视下剪断、结扎。发生大出血后,作者先后用缝扎、骨蜡、图钉嵌压等止血方法,均告失败,而用大量明胶海绵填压局部,并覆盖大量干纱布压迫30~40min后,当即逐渐撤离纱布,止血成功。  相似文献   

7.
本组13例中男5例,女8例,年龄48~71岁,平均54例;9例有明确的胆绞痛发作史,4例有右上腹不适或轻度疼痛;13例结石均在胆囊内,其中2例胆管内并存结石;6例胆囊切除术后间隔2~9年患大肠癌,5例服用消炎利胆药物治疗,持续用药1.5~4年后患癌,2例在切除结肠癌时一并切除胆囊;从确诊结石性胆囊炎到大肠癌的间隔时间为1.5~9年;平均3.5年;肿瘤位于结肠7例(结肠肝曲3例,回盲部2例,乙状结肠2例),直肠6例。  相似文献   

8.
本文研究了我院1991~1997年68例大肠癌以手术为主治疗的几项改进措施,提高了病人5年生存率,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直肠癌切除术,根据直肠肿块大小,与浆膜浸润情况,以及与邻近器官浸润等情况行R_1、R_2手术。直肠癌切除术是否保留肛门问题我们主张根据病情以提高5年生存率为主,不单纯强调保留肛门。直肠癌B,C期可考虑术前治疗,使肿块缩小,肿块活动度增加,以增加直肠癌切除率。大肠癌(结、直肠癌)可将小肠装入无菌塑料袋内以充分暴露手术野。大肠癌切除手术完成后,采取45C蒸馏水10000ml冲洗腹腔,将残留的痛细胞破坏及冲洗干净利于瘤手术。大肠无癌术后会阴部切口愈合即可放疗,休息—个月再行化疗。腹部永久性肛门定期扩张,以防人造肛门口狭窄。  相似文献   

9.
我院1976~1997年共收治梗阻性大肠癌52例,其中男30例,女22例,年龄最大82岁,最小26岁,平均为55.66岁,这些病人术前分别被诊断为肠梗阻、不完全性肠梗阻、低位肠梗阻和粘连性肠梗阻,还有5例术前诊断为肠套叠,1例诊断为腹痛待查。1例结肠脾曲癌致小肠穿孔,行穿孔修补回肠乙状结肠侧侧吻合,术后发生中毒性休克,自动出院;1例老年升结肠癌病人因肿瘤无法切除,行回肠横结肠侧侧吻合术后第2天死于休克;1例结肠脾曲癌病人行部分结肠、脾胰切除术、术后发生吻合口瘘,自动出院,1例乙状结肠癌穿孔,行肿瘤切除,结肠造瘘;1例老年病人横结肠癌行回肠造瘘;1例横结肠癌病人因病灶无法切除行回肠、降结肠侧侧吻合;1例结肠肝曲癌行根治术加部分肝叶切除术;1例结肠脾曲癌行部分结肠切除术后伤口感染,经换药治愈。余均行根治术加I期吻合术,无吻合口瘘发生。癌灶所分布的部位分别为升结肠和回盲部15例、结肠肝曲12例,横结肠3例,结肠脾曲12例,降结肠3例,乙状结肠7例。  相似文献   

10.
本文大肠癌107例,经过综合治疗,取得了较好的疗效,通过总结分析,本文强调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及手术技巧的提高,根据不同的情况在围手术期配合放、化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另外,对92例患者进行了手术前后的CEA测定,并在18例复发患者中确定CEA水平增高。认为,CEA水平监测,对判断病情的进展、治疗、预后、监测术后复发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在我院住院治疗的161例大肠癌患者中,男90例,女61例,男女之比为1.5:1。发病年龄18~82岁,其中41~70岁为高发段,占74%,临床表现以便血或粘液血便最多见(129/161),其次为下坠感(90/161),大便习惯改变(76/161)等。确诊前病程4d至9年不等。平均12.9个月。肿瘤部位以直肠及肛筲多见(129/161),占80%,其中癌肿距肛缘8cm以下,手指可触及肿瘤者90例,占70%,病理检查中腺癌130例,占80%;息肉恶变15例,占0.8%。在临床上大肠痛的误诊原因有3种:①患者自误,以自认为是“痔”、“慢性肠炎”者为多;②医源性误诊。医生的警惕性不高,许多患者被误诊为消化系多种疾病;③疾病本身的复杂性。由于临床表现多样,不易诊断。大肠癌的延误诊断直接影响预后,为把误诊率降到最低限度,应大力宣传本病的有关知识,提高人们的自我监视意识,医生则应对可疑病人早行“3部”检查及纤维结肠镜检查,做到早期发现早期治疗。由于大部分大肠癌位于8cm以下,因此强调认真、细致、高质量的直肠指诊就显得十分重要。指诊时要做到全面、仔细、不遗漏及复查。如指检后指尖附有血液时,即使触不到肿物,也应考虑其深部可能有病变存在,而做进一步检查。近年来,Shams等根据大肠癌及癌前病变粘膜可出现T抗原表达这一特性,提出了直肠粘液T抗原试验用于人  相似文献   

12.
通过48例大肠癌误诊分析及典型病例的总结,结合复习文献,讨论了大肠癌误诊的原因及对策。提出提高大肠癌诊断的准确率所采取的几点措施:①要详问病史,全面检查,综合分析。对于便血及排便习惯改变的患者,必须提高警惕、详问病史、进行仔细的症状鉴别及全面体格检查、专科检查、最后综合分析、得出结论;②对于有肠道症状的病人,应把直肠指检及乙状结肠镜检查列为常规检查,强调两项检查的重要性,③对便血、大便习惯改变的患者不能轻易诊断为“痔疮”或“肠炎”,应做进一步检查。每个临床医生必须引起注意;④必须熟悉特殊类型大肠癌的临床表现及鉴别诊断;⑤强调钡灌肠造影及肠镜检查对大肠癌诊断的重要性,但也要有“一分为二”的观点,当一次钡灌肠造影或肠镜检查阴性而疑有大肠癌的症状依然存在者,应再次进行气钡双重结肠造影或纤维结肠镜的检查,最好行电子肠镜检查。如果检查都是阴性,仍不能排除大肠癌的诊断,有剖腹探查指征者,应采取积极的办法就是剖腹探查。⑥对活检的重要性必须有足够的认识。一次活检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大肠癌的诊断,有时需多次活检方获得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3.
多原发性大肠癌20例(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50~1986年我院行根治性切除大肠癌病人共821例。其中20例符合多原发大肠癌的诊断标准,占2.4%。20例中男16例,女性4例。平均年龄43.2岁。1.同时多原发大肠癌(以下简称同时癌):本组中有4例计8个原发癌。第一例系直肠癌术中探查时意外发现横结肠另有一个原发癌。此例术前钡灌肠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大肠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及外科手术对它的影响。方法:分别应用APAAP法和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测定了43例大肠痼患者手术前后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NKCC)活性。结果:患者术前CD_3、CD_4、CD_4/CD_8比值和NKCC分别为53.79±5.39,35.74±6.09,1.21±0.14,17.09±8.89,较对照明显降低,CD_8明显升高,为29.67±5.27;接受围手术期免疫治疗的10例患者,术后1周CD_3、CD_4、CD_4/CD_8比值及NKCC较术前明显刀高;而对照组术后2周内各指标除NKCC有升高外,余无明显变化,至4~6周各指标达正常水平。结论:说明术后2周内患者仍处于免疫抑制期,围手术期免疫治疗可提高患者的围手术期细胞免疫功能,缩短术后的免疫抑制期。  相似文献   

15.
例1:男,49岁,4个月前因右下腹部疼痛,拟诊急性阑尾炎,在外院行阑尾切除术中发现结肠肝曲肿痫,固定,无法切除,行回肠末端横结肠吻合术。上消化道钡透发现食管静脉曲张,十二指肠水平部梗阻。经剖腹探查,发现肝硬化,脾大、少量腹水。结肠肝曲有 8 cm X 5 cm X 5 cm肿瘤·侵及十=指肠水平部,固定,无法切除,行胃空肠吻合。术中在肿瘤边缘取活检时不慎损伤结肠壁,造成结肠穿孔。拟行升结肠切除、囚凝血机制障碍,游离升结肠时出血较多,血压下降,仅行结肠肝曲及部分肿瘤切除,关闭结肠两断端。术后 10 d并发升结肠残端暖,腹膜炎,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大出血,血经升结肠、腹腔引流管人挝流出。终囚失血性休克,腹膜炎,肝功能衰竭死亡。病理诊断:结肠鳞腺癌。例2:女,57岁,10个月前囚直肠癌肠梗阻在外院行乙状结肠造疹术。术后两个月曾在我院放疗。肠镜检查距肛I’J 10 cm可见环形肿瘤,肠腔狄yB,好腔直径 0.5 cm,肠镜不能通过。病理检查为直肠腺癌l级。本次人院前 121。下腹部剧烈疼痛,进行性加蚤,很快波及全腹。全腹压拥,反跳痛,肌紧张,中毒性休克。腹透隔下可见大量游离气体。肛查距肛门son。可触及肿瘤下极,完全堵塞肠管,急诊剖腹探查。腹腔有大量咖啡色、恶臭粪状混浊液溢出。乙状结肠为单腔造痰,乙状结肠远端  相似文献   

16.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摘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留盆腔植物神经的直肠癌扩大根治术,既可达到根治的目的,又较好地保存排尿与性机能,是一种较理想的手术。我科1993年9月至1996年10月共施行12例。术后自主排尿时间为4.5d,排尿障碍8.3%,勃起障碍14.3%,射精障碍29.6%,明显低于不保留植物神经组。本文重点介绍手术方法,对适应证,预防植物神经损伤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本组31例中男21例,女10例;年龄25—70岁,同时多发癌(SC)组平均年龄为50.9岁,异时多发癌(MC)组第1癌平均年龄为41.7岁,第2癌平均年龄为49岁;MC第1癌至第2癌间隔时间为14个月至12年,平均间隔为7.8年,第2痛与第3癌间隔时间为7年。有4例具有遗传性非息肉病性大肠癌家族史。痛灶状况:本组共计72个癌灶,均经病理证实,属于SC共计22例51个,MC共计9例21个。SC中2原癌18例,3原癌2例,4原发癌1例,5原癌1例。2癌灶间相距小于10cm者8例,大于10Cm者14例,在外科根治性切除相同范围内15例,不同切除范围内6例。MC中2原癌8例,5原癌1例。病理类型:分化性腺癌加分化性腺癌21例,粘液腺癌加粘液腺癌5例,分化性腺癌加粘液腺癌5例;SC组根治手术后标本病理检查结果有淋巴结转移8例,无淋巴结转移12例,MC组有淋巴结转移者4例,无淋巴结转移者5例。本组有9例伴有大肠腺瘤,占29%。外科手术情况:2例拒绝手术,2例剖腹探查后因癌肿难以切除而施行凹横结肠转流术,以后又囚远端癌肿梗阻再次行降结肠、乙状结肠造口术。其余27例先后共施行根治性切除术42例次,其中包括:Miles术10例、Dixon术4例、右半结肠切除术12例、横结肠局段性切除术2例、左半结肠切除术3例、左半结肠切除+Miles术1例、Hartmann手术1例、直肠癌经肛门径路局部切除术1例、直  相似文献   

18.
我院在600例结直肠癌中,有同时多原发癌47例(7.83%),异时多原发癌20例(3.33%)。同时癌多数分布集中,但分散者亦不少。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多原癌伴息肉者31例(46.29%),其中17例癌变(12.23%),异时癌中残留息肉恶变成癌2例。同时多原癌的另一病变可能比较早,体积相对较小,是同时癌在首次治疗中易忽略的重要原因。本文作者充分利用纤结镜作术前术后检查,术中注意仔细探查,是提高本病的发现率的重要原因。处理主张首次手术应彻底切除癌与癌前病变,以扩大肠段根治与分段根治切除为主,并讨论了结肠次全切除的指征与效果。本病治疗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9.
大肠癌术后的复发、转移是直接影响5年存沼率的主要因素。术后的辅助治疗至关重要,腹腔内化疗是一种有效的手段。本文介绍了经腹腔泵行腹腔内化疗的方法、理论基础及合并症的防治,并对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导致复发的主要原因为:腹腔内游离的癌细胞的种植;手术时标本切缘癌细胞的脱落或手术切断血管、淋巴管时,其内的癌栓随血液、淋巴液溢人腹腔;腹腔内少量残留的癌细胞及微小转移灶造成的复发通过手术来预防是极为困难的。腹腔内化疗充分发挥了化疗药的药代动力学上的优越性,腹腔内药物浓度高、效价维持时间长,是静脉给药所形成的药物浓度的数百倍,并且药物经门静脉吸收,因而对门静脉和肝内癌细胞有较好的疗效。经腹腔泵给药操作简单,腹腔内化疗全身反应较静脉给药少。因此.我们认为腹腔内化疗是以手术为主综合治疗大肠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我院自1990年3月至1996年10月共施行大肠癌二次手术25例,所有病人均定期复查CEA水平和B超检查。二次手术切除率为32%(8/25)。8例切除者CEA水平均升高,B超或CT检查认为有切除可能性者6例;二次手术失败的17例中15例CEA升高,7例B超或CT检查提示有切除可能性,我们认为血清CEA水平对检测大肠癌复发或转移敏感度较高,B超或CT检查对预测二次手术的成功与否具有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