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将小鼠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基因经过同源重组得到表达CM-CSF的重组痘苗病毒,用此痘苗病毒转染小鼠黑色素瘤细胞,制备黑色素瘤瘤苗裂解物,C57BL/6小鼠皮下接种B16-F10细胞3天后在注射位注射瘤苗裂解物抗肿瘤一周后再注射一次。结果发现,GM-CSFVMO能够显著地抑制荷瘤小鼠肿结节的生长并明显延长荷瘤小鼠的存活期。用此瘤勒裂解物免疫小鼠两次,间隔一周,免疫一周后给C57BL/6小鼠皮  相似文献   

2.
CD自杀基因联合GM-CSF基因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杀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3天后,分别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和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AdCD/5FC/AdGMCSF组)、单用AdCD/5FC组、单用AdGM-CSF组、注射对照病毒AdlacZ/5FC组或PBS组。结果与接受AdCD/5FC、AdGM-CSF、AdlacZ/5FC或PBS治疗的荷瘤小鼠比较,经联合治疗后荷瘤小鼠皮下肿瘤结节的生长明显受到抑制,荷瘤小鼠的存活期明显延长(P<0.01)。经AdCD/5FC/AdGMCSF联合基因治疗后,肿瘤瘤体内或瘤周有大量树突状细胞、CD8+T细胞浸润,黑色素瘤细胞表达MHC-Ⅰ和B7-1分子明显增加,荷瘤小鼠脾细胞对B16F10黑色素瘤细胞特异性杀伤功能增强。结论联合应用自杀基因和GM-CSF基因转移可以直接杀伤肿瘤细胞,又可提高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应答,两者可协同发挥抗肿瘤作用  相似文献   

3.
CD自杀基因联合GM—CSF基因治疗的抗肿瘤作用及免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研究自杀基因与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基因联合治疗抗肿瘤作用及免疫机理。方法 小鼠皮下接种黑色素瘤B16F10细胞3天后,分别在肿瘤局部直接注射表达小鼠GM-CSF的重组腺病毒AdGM-CSF和表达大肠杆菌胞嘧啶脱氨酶(CD)基因的腺病毒Ad-CD,然后连续10天腹腔注射5氟胞嘧啶(5FC)A(AdCD/5FC/AdGMCSF组),单用AdCD/5FC组,单用AdGM-C  相似文献   

4.
用GM-CSF重组腺病毒感染小鼠骨髓细胞,观察扩增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GM-CSF重组腺病毒一次性感染骨髓细胞,1w后能从一只小鼠股骨中扩增到2.4×106~3.3×106树突状细胞,扩增到的骨髓树突状细胞表达MHC-Ⅱ、MHC-Ⅰ、B7-1、B7-2和I-CAM-1等免疫分子,分泌一定水平的GM-CSF,对同种异体T细胞具有很强的刺激活性,体外经B16肿瘤瘤苗刺激后免疫同系小鼠,能诱导出抗原特异性的CTL活性,使免疫动物产生更强的保护性免疫反应,抵抗B16细胞的攻击。提示可用GM-CSF重组腺病毒从骨髓中扩增足够数量的树突状细胞,用于肿瘤的免疫治疗和基因治疗。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抗C215单抗与超抗原-金黄色葡萄球肠毒素A(SEA)的融合蛋白C215Fab-SEA与C215抗原基因转的瘤苗共同激发的抗肿瘤效应,方法:以脂质体法将人大肠癌相关C215抗原的基因转梁B16小鼠黑色素瘤细胞系制备成瘤苗,建立C57BL/6小鼠黑色素瘤荷模型,观察其与融合蛋C215Fab-SEA对肿瘤生长的抑制作用。结果:融合蛋白与瘤苗联合治疗组小鼠的抑瘤率明显高于单用融合蛋白组和单用瘤苗组(P<0.01),结论:融合蛋白C215Fab-SEA与C215抗原基因转梁的瘤苗,两者的抗肿瘤效应能相互增强,其共同激发的免疫应答能控制荷瘤动物的生长。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人GM-CSF(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对重组痘苗病毒免疫效果的影响。方法 大鼠体内观察。结果 从核酸和蛋白水平均证实重组痘苗病毒RVJSB1175D/GM-CSF可同时表达GM-CSF及HSV-1gD(单纯疱疹病毒gD糖蛋白),但RVJSB1175D/GM-CSF免疫大鼠产生的抗-HSV1gD特异性抗体水平与RVJSB1175D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人GM-CSF在大鼠体内对  相似文献   

7.
N—CWS激活小鼠巨噬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N-CWS在线只鼠体内100-200μg可明显抑制B16黑色素瘤细胞在C57BL/6小鼠体内的生长。N-CWS腹腔给药后3天可明显增强小鼠脾脏自然钉伤细胞(NK)和腹腔巨噬细胞的杀伤活性,认为N-CWS的抑制B16黑色素瘤作用与其激活小鼠细胞免疫功能有关。体外实验结果表明,当有IFN-γ存在的条件下,N-CWS对小鼠腹腔Mψ释放NO及TNF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认为这一作用与N-CWS激活小鼠腹腔M  相似文献   

8.
目的本研究探讨了肿瘤抗原触发的M-CSF和IFN-γ基因联合转染的巨噬细胞对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的治疗作用及其免疫机理。方法将联合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经尾静脉回输治疗黑色素瘤实验性肺转移小鼠,经治疗后于荷瘤后第17天处死小鼠,计数荷瘤小鼠的肺部转移结节数并观察其长期存活期,用51Cr4小时释放法检测体外诱导的CTL活性,采用未配对计量资料的t检验处理数据。结果联合基因转染后治疗组的小鼠长期存活率为16%,加用肿瘤抗原触发后的治疗组有33%的小鼠长期存活。小鼠脾细胞经体外诱导的CTL对野生型B16.F10细胞的杀伤活性,在经肿瘤抗原触发的M-CSF和IFN-γ联合基因转染巨噬细胞治疗的荷瘤小鼠最高,与用未经抗原触发的联合基因转染巨噬细胞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体外经肿瘤抗原触发的M-CSF、IFN-γ联合基因转染的巨噬细胞过继回输疗法是肿瘤特别是转移性肿瘤的一种有效免疫治疗手段,机体的CTL在该疗法的抗肿瘤作用中可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将白细胞介素4(IL-4)基因转染B16黑色素瘤细胞,筛选出高分泌克隆,体外扩增后经丝裂霉素C灭活制备成瘤苗,用以治疗实验性肺转移荷瘤小鼠,同时用低剂量白细胞介素2(IL-2)及低剂量环磷酰胺(Cy)辅助治疗。结果发现,经IL-4基因转染瘤苗治疗后荷瘤小鼠肺部转移结节明显减少,存活期明显延长,辅以IL-2治疗后效果更佳;同时辅以IL-2及Cy则治疗效果最佳。体内免疫功能研究发现,经IL-4基因转染瘤苗治疗后小鼠脾淋巴细胞诱导的CTL及腹腔巨噬细胞杀伤活性明显升高,但脾脏NK及经诱导的LAK活性变化不明显。脾淋巴细胞经诱导后分泌的细胞因子(包括IL-2、IFN-γ、TNF、GM-CSF)中,TNF和GM-CSF在治疗各组有所升高。本实验结果表明,IL-4基因转染瘤苗能有效地激活体内抗肿瘤免疫功能并具有显著的抗肿瘤转移效果,将其与低剂量IL-2和低剂量Cy联合应用时抗肿瘤转移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逆转录病毒载体pZIPNeoSV介导入GM-CSF基因转染肿瘤细胞获得表达。经Lipofectin将含有人GM-CSF基因的重组逆转录病毒功茶pZIP-GM转染兼性病毒包装细胞系PA317,继之用病毒睡获感染人肝癌细胞SMMC7721和人胃癌BGC-823,经GM-CSFJ依赖细胞株TF1活活和双抗体夹心法ELISA法测定表明:人GM-CSF基因在人肿瘤中获得稳定高效表达。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汽车驾驶员腰部振动的测试 ,了解腰椎保护带对振动的防护效应并对其生物力学作用进行分析。以日本产五十铃八吨载重卡车 (TDG72 )为测试车型。在装载六吨货物以三种不同车速 (10、30、6 0 km/ h)行进在柏油公路时 ,分别在佩带和不佩带腰椎保护带的情况下 ,对驾驶员腰椎部位垂直振动和水平纵向振动进行实时测量 (传感器安置于裤腰带和保护带的背外侧 )。结果显示 :1驾驶员腰部振动频率多为 10 Hz以下 ,属低频振动 ;2垂直振动大于水平纵向振动 ;3系腰椎保护带时的振动测量值大于不系腰椎保护带的测量值。由于腰椎保护带改变了脊柱的生物力学和振动特性 ,从而起到了保护腰椎的作用。我们认为它是防治汽车驾驶员腰痛的良好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2.
心音图运动试验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心音图运动试验”(PCGET)是新近提出的一项心肌收缩能力以及心血管病人和健康人的心力储备评估方法。为了验明 PCGET方法的可信度 ,我们进行了该方法的精密度和准确度的研究。对 30个志愿者进行了PCGET,不同检查者对同一受试者同一心动周期中 S1幅值测量时 ,检查者 A的一组数据的 x± s=5 .0 5 0 .0 45 1,检查者 B的一组数据的 x± s=4.95± 0 .0 34 6 ,F=1.6 99,P>0 .0 5。不同检查者对同一受试者同一心动周期测量时 ,检查者 A的一组数据的 x± s=0 .789± 0 .0 0 18,检查者 B的一组数据的 x± s=0 .787± 0 .0 0 17,F=1.16 7,P>0 .0 5。对 PCGET运动前后心脏变力性状态评估的准确度为 10 0 %。结果表明 ,PCGET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高 ,可作为心力储备的无伤性、简便、经济的量化测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的研制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介绍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的研制及临床应用.方法根据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的病理特点,在临床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生物医学工程技术和现代中医药理论,研制出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试用于治疗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病人600例.结果临床治愈459例(76.5%),显效101例(16.8%),好转40例(6.7%).无任何副作用.结论微电脑前列腺脉冲式水囊按摩药渗仪对慢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是一种良效、安全、舒适而科学的治疗新途径.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新生儿心肺功能监护仪的软硬件设计,该仪器具有体积小,功能全面,适用性广,操作简单等特点,能可靠地实现对新生儿的监护,用该仪器对新生儿的血氧饱各度和心率这两个最重要的生理参数的测定获取了中国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数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这两个最重要热处理到达数的测定获取了中国新生儿呼吸系统的数据,对数据的统计分析表明,血氧饱和度和心率都属于正态分布,并依此给出了中国新生婴儿的这两个参数的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15.
家蝇实验种群生殖,存活及生命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最适宜的综合实验条件下,采用定量研究的方法,对家蝇实验种群的生殖、存活和生命表进行了研究,求出家蝇各生长阶段的发育历期(卵为0.5±0.0800d;幼虫为4.5±0.5000d;蛹为5.5±0.5000d;一世代为15.5±1.5566d),成活率(卵为94.8251%;幼虫为89.3238%;蛹为95.2377%;一世代为81.0289%),生殖特性(最大产卵量为184个/次/雌,平均产卵次数为8±7.8377次;终生产卵数为687±416.5858个)和存活特性(雌性最大寿命为77d;雄性最大寿命为63d;雌性平均寿命为37.4963d;雄性平均寿命为26.8398d)。我们也求出了家蝇整个生命中各天的死亡数和产卵数,绘制了家蝇实验种群生命表。我们研究获得的各项结果为家蝇的消灭和开发提供了科学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本实验通过对家蝇取食量的测定,对家蝇进行不同饲料饲喂后,对其不同发育期的血淋巴、脂肪体及和卵巢的发育及卵黄蛋白含量进行观察测定,结果表明,取食蛋白组家蝇血淋巴、脂肪体和卵巢卵黄蛋白含量均高于奶粉组和对照组;羽化48h后的血淋巴和脂肪体中卵黄蛋白含量为7.3μg/μl、31.9μg/头;卵巢卵黄蛋白含量为55.0μg/头;在羽化后72h血淋巴和脂肪体中卵黄蛋白含量分别为2.9μg/μl、32.0μg/头;卵巢卵黄蛋白含量为80.0μg/头;脉冲式饲喂家蝇后,体内卵黄蛋白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蛋白质饲料在家蝇卵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激素处理结果证明,JHA单独处理及JHA和蜕皮素协同处理均能促进卵黄蛋白的合成和摄取,而蜕皮素单独处理没有促进作用。最后对营养和激素对生殖的调控作用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丙型肝炎病毒(HCV)基因型与血清HCVRNA含量的关系及其对干扰素应答的影响。方法应用定量荧光PCR(Amplisensor-PCR)技术检测了135例不同基因型HCV感染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血清HCVRNA含量,另对其中77例进行干扰素治疗并随访12个月以上。结果HCV-Ⅱ型感染血清HCVRNA水平(107.8±3.4拷贝/ml)显著高于HCV-Ⅲ型感染(106.3±2.5拷贝/ml)(P<0.01),Ⅲ型感染的应答率(7/13,53.8%)显著高于Ⅱ型感染(20/64,31.3%)(P<0.05)。应答组治疗前血清HCVRNA含量(106.8±2.7拷贝/ml)显著低于无应答组(108.3±3.2拷贝/ml)(P<0.01)。HCVRNA含量低于106.5拷贝/ml者,无论何种型别HCV感染均应答较好,而HCVRNA高于108.0拷贝/ml者则应答极差。结论HCV基因型及病毒血症水平是预测干扰素疗效的重要因素,且后者比前者意义更大。Ⅱ型感染病毒血症水平较高可能是影响其疗效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用限制性内切酶EcoRI和SalI将恶性疟原虫复合抗原基因PfCMR从质粒pWR450-1/PfCMR中切下,插入质粒pBV220/IL-2中人白细胞介素-2(IL-2)基因的EcoRI位点。重组质粒转化大肠杆菌DH5a,通过PCR扩增和酶切鉴定,筛选出正向插入的重组载体pBV220/PfCMR-IL-2。为表达PfCMR-IL-2融合蛋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9.
原仪器经改进后,增强其资料处理功能,根据实验结果的分析:建议用蚊虫在筒内停息时间与飞行时间的比(停息时间/飞行时间)和每分钟内飞行次数与平均每次飞行时间的乘积等两项指标,比以前用单位时间内的飞行次数(次/min)。来表示杀虫剂对蚊虫的兴奋/拒避作用更为精确。  相似文献   

20.
小波变换在表面肌电信号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肌电信号的非平稳特性,采用小波变换方法对表面肌电信号进行分析。通过奇异值分解有效地提取信号特征进行模式识别,能够成功地从掌长肌和肱桡肌采集的两道表面肌电信号中识别展拳、握拳、前臂摧旋、前壁外旋四种运动模式。实验表明,基于小波变换的奇异值分解方法是一种稳定、有效的特征提取方法、为非平稳生理信号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