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李岩 《现代临床医学》2018,44(3):201-202
比较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与开腹引流术对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疗效。选取我院收治的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SAP患者118例,随机分为CT引导组和开腹组,各59例。CT引导组采用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开腹组采用外科开腹引流术,比较2组治疗效果、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检测并比较术前术后血清降钙素(PCT)、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等炎性因子水平变化,比较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CT引导组总有效率为86.44%,显著高于开腹组的71.19%(P<0.05);CT引导组住院时间短于开腹组,住院费用少于开腹组(均P<0.05);与术前比较,术后2组PCT、TNF-α和IL-8水平均显著下降,CT引导组更显著低于开腹组(均P<0.01);CT引导组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开腹组(均P<0.05)。相对于开腹引流术,CT引导下穿刺置管引流术能更有效治疗合并胰腺坏死组织感染的SAP,能有效将坏死组织、渗出液引流出去,减少机体对有害物质的吸收,减轻机体炎症反应,且住院时间较短,住院费用较少,但应视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2.
黄艳辉 《河北医药》2016,(4):535-537
目的:探讨生长抑素对急性胰腺炎患者临床疗效及胰腺内外分泌系统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的89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2例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47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治疗,治疗7 d 后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及胰腺内外分泌指标变化。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6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6.19℅( P ﹤0.05);治疗3、7 d 后,观察组血淀粉酶、血流量、血容量、毛细血管通透性、胰高血糖素、胰岛素、正铜蓝蛋白、胰蛋白酶原-2、血清脂肪酶均优于对照组( P ﹤0.05)。结论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生长抑素显著提高了急性胰腺炎临床疗效,改善了患者内外分泌系统,值得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沧州市中心医院2013年3月—2014年4月收治的100例缺血性脑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对照组采取单纯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训练。治疗6个月后,比较治疗前后 NIHSS 评分、影像学表现(MRI、SPECT),评价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 NIHSS 评分较治疗前均下降( P ﹤0.05),治疗后观察组NIHSS 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84.00%)显著高于对照组(62.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 显示新发梗死率观察组(4.00%)显著低于对照组(16.00%),SPECT 检查改善率观察组(82.00%)显著高于对照组(4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P ﹤0.01)。结论肢体远隔缺血预适应对缺血性脑梗死有良好的治疗效果,能显著提高神经功能水平,有效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汤涌  陈丹  张静 《中国药业》2014,(15):98-99
目的:探讨唑来膦酸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DO)的疗效。方法选取68例接受4 mg 唑来膦酸治疗的 DO 患者,观察其不良反应,对比治疗前后骨密度、血清碱性磷酸酶(ALP)、钙(Ca)、降钙素(CT)、1,25-二羟维生素 D(VD)、骨钙素(BGP)、1型前胶原羧基端前肽(PICP)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SA)变化。结果68例患者中出现的不良反应主要有发热4例,流感样症状12例,胃肠道症状6例,血液系统症状5例,神经系统症状3例,注射部位局部症状4例。治疗后各点骨密度值较治疗前均显著升高( P ﹤0.05),且 VAS 评分治疗后显著降低( P ﹤0.01)。血清 ALP 及 Ca 在治疗后无显著变化,而 CT,VD,BGP,PICP 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 P ﹤0.05)。结论唑来膦酸能增加 DO 患者的骨吸收,提高骨密度,缓解患者疼痛,是治疗 DO 安全、有效的药物。  相似文献   

5.
孙少勤  李刚  吴娜  岳龙  成志勇 《河北医药》2011,33(9):1288-1289
目的探讨参麦注射液对急性白血病(AL)化疗患者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20例AL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参麦联合化疗组(试验组)和单纯化疗组(对照组),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1个疗程结束后1周采集外周血,分离血清。采用ELISA检测白介素(IL-2),肿瘤坏死因子(INF-γ)、白介素-4(IL-4)、白介素-10(IL-10)含量。结果 2组患者经化疗后,外周血中IL-2、IFN-γ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增加(P〈0.01),IL-4、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1)。化疗后,试验组与对照组比较,IL-2、IFN-γ含量显著增加(P〈0.05),IL-4、IL-10含量显著下降(P〈0.05或〈0.01)。结论参麦联合化疗可以显著改善白血病化疗患者Th1和Th2细胞因子失衡状况,提高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认知干预对经 DC-CIK 治疗的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的生命质量、疼痛程度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通外科及肿瘤内科2011年1月—2014年1月收治的中晚期肝细胞癌15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82例)与对照组(74例)。两组均予肿瘤常规方案、DC-CIK 方案治疗及常规心理干预,观察组同步予认知干预。治疗前后用肿瘤生命质量核心问卷( QLQ-C30)评估两组生命质量,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 VAS)评价两组疼痛程度,评估两组近、远期临床疗效,记录两组中位生存期,观察并记录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 QLQ-C30整体功能、特异性症状模块各指标及整体生命质量评分均明显优于治疗前( P ﹤0.05,P ﹤0.01),治疗后观察组上述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后疼痛程度均明显低于治疗前( P ﹤0.01),治疗后观察组疼痛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近期临床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观察组远期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 ﹤0.05),且中位生存期长于对照组(P ﹤0.05);两组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在进行 DC-CIK 免疫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认知干预,能很好改善患者的生命质量、缓解疼痛、提高远期临床疗效,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酸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儿科2010年1月至2013年9月收治的310例 HIE 合并心肌损害的新生儿诊治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为研究组(163例)和对照组(147例),2组均采用常规基础+单唾液酸四己酸神经节苷脂钠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磷酸肌酸钠,比较2组患儿治疗10 d 后的临床指标及疗效差异。结果研究组患儿的的循环不良消失、意识恢复、胃肠功能紊乱、神经反射恢复、肌张力恢复均显著的低于对照组患儿( P ﹤0.05)。研究组和对照组患儿的 NBNA 评分随着治疗时间延长,NBNA 评分逐渐升高,研究组升高较对照组更加显著( P ﹤0.05)。治疗前2组患儿的 AST、LDH、CK、CK-MB 测定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治疗后2组患儿的 AST、LDH、CK、CK-MB 测定值较治疗前均显著的降低,研究组降低更加显著( P ﹤0.05)。治疗10 d 后,研究组患儿的总有效率显著地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单唾液酸四己酸神经节苷脂钠联合应用磷酸肌酸钠治疗新生儿 HIE 合并心肌损害能够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的治疗功效。方法对医院2012年1月-2013年1月收治的患者进行抽样,选取4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只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静脉滴注治疗。对2组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清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进行测定,测定分2次进行,治疗前、治疗后时间为7d。结果采取常规治疗后,2组患者的 ALT、AST、GGT 均显著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和 P ﹤0.01);治疗组 ALT、AST、GGT 的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还原型谷胱甘肽对急性胰腺炎肝功能损害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值得广泛使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肝细胞癌诊断中 CT 灌注成像的应用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诊断工作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方法抽取在2011年1月至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临床确诊肝细胞癌患者45例,对其在入院后与治疗后分别展开 CT 灌注成像,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统计,治疗后患者肝脏血流量、肝脏血容量、肝动脉供血分数较治疗前发生显著降低(P ﹤0.05),平均通过时间明显延长(P ﹤0.05),感兴趣区肝动脉灌注值、门静脉灌注值和肝动脉灌注值均较治疗前发生明显降低(P ﹤0.05)。结论 CT 灌注成像能够对肝细胞癌血供情况进行反映,能够为肝细胞癌的临床诊断、预后评估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高菲 《天津药学》2016,(2):41-42
目的:考查荷丹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方法:74例高脂血症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7例,两组均予辛伐他汀晚餐口服,前4周10 mg/ d,后4周20 mg/ d;治疗组加用荷丹片2片/次,3次/ d,口服。4周为1疗程,两个疗程后进行评价。观察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 - C)、高密度脂蛋白(HDL - C)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9.19%和78.38%,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指标均有改善(P ﹤0.05或 P ﹤0.01),治疗后甘油三酯、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高密度脂蛋白指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荷丹片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塞来昔布胶囊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 IL-1β、TNF-α水平的影响,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对我院2014年1月—12月收治60例 KOA 患者临床资料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依据治疗方案将其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均给予塞来昔布胶囊、膝关节锻炼等常规治疗,研究组同时给予注射透明质酸钠注射液治疗,治疗期间均暂停止痛、激素类等药物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 IL-1β和 TNF-α水平,根据 KOA 严重性指数(index of severity of osteoarthritis,ISOA)对患者治疗前后进行评分,并观察和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研究组 ISOA 评分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 ﹤0.01);治疗后研究组血清 IL-1β和 TNF-α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减少( P ﹤0.01);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透明质酸钠注射液联合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能够对 KOA 炎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缓解病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相关血管开通前后致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和抗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30例健康人(健康对照组)和30例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急诊介入治疗术前即刻、术后12、24h,血浆TNF-α、IL-6;IL-10的变化,比较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和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再灌注前急诊介入组患者TNF-0L、IL-6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血浆IL-10略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再灌注后12、24h急诊介入组患者血浆TNF--α、IL-6、IL-10均较术前显著增高(P〈0.01,P〈0.05)。急诊介入组患者再灌注治疗后12h抗炎细胞因子IL-10的升高幅度显著低于致炎细胞因子TNF-α、IL-6的升幅(P〈0.01)。结论缺血性脑血管病再灌注后致炎细胞因子较抗炎细胞因子增高更显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奥曲肽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ereatitis,SAP)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48例SAP患者随机分成丹参治疗组及非丹参治疗组,每组24例;选择年龄匹配的20例健康志愿者为对照组。在患者入院24h内以及治疗4、7d后采静脉血并检测血清中IL-6、IL-8和TNF-α水平。结果SAP患者3种炎症因子较健康志愿者均显著升高(P〈0.05)。奥曲肽治疗组与非奥曲肽治疗组入院时3种细胞因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7d后两组SAP患者3种细胞因子均降低(P〈0.05),但奥曲肽治疗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奥曲肽可降低SAP患者的炎症性细胞因子。  相似文献   

14.
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细胞因子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慧丽  李慧 《中南药学》2010,8(2):128-131
目的探讨白芍总苷对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大鼠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灌肠法,制备大鼠UC模型,检测白芍总苷对大鼠UC模型血清中TNF-α、IL-6、IL-8、IL-10含量的影响。结果模型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增高,而IL-10含量明显降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中剂量TGP组及SASP组TNF-α、IL-6、IL-8含量明显降低,与模型组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剂量TGP组与SASP组比较,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白芍总苷可显著降低UC大鼠血清TNF-α、IL-6、IL-8的含量,而显著升高IL-10的含量,有治疗UC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四妙勇安方水提物(SMYA)对急性痛风性关节炎( AGA)大鼠的治疗作用及其对血清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白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0只 SD 雄性大鼠随机分为4组:SMYA 组、秋水仙碱(COL)组、模型组、正常组,每组10只。SMYA 组与 COL 组每日分别予 SMYA 相当于生药1 g / kg、COL 0.8 mg / kg 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药物干预第5天,于模型组、COL 组、SMYA 组大鼠左踝关节腔注射 PBS 配制的微晶尿酸钠结晶(25 mg / ml)100μl,复制 AGA 模型。分别于造模后1、2、4、6、8、12、24 h 使用游标卡尺记录每组大鼠踝关节肿胀程度。造模后24 h 对各组大鼠腹主动脉采血,离心,留取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血清 MIF、IL-1β、TNF-α水平。结果 SMYA 组、COL 组及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均于造模后8 h 达到高峰,之后缓慢下降。造模后4、6、8、12、24 h SMYA 组、COL 组及模型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 ﹤0.05),SMYA 组和 COL 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模型组( P ﹤0.05),上述差异以8 h 时更为显著( P ﹤0.01);造模后12、24 h SMYA 组踝关节肿胀度显著低于 COL 组(P ﹤0.05)。与模型组比较,SMYA 组、COL 组 MIF、IL-1β、TNF-α表达显著减弱(P ﹤0.05);与 COL 组比较,SMYA 组 MIF、IL-1β表达更强,TNF-α表达更弱( P ﹤0.05)。结论 SMYA 对大鼠 AGA 具有显著治疗效应,其作用机制与抑制促炎细胞因子 MIF、IL-1β、TNF-α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天麻钩藤饮对阴虚阳亢型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黄石市中心医院2012年9月—2014年12月收治的阴虚阳亢型高血压100例,按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对照组50例和观察组50例。对照组采用口服氨氯地平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观察比较治疗前后两组血压,血浆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醛固酮(ALDO)及血清Ⅲ型前胶原(PC Ⅲ)、一氧化氮(NO)等指标的变化,并比较两组症状积分、生活质量、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血压明显降低( P ﹤0.05),血浆 AngⅡ、ALDO 及血清 PCⅢ、NO 水平恢复更为满意( P ﹤0.05),症状积分明显减少( P ﹤0.05),生活质量总改善率、总有效率明显提高( P ﹤0.05, P ﹤0.01),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在氨氯地平的基础上加用天麻钩藤饮治疗阴虚阳亢型高血压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临床症状,减少不良反应,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丙酸倍氯米松吸入对COPD患者血清炎性标志物的影响及疗效.方法 选择COPD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予以吸氧、抗感染、止咳化痰及解痉平喘等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丙酸倍氯米松吸入,4次/d,4揿/次,连用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4、IL-8、IL-10和TNF-α水平的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血清IL-4、IL-8和TNF-α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血清IL-10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t=3.13、2.99、3.29、2.82、2.37、2.18、2.42、2.25,均P<0.05),且观察组下降或上升的幅度较对照组更明显(t=2.28、2.31、2.36、2.12,均P<0.05).同时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95.0%,38/40)明显高于对照组(77.5%,31/40)(χ^2=5.16,P<0.05).对照组和观察组治疗期间分别出现药物不良反应3例和6例,症状较轻,未发生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与15.0%,χ^2=0.50,P>0.05).结论 丙酸倍氯米松能调节血清炎性标志物的表达水平,具有抑制炎性反应作用,吸入治疗COPD临床疗效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氨茶碱辅助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方法 选取2014年2月至2015年3月我院呼吸内科收治的60例支气管哮喘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抽签随机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糖皮质激素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氨茶碱辅助治疗.观察治疗后两组临床疗效及气道炎症指标[白细胞介素-5(IL-5)、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α)].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显著高(86.67% vs.63.33%;P<0.05).两组治疗后IL-5、IL-10、TNF-α分别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且观察组IL-5[(9.82±3.82) pg/ml]、IL-10[(9.60±3.98) pg/ml]、TNF-α[(9.85±3.01) pg/ml]分别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氨茶碱辅助糖皮质激素对支气管哮喘患者临床疗效显著,对患者气道炎症的改善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钱晶  王小红△  蓝宇 《天津医药》2020,48(8):764-768
目的 探讨雪莲注射液对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50例SAP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和雪莲注射液组(给予常规治疗+0.5%雪莲注射液肌内注射),各25例;另择健康体检者25例为正常对照组(不给予任何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0 d,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核因子(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及IL-10水平。评估常规治疗组和雪莲注射液组患者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及胰腺改良CT严重指数评分(MCTSI),并记录其住院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结果 治疗前,常规治疗组和雪莲注射液组血清Beclin-1、LC3、NF-κB p65、TNF-α、IL-1β 和IL-10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治疗后10 d常规治疗组和雪莲注射液组血清Beclin-1、LC3、NF-κB p65、TNF-α 和IL-1β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雪莲注射液组低于常规治疗组;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且雪莲注射液组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常规治疗组和雪莲注射液组APACHEⅡ、胰腺MCTS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且雪莲注射液组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雪莲注射液组住院时间和腹痛缓解时间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雪莲注射液对SAP患者有较好的辅助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抑制胰腺腺泡细胞异常自噬及阻断炎症反应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