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研究和分析老年食管癌患者实施左胸微创切口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3年9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80例老年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观察组采用左胸微创切口,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口,比较两组的术中、术后相关指标。结果观察组14例有并发症,对照组24例有并发症,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食管癌患者采用左胸微创切口治疗的效果显著,可有效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及减轻术后疼痛程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石磊  韦成信  曹健斌 《河北医药》2013,35(11):1628-1629
目的探讨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在胸段食管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应用价值。方法将98例胸段食管癌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56例,对照组42例,观察组行左胸小切口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行传统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清扫淋巴结情况、术后引流量及术后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等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切口长度、术后卧床时间、上肢功能恢复时间、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及术后引流量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3.33%,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4.29%,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观察组(P<0.05)。结论小切口胸段根治术治疗胸段食管癌损伤小、术后恢复较快,较传统常规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经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手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将2014年7月至2017年3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上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行左胸食管根治术,实验组患者行经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指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手术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及术后引流量等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结论 经颈胸腹三切口根治手术是治疗中上段食管癌安全有效的方式,淋巴结清扫数目更多,安全性更高,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与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食管癌切除术对比,来评估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在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2008年11月至2011年3月在我组确诊的85例胸段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及对照组:研究组采用经左胸小切口管状胃代食管重建消化道,至左颈部行食管胃端侧吻合术,共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左胸后外侧切口、全胃行胸内或颈部吻合术,共40例.观察两组病例在手术时间、开胸失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临床指标.结果 两组均无围手术期死亡病例,研究组与对照组相比在开胸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胸腔引流量、心肺并发症等均减少.结论 采取左胸小切口配合管状胃应用于经食管癌切除术具有降低手术创伤、减少癌残留等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方法选取我院2011年3月至2013年3月在胸腔镜下辅助小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的86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43例。治疗组给予围手术期护理,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经过围手术期的精心护理后,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引流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果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对于食管癌患者来说,在围手术期加强护理可以有效减轻痛苦,降低术后并发症,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章靓  陈新华  高绪蕾  张静  万军  于在诚 《安徽医药》2016,20(11):2183-2186
目的 探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围手术期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接受联合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患者102例,分为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流程进行围手术期诊疗护理;观察组62例,在对照组基础上围手术期采用医护一体化护理模式干预处理。比较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 在医护工作满意度方面:观察组入院接待、健康教育、康复指导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服务态度、护理技术得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后恢复及主要并发症方面:观察组术后排气或排便时间、拔除胸腔引流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减少,且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胃肠减压引流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和对照组术后主要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9.7%和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实施医护一体化工作模式在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患者中有利于提高患者对医护工作的满意度,实现快速康复,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09年至2013年我院胸外科收治的需行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225例,按照手术方式的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110例采取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对照组115例采取常规开胸食管癌根治手术,观察并记录两组手术的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量、围手术期并发症、围手术期病死率、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比较两组间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188.6±28.1)min,术中出血量(179.5±113.2)m L,淋巴结清扫数目(12.7±5.1)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26.4%(29/110),围手术期病死率1.8%(2/110),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9.1%(107/108);对照组手术时间(119.3±35.2)min,术中出血量(354.1±172.5)m L,淋巴结清扫数目(8.8±4.2)枚/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43.5%(50/115),围手术期病死率8.7%(10/11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97.1%(102/105);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手术时间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少、淋巴结清扫数量更多、围手术期并发症较少、围手术期病死率较低,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年术后生存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与开胸手术相比,虽然胸腔镜食管癌根治术手术时间较长,但在总体效果和安全性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比较不同切口入路治疗胸中段食管鳞癌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7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采用数字表格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右胸3切口入路,观察组采用左胸2切口入路,比较两组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术后住院时间、首日胸腔引流量及胸腔总引流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的肺部感染、心律失常等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的3年存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以P<0.05为两组间上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胸腔引流时间、肿瘤完整切除率及切缘癌残留情况,以及颈部吻合口瘘、切口感染、呼吸功能衰竭及胃排空障碍等并发症发生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胸3切口入路术式清除肿瘤病灶及周围淋巴结较为彻底,可有效提高患者存活率围手术期并发症及临床疗效;左胸2切口入路术式较为简便,术中创伤小,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低。应根根患者的病情、年龄及身体整体状况综合评估,科学合理的选择术式,在确保治疗效果的同时,最大限度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王雁冰 《中国基层医药》2013,20(14):2190-2191
目的 比较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与开胸肺叶切除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临床疗效.方法 180例老年NSCLC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76例和对照组104例,观察组接受全电视胸腔镜(VATS)肺叶切除肺癌根治术,对照组接受传统开胸(OT)肺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液引流量、拔管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及围手术期并发症等.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18.2±21.1)min,短于对照组的(141.4±23.2) min;术中出血量为(311±41)ml,少于对照组的(538±18) ml;术后胸液引流量为(409.0±12.1)ml,少于对照组的(471.0±22.6)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6.8819、50.2591、21.7369,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目分别为(16.5±2.3)枚和(17.7±2.7)枚,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围术期肺部感染发生率为13.16%,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5.23%(x2=4.4081,P<0.05).结论 全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出血量及胸液引流量降低,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更符合微创外科的要求.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经左侧胸部单切口与颈-右胸-腹三切口行食管癌根治术中的淋巴结清扫情况,探讨食管癌手术中合理的淋巴结切除范围.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行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分为左胸单切口组32例和三切口组40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留置引流管时间、住院天数、淋巴结清扫状况和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结果 左胸单切口组与三切口组在手术时间[(225.44±11.98) min与(265.42±13.15) min]、淋巴结清扫数目[(8.031±1.153)枚与(11.821±1.138)枚]、住院时间[(13.212±1.294)d与(15.691±1.404)d]等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201、25.302、14.010,均P<0.05);两组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和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均P>0.05).结论 两种术式食管癌根治术在手术难度、风险、疗效及并发症发生率等方面有着各自特点,应根据病变情况及身体承受能力灵活选择手术方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微创技术在胸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1月∽2014年1月住院部的200例胸外科手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肺癌根治术150例、经左胸食管癌根治术50例。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100例。实验组患者给予微创术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手术治疗。观察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等。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两组肺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食管癌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住院时间、切口长度、开关胸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的手术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胸外科手术属于常见手术,采取微创技术处理可以取得良好的效果,有切口小、创伤轻、康复快、并发症少及效果满意等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锥颅穿刺外引流术的治疗体会。方法选取我科室采用锥颅穿刺外引流术的34例高血压脑出血的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采用开颅手术治疗的3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的血清清除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的GOS评分预后、Barthel指数预后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锥颅穿刺外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安全、有效、创伤小,效果优于开颅手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食管癌不同入路开胸手术的选择及对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 选取本院2013年2月至2015年2月收治的78例食管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9例.观察组采用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二切口术式,对照组采用左胸后外侧入路,对两组手术一般指标、术中淋巴结清扫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97.66±38.72) min、(226.43±19.77) ml、(14.76±2.36)d,与对照组比较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中清扫淋巴结数及病检发现转移性淋巴结数分别为(19.34±3.57)枚、(16.67±2.24)枚,与对照组比较均显著较高(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25.64%,与对照组(7.69%)比较显著较高(P<0.05).结论 右胸前外侧腹正中入路食管癌根治术对淋巴结清扫效果更好,但与左胸入路相比,手术创口较大,术中出血量多,并且术后并发症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的效果和价值。方法将48例单纯动脉导管未闭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组及对照组各24例。微创组予经左听诊三角区小切口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对照组按传统方法治疗。观察2组呼吸机辅助时间、输血量、重症监护室(ICU)滞留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情况。结果微创组呼吸机辅助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输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费用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小切13胸膜外动脉导管未闭结扎术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恢复快的优点,是一种安全、经济、有效的手术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髋关节置换术手术患者10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行微创髋关节置换术,对照组行常规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及切口长度,对两组患者术后随访进行Harris评分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手术出血量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较对照组无差别(P>0.05);两组患者术后评分比较,3个月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颈骨折具有手术出血少,创伤小,术后早期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临床疗效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微创痔疮手术与传统手术治疗严重痔疮的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19年1月在某院治疗的严重痔疮患者148例,随机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外切内扎术,观察组采用微创痔疮手术,比较两组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手术时间与...  相似文献   

17.
程敏 《上海医药》2014,(19):38-40
目的:探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微创固定手术与股骨近端髓内针(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效果差异。方法:选取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患者73例,随机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7例,采用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对照组36例,采用PFN微创固定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效果和术后髋关节恢复状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骨折愈合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术后髋关节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都有统计学意义。结论:PFNA微创固定手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部骨折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改善患者髋关节术后恢复状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8.
袁晓伟  李林  李青松 《天津医药》2016,44(3):271-273
目的 比较小切口和常规切口直接外侧入路在高龄患者人工髋关节置换术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18例老年髋部疾病患者资料,男48例,女70例;年龄65~91岁,平均(74.05±6.05)岁;小切口组61例,男27例,女34例,平均年龄(73.48±6.05)岁;常规切口组57例,男21例,女36例,平均年龄(74.67±6.12)岁;记录两组患者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输血人数、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6个月和末次Harris评分等。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获1~3年(平均2.6年)随访。两组的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术后12h引流量、输血人数、住院时间及术后3个月Harris评分进行比较,小切口组均显著优于常规切口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手术时间、术后6个月及末次Harri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3.28%(2/61)];常规切口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5.79%(9/5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切口相比,小切口直接外侧入路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髋关节疾病具有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断,术后并发症少,关节功能恢复快等优点,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田洪森  韩松 《中国基层医药》2014,(19):2940-2941
目的:研究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114例老年胃癌患者,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55例行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对照组59例行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对比两种术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术后下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 t=12.195、8.562、8.072、10.252,均P<0.05);观察组显效18例,有效3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7%;对照组显效21例,有效3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3.2%,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69,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与传统开腹胃癌根治术疗效接近,腹腔镜辅助胃癌根治术具有微创优点,患者恢复快,尤其适用于老年胃癌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