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和优化Riche-Cannieu吻合支(RCA),即尺神经深支与正中神经返支的电生理研究方法,并探讨RCA在一般人群中的发生率。 方法随机选取100例(男56例,女44例,年龄17~58岁,平均37.8岁)无手部运动、感觉功能障碍者行电生理检测,均进行双侧检测,共200侧手。分别于肘、腕刺激尺神经,同侧拇短展肌记录肌肉复合动作电位(CMAP),两处刺激均可记录到CMAP提示存在RCA。将检测者分为A、B组,前20例40侧为A组:表面电极刺激,表面电极、同芯针电极分别记录;后80例160侧为B组:表面电极刺激,同芯针电极记录。 结果A组表面电极记录显示,共16例31侧(77.5%)存在RCA,同芯针电极记录则仅显示3例6侧(15.0%)存在RCA。表面电极与同芯针电极比较,误差率高,达80.6%(25/31)。B组共20例35侧(21.9%)存在RCA。2组以同芯针电极记录共23例41侧手存在RCA,发生率为20.5%(41/200)。 结论记录电极的选择明显影响RCA检测的准确性,以同芯针电极记录RCA,方法精确、可靠。RCA在一般人群中有较高的发生率,拇短展肌可因其存在而获得尺神经的异位支配。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合并存在RCA时,其临床和电生理表现会与神经损伤的实际情况不符。充分了解RCA这一解剖变异的特点,对临床正确评价正中神经或尺神经损伤情况有重要意义,同时也可以避免错误地解释相关神经电生理检测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躯体感觉诱发电位(SEP)是刺激躯体神经时,在中枢记录的神经电位。设备与方法躯体感觉诱发电位检测需放大器放大20万倍,通频在100HZ~2000HZ,用表面电极刺激混合神经和上肢的尺神经及正中神经、下肢的胫、腓神经、刺激波宽...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患者神经传导速度及H反射和F波检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近端神经及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生频度.方法:我院2005年8月~2007年8月对90例糖尿病(糖尿病组)肢体神经共635条及30例健康人(对照组)肢体神经180条,采用牛津Medeiec Synergy肌电诱发电位仪,检测内踝胫神经、腕正中神经,刺激足拇短屈肌、手拇短展肌记录M波,拇短展肌记录F波,比目鱼肌记录H反射的H波.用多元回归进行对照分析.结果:糖尿病组往返脊髓传导速度异常率61.4%,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异常率50.1%,神经感觉传导速度异常率43.4%,神经传导速度异常率80.0%,F波出现异常率60.6%,F波潜伏期异常率76.0%,H波异常率78.9%,H反射潜伏期异常率54.3%,H波波幅降低63.0%,M/H比值异常54.2%,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非常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神经病变为广泛多发性周围神经远端病变,并常累及神经近端,特别是周围神经运动传导速度及H波的异常,是神经病变早期最灵敏的信号.  相似文献   

4.
<正> 用于感觉神经动作电位(SNAP)幅度和潜伏时测定的方法有两种,即顺向法(OD)和逆向法(AD).上肢正中神经与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的顺向法是在指端适当部位刺激神经而在近体端记录。逆向法则相反,即刺激神经近体端而在远体端记录。上肢SNAP 的测定一般使用上述二种方法进行,测定中使用的电极为表面盘状电极或环状电极。对于OD 法和AD 法所得结果间有无差异,目前尚有争议。本文介绍的是一种由Roth 于1976年首先描述的顺向感觉神经传导测定法即Roth 技术.方法:使用Roth 技术进行正中感觉神经传导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②4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期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②4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应用矫形手术,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并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方法治疗重型脑性瘫痪上肢痉挛患儿,探讨其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提高肌力和手指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2-02确诊为重型脑性瘫痪后遗右上肢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1例。男,12岁,病程12年。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患儿智商为55分(90~109分为平常;80~89分为低于平常;70~79分为边界;<69分为智力缺陷),应用巴氏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估患儿残疾自理能力45分,左上肢可支撑协助爬行。右上肢肌张力Ⅲ级,肘关节屈曲挛缩45°,腕关节屈曲挛缩105°,右腕骨质轻度畸形,右手不能持匙和分指。双下肢肌张力Ⅲ级,髋、膝、距小腿(踝)关节均有屈曲挛缩。对此患儿的治疗方案监护人知情同意。采用矫形手术:①上肢矫形手术:行屈腕屈指肌起点下移和尺侧屈腕肌腱背移;②术后2个月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自患儿右髂后上棘取骨髓12mL,用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含维甲酸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1d后移植。取右腋窝纵切口,显露正中神经后切开神经外膜,将正中神经在神经外膜内切断一半,缝合外膜将培养好的干细胞注入外膜内,周围用凝胶海绵包埋,滴2mL神经节苷脂于凝胶海绵上,逐层缝合切口。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评定肌张力(0级:无肌张力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Ⅳ级:强直)。结果:①上肢矫形手术2个月后复查右上肢,屈肘屈腕挛缩好转,但屈肘屈腕肌痉挛状态无改善,右手指随意伸屈功能无好转。②由于屈肘屈腕挛缩有复发趋向,因此决定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③移植术后1周、2周、1个月时检查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低于正常,右手腕屈曲和手指屈曲肌力下降到Ⅱ级,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迟钝。但肘关节屈曲挛缩和腕关节屈曲挛缩均消失,右手也不能持匙,不能分指,手指不能夹纸。3个月后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以及右手腕的屈曲和抓握肌力开始恢复。18个月后右手腕和手指屈曲肌力达到Ⅳ级,可持匙进食,可夹纸,肌张力和感觉基本正常,患儿可扶单拐行走,右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未见复发,2年后复查右手腕指屈伸功能仍在改善中。结论:本例脑性瘫痪患者所致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行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不但降低了屈肌痉挛的状态,而且改善了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后腕手指屈曲无力和感觉异常。说明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周围神经横断缺损感觉运动功能的修复,而且对肌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23岁。因"双上肢麻木、左下肢疼痛1年"入院。专科检查示:左侧上平胸骨柄、下平脐感觉减退。神经电生理检查:双侧BAEP正常;右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刺激SEP均异常(右侧N20波幅较左侧明显下降);右侧腓总神经刺激SEP异常(右侧P1波幅较左侧明显下降)。MRI扫描(图1,2)提示:全段脊髓增粗,四脑室正中孔区域及全段脊髓呈囊状长T1长T2信号改变,其内可见细线状分隔,颈段脊髓内可见血管流空信号,增强见囊壁多发结节状明显均匀强化影,以正中孔最明显。  相似文献   

9.
臂丛神经痛     
李洵桦 《新医学》2001,32(1):15-16
1引言臂丛神经是由第五颈神经至第八颈神经和第一胸神经前支组成,个别有第二胸神经参与。其终末支主要有腋神经、桡神经、肌皮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等,主要支配上肢的感觉和运动。由发出臂丛神经的神经根以及神经丛、神经干原发或继发病变所产生的疼痛,称为臂丛神经痛。常见的原因有:炎症、感染、压迫(肿瘤或结核等)、损伤(颈椎损伤、脱位和骨折等)及其后遗症等。2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颈根部、肩部、上肢和手的疼痛,但各种原因引起的臂丛神经痛,其临床特点有所不同。2.1臂丛神经炎多见于成年人,受寒或感染后急性或亚急性起…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对偏瘫侧上肢周围神经电生理参数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脑卒中伴肩关节半脱位的患者,分别对患者双上肢肩胛上神经、腋神经、肌皮神经、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运动神经传导及桡神经、正中神经、尺神经的感觉神经传导进行评估,并对偏瘫上肢冈上肌、三角肌、肱二头肌、伸指总肌、拇短展肌和小指展肌进行静息...  相似文献   

11.
<正> 作者指出,对疑有前骨间神经损伤的病例,电生理研究有应用肌电图记录异常的膜兴奋性或运动单位电位以及应用针电极或表面电极检查前骨间神经的传导.作者描述了从前臂背侧记录旋前方肌复合动作电位的技术,该技术能将旋前方肌从其他受正中神经支配的肌肉活动中分离出来,并能在正常或病理情况下精确地测量运动反应的潜伏期和振幅.  相似文献   

12.
患者男性 ,因右上臂摔伤伴感觉运动障碍 8个月 ,以肱二头肌瘫收入院。检查右肩部肌肉明显萎缩 ,无自主活动 ,肌力除前臂屈伸肌及手内在肌外均为 0级 ,屈伸肘功能消失 ,右手背、前臂外侧、臂外侧皮肤感觉迟钝。治疗采用膈神经与肌皮神经吻合术 ,术后有针对性制定被动活动的训练计划 :因患者切断一侧的膈神经 ,对膈肌的运动产生一定影响 ,故术后第 1d嘱患者适当作深呼吸运动 ,以适应在一侧膈神经的支配下运动 ;术后第 3d开始进行康复训练 ,根据患者的情况选择合适的体位 ,一般日间取半卧位 ,使上肢处于功能位 ,夜间取平卧位 ,前臂抬高与胸部相…  相似文献   

13.
肌电图与神经传导速度对Graves病患者神经肌肉受损的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探讨Graves病神经肌肉受损的临床诊断意义。方法:于2000-05/2003-12选择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专科门诊的Graves病患者46例为研究对象,行肌电图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正常对照组31例为健康志愿者,31例行肌电图检查,30例行神经传导速度检查。肌电图检测:用同心圆针电极观察三角肌、股四头肌自发电位及募集形式,记录及分析小力收缩时每块肌肉20个运动单位电位平均时限及去多相波平均时限、波幅和多相波百分比。神经传导速度检测:用表面电极分别在腕部刺激正中神经和内踝胫后神经,于外展拇短肌及拇展肌用表面电极记录正中神经和胫后神经运动末端潜伏期和复合肌肉动作电位。用指环电极分别刺激拇指、中指和趾1,用表面电极于腕部及内踝记录测定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及波幅,包括正中神经(拇指-腕,中指-腕)和胫后神经(趾1-内踝)。并用超强电刺激在正中神经腕部及胫后神经踝部检测F波潜伏斯及出现率。结果:纳入受试对象77例,均进入结果分析。①Graves病组患者肌电图示小力收缩后时限缩短、波幅降低,大力收缩后其峰波幅降低。Graves病组胫后感觉神经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降低;正中感觉神经拇指-腕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正中神经中指-腕感觉神经传导速度减慢;Graves病组正中神经F波潜伏期延长和异常出现率增加。键)416例Graves病患者有神经肌肉临床症状26例(56%),肌电图异常39例(85%);神经传导速度异常41例(89%);以肌电图异常判断神经传导速度异常敏感性为83%,特异性为87%;以神经传导速度异常判断肌电图异常敏感性为87%。特异性为83%。结论:两种方法对Graves病神经肌肉损伤诊断敏感性高于临床症状,对慢性甲状腺功能亢进性肌病诊断异常率、敏感性和特异性相近;肌电图主要对肌源性损害敏感,神经传导速度主要对神经源性损害敏感,具互补性。  相似文献   

14.
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的制作与动物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插入家兔坐骨神经的神经束内进行实验 ,测定电极的刺激和记录特性 ,探讨自制电极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分别作为记录电极记录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活动电位 ,作为刺激电极记录肌电 ,并以神经束内针状电极作为对照。结果 :神经束内微电极记录到运动诱发电位和感觉神经活动电位平均波幅分别为 4 .2 4± 1.13mV和 4 78± 173μV ,与神经束内针状电极记录信号的波幅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并可以作为刺激电极在肌肉处记录到混合相肌电。结论 :自制的纵行神经束内微电极可以作为刺激和记录电极对神经束刺激或记录神经束的电活动。  相似文献   

15.
正中神经(median nerve)由臂丛外侧束与内侧束共同形成,沿肱二头肌内行走,降至肘窝后,穿旋前圆肌二头之间行于前臂正中指浅、深屈肌之间达腕管,穿掌腱膜深面至手掌,分成数支指掌侧总神经,每一指掌侧总神经又分为两支指掌侧固有神经沿手指两侧行至指尖。研究发现,正中神经与尺神经之间存在交通支[1],电刺激正中神经其兴奋效应能够扩散到尺神经,具有双重效应。有学者指出,内关穴区的肌肉由正中神经支配,针刺内关可直接刺中正中神经干[2],内关穴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研究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H反射的特征表现,及其与偏瘫肢体肌张力的关系,探讨H反射在脑卒中后上肢偏瘫患者神经电生理评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符合本研究入选标准的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42例。分别对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桡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指总伸肌进行H反射检查,并对患侧上肢给予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MAS)评定,确定上述神经中哪些更容易引出H反射,并对其所引出的H反射结果及其与MAS的相关性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患者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所支配的拇短展肌、小指展肌均较易引出H反射,引出率100%。桡神经所支配的指总伸肌不易(3例/42例,引出率7.14%)引出H反射。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5.89±3.66)ms、(25.71±3.26)ms;健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反射潜伏期分别为(26.60±3.11)ms、(26.44±2.87)ms。配对t检验分析,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Hmax/Mmax比值均数用中位数表示,患侧正中神经和尺神经的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85和0.217;健侧Hmax/Mmax比值分别为0.126和0.112,用Wilcoxon符号秩检验分析,患侧与健侧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用Kruskal-WallisH检验分析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在MAS不同级别中没有差异,而Hmax/Mmax比值在MAS不同级别中有差异。Spearman秩相关检验结果显示:患侧上肢正中神经H反射潜伏期、Hmax/Mmax比值以及尺神经H反射潜伏期与MAS不相关;而患侧上肢尺神经Hmax/Mmax比值与MAS存在秩相关关系。结论:上肢H反射与MAS存在一定关系,其中Hmax/Mmax比值是评估下运动神经元兴奋性的较好指标,可以成为临床评价痉挛的客观神经电生理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应用矫形手术,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并正中神经部分切断方法治疗重型脑性瘫痪上肢痉挛患儿,探讨其在降低肌张力的同时,提高肌力和手指功能的修复作用。方法:选择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2002—02确诊为重型脑性瘫痪后遗右上肢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畸形的患者1例。男,12岁,病程12年。采用韦氏儿童智力量表评定患儿智商为55分(90~109分为平常;80~89分为低于平常;70~79分为边界;〈69分为智力缺陷),应用巴氏指数(共10项,每项10分,评分越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越强)评估患儿残疾自理能力45分,左上肢可支撑协助爬行。右上肢肌张力Ⅲ级,肘关节屈曲挛缩45&;#176;,腕关节屈曲挛缩105&;#176;,右腕骨质轻度畸形,右手不能持匙和分指。双下肢肌张力Ⅲ级,髋、膝、距小腿(踝)关节均有屈曲挛缩。对此患儿的治疗方案监护人知情同意。采用矫形手术:①上肢矫形手术:行屈腕屈指肌起点下移和尺侧屈腕肌腱背移;②术后2个月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自患儿右髂后上棘取骨髓12mL,用梯度密度离心法获取骨髓基质细胞,接种于含维甲酸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基中,连续培养11d后移植。取右腋窝纵切口,显露正中神经后切开神经外膜,将正中神经在神经外膜内切断一半,缝合外膜将培养好的干细胞注入外膜内,周围用凝胶海绵包埋,滴2mL神经节苷脂于凝胶海绵上,逐层缝合切口。治疗后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标准评定肌张力(0级:无肌张力增加;Ⅰ级:肌张力轻度增加;Ⅱ级:肌张力较明显增加;Ⅲ级:肌张力严重增高:Ⅳ级:强直)。结果:①上肢矫形手术2个月后复查右上肢,屈肘屈腕挛缩好转,但屈肘屈腕肌痉挛状态无改善,右手指随意伸屈功能无好转。②由于屈肘屈腕挛缩有复发趋向,因此决定行右上肢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移植术③后1周、2周、1个月时检查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低于正常,右手腕屈曲和手指屈曲肌力下降到Ⅱ级,正中神经支配区域感觉迟钝。但肘关节屈曲挛缩和腕关节屈曲挛缩均消失,右手也不能持匙,不能分指,手指不能夹纸。3个月后右上肢屈肘、屈腕、屈指肌张力,以及右手腕的屈曲和抓握肌力开始恢复。18个月后右手腕和手指屈曲肌力达到Ⅳ级,可持匙进食,可夹纸,肌张力和感觉基本正常,患儿可扶单拐行走,右上肢屈肌痉挛状态未见复发,2年后复查右手腕指屈伸功能仍在改善中。结论:本例脑性瘫痪患者所致肘、腕关节严重痉挛和屈曲挛缩,行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和自体骨髓源神经干细胞移植后,不但降低了屈肌痉挛的状态。而且改善了正中神经部分切断后腕手指屈曲无力和感觉异常。说明此方法不仅有利于周围神经横断缺损感觉运动功能的修复,而且对肌痉挛状态具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54岁,近6个月来无明显诱因出现右前臂远端尺侧至环、小指感觉麻木,右手内侧肌萎缩.X线检查示:右肘关节创伤性骨关节病.肌电图示:右小指展肌收缩时运动单位减少、右尺神经肘段运动传导速度减慢、感觉传导电位消失.超声检查:右肘部尺神经沟处探查,局部尺神经内径增宽,约0.34~0.49 cm,长度范围约3 cm,内回声减低、欠均匀,可见少量片状高回声(图1);CDFI显示无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肘部尺神经沟处尺神经内径增宽、回声减低不均,考虑肘管综合征.患者行右尺神经松解前置术,术中见尺神经受压增粗水肿约0.5 cm,颜色变黄,触之变硬(图2).显微镜下将神经彻底松解,前移固定,以防尺神经脱回尺神经沟.  相似文献   

19.
目的:建立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多节段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潜伏期(LAT)和波幅(AMP)的正常值。方法:200例健康志愿者,男100例,女100例,分别按年龄分成5组,正中神经记录点在拇短展肌,刺激点分别为掌点、腕点、肘点、腋点、Erb点;尺神经记录点在小指展肌,刺激点分别为腕点、肘下点、肘上点、腋点、Erb点,记录各段MCV、LAT、AMP值。结果:正中神经、尺神经多节段MCV 、LAT、AMP与性别、侧别无相关性;年龄与正中神经各段MCV、LAT、AMP及尺神经AMP有关。 结论:双侧正中神经、尺神经多节段运动神经传导的准确检测对临床疾病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0.
<正> 本研究目的在于通过取得趾长伸肌M波波幅的正常值,及其左右侧的差别,以评价神经损伤的程度及预后。 方法 对26例健康受试者(男14女12人,19~45岁,平均30岁)的趾长伸肌进行腓神经的运动传导研究。记录电极与参考电极均用TECA6030型圆盘表面电极,地极用6008型。记录电极置于外踝前方到腓骨头连线的下2/3处,参考电极置于外踝,地极则放于刺激阴极与记录电极之间。使用常规腓神经传导刺激技术,以超过最大刺激的25%刺激腓骨头处,仪器采用Nicolet VikingⅡ型机,时间窗口10ms/格,灵敏度2mv/格,带通20~10000Hz。双下肢皮温差别控制在0.6℃以内。M波波幅测量从等电位线到负向偏转峰顶。M波波幅的左右差值百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