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应变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应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3DT)和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T)评价正常人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探讨3DT在评价左心室心肌应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健康志愿者32例,经胸超声同时采集左心室心尖四腔和两腔切面图像后,获取左心室三维全容积动态图像,存储图像后运用3DT分析软件进行脱机分析。经胸超声采集并存储左心室短轴二尖瓣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图像和心尖四腔切面、两腔切面和左心室长轴切面二维图像,运用2DT分析软件脱机分析。分析并比较上述两种方法获得的左心室心肌16节段纵向、径向和圆周收缩期峰值应变值。结果 3DT测得的左心室16节段纵向应变峰值均值明显低于2DT,圆周应变峰值均值明显高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的径向应变峰值均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运用3DT时存储图像和分析图像所用时间均明显短于2DT(P0.05),两种方法测得左心室纵向、径向和圆周平均峰值应变的观察者内和观察者间的变异系数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DT是一种方便、快速、具有可重复性的评价左心室心肌纵向、径向和圆周应变的新方法,3DT与2DT测得左心室心肌纵向和圆周应变的不同可能由于2DT只能在平面内追踪心肌运动的局限性所致。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得解旋率(UntwR)与组织多普勒技术(DTI)评价不同年龄段正常人左心室的舒张功能,并探讨两者的相关性。方法健康体检者94例,按年龄分为青年组(18~45岁)、中年组(46~64岁)和老年组(65~79岁)及高龄组(≥80岁)。取胸骨旁左心室心尖和心底短轴切面二维灰阶图像,用EchoPAC软件行脱机分析并计算UntwR;应用脉冲多普勒测定二尖瓣口血流早期充盈峰峰值速度(E),应用DTI技术测定二尖瓣环室间隔侧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计算两者比值E/e’。结果随年龄增加,UntwR测值逐渐减低,4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UntwR与E/e’及e’相关系数r分别是0.54,0.53(P均0.01)。结论 UntwR与目前常用的评价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多普勒指标相关性良好,UntwR可无创评价由年龄引起的正常人左心室舒张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采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左心室收缩同步性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65例QRS宽度正常的AMI患者在AMI发作72 h之内及60名正常人行STE检查,检测心肌峰值纵向应变(LSpeak)代表心肌收缩功能,并测量左心室短轴水平心肌节段收缩期达峰值径向应变的时间(TRS),将前间壁和后壁TRS的差值(TAS-POST)≥130 ms定义为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以心肌室壁运动评分指数(WMSI)代表AMI面积(MIS).结果 AMI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和LSpeak减小,TAS-POST延长.AMI导致左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发生率为64.62%(42/65).TAS-POST 与LVEF、LSpeak和MIS(WMSI)显著相关,与QRS宽度无相关性.MIS(WMSI)是TAS-POST最有力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QRS宽度正常的AMI患者可出现左心室收缩不同步,且MIS是收缩不同步的主要影响因素.STE能够准确评价左心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5.
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定量评价心肌梗死局部室壁运动异常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测量心肌梗死患者各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探讨其诊断局部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30例正常人、21例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和15例下壁心肌梗死患者分别记录心尖位两腔观及左室乳头肌水平短轴观的高帧频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各节段的纵向应变(LS)、径向收缩期峰值速度(Vs)、局部短轴缩短分数(RFS)、径向应变(RS).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心肌梗死各组心尖位节段LS、Vs、RFS、RS明显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间比较,部分节段的LS、Vs、RFS、RS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可准确评价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为临床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了无创性新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分析梗死心肌及缺血心肌节段心肌纵向、径向及周向的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评价其对左心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 35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组)、25例心肌缺血患者(缺血组)和25例正常体检者(正常组),接受超声检查,采集左心室长轴观、心尖四腔观,心尖二腔观及左心室短轴观(二尖瓣环水平、乳头肌水平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按左心室18节段划分法,分析各个切面观心肌节段的纵向、径向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结果心肌缺血组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应变率低于正常组(P<0.05),而径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和周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变率低于正常节段,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梗死组径向、周向、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均显著低于正常组节段(P<0.01),也较缺血组节段低(P<0.05)。结论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梗死心肌和缺血心肌局部运动异常,纵向应变及应变率反映心肌缺血较其他指标敏感。 相似文献
7.
超声血流斑点追踪(BST)技术是将斑点追踪及高帧频成像结合而来的新技术,它可以真实反映心腔内血流状态并进行定量评价。本文旨在介绍BST技术,并对BST技术的临床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内外膜圆周应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急性前壁心肌梗死心肌内外膜圆周应变(CS)变化规律。方法:对24例正常人和27例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其心肌内膜和外膜的最大CS。结果:正常组内膜最大CS明显大于外膜最大CS(P<0.01),内膜CS在前壁心肌梗死相应各节段相对于正常组均减低(P<0.01),而外膜CS仅部分节段减低(P<0.05),将心肌梗死组按肌钙蛋白I(TNI)水平分成两组,TNI>1ng/ml组其基底段、中间段和心尖段平均外膜CS较TNI<1ng/ml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内膜CS是较早发现心肌缺血的一个敏感指标,外膜CS是了解心肌梗死是否是透壁性的一个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二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成像(STI)技术精确评价犬不同形式心肌收缩运动的意义及价值.方法 分离结扎11只健康杂种犬冠状动脉左前降支,造成犬急性心肌梗死,于梗死前后分别行超声心动图STI检查,应用观察实验犬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RS)、圆周应变(CS)及心尖长轴纵向应变(LS)的变化.结果 正常状态下左心室心肌各节段RS、C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心肌CS高于LS(P<0.05),心尖位左心室心肌LS在基底段、中间段、心尖段依次递增,基底段最小,心尖段最大(P<0.05),心肌梗死后左心室中间段前壁、前间隔及心尖段前壁、前间壁和后间隔RS、CS及LS均明显低于梗死前(P<0.05).结论 STI可精确评价犬心肌不同形式的运动产生的应变. 相似文献
10.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心室扭转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在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左心室扭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CHD组62例,对照组41例,采取心尖全容积图像,应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测量并比较左心室旋转角度(RA)、旋转率(RR)、扭转角度(TA)、扭转率(TR)。结果 CHD组中左心室曲线形态与对照组大致相似。相应的RA、RR、TA、TR曲线的波幅减低,波形紊乱,CHD组TR与对照组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3DT可在三维立体空间内研究左室的旋转及扭转运动,从机械力学角度评价CHD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减低。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检测冠心病室壁瘤患者左心室容积及功能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方法 对25例冠心病室壁瘤患者,应用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及二维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心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容积(LVESV)、每搏量(SV)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测量结果与左心室造影测量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和左心室造影所测的LVEDV、LVESV、SV、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所测的LVEF有良好相关性(r=0.94,P<0.01).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的LVEDV、LVESV与左心室造影结果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者测量的LVEF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良好相关性(r=0.85, P<0.01). 结论实时三平面超声心动图为定量分析冠心病室壁瘤患者的左心室功能提供了一个无创、简便、准确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应用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2D-STI)比较兔梗死心肌与室壁瘤心肌力学重构的规律和特点.方法 26只健康新西兰白兔,6只作为对照组,20只作为实验组,结扎左前降支及左回旋支制作室壁瘤模型,饲养4周后,根据超声及病理学检查有无室壁瘤形成将实验组分为心肌梗死组和室壁瘤组,应用2D-STI分别测量并分析左室短轴观心尖水平各节段径向应变率(radial strain rate,SrR)和圆周应变率(circumferential strain rate,SrC)的收缩期峰值(SrR-S、SrC-S)、舒张早期应变率峰值(SrR-E、SrC-E)及舒张晚期应变率峰值(SrR-A、SrC-A),并计算各节段应变率下降百分比.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心肌梗死组及室壁瘤组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径向应变率及圆周应变率均降低,以室壁瘤组下降显著(P<0.05).②与心肌梗死组比较,室壁瘤组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期径向应变率及圆周应变率下降百分比增大,以前壁、侧壁SrR-S、SrC-S下降百分比较显著(P<0.05).③前壁、侧壁SrR-S、SrC-S下降百分比与左室射血分数有较好的直线相关关系,r分别为0.82、0.72、0.75、0.71.④ROC曲线分析显示,以应变率下降百分比值60%为临界点,前壁、侧壁SrC-S及SrR-S下降百分比诊断室壁瘤的特异性分别为73.60%、78.20%、69.70%、83.30%,灵敏性分别为83.30%、84.40%、83.30%、67.70%.结论 室壁瘤形成后心肌力学重构以前壁及侧壁为主,前壁及侧壁收缩期心肌应变率下降百分比可作为室壁瘤心肌重构和反映心功能下降的一个重要力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分型大鼠心肌梗死模型左心室形态结构变化的超声表现。方法对48只SD大鼠实施开胸手术,其中41例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实验组),7例假手术组仅打开心包膜。术后4周采用10~22MHz的宽高频超声测定左心室形态、结构和功能,并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按照心肌梗死的轻、中、重度病理分类,不同梗死程度的左心室形态在二维超声显像中表现为短轴和长轴的不同变化;心肌梗死大鼠左心室内腔和肌壁的几何形态失真,表现为梗死部位即瘢痕组织部位肌壁薄、回声增强且不均匀;斑痕组织的部位、大小与病变程度相关,并与病理改变相一致。轻、中、重度心肌梗死模型心肌前壁均变薄,中度涉及侧壁,重度后壁亦有改变。随着心肌梗死程度的加重,左心室缩短分数逐渐下降。结论经胸宽高频超声心动图可以在大鼠心脏的短轴和长轴切面直接显示心肌梗死发生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准确评价大鼠左心室形态结构和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应用二维斑点追踪(STE)技术预测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左心室重构(LVR)的价值。方法 对75例AMI患者于PCI术后72 h及6个月行STE检查,测算左心室整体圆周应变(GCS)及整体纵向应变(GLS)。以术后6个月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15%作为LVR诊断标准。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PCI术后6个月,75例中56例未发生重构(非重构组),19例发生LVR(重构组),发生率25.33%(19/75)。与术后72 h比较,重构组术后6个月LVEF减低,非重构组术后6个月LVEF增高(P均<0.05)。与非重构组比较,重构组术后72 h及术后6个月GCS及GLS均减低(P均<0.05)。LVEF、GCS及GLS均与LVR呈负相关(r=-0.39、-0.52、-0.64,P均<0.01)。GLS及GCS是LVR的独立预测因子。GLS的ROC曲线下面积最大,预测LVR的阈值为-12.45%,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6.3%及87.2%。STE参数测量观察者间差异为(9.32±3.14)%,观察者内差异为(7.18±2.26)%。结论 通过STE测得的GLS可用以准确预测AMI患者PCI术后LVR。 相似文献
15.
应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观察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对26例心肌梗塞(MI)患者左心舒缩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硝酸甘油明显降低MI患者的左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改善和加强MI患者左室整体收缩功能。MI患者存在左室舒张期充盈形式异常,表现为E/A<1,而二尖瓣口舒张期血流频谱E/A≥1的7例MI患者含服硝酸甘油后6例(85.7%)表现为E/A<1,结果提示含服硝酸甘油有助于鉴别二尖瓣血流频谱是真性正常抑或假性正常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舒张功能的超声心动图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发生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患者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观察。方法 于心尖四腔切面检测舒张期二尖瓣血流频谱获得左室舒张早期最大流速(E)、左室舒张晚期最大流速(A)、E/A、E峰减速时间(DT)值;检测肺静脉血流频谱(PVFP)获得收缩期脉静脉血流频谱最大速度(S)、舒张早期脉静脉血流频谱最大速度(D)、S/D、舒张晚期肺静脉逆向血流的最大速度(Ar)值;测定主动脉瓣血流频谱结束到二尖瓣血流频谱开始之间的时间,即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将病例组所测值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 47例病例与46例正常对照组比较,病例组中有27例二尖瓣血流频谱E/A〈1,DT,左室等容舒张时间(IRT)值增高,肺静脉血流频谱的S值显著增高,D值降低,S/D值显著增高;有13例二尖瓣血流频谱2≥E/A〉1,肺静脉血流频谱S/D值显著降低,余各值差异无显著性;有7例二尖瓣血流频谱E/A〉2,DT,IRT值减低,肺静脉血流频谱S值显著减低,S/D值显著减低。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及肺静脉血流频谱可以对AMI后左室舒张功能进行较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用二维超声心动图对5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左室重构分析可见;前壁梗塞时;室间隔变薄、动度减弱,下后壁梗塞时,左室后壁变薄,动度减弱.心梗后左室扩大,室壁膨出,EDV、ESV显著增大(P相似文献
18.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E)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准确性。方法选择临床已确诊的心肌梗死患者25例,分别利用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s法、RT-3DE全容积法及心脏磁共振成像(CMRI)测量患者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每搏输出量(SV)、左室射血分数(LVEF),并将三种方法所测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二维超声心动图Simpson’s法与CMRI所测LVEDV、SV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LVEF差异不明显。RT-3DE与CMRI所测LVEDV、SV、LVEF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Simpson’s法所测LVEDV、SV、LVEF与CMRI所测结果相关(r=0.75、0.75、0.80,P0.05);RT-3DE全容积法所测LVEDV、SV、LVEF与CMRI所测结果高度相关(r=0.89、0.88、0.91,P0.05)。结论 RT-3DE可以准确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相似文献
19.
急性心肌梗死后左室重构的动态观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前后心肌结构的变化,探讨心梗后左室重构变化规律。方法:16只成年健康犬麻醉后开胸结扎前降支建立心梗模型,经胸超声心动图(2.5HMz)分别于术前、术后2d、术后30d观察心脏形态,心功能及心肌应力变化。结果:术后2d出现左室扩张,收缩和舒张功能减低,心肌应力增高,左房射血力增加。术后30d较术后早期,左室进一步扩张,收缩舒张功能持续降低,心肌应力术后早期高。结论:心肌梗死后早期即出现心室扩张,收缩和舒张功能降低,心肌应力增加,心梗死左室重构贯穿整个疾病过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