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 毫秒
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a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已经被证实为脑卒中的独立危险因素[1],是心脑血管疾病夜间猝死的首位因素[2].OSAS引起的脑血流动力学、脑血液流变学、脑代谢改变以及炎症、氧化应激等可能参与了脑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19,(11):1042-1045
<正>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一种以睡眠中反复出现上呼吸道阻塞为特征的睡眠障碍,可诱发呼吸暂停或呼吸浅慢、反复间歇性缺氧引起高碳酸血症,从而导致睡眠的中断。OSAS严重程度根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 hypopnea index,AHI)评定:轻度OSAS(AHI 5~15次/h);中度OSAS(AHI 16~30次/h);重度OSAS(AHI 30次/h以上)。多项研究显示OSAS可增加缺血性脑卒中(以下简称卒中)的发病率,是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1],并影响其预后,本文就OSAS与卒中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1 OSAS与卒中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和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发病率在世界范围内正不断上升,二者关系密切.本文综述了OSAS主要通过氧化应激、内皮损伤、炎症、高同型半胱氨酸和高尿酸机制促使动脉粥样硬化形成,从而诱导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另外,由OSAS导致的血压增高、血流动力学异常及代谢紊乱也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本文旨在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防治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源于反复慢性间歇性低氧和睡眠结构紊乱。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其为一种全身性疾病,尤其与中枢神经系统损害密切相关。最常见的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认知功能障碍、脑实质萎缩和脑卒中风险增加等。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及其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早期治疗具有积极意义,甚至可以完全逆转病损。 相似文献
5.
<正> 患者1,男,75岁,因昏迷四小时于2003年2月16日入院,于当天晨6时家人发现患者鼾声呼吸较重,呼吸暂停,意识障碍,尿失禁,急送我院。既往高血压病史14年,打鼾史30 相似文献
6.
邹琼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6,(18)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之间关系。方法收集我院2012-05—2015-05缺血性脑卒中合并OSAS住院患者43例纳入OSAS组,同期收治缺血性脑卒中但未合并OSAS住院患者54例纳入非OSAS组。比较2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包括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等)、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结果 OSAS组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红细胞比积等血液流变学指标均高于非OS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NIHS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OSAS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神经功能缺损改善幅度更大。OSAS组心律失常、肺部感染达18.6%、16.3%,高于非OSAS组的5.6%、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OSAS组病死率为23.3%,高于非OSAS组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二者之间相互促进、互为因果,脑卒中合并OSAS会导致并发症发生率与病死率的升高,预后变差,需引起重视并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7.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综述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脑卒中的关系及其防治。近年来国内外大量流行病学研究表明,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可显著增加脑卒中发生和死亡的风险,被认为是脑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由SAS产生的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引起的血压改变、脑血流动力学改变、脑自动调节功能减退及血液流变学改变是患者发生脑卒中的主要机制。目前在脑卒中的防治中已越来越关注对SAS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多道睡眠描记术(Poly- somnography,PSG)是诊断SAS的“金标准”。针对SAS的治疗中,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为首选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8.
9.
10.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认知障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是临床上常见的睡眠障碍,其发病占有关睡眠障碍的1/2~2/3.它的发病率在中年女性中为2%,中年男性为4%,而在65岁以上的老人中可高达42%[1].OSAS时反复发作的低氧血症、高碳酸血症、夜间睡眠结构紊乱除加重或导致呼吸衰竭外,还是心肌梗死、脑血管病、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等疾病的危险因素.它可同时累及多个系统功能,认知障碍是其累及神经系统的一个常见表现.本文拟对该综合征所致的认知障碍及其发病机理、防治研究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是由于睡眠时持续的气道阻力导致呼吸气流中断;在成人中,OSA主要是由开放上气道的软组织中肌肉张力的下降造成的,其对人体的循环系统、代谢系统、神经体液系统均有影响.本文着重对OSA对脑循环和脑血管疾病造成的影响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的基础脑血流速度的无创伤性评价方法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TCD 检测13 例OSAS患者觉醒状态的脑动脉血流速度并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结果 病例组大脑中动脉(MCA)、基底动脉(BA)和椎动脉(VA)血流速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慢(P< 0.05)。结论 OSAS患者基础脑血流速度较正常减慢,用TCD 评价其变化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15.
张介杰 《国际精神病学杂志》1986,(4)
有的人在睡眠中可反复发生历时10~90秒的呼吸暂停。这既可见于有睡眠觉醒障碍的患者,也可见于无主观症状的正常人。这种现象于1965年由Gastaut等首先以“睡眠呼吸暂停”(Sleep apnea,SA)的名称加以描述。1976年Guilleminault等将在睡眠中发生达到一定频度的呼吸暂停命名为“睡眠暂停综合征”。这类患者不仅因失眠或日间嗜睡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对脑卒中患者认知功能的影响和认知损害特点。方法纳入急性脑梗死患者86例,根据多导睡眠监测仪(polysom nography,PSG)监测分为OSAS组21例,未合并OSAS组作为对照组65例,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北京版(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评估。结果OSAS组男性、合并高血压病和高脂血症的比例较对照组高(P〈0.05);2组MoCA总分比较差异明显(P〈0.05);2组在视空间与执行、命名能力、注意力、语言能力、抽象能力、延迟记忆能力、定向力7个认知域的评分差异均明显(P〈0.05)。结论OSAS可以加重脑卒中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18.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与心脑血管病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0,他引:7
目的 分析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OSAS)相关事件与心、脑血管病发病关系 ,探讨其发病机制。方法 对健康体检者和专科门诊就诊者进行问卷调查 ,采用多导睡眠图 (PSG)监测 ,筛查出OSAS患者 2 6 2例 ,选择同期 2 4 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观察血压、血糖、血脂、血浆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内皮素 (ET)等指标 ,并对心、脑血管病发病情况进行了 6个月至 3年的随访。结果 (1)OSAS组PSG监测 ,呼吸紊乱次数 35 8 0± 37 0、呼吸紊乱指数 5 9 0± 11 0、平均呼吸暂停时间 (35 0± 13 0 )s、最长呼吸暂停时间 (6 8 0± 2 7 0 )s及 2 4h平均动脉压 (12 8 7± 12 8)mmHg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最低血氧饱和度 (5 6 %± 13% )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2 )OSAS组血糖、血脂、纤维蛋白原、血浆ET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 ;血浆CGRP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3)OSAS患者随着病程的延长 ,心、脑血管病发病率逐年增加 ,且均高于对照组 (P <0 0 1)。随访 3年时 ,OSAS组心血管病患病率 6 7 78% ;脑血管病患病率 4 5 6 1%。 (4)OSAS组患者心、脑血管病的发生与呼吸紊乱指数、血压、血糖、纤维蛋白原呈正相关。结论 OSAS与心、脑血管病的发病有密切关系 ,是长期以来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9.
脑血管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脑血管病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的关系。方法对比分析年龄、性别和体重指数均匹配的脑血管病(CVD)患者和正常对照各30例的多导睡眠图。结果发现CVD组OSAS发病率高达70%(对照组20%,P<0.01),其收缩期血压,低氧时间、平均和最低血氧饱和度以及中枢性呼吸暂停次数均与对照组差别显著。结论认为OSAS是CVD被忽视的危险因素,但不排除CVD诱发了OSAS的可能,两者形成恶性循环,影响CVD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致昏迷的诱因、临床特征及意义.方法 对13例OSAHS致昏迷的发病诱因、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进行回顾分析. 结果 13例昏迷患者,均为确诊的OSAHS,均排除其他原因(如高血压脑病、脑梗死、脑出血、休克、代谢紊乱等)引起的昏迷;5例睡前服用镇静催眠药,4例睡前饮酒,13例均为肥胖患者(体重指数BMI>28kg/m2);临床表现:球结膜水肿12例,双瞳孔直径缩小、光反射迟钝11例,口唇、四肢末端紫绀8例,四肢肌张力低、双侧Babinski征阳性7例,单侧Babinski征阳性5例,间断性抽搐2例;入院时血气分析:pH 6.8~7.24,平均7.15;PaCO2 45~102mmHg,平均68mmHg,PaO232~75mmHg,平均59mmHg;5例头颅CT示弥漫性脑水肿,3例示腔隙性脑梗死,2例示脑萎缩;13例均被及时诊断、积极治疗,症状迅速好转,无明显后遗症. 结论 OSAHS患者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出现严重神经系统症状-昏迷,及时诊断、合理治疗可以改善预后,提高对该病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