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目的 探讨血清胸苷激酶1(TK-1)在恶性肿瘤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增强化学发光法检测39例恶性肿瘤患者化疗过程中101人次的血清TK-1水平,并结合其他肿瘤标志物和实体瘤疗效评价标准(RECIST)进行疗效综合评估.结果 Ⅱ期肿瘤患者组血清TK-1水平高于Ⅳ期患者组[(2.37±2.59) pmol/L vs.(1.11±0.77) pmol/L](P<0.05).血清TK-1与RECIST诊断符合率为71.8%,高于其他肿瘤标志物与RECIST诊断符合率(P<0.05).结论 血清TK-1是评估恶性肿瘤疗效和预后的有效标志物.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56例NSCLC患者的肺癌组织和血清中VEGF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NSCLC组织中VEGF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正常黏膜组织和癌旁组织(P<0.05),且随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同时有淋巴结转移的VEGF阳性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NSCLC患者血清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并随肺癌临床分期Ⅰ、Ⅱ、Ⅲ~Ⅳ期的顺序明显上升(P<0.05);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结论 VEGF在NSCLC组织中表达明显增高,并与NSCLC的发生、发展及其淋巴结转移有关,血清VEGF是NSCLC生长、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3.
刘道同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1):3226-3227
目的 探讨细胞质胸苷激酶1(TK1)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乳腺导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导管癌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导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选择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结合斑点杂交技术检测其血清TK1水平.结果 乳腺癌组TK1阳性表达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7%(x2=23.155,P<0.05).患者肿瘤直径≥5 cm 、TNM分期Ⅲ~Ⅳ期、淋巴结转移组患者血清TK1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组(P<0.05).而TK1阳性表达率与性别、分化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血清TK1在乳腺导管癌中呈高表达,血清TK1水平与肿瘤大小、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高水平的TK1表明乳腺导管癌的侵袭和进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某院头颈乳腺外科2017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乳腺肿瘤患者160例,收集160例患者血清样本,其中乳腺良性肿瘤40例,乳腺癌120例。另选正常对照组患者40例,比较不同病理参数下TK1水平差异,分析血清TK1在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期乳腺癌中的表达。结果:正常对照组和乳腺良性肿瘤组血清TK1相比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各期血清TK1水平均较乳腺良性肿瘤组高(P0.05);乳腺癌II期及III期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0期、I期患者(P0.05);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患者年龄、HER-2水平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K1在乳腺癌各分子分型中的阳性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血清TK1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联系,对乳腺癌预后评估和病情监测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松海  邓跃华  刘传磊  李帅  刘弋 《安徽医药》2012,16(10):1444-1446
目的 通过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热休克蛋白糖蛋白96(Heat Shock Protein glycoprotein 96,HSP gp96)和癌胚抗原(Carcino Embryonic Antigen,CEA)的表达,探讨HSP gp96和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88例结直肠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的HSP gp96和CEA的表达情况.结果 HSP gp96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47.400,P<0.001),在低分化型癌中的表达高于中、高分化型(χ2=4.136,P=0.042),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χ2=6.029,P=0.014),Dukes 分期C期+D期中表达高于A期+B期(χ2=6.820,P=0.009),HSP gp96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CE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组织(χ2=52.391,P<0.001),淋巴结转移阳性的病例中表达高于淋巴结转移阴性的病例(χ2=4.026,P=0.045),Dukes 分期C期+D期中表达高于A期+B期(χ2=5.640,P=0.018),CEA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及分化程度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且 HSP gp96和CEA的表达存在关联(χ2=9.374,P<0.05,r=0.326).结论HSP gp96和CEA共同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展、侵润及转移;HSP gp96可作为结直肠癌新的肿瘤标志物.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结直肠癌组织中组胺H4受体的表达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RT-PCR法检测80例结直肠癌(观察组)及28例癌旁正常组织(对照组)中的组胺H4受体及mR-NA.结果 观察组组胺H4受体阳性9例,对照组为26例,两组H4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3.0576,P<0.01);观察组中组胺H4受体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患者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3.5% (27/62),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6% (1/18)(x2=8.8511,P<0.01);Ⅰ~Ⅱ期结直肠癌组织中H4表达阳性率为28.6%(8/28),明显高于Ⅲ~Ⅳ期的3.8% (2/52)(x2=10.1727,P<0.01).观察组组胺H4受体mRNA表达量为(1.122±0.046)(A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的(0.154±0.012)(A值)(t=109.7429,P<0.05).结论 组胺H4受体在结直肠癌组织有表达异常,表达量与病理分期相关.  相似文献   

7.
陈从容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22):3420-3421
目的 观察原发性口腔鳞状细胞癌(OSCC)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8(IL-8)和内皮抑素水平变化,探讨它们与OSC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择35例处于不同临床分期的OSCC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并以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OSCC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t=4.55、4.62,P<0.05);临床Ⅲ~Ⅳ期OSCC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t=4.12、4.23,P<0.05);有颈部淋巴结转移的OSCC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高于无转移者(t=3.72、3.63,P<0.05).结论 口腔鳞癌患者血清IL-8和内皮抑素水平显著升高,并与肿瘤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等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术前血清可溶型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与临床病理学参数、术后肿瘤复发和生存率的关系。方法运用ELISA法定量检测sICAM-1和VEGF在胃癌及正常人血清中含量。结果胃癌组术前血清sICAM-1和VEGF水平高于健康人组(P<0.01),术后1周血清sICAM-1水平显著下降(P<0.01),VEGF无明显变化(P>0.05);胃癌组术前血清sICAM-1和VEGF水平,在浆膜侵及者均高于未侵及者(P<0.05和<0.01),在TNMⅢ期、Ⅳ期者高于TNMⅠ期、Ⅱ期者(P均<0.01);伴淋巴结转移组血清sICAM-1水平高于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组(P<0.01),血清VEGF水平与淋巴结转移状态无关(P>0.05);胃癌组术前sICAM-1和VEGF水平高表达者容易出现肿瘤复发(P<0.005),其二年生存率亦较低表达者低(P<0.005);两者与患者组织学分型、性别、年龄等无关(P均>0.05)。结论血清sICAM-1和VEGF可能参与胃癌发生、发展和侵润、转移的调控。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预测胃癌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及侵润程度,可作为术前判断胃癌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血清中胸苷激酶1(TK1)、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结直肠癌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结直肠癌患者58例作为肿瘤组,炎症性肠病患者62例作为对照组,健康体检者66例作为健康组。对上述患者及健康者血清中的TK-1、TSGF、CEA进行检测,同时肿瘤组在术后均再次检测TK-1、TSGF、CEA进行检测,与术前进行比较。结果:1.健康组及对照组TK1、TSGF、CEA检测平均值显著低于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健康组、对照组组TK1、TSGF、CEA测定阳性率均低于肿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肿瘤组联合检测血清TK1、TSGF、CEA阳性率为86.21%,显著高于任一单项检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P0.05);4.肿瘤组患者术后检测TK-1、TSGF、CEA较术前下降。结论:联合检测血清TK1、TSGF、CEA对结直肠癌(CRC)初筛及术后监测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患者血清IGF-Ⅱ水平及其在肿瘤组织中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锡驹  王水  郑伟  查小明 《江苏医药》2007,33(7):672-674
目的 研究乳腺癌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水平及其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血清IGF-Ⅱ水平.配对以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IGF-Ⅱ在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乳腺癌组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乳腺良性肿瘤患者组(P<0.01);乳腺癌患者手术前血清IGF-Ⅱ水平明显高于手术后(P<0.01),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0.01).(2)组织中IGF-Ⅱ阳性表达率乳腺癌组明显高于正常乳腺组(P<0.05),淋巴结转移组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与淋巴结有无转移(rs=0.236,P<0.05)及TNM分期存在正等级相关关系(rs=0.405,P<0.01),与雌激素受体(ER)、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CerbB-2)表达无相关关系.(3)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与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结果无相关关系.结论 检测IGF-Ⅱ对乳腺癌的临床诊断和预后观察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患者与临床病理因素间关系。方法收集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6年1月1日~2009年12月31日直肠癌患者359例。回顾性分析直肠癌肝转移患者与临床病理因素关系。选择性别、年龄、血清CEA水平、血清CA19-9水平、病程、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肠壁侵袭深度、病理淋巴结转移和肿瘤大小等10个可能影响肝转移的因素,单因素用χ2检验及t检验,多因素用Logistic回归(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P=0.037)、血清CEA水平(P=0.000)、肠壁侵袭深度(P=0.022)、病理淋巴结转移(P=0.000)与直肠癌同时性肝转移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仅血清CEA水平及病理淋巴结转移与肝转移相关,无论是单因素、还是多因素回归分析,性别、血清CA19-9水平、大体类型、组织类型、肿瘤大小均与肝转移无关。结论血清CEA水平及病理淋巴结转移是直肠癌伴同时性肝转移的2个显著性危险因素。性别、血清CA19-9水平、病程、大体类型、组织类型及肿瘤大小与肝转移无关。  相似文献   

12.
外周血LFA-1和ICAM-1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临床意义及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血清中LFA-1和ICAM-1的表达在肿瘤侵袭转移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结果:(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中LFA—1和I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2)非小细胞肺癌患者LFA-1和ICAM-1间存在正相关性(P〈0.05)。(3)肺癌的I+N期与I+Ⅱ期相比血清LFA-1、ICAM-1均有显著差异(P〈0.05)。(4)有淋巴结转移者血清LFA-1和1CAM-1含量较无淋巴结转移者增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LFA-1 ICAM-1可能是反映肺癌侵袭转移潜能的一个有效生物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尿酸(UA)在评估直肠癌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475例新诊断的直肠癌患者,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转移分为转移组(n=108)和非转移组(n=367).并收集2组患者的相关病例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2组患者肿瘤直径的大小、血清癌胚抗原(CEA)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乔.05);与非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较,在淋巴结转移的直肠癌患者中血清中UA水平显著增加(P<0.05).在直肠癌转移的患者中,血清UA水平与血清肌酐、CRP和CEA水平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281,0.312,0.294,P<0.05).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发现,血清UA水平是直肠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一项重要的独立于CRP、CEA、肿瘤直径大小的预后指标(OR=1.035,CI95%:1.013~1.057,P<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评估转移性直肠癌患者血清UA的曲线下面积为0.803(敏感性为0.803,特异性为0.739).结论 研究结果表明血清UA可能成为评估直肠癌患者肿瘤转移的一个新的标志物.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直肠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ELISA法检测40例直肠癌患者、40例健康志愿者血清VEGF-C含量,分析VEGF-C与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1)直肠癌组血清VEGF-C为326.94±13.19 pg/ml,对照组为185.97±17.27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2)直肠癌组术前血清VEGF-C含量为326.94±13.19 pg/ml,术后1月VEGF-C含量为206.45±15.36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3)直肠癌组血清VEGF-C水平与临床病理的关系:原发肿瘤Dukes分期:A-D期VEGF-C含量分别为271.25±30.13 pg/ml、315.22±22.17 pg/ml、376.77±95.29 pg/ml和427.41±40.19 pg/ml,D期患者VEGF-C含量明显高于A、B和C期(P〈0.05)。C期患者VEGF-C含量明显高于A期(P〈0.05)。淋巴结转移情况:无淋巴结转移22例,VEGF-C含量为273.25±18.64 pg/ml;有淋巴结转移18例,VEGF-C含量为398.79±25.24 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直肠癌患者血清中VEGF-C含量有可能作为直肠癌肿瘤标志物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检测健康人群(28例,对照组),肝硬化患者(28例,肝硬化组)及肝癌患者(28例,肝癌组)血清雌二醇(E2)、睾酮(T)及催乳素(PRL)含量,计算雌二醇/睾酮比值(E2/T).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差异.结果 肝癌组E2水平(221.93±11.78) pmol/L、PRL水平(1.48±0.02) nmol/L、E2/T水平(3 889.37 ±14.28)、T水平(0.06±0.08) nmol/L,与对照组的(117.64±5.18) pmol/L、(0.78±0.17)nmol/L、(558.23±11.19)、(0.21 ±0.07) nmol/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7.52、10.73、11.12、14.69,均P<0.05).肝癌转移组与肝癌无转移组E2水平与E2/T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性激素水平改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过程紧密相关,E2/T增高提示肝癌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PP1R3mRNA基因突变与直肠癌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RT-PCR技术检测53例直肠癌癌肿组织、第一枚淋巴结和复发/转移灶中PPP1R3mRNA基因的表达。结果有62%(33/53)的直肠癌组织中出现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而正常对照结肠壁组织无PPP1R3mRNA基因的异常。依据术后病理所确定的淋巴结有无转移状态,有淋巴结转移者PPP1R3mRNA基因突变率为66%(23/35),比无淋巴结转移者异常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5);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与直肠癌患者的性别、年龄、癌肿的形态及部位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癌细胞分化程度、TNM分期、癌肿的大小、浸润深度、有无局部及远处转移有显著性差异(P〈0.05)。复发/转移组织中PPP1R3mRNA基因异常率更高。结论直肠癌PPP1R3mRNA基因异常与癌细胞的局部浸润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等生物学行为有一定相关,术前可用于判断直肠癌的局部浸润状况和淋巴结转移的有无、术后用于预测局部复发和淋巴结转移可能起到一定的判断作用,特别是对Ⅱ期者更有意义。  相似文献   

17.
胃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的临床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淋巴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的水平,评估其作为诊断和预测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ELISA)检测70例胃癌患者与20例正常对照者血清中VEGF-C的水平。结果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为(1586.04±315.13)pg/m 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868.33±82.43)pg/mL(P〈0.01);胃癌淋巴结转移组血清VEGF-C水平为(1802.80±182.45)pg/m L,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的(1187.50±211.42)pg/mL(P〈0.01);按照有无脉管浸润分组,浸润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无浸润组(P〈0.01);TNM分期为Ⅲ期和Ⅳ期组血清VEGF-C水平明显高于TNM分期为Ⅰ期和Ⅱ期组(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C水平与其他临床病理参数无关(P〉0.05);血清VEGF-C水平高于1423.20 pg/m L预测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达78.95%和72.22%。结论血清VEGF-C水平可作为胃癌的生物学指标,为胃癌患者术前判断淋巴结是否转移和临床分期提供新的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血清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术前、术后1d及术后7d不同时段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20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和55例结直肠癌患者术前(A组)、术后1d(B组)、术后7d(C组)血清中的IL-17浓度,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和术前、术后不同时段的变化。结果 A组、B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IL-17表达水平明显低于A组与B组(P〈0.05),B组血清IL-17浓度高于A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IL-17的表达水平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无肿瘤神经束侵犯有关(P〈0.05),T4b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T1~3、T4a患者(P〈0.05),低分化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中、高分化患者(P〈0.05),Ⅲ期患者血清IL-17浓度明显高于Ⅰ~Ⅱ期患者(P〈0.05),有肿瘤神经束侵犯患者IL-17浓度明显高于无侵犯患者(P〈0.05)。IL-17表达水平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肿瘤部位及脉管有无侵犯等因素无关(P〉0.05)。结论 IL-17在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中高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其可能在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对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和右美托咪定的干预作用。方法随机将80例在本院外科住院,ASAⅠ-Ⅱ拟行腹腔镜下根治术的直肠癌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D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在手术前和手术后分别给予持续性泵注右美托咪定和生理盐水,并于术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早期认知功能变化。结果与手术前相比,D组患者的简易智力状态检查法(MMSE)测试评分无明显改变(P〉0.05),而C组患者的MMSE测试评分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第1天和第3天D组患者的MMSE测试评分显著优于C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分别为22.5%和55.0%,C组患者的术后早期认知功能障碍明显高于D组且障碍程度较重(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有利于缓解直肠癌患者在进行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的早期认知功能障碍,在临床上有一定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