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 毫秒
1.
目的:回顾性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6年2月-2011年3月共2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行瓣膜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的总结分析。结果:围术期死亡3例,死亡率10.7%;并发症:早期出现低心排综合8例,其中1例并发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出现室性心律失常6例,其中1例因顽固室性心律失常死亡。心包、纵隔引流多二次开胸止血或(和)延迟关胸3例。术后感染性心内膜炎伴肾功能衰竭1例。术后脑梗死1例死亡。结论:注意重症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围手术期处理和手术时机选择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和提高手术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围术期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护理方法,旨在提高心脏瓣膜病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86例需要接受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患者作为护理研究的对象,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氧疗护理,并且在术后对患者的循环功能和呼吸功能进行监护,同时做好引流管、术后抗凝与术后饮食等方面的护理。结果:经过精心的护理,86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中只有1例死亡,其余85例患者均痊愈出院。结论:良好的护理有利于患者手术的成功,并帮助患者迅速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的外科治疗结果,探讨提高早期生存率的围术期处理措施。方法自2002年1月~2009年1月,对58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施行瓣膜替换术。二尖瓣置换30例,二尖瓣carptetier成形环成形2例,主动脉瓣置换8例,二尖瓣及主动脉瓣置换18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32例,左房折叠11例,左房血栓清除9例,冠状动脉搭桥术1例。结果本组术后早期死亡3例(死亡率5.17%),低心排综合症、心律失常、多器官功能衰竭各死亡1例。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改善术前心功能,掌握手术时机,注重术中心肌保护,术中合理纠正瓣膜病变,加强术后监护,预防术后并发症,可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降低手术风险和死亡率,减少并发症,笔者在408医院参与对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实施的较为正规的营养支持治疗,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重症瓣膜病手术的围术期处理经验,探讨提高重症心脏瓣膜病手术生存率的措施。方法:对53例重症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瓣膜置换术,占同期瓣膜置换手术31.5%。男21例,女32例;年龄18~69岁,平均47±11岁。其中风湿性心脏病47例。二尖瓣病变者49例(合并主动脉病变23例)。其中48例合并中度以上三尖瓣功能性关闭不全,3例曾行二尖瓣闭式扩张术,11例合并左房血栓。术前心功能Ⅲ级者13例,Ⅳ级者40例,术前X线胸片心胸比例〉0.70者48例,心电图示:51例合并心房颤动。心脏彩超多普勒示左室舒张末径〉65mm者21例,EF〈0.40者45例。MVR22例,AVR14例,DVR17铡,合并三尖瓣病变、冠状动脉病变同时行三尖瓣成形术、冠状动脉搭桥术。结果:本组术后并发低心输出量综合症15例,严重心律失常6例,肺功能不全4例,肾功能衰竭2例,无死亡率。结论:对重症心脏瓣膜病例,充分的术前心功能调整、选择恰当手术时机及合理的手术方式,术中加强心肌保护,术后严密监护、注意围术期各环节正确处理,是提高手术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护理模式及其效果.方法对30例重症心脏瓣膜病人实施了新的护理模式.结果效果良好,且与同期20例患者相比在监护室观察时间、住院时间、血管活性药用量、并发症及死亡率无差别.结论该护理模式安全、有效,可作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综合治疗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7.
巨大心脏瓣膜换术围手术期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家宜 《上海医学》1996,19(11):631-633
为提高巨大心脏(CTR〉0.70)瓣膜替换术的手术疗效,作者回顾性分析了33例病人的围手术期治疗经验及随访结果,33例病人中,心功能Ⅲ级22例,Ⅳ级11例,其中属心源性恶液质7例,巨大左室(EDD〉70mm)11例,手术方式:二尖瓣替换术(MVR)17例,主动脉瓣替换术(AVR)3例,AVR+MVR13例,并行三尖瓣成形术11例,术后早期死亡2例,(6.1%),长期生存的31例中,心功能I级13例  相似文献   

8.
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脏瓣膜病合并巨大左室及小左心室常规意义上被认为是重症心脏瓣膜病 ,此类病人多伴有心功能严重衰退 ,手术难度大 ,危险性高 ,术后症状改善少 ,死亡率高。但随着近年研究的广泛开展和深入 ,人们对其病理生理变化有了较充分的了解 ,心肌保护和围手术期处理技术进一步提高 ,此类病人的手术疗效和远期效果有了明显提高[1] 。1 基本概念巨大左室是由于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及二尖瓣关闭不全而致左室容量负荷过高 ,最终导致左室扩张而致。临床上通常把左室舒张末期内径 (leftven tricularenddiastolicdiameter…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重症心脏瓣膜病行心脏瓣膜置换术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提高手术成功率的措施.方法:分析2000年1月至2010年10月收治的224例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有10例术后7d内死亡,死亡率为4.5%.其死亡原因:低心排血量综合症6例,心室纤颤3例,呼吸衰竭1例,手术早期并发症:低心排综合症42例,心律...  相似文献   

10.
我院1984年11月以来对14例心功能为Ⅳ级的危重风湿性心脏瓣膜病病人施行了瓣膜替换术,其中12例行二尖瓣替换,2例行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替换。由于重视了围术期处理,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4例中男3例,女11例。年龄11~36岁。病程1~20年。均有反复心衰及长期应用强心利尿药物史。有不同程度肝脾肿大、颈静脉怒张及双下肢浮肿。12例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2例为风湿性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心功能均为Ⅳ级。6例心胸比率>0.70。8例心电图为房颤。  相似文献   

11.
目的总结高龄心脏瓣膜病围手术期处理经验,提高患者治愈率。方法对2001年6月至2009年8月的125例65岁以上的高龄心脏瓣膜病瓣膜置换术围手术期处理要点进行分析。结果本组患者早期生存117例(93.6%),死亡8例(6.40%)。出院后随访时间6个月-3年,临床症状改善。结论对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只要注意围手术期处理、制定合理手术方案。可有效降低死亡率及并发症,提高手术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重症心脏瓣膜手术治疗和围手术期处理的经验。方法:对2000年8月~2004年8月收治的重症心脏瓣膜病患者2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中死亡2例,死亡率10%,余18例术后恢复好,心功能分别恢复至I-II级。结论:重症心脏瓣膜病的治疗应注重围手术期处理,选择适当手术时机,合理纠正病变,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防治。  相似文献   

13.
目的:总结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行心脏手术围手术期的管理经验和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9月至2012年2月,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外科共收治行血液透析或腹膜透析依赖的终末期肾病患者18例进行心脏外科手术。围手术期使用多种手段综合管理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并且对患者术后进行了门诊或电话随访。结果:13例患者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3例行单纯瓣膜置换(valvereplacement,VR)术,2例行CABG和VR复合手术。3例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15例患者顺利出院。术后随访6~91个月[(27.6±27.5)个月],2例患者分别在术后66个月和76个月死亡,3例患者发生非致死性并发症,存活患者心功能状态良好,纽约心脏协会心功能分级Ⅰ级4例,Ⅱ级9例。结论:尽管终末期肾病透析依赖患者是心脏外科手术的高危人群,但围手术期综合使用多种手段进行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和凝血功能的管理可以使患者得到较好的预后。  相似文献   

14.
回顾性分析64例重症瓣膜病临床资料及围手术期的护理.总结重症瓣膜病围手术期的护理经验,包括呼吸、循环系统护理,出入量、电解质的监测,抗凝治疗的护理,管道护理,营养支持.  相似文献   

15.
薛明 《医学综述》2013,19(8):1443-1446
巨大左心室(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70 mm)是重症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标准之一。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手术风险大,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高,心脏瓣膜置换术是治疗该病的有效手段。要取得较好的术后治疗效果,围术期的治疗是至关重要的。随着对巨大左心室心脏瓣膜病认识的不断深入,完善的术前准备、手术时机的选择、术后心肺支持及并发症的防治为越来越多的临床医师所重视,成为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来我院采取手术治疗的环状混合痔患者60例,按照随机原则分为三组,A组20例患者,B组20例患者,C组2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在骶骨麻醉状态下,行传统环状混合痔外剥内扎手术进行治疗。结果 C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段的疼痛程度、患者镇痛满意度、术后局部软组织水肿评分和创面愈合时间都显著优于A组合B租患者,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均未见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环状混合痔患者围手术期多模式镇痛具有缓减患者围手术期疼痛、减轻软组织水肿、缩短创面愈合时间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7.
王艳艳 《大家健康》2013,(21):107-108
目的: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人性化护理干预效果进行探讨。方法:随机选择100例于2012年1月~2013年7月间在我院进行重症心脏瓣膜病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与分析,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每组各有50例患者,对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在此护理基础上对观察组患者行人性化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对照组共5例患者死亡,占全部患者的10%,17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34%。观察组共2例患者死亡,占全部患者的4%,11例患者出现术后并发症,占22%。两组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患者护理干预中能够保证治疗过程的顺利进行,使患者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得到有效降低,优化和改善患者的身体素质和生存质量,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心脏围手术期严重精神障碍的治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的患者 ,围手术期并发短期严重精神障碍并不少见 ,且严重影响呼吸、循环和神经系统 ,干扰必要的治疗措施 ,需及时、有效地治疗 ,方可平稳渡过围手术期。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后并发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2 7例 ,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1995年 7月~ 2 0 0 1年 12月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脏手术患者 36 34例 ,其中并发严重精神障碍 2 7例 ,男 17例 ,女 10例 ,年龄 19~ 75岁 ,平均为 (4 2± 16 )岁。二尖瓣换瓣 12例 ,主动脉瓣及二尖瓣双瓣置换 7例 ,冠状动脉搭桥 5例 ,室间隔缺损 2例 ,乏氏…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分析人性化护理对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方法:对我院近期收治的64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并随机进行分组,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的方法,治疗组在行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人性化护理,比较和分析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治疗组的死亡率为3.13%,并发症发生率为18.75%,对照组的死亡率为15.63%,并发症发生率为28.12%,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将人性化护理应用到对于重症心脏瓣膜病围术期患者实行人性化的护理,能够有效的减少患者的死亡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增加患者康复的机率,值得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0.
冀华逊 《中外医疗》2014,33(7):66-67
目的探讨分析外科治疗老年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疗效,同时总结围手术期的处理措施。方法选择2010年10月-2013年5月在该院接受治疗的老年危重心脏瓣膜病患者42例,对这些患者行外科手术治疗并做好一系列的围手术期处理,观察治疗情况与预后效果。结果治疗结果显示42例患者中2例患者死亡,死亡率4.8%(2/42);1例因多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1例因手术结束后肺部出血而死亡;存活患者的心脏功能得到显著的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例患者出现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38.1%(16/42),其中6例肾功能衰竭,6例呼吸道并发症,5例低心排血量综合征,3例肺部感染,肾功能衰竭患者应用床边血液透析法治疗、呼吸道并发症患者药物和体位疗法、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患者通过应用正性肌力和扩张血管药物、肺部感染通过服用抗生素治疗均痊愈恢复,但是术后仍以积极预防并发症为主,一旦出现及时给予针对性的治疗;对存活的患者长达O.5。2年的随访显示,通过NYHA心功能分类标准显示I级23例,Ⅱ级16例,Ⅲ级1例。结论完善手术治疗、全面围手术期处理能够显著降低患者死亡率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意义,为临床治疗与护理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