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林智 《海南医学》2010,21(23):34-3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术后散光与切口位置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20例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于角膜上方部位行反眉弓形切口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人工晶体植入术,将120例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A、B、C三组,三组切口距角膜缘的距离分别为1.5mm、2.0mm、2.5mm,于1周、1个月、3个月后比较三组患者的平均角膜散光度。结果术后1周时,A组的平均角膜散光度最大,C组最小,三组相比差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1个月、3个月三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切口所处位置距角膜屈光中心的距离越远,术后早期平均角膜散光度越小。  相似文献   

2.
不同位置切口对小切口白内障术后散光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手术中不同切口位置对术后散光的影响。方法:选择术前散光≥75°的白内障78例(92眼)分为两大组,其中根据术前角膜地形图:A组为顺规性散光组,作上方巩膜隧道切口;B组为逆规性散光组,作颞侧透明角膜切口,分别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加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3天,1、3月、6月的角膜平均散光和裸眼视力情况。结果:两大组在术后不同时间内角膜散光度之间无显著性差异,视力情况相似。术后1月散光基本稳定,裸眼视力>0.5比例最高。结论:结合患者术前散光轴选择适当的切口位置可以有效控制术后散光提高视力。  相似文献   

3.
手术源性角膜散光是白内障术后影响视力恢复的重要因素之一。传统ECCE大切口所引起的高效角膜散光影响术后视力的恢复 ,已为广大眼科医师所认识。为解决术后严重散光尽快恢复视力 ,本文采用巩膜隧道式反眉弓状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 ,并对术后角膜散光进行动态观察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1 .1 对象 本组 6 8眼 ,男性 36眼 ,女性 32眼 ,年龄 1 6~ 6 5岁 ,平均 48.73岁 ,其中老年性白内障 31眼 (晶体核硬度均在Ⅱ级核以下 ) ,外伤性白内障 1 9眼 ,青年性白内障 1 0眼 ,先天性白内障 8眼。1 .2 手术方法 由…  相似文献   

4.
金海英 《当代医学》2010,16(14):72-73
白内障的主要症状是视力障碍,它与晶状体浑浊程度和部位有关,严重的白内障可致盲。近年来,由于微创手术的兴起,使得小切口白内障手术也随之得到发展。现就我院白内障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两种不同位置的白内障手术切口对角膜原有散光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术前散光≤2.0 D的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86例(186只眼)作为研究对象,均行3.0 mm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按手术切口位置将患者分为 A 组(88只眼)和 B组(98只眼),A 组在10~12点透明角膜做切口,B组则根据术前角膜曲率检查,选择角膜陡峭轴做切口;又根据术前散光程度是否≤0.75 D比较两组术后角膜散光程度变化及视力恢复情况。结果 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术前比较,术后1周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但术后1、3月散光程度变化不明显。散光程度≤0.75 D患者中,与A组比较,B组术后不同时间点散光程度明显降低,P<0.05。B组中,随着术后时间延长,散光程度逐渐降低,P<0.05。结论 对术前散光度≤0.75 D者,不同切口术后早期散光程度降低,晚期差别不大;但对于术前散光度为>0.75 D者,术后散光程度降低,在角膜陡峭轴行手术切口可获得更好的裸眼视力。  相似文献   

6.
白内障是我国的主要致盲性疾病,是目前致盲的主要原因,我国盲人中约有半数是白内障引起的,估计积存的急需手术治疗的白内障盲人有300多万人,而且随着我国老龄化社会的来临,每年新增白内障盲人约40多万人^[1],因此,推广一种便于掌握,效果良好,经济实用的手术方式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7.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及可行性.方法:对240例(252眼)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效果,术中、术后并发症,以及对并发症的治疗情况的观察.结果:本组患者年龄43岁~84岁,平均年龄71岁,术后1周视力<0.3占6.50%;0.3≤视力≤0.8占82.50%;视力>0.8占11.00%.术中后囊破裂10眼,占3.97%;术后角膜内皮轻度水肿占15%,于术后第2天~第5天恢复透明;虹膜炎性反应发生率为8.33%,均经对症治疗于1周内全部恢复正常;切口闭合不良5眼,行10-0线缝合后密闭;术后2眼前房积血,经治疗、休息痊愈.结论:该术式切口小,术后视力恢复快、损伤小、散光小、易于操作,费用低廉,设备要求低,只要在手术过程中注意手术细节及技巧,即可获得满意的手术效果,在贫困地区及基层医院非常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
9.
<正>我院在2008~2010年行白内障复明手术83例。因条件所限有66例白内障病人施行了娩硬核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白内障患者66例66眼,其中老年性白内障61眼,并发性白内障3眼,先天性白内障2眼。患者年龄29~92岁,平均60.5岁,术前视力光感±0.15。1.2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不同位置切口对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与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杞县人民医院2014年4月至2016年2月收治的白内障74例共134眼,随机分为A组与B组,各37例(67眼)。A组于上方巩膜隧道做切口;B组于颞侧透明角膜做切口;均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统计比较两组手术前后裸眼视力变化及角膜散光改善情况。结果术后1周A、B组视力均较术前提高,且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术后1周、1个月A、B组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及术后不同时刻两组角膜散光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即刻角膜散光度较术前升高,术后1周呈降低趋势,于术后1个月趋于稳定,且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视力,并改善其角膜散光。  相似文献   

11.
所谓小切口白内障手术指的是切口〈6mm,其包括超声乳化和非超声乳化手术两种方法。而在我国超声乳化尚不能普及,尤其是在基层医院,故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就更有其实用价值。在2004年~2006年我院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治疗了280例白内障患者,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13.
周蓉 《海南医学》2007,18(8):148-149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并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138例(196眼)白内障病人采用6mm反眉形巩膜隧道切口完成白内障摘除并囊袋内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3天矫正视力<0.3者4眼(占2.04%),0.5以上者138眼(占70.4%);术后1个月视力0.5以上者146眼(占74.5%),术后无严重并发症,角膜散光轻.结论 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后散光轻,视力恢复快及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曾思明  陆可卫 《微创医学》2002,21(6):774-775
目的探讨小切口与常规切口对白内障术后视力和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对196例208眼应用小切口和常规切口行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并以术前后的视力和角膜散光结果做比较分析.结果小切口组比常规切口组视力恢复快、散光小,两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传统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因切口大、组织损伤重,术后易出现角膜散光,视力恢复慢.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因切口小、术后恢复快、散光小逐渐被接受,但因设备昂贵、费用高、操作技术复杂等原因,使其在基层医院难以推广.我院自1998年3月至2004年1月对入院患者选取Ⅲ级以上硬核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小切口组),并与随机抽取白内障超声乳化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以下简称超乳组)进行了术后角膜水肿发生率的比较,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宋之都  邹鹏 《中国医药导报》2010,7(17):151-151,154
目的:探讨采用不同的角膜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术后角膜散光的影响。方法:72例(72眼)白内障患者随机分为颞侧切口组及散光轴切口组,每组36例,颞侧切口组采用颞侧透明角膜斜行切口,散光轴切口组采用角膜上部隧道切口行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1个月评价两组患者矫正视力、角膜曲度、角膜散光度的影响。结果:术后1个月两组患者视力均较术前改善,两组患者角膜曲度无显著差异,散光轴切口组散光度小于颞侧切口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散光轴向透明角膜隧道切口能够减小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后散光度,改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田菁  孟秀文 《黑龙江医学》2014,38(10):1204-1205
目的研究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对手术源性散光的影响。方法选取70眼未经手术的白内障患者,运用Gravy向量分析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的度数和方向,将所有患者进行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手术联合人工晶体植入术。对手术前后不同时间段的角膜曲光率运用相同的方法计算手术源性散光的度数和方向,对手术前后不同时间的平均手术源性散光度数及裸眼视力进行比较。结果手术前后手术源性散光度分别为(+0.95±0.81)D、(+0.95±0.08)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61,P=0.000);手术前后患者平均裸眼视力分别为(+0.23±0.11)D、(+0.76±0.23)D,且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t=6.485,P=0.000)。结论小切口无缝合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会影响到手术源性散光。  相似文献   

18.
白内障是我国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目前手术仍是其主要的治疗方式。从古代的针拔术到现代成熟的白内障超声乳化手术,白内障手术的发展经历了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近年来白内障术后屈光不正,特别是散光,成为影响术后视觉质量的主要因素,因此减少术后散光,快速恢复术后视力,提高视觉质量成为白内障手术追求的目标。本文就目前白内障术后角膜散光的相关因素进行综述。1散光概述由于眼球在不同子午线上屈光力不同,平行光线经过眼球屈光系统后不能形成焦点的屈光状态称为散光。散光分为规则散光和不规则散光两种,前者又分为顺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90°±30°位置的散光)和逆规散光(最大屈光力主子午线在180°±30°位置的散  相似文献   

19.
500例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蒋蓉芝 《华夏医学》2007,20(5):949-950
目的:确保小切13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和人工晶体植入术的成功。方法:因人而异采用多样的知识宣教,使患者都能了解手术的目的、方法及意义,更好地配合手术及治疗。并对全体护士进行相关护理知识的强化培训,使每一个护士都能掌握这一护理技术,并能在临床中熟练运用。结果:500例(眼)手术全部成功,视力均达0.3以上,达到脱盲目的。结论:白内障手术成功与术前健康宣教关系密切,否则会导致手术的失败,所以术前要告之患者和家属注意事项,以确保手术的成功。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对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颞侧巩膜隧道切口,对41例(46眼)青光眼术后白内障施行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视力、眼压、角膜曲率、滤泡等情况。结果 随访6~18个月,全部患者视力较术前提高,眼压与术前基本相同,滤泡形态无改变。术后角膜曲率的变化(0.50~1.25D)在术后3个月恢复至术前状态。结论 经颞侧巩膜手法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术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