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介绍应用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的手术方法。方法  1996年至 2 0 0 1年 ,共修复拇指指腹缺损 15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 ,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 ,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小为 1.5cm× 3.0cm ,最大为 3.0cm× 3.5cm。结果 所以皮瓣全部成活。术后随访半年到 1年 ,指腹外观 ,皮肤弹性、色泽均良好。指腹二点分辨觉为 8~ 10mm。结论 拇指桡掌侧动脉逆行岛状皮瓣操作简单、血供可靠 ,是修复拇指指腹软组织缺损的较好方法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的大鱼际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指腹缺损@关德宏 …  相似文献   

2.
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们采用拇指桡侧皮神经营养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末节皮肤软组织缺损26例,取得满意效果,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26例26指,男15例,女11例;年龄19~56岁。右手16例,左手10例。致伤因素:电锯伤10例,砸压伤8例,切割伤8例。  相似文献   

3.
自2001年,我科用带桡神经浅支及第一掌背动静脉血管蒂的示指桡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2例,皮瓣全部存活,临床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5.
在手部急性创伤中,最常见的是拇指皮肤缺损而致肌腱、神经、血管和指骨外露,伤情往往较复杂,难以处治。传统的方法是用胸、腹或臂部带蒂皮瓣封闭创面。手术繁琐,术后外形笨拙,缺乏感觉,病人痛苦大。自1979年Foucher首次报道应用食指背侧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方法以来,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改良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临床疗效及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对28例改良第一掌背动脉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围术期护理对策。结果术后随访5个月~2年,皮瓣全部成活,拇指外观、感觉恢复满意,掌指关节活动度好。结论加强手术前后心理护理及加强病房管理,严密观察移植皮瓣血液循环,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危象,是提高游离皮瓣成活率的关键因素,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8.
王晓峰  汪志炯 《现代实用医学》2004,16(10):594-594,605
目的 探讨拇指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采用拇指指根岛状皮瓣逆行转移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创面30例。结果 30例皮瓣均成活,术后随访6~36个月,平均20个月。皮瓣血运、质地、弹性良好,外观满意,拇指功能良好。结论 拇指岛状皮瓣血管皮支恒定.血供可靠,转位修复成活率高,是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良好术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第二掌骨背筋膜蒂岛状皮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9例拇指软组织缺损患者,其中拇指背侧软组织缺损8例,拇指掌侧皮肤缺损11例,利用扇形血管神经筋膜蒂的第二掌指背岛状筋膜皮瓣进行修复。其中急诊手术5例,急诊延迟手术14例。结果19例皮瓣全部成活,其中15例经10—36个月随访恢复良好,4例尚在随访中。结论宽阔的筋膜蒂血运丰富,岛状瓣呈扇形旋转幅度较大,不产生扭转,成活率高,术后皮肤感觉恢复较佳。  相似文献   

10.
拇指指腹为手部重要的功能区域[1] ,特别是其远端部指腹是参与手对指动作的主要部位 ,亦为指腹损伤的常见部位。 2 0 0 0年以来 ,针对 8例拇指部分指腹缺损采用示指桡侧指固有血管指神经背侧支皮瓣进行修复 ,疗效满意。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组 8例 :男 6例、女 2例 ,年龄 8~ 39岁。拇指指腹缺损均由外伤所致 :爆炸伤 1例 ,切割伤 5例 ,挤压伤 2例。指腹缺损位于远 1/ 2部 ,对应于指背相当于甲根以远 ,面积 2 3cm× 2 0cm~ 1 0cm× 1 0cm。1 2 手术方法清创拇指创面后 ,首先于示指近节基底部桡侧指固有血管神经走行方向取折形切…  相似文献   

11.
手外伤后或手指疤痕屈曲挛缩松解可出现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从 1997年 7月至 2 0 0 0年4月 ,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近中节掌侧软组织缺损 7例 10指 ,经 6月~ 3年的随访 ,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应用解剖第 2、3、4掌背动脉 ,有掌深弓近侧后穿支经相应掌骨间隙穿骨间肌至手背与腕背动脉网交通支吻合而成 ,沿途发出分支营养肌腱和掌骨。其远端借前穿支连于指掌侧总动脉 ,和其分支间有恒定的吻合支相连 ,此吻合支距指蹼缘为 (14.2± 3.2 )mm。掌背动脉在走行中主要在远、近侧轴点处各发出 1条较粗大的皮支 ,…  相似文献   

12.
为观察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示、中环及小指掌背侧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根据掌背动脉的解剖特点,设计以第二、三、四掌背动脉及深筋膜为蒂,从近侧向远侧逆行掀起的岛状筋膜皮瓣来修复2~5指皮肤缺损。结果,本组13例,9例皮瓣顺利成活,4例皮瓣出现静脉危象,经处理创面愈合,术后2周开始功能练习,5例经3个月,2年随访,皮瓣柔软,颜色适中,富有弹性,血运可靠。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设计合理,血供可靠,操作简便,适用于修复示、中环小指的指掌背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的效果。方法 2001年至2008年,共修复拇指末节软组织缺损71例。分别应用交腹皮瓣、食指背侧岛状皮瓣、拇指桡背侧皮瓣、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游离趾腹皮瓣修复缺损,并进行对比研究。其中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应用13例,皮瓣设计在大鱼际区桡侧,以拇指桡掌侧动脉为蒂,旋转点在指间关节以近。皮瓣面积最大4.1cm×2.8cm,最小2.2cm×1.5cm,10例行皮神经与指神经吻合。术后10d开始功能锻炼。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拇指的色泽、外形、质地、出汗情况及综合感觉,拇指指腹痛觉、触觉、两点辨别觉及运动功能等。结果术后随访12~18个月,以最后一次复查为准,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皮瓣的皮肤色泽、外形、质地、出汗及综合质地感觉均优于交腹皮瓣及食指背侧皮瓣,与拇指桡背侧皮瓣、趾腹游离皮瓣优良率相似。结论应用带血管神经蒂的大鱼际桡侧逆行岛状瓣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操作简单,血供可靠,能恢复感觉,修复后功能及外形均满意。  相似文献   

14.
程松昌 《中原医刊》2001,28(9):31-32
目的:探讨拇指指腹外伤性皮肤缺损的修复方法。方法:采用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缺损6例7指。结果:随访5个月至3年,所有修复拇指色质好、外形满意,有感觉。结论:第二掌背动脉岛状皮瓣转移修复拇指指腹皮肤缺损,不需特殊设备,一次完成手术,省力省时经济,在基层医院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采用带桡神经浅支及第一掌背动静脉血管蒂的示指桡背侧岛状皮瓣急诊修复拇指软组织缺损10例,皮瓣全部存活,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手指部皮肤缺损临床比较多见 ,以往有许多治疗方法 ,但各有其优缺点。我院从 1996年 11月至 2 0 0 0年 11月应用掌背动脉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手指复合伤 ,同时伴有皮肤缺损 11例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1 临床资料11例中男 8例 ,女 3例 ,年龄 19~ 38岁 ,平均 2 7 1岁 ,致伤原因 :砸伤 3例 ,挤压伤 4例 ,电创伤 2例 ,电烧伤 2例。受伤至手术时间最短时间 1小时 ,最长半年。急症手术 8例 ,择期手术 3例。其中 :食指 6例 ,中指 4例 ,环指 1例。指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 6例 ,指背侧近中节皮肤缺损 5例。伴有屈伸肌腱断裂 4例 ,伴有指神经血管损伤 2例 …  相似文献   

17.
刘勇  王华  周稳  严丹 《四川医学》2006,27(7):769-769
拇指及大鱼肌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在手外伤皮肤缺损中的发生率相对较少,处理中既要考虑外形的美观又要满足功能的需要,处理相对比较困难,我院通过急诊前臂逆行桡侧岛状皮瓣修复缺损部位,取得较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以拇指背动脉为蒂的逆行皮瓣修复拇指部分皮肤软组织缺损。方法以桡动脉深支分出的拇指背动脉及动脉网或与同侧指腹侧指动脉交通支为基础设计皮瓣,逆行翻转修复指掌侧及背侧缺损12例。结果临床12例皮瓣均成活良好;其中2例术后发生静脉回流障碍,出现水泡,拆除部缝合线后血运恢复。随访至3个月时所有皮瓣血运良好,患者均恢复部分保护性感觉且拿捏功能较好。结论拇指背动脉血管蒂岛状皮瓣具有操作简单、成活率高、外形恢复满意等优点,是修复拇指指端缺损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05-2007年我院采用第一掌背逆行岛状筋膜皮瓣修复拇指远端软组织缺损骨外露1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13例中男11例,女2例,年龄16—51(29)岁。拇指Ⅰ~Ⅱ度缺损骨外露5例,外伤性指远端软组织缺损6例,感染性骨髓炎皮肤坏死骨外露2例,清创后所需实际覆盖创面大小最大2.0cm×3.0cm,最小1.0cm×1.0cm。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的治疗效果。方法 用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带血管神经蒂的食指背岛状皮瓣修复7例7个拇指的皮肤缺损。结果 7例皮瓣全部成活,随访4~12个月,皮瓣质地、血供良好。拇指外形、感觉满意。结论 吻合第二掌背动脉的食指背岛状皮瓣是修复拇指较大面积皮肤缺损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