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心脏圆锥动脉干畸形是复杂型先天性心脏病最常见的形式,其中心脏流出道对于圆锥动脉干的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骨形态发生蛋白信号通路目前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被认为是心脏发生过程中多个环节的重要调节机制,其中包括流出道的分隔和瓣膜的成熟等.了解这个信号通路的功能及其与心脏流出道发育的关系,将有助于进一步地阐述圆锥动脉干畸形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2.
神经嵴细胞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心脏神经嵴细胞与胚胎时期心脏锥干部发育密切相关.一些影响心脏神经嵴发育的相关基因也已经被发现,这些基因通过影响心脏神经嵴细胞的分化及迁移而导致心室肌细胞及心室流出道结构的发育异常.因此,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锥干部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3.
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十分复杂,近年来的研究显示,心脏神经嵴细胞与胚胎时期心脏锥干部发育密切相关.一些影响心脏神经嵴发育的相关基因也已经被发现,这些基因通过影响心脏神经嵴细胞的分化及迁移而导致心室肌细胞及心室流出道结构的发育异常.因此,了解这些基因的功能有助于进一步揭示锥干部畸形的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病机制.  相似文献   

4.
近期研究发现GATA6可能是先天性心脏病的一个致病候选基因,其编码产物GATA6转录因子是GATA转录因子家族中的一员,在心脏发育早期表达于胚胎中胚层,可以单独或与其他转录因子协同作用于心脏发育.近年对心脏流出道发育机制的研究发现,GATA6可以调控心脏神经嵴细胞向心脏流出道迁移.通过测序技术对GATA6外显子测序,找到多个非同义氨基酸突变(p.A178V、p.L198V、p.D404Y、p.E460X).这些突变会影响GATA6转录因子转录功能,并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病密切相关.在体内适当表达水平的GATA6对正常心脏发育是必须的,过表达的GATA6会引起胚胎心脏发育异常.GATA6转录因子可以与其他对心脏特异性转录因子相互作用,精密调控整个心脏发育过程.该文阐述GATA6基因与先天性心脏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5.
平面细胞极化(planar cell polarity,PCP)信号通路负责调控细胞的极性和极化细胞的运动,研究发现Vangl2基因以及PCP信号通路其他基因的突变导致了心脏的异常发育,提示Vangl2基因以及此信号通路在心脏发育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该文主要阐述Vangl2基因及PCP信号通路在心脏流出道发育中的贡献以及在冠脉形成过程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胚胎心脏的正常发育有赖于各相关基因的精确表达,涉及复杂的基因调控模式,其中任一环节出现偏差都会导致心脏畸形的发生.不同物种的Tbx2基因表达最终都局限在非腔室心肌区域的房室管,这提示Tbx2基因在心脏发育中时空表达的一致性和进化过程的高度保守性.Tbx2作为T-box转录因子家族的成员之一,主要参与心脏流出道和房室管的发生,通过调节下游目的基因的转录水平,从而引起一系列的调节通路变化.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Tbx2表达水平或调控异常导致了不同模式动物心脏畸形的发生.临床报道也证实TBX2所在片段的微缺失/重复及其非编码区遗传变异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密切相关.该文综述了Tbx2在胚胎心脏发育中的功能、可能的调控机制及与先天性心脏病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Ras相关的C3肉毒素底物1(Rac1)是Rho三磷酸鸟苷(GTP)酶家族的成员,具有GTP酶活性,是多种细胞信号转导过程中的"分子开关",可参与细胞迁移、黏附、增殖及凋亡等过程。Rac1可通过调控神经嵴细胞的肌动蛋白的聚合、膜突起的形成等过程影响神经嵴细胞的迁移,进而可能与先天性巨结肠、心脏流出道缺陷等神经嵴迁移异常的疾病有关。现就Rac1的主要生物学功能及其在肠神经嵴细胞发育机制中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大鼠胚胎心脏发育过程中IFRD1基因mRNA及蛋白的表达。方法取大鼠胚胎12、15、19 d心脏,应用RT-PCR、Western-blot、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胚胎大鼠心脏IFRD1基因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在大鼠胚胎12、15、19 d心脏中,IFRD1基因mRNA及蛋白均有表达,且呈逐渐下调趋势;其蛋白主要表达于心房、心室、肌小梁等处心肌组织,而在心内膜垫、瓣膜、流出道、大血管内层等处未见表达。结论IFRD1基因的表达随大鼠胚胎心脏的生长发育逐渐下调,且特异表达于大鼠胚胎心脏心房、心室、肌小梁等处心肌组织,可能与心脏发育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在胚胎发育早期,心脏房室管和流出道中的心内膜细胞经过上皮-间充质转化成为间充质细胞进入心胶,形成心内膜垫.表皮生长因子家族是调节上皮-间充质转化的分子家族之一,它包含数个配体和四个酪氨酸激酶受体(ErbB).其中受体ErbB2和ErbB3对于心内膜垫的正常发育是必需的,其他受体及配体在心脏发育中也发挥不同作用.该文就表皮生长因子家族的各种受体和配体在心内膜垫发育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动物研究发现T-box基因家族的一个新成员Tbox20基因在心脏发育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心脏发育与先天性心脏病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提示TBX20基因在人类先天性心脏病的发生过程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关于TBX20基因与人类先天性心脏病相关性的研究甚少.该文综述了TBX20基因的结构、表达、在心脏发育中的功能与途径以及在人类先天性心脏病发生中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高危因素、治疗与随访情况。方法对2005年7月-2007年12月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NICU收治的符合ROP筛查标准的早产儿,于生后2周开始由资深眼科医师开始行间接眼底镜检查眼底,并进行随访。结果434例早产儿中ROP的发生率为5.5%(24/434例),24例ROP中Ⅰ期19例,Ⅱ期3例,Ⅲ期2例。Ⅲ期阈值病变者行激光光凝治疗,全部患儿均恢复正常。对434例早产儿行单因素分析得出,胎龄、出生体重、住院时间、吸氧、吸氧浓度、吸氧时间、呼吸暂停、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肺表面活性剂(PS)的应用、机械通气、输血、光疗时间、感染与ROP的发生有相关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胎龄、出生体重、胎数、吸氧时间、光疗时间、代谢性酸中毒、母亲妊高症、颅内出血是影响ROP发生的主要因素。结论早产是ROP的根本原因,防治各种并发症、合理的氧疗是预防ROP的关键。建立完善有效的ROP筛查制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ROP,可改善ROP的预后。  相似文献   

19.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