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手足口病265例诊治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小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特征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方法:将265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照组145例采用病毒唑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治疗组120例采用炎琥宁10mg/kg+5%葡萄糖100~250ml静脉滴注,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的总体有效率为93.3%(112/120),显著高于对照组66.9%(97/145),P〈0.01;且治疗组在口腔溃疡消退时间、退热时间及总病程方面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小儿手足口病要早诊断、早治疗,炎琥宁治疗效果较好,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2.
张慧玲  张丹 《安徽医药》2016,20(5):899-902
目的 了解庐江县2013—2014年手足口病(HFMD)聚集性疫情流行特征及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国家疾病控制管理系统获得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疫情信息,并选取发生聚集疫情的幼托机构的儿童及看护人作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庐江县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流行特征及其发病危险因素。结果 2013—2014年庐江县手足口病发病率分别为55.37/10万和214.87/10万;共报告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44起,累计发病例数181例,占同期该病发病总数的6.69%。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接触手足口患者、看护人手足口病知识缺乏、饭前便后不洗手或很少洗手、有吮咬手指习惯和近一周与儿童公用玩具等5个因素是儿童患手足口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其OR值分别是6.518、9.595、10.224、5.642和3.824。结论 庐江县手足口病发病受多种因素影响,加强手足口病监测、及时发现聚集性疫情、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积极开展健康教育等措施可以预防和减少手足口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某幼儿园暴发手足口病疫情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各项防控措施,对防控效果进行初步评价,为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某幼儿园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制定控制措施.结果 全园1 085名幼儿中45例发病,发病率为4.15%.45例患儿中2~3岁32例(71.1%).在采取了消毒、隔离等措施后再无新增病例,45例患儿均痊愈,幼儿园暴发手足口病得到有效控制.结论 制定合理、及时、有效的防控措施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4.
手足口病18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手足口病(hand foot mouth disease,HFMD)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因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而得名,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为提高HFMD临床救治水平,现将我院189例HFMD的相关资料分析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
手足口病298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选择2004-06-09本市首次暴发流行手足口病(HFMD),我院收治298例。男195例,女103例;男女之比为1.89:1。发病年龄最小0.5岁,最大6岁;其中〈1岁132例,1—3岁121例,4-5岁30例,5-6岁15例;以0.5-3岁发病率最高。6月份发病59例.7月份发病101例,8月份发病92例;9月份发病46例。本组123例的所在托儿所或幼儿园中有本病发生史,占41.28%;70例有明显接触史,占23.49%;105例为散发,占35.23%。临床特征:①发热:298例中有237例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占总例的80.88%.发热持续2—3d者198例,4—6d者23例,≤1d者16例;(爹皮疹:298例均有皮疹,于发热第2天出疹者188例,第3天出疹者49例,第4天出疹者32例,第5天出疹者29例;皮疹以手掌、足底为主占总数的100%,其次为臀部占总数的61.9%,足跟部附近等占14.7%,  相似文献   

6.
97例重症手足口病临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与临床分析,提醒临床及早发现重型病例,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东莞市人民医院2008年4月至7月收住院的97例重症手足口病的流行特征及临床表现。结果发病年龄以3岁以下为主,发热发生率为90.72%,出现严重表现的比例高,肢体抖动或无力占71.13%;白细胞(WBC)(15×109/L占21.65%;血糖〉9mmol/L占19.79%;病原学检查EV71阳性70.37%;死亡2例占2.06%。结论肢体抖动及膝反射亢进对早期发现重型病例有提示意义,白细胞增高、血糖升高是患儿短期内病情可能恶化、加重的重要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多发生于婴幼儿,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20多种(型),柯萨奇病毒A组的16、4、5、9、10型,B组的2、5型,以及肠道病毒71型均为手足口病较常见的病原体,其中以柯萨奇病毒A16型(CoxA16)和肠道病毒71型(EV71)最为常见。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手足口病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2010年2月~2011年2月间收治的12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3岁以下婴幼儿,可有发热、皮肤黏膜损害、神经系统受累表现突出,绝大多数预后良好,少数危重患儿可出现神经源性肺水肿或肺出血.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发现危重患儿的早期表现的临床经验.结论...  相似文献   

9.
高勤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0):138-139
目的观察干扰素(INF)对婴幼儿手足口病(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4例婴幼儿HFMD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予干扰素肌内注射和病毒唑、喜炎平静脉滴注,观察临床有效率,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3%,对照组7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干扰素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效好,不良反应少,经济实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0.
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小儿手足口病5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西药结合针灸疗法治疗小儿手足口病(hand-food-mouth disease,HFMD)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按小儿手足口病的常规处理,治疗组加用针灸。两组均以临床症状的缓解及单位时间病情平均缓解率判断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显效率及第一疗程病情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论西药结合针灸疗法治疗小儿HFMD,其显效率及病情平均缓解时间明显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是提高疗效的重要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手足口病2例     
兰燕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4):3802-3802
1 病例介绍 例1:患儿,男,3岁,因"手足口皮疹3天"入院.入院前3天患儿手足口开始出现米粒大小样疱疹伴发热,口腔内可见溃疡.  相似文献   

12.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disease.HFMD)是婴幼儿常见的传染病,由肠道病毒引起,临床上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出现皮疹、溃疡等表现为主,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并发症。手足口病在世界各地均有流行,已被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自2008年3月安徽省阜阳市发生大规模的手足口病疫情以来,  相似文献   

13.
周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2):3471-3472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和口腔黏膜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容易互相感染,引起广泛传播.从2008年5月2日起,我国已将手足口病纳入丙类传染病管理.今年6月,我市某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我们对其流行情况进行了调查,以便及时控制此病,防止流行范围延升.  相似文献   

14.
手足口病并发脑脊髓炎2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可通过粪-口和飞沫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普通病例以发热和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皮疹和(或)疱疹为主要临床表现,重症病例则可累及中枢神经系统甚至并发下肢瘫痪,我院于2008年收住两例手足口病并发下肢瘫痪患儿,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5.
严昆 《中国医药指南》2014,(28):104-104
目的探讨秀山县手足口病流行病学特征描述及其病原学变化,为制定有效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8月秀山县医院收治住院的手足口病病员流行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1 2011年疫情呈"高峰型"流行,2011年于46月达高峰,2011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2 2012年6月达高峰,2011年手足口病构成比都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2 2012年2013疫情亦呈"高峰型"流行,其手足口病构成比都不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3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2013疫情亦呈"高峰型"流行,其手足口病构成比都不是以人口高密度区组最高;3手足口病发病集中在1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结论手足口病对秀山县14岁组,并且好发于男孩。结论手足口病对秀山县14岁年龄幼儿童的身体健康影响仍旧较大,且呈现逐年递增趋势,该传染病在春夏季集中爆发,目前主要集中于散居儿童中,尤其是男孩,并且在人口低密度区流行较为严重;重症病例以EV71与CcoxA16感染呈季节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手足口病的临床及实验室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2年12月收治的117例肠道病毒71感染所致手足口病住院患儿的病例资料。比较普通病例组和重症病例组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资料。结果: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1~3岁婴幼儿(64.96%),主要症状为皮疹(98.29%)、发热(98.29%)。重症病例发生率较高(占82.05%),多有肢体抖动及易惊(77.78%)。常见并发症有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经对症及抗病毒治疗,重症者早期使用免疫球蛋白、糖皮质激素、甘露醇等治疗,治愈113例(96.58%),好转1例(0.85%),死亡3例(2.56%)。结论: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多见于婴幼儿,主要症状为发热、皮疹。重症病例发生率高,多有肢体抖动及易惊。重症手足口病患儿的救治关键在于早期干预,控制进展,减少难治性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喜炎平治疗婴幼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52例手足口病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76例,对照组76例;对照组予以利巴韦林15mg/(kg.d),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喜炎平8mg/(kg.d),均为1次/d给药,疗程7d,对临床有效率及体征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及体征变化均较对照组消失早(P〈0.01),治疗总有效率92.1%,对照组总有效率81.6%(P〈0.01)。结论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疗效佳,且无不良反应的发生,故应用喜炎平治疗手足口病缩短疗程,减少继发感染的机会,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关于手足口病的防治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手足口病是一种由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手足和口腔粘膜疱疹为主要症状的小儿急性传染病,在幼儿园中容易互相感染,引起广泛传播,一年四季均可发病。2008年6月13日至8月24日,我区一所幼儿园发生了一起“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该园共有儿童103个,其中男孩59个,女孩44个,年龄在2—6岁。发生手足口病25例,罹患率为24%。  相似文献   

19.
崔烨 《中国医药指南》2011,9(32):343-344
目的了解手足口病临床流行病病例特征,为手足口病防治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历史常规资料分析方法对2009年4月2010年至7月来九台市医院感染科的手足口病患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该病多发于5岁以下儿童,患者年龄平均1.5岁,住院时间各不相同,平均为5.1d,男女比例为1.5∶1,病程多为两天。结论重视手足口病的三级预防,缩短发病至入院时间,落实"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措施,加强疾病预防知识的宣传,加强对早期病例的识别、诊断、救治能力,提高个人卫生意识,是预防救治疫情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2009~2017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6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流行特征,为重症手足口病患者防治工作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方法6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手足口病重症病例标本进行实验室检测。分析患者发病概况以及病毒分型、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时间分布、地区分布、职业分布)。结果2009~2017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632例重症手足口病患者中,2010年发病例数最多,为133例;2016年最少,为33例。重症病例肠道病毒病原学检测分型中肠道病毒71(EV 71)型占39.56%(250/632),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 A16型)占27.22%(172/632),其他肠道病毒占33.23%(210/632)。2009~2017年珠海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重症手足口病病例的发病时间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发病的高峰期为4~7月份,8月份患者数有所减少,9~11月为全年次高峰。农村重症手足口病发病率为66.46%(420/632),高于城镇的33.54%(212/632)。发病患者中男性多于女性,且多发于<5岁以及散居儿童。结论由珠海市妇幼保健院的研究可知,重症手足口病的发病具有季节性特征,多发于5岁以下长居农村的散居儿童,且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病原学分型以EV 71为主。医院要针对疾病的特点对高发人群开展重点防治措施,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