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总结应用RF与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体滑脱症的效果.方法对19例腰椎滑脱患者行手术治疗.其中Ⅰ度滑脱3例、Ⅱ度10例、Ⅲ度6例.均为峡部裂性滑脱,伴有神经症状,严格保守治疗无效.采用后路减压、RF系统复位固定、椎体间植骨融合的方法.结果所有患者滑脱椎体得到复位并融合,神经症状消失.平均随访8个月(3~12个月),优14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9.5%.结论RF系统可使椎体完全复位,增加了融合面积,恢复了脊柱生物力学功能,同时解除神经的受压;椎体间植骨接触面大可达到较高的融合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侵袭性脑膜瘤的临床特点以及对应的外科治疗特点,为该领域疾病的治疗提供研究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80例侵袭性脑膜瘤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外科治疗情况等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80例患者中,有63例患者的WHO病理学分级为Ⅰ级,有7例患者为Ⅱ级,有10例患者为Ⅲ级;手术切除范围Simpson分级为Ⅰ级的患者有37例,为Ⅱ级的患者有35例,为Ⅲ级及川级以上的患者有8例.结论 侵袭性脑膜瘤最为常见的临床病理学类型为WHO病理学分级的Ⅰ级类型,而在进行患者不同部位的肿瘤切除手术时,应该尽量保证全切,确保患者术后不会复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的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方法和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0年5月~2012年10月在我院治疗的120例均需进行牙周基础治疗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2、4、6个月对患者患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进行记录.结果:在治疗后的2、4、6个月的患牙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均有明显地改善,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且牙周基础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探诊深度、临床附着丧失、出血指数和牙齿松动度则较之前明显(P<0.05),尤其以第一恒磨牙明显.结论:牙周基础治疗对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与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均具有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4.
侵袭性真菌感染是ICU患者院内感染的主要原因,临床死亡率极高,早诊断、早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随着实验室检测技术的不断更新,侵袭性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率逐渐增高。现在,临床对于侵袭性真菌感染提出了分级治疗策略。本文就ICU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研究进展情况进行综合论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牙周基础治疗对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1-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50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广泛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30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患者20例。对所有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比较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后1,3,6个月的牙周探诊深度(PD)、附着水平(CAL)和探诊出血指数BI)。结果:经牙周基础治疗后所有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和探诊出血指数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有显著性改善,有显著性差异。并且,牙周基础治疗时间越长,患者的牙周探诊深度、附着水平和探诊出血指数以及牙齿松动度较治疗前改善情况越明显。结论:侵袭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是一种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的治疗方法,对侵袭性牙周炎具有很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效果。方法选择脑卒中偏瘫患者54例,除常规治疗外进行康复治疗。并同时选择相同病例的脑卒中偏瘫患者(未进行康复治疗)为对照组。均在治疗前后采用Brunnstrom 6分级法,步行能力分级,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分级采用Barthel指数分级法进行评价。结果康复治疗降低了致残率,提高了ADL能力,改善了生活质量。结论康复治疗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7.
外伤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附31例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外伤性脑梗死(TCI)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1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伤后1年按GOS分级判断预后,恢复良好16例,中残6例,重残4例,植物生存1例,死亡4例。结论早诊断、早治疗可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及生活质量,降低患者的致残率、致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和类风湿因子在类风湿性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分别用ELISA法、免疫散射比浊法检测48例RA患者和20例非RA患者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抗CCP抗体和RF,分析抗CCP抗体、RF及两者联合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抗CCP抗体的敏感度为66.7%,RF的敏感度为75%,经检验两者无显著性差异。抗CCP抗体的特异度为96%,RF的特异度为84%,两者有显著性差异。两者联合检测可提高敏感度91.7%,特异度下降80%。结论抗CCP抗体对RA的诊断敏感性与RF相当,但特异性较RF明显增高,若两者联合检测有助于提高RA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9.
陈深源  陈小玲 《当代医学》2011,17(19):46-47
目的探讨断指分型分级在急诊的手指再造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患者8例,损伤手10指。所有病例均进行分型分级和缺损度分类。对两类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例损伤手指均获得分类分级资料和缺损分度资料。两种资料有一定的对应关系。分型分级资料未出现a、b、c级,缺损分度资料中,未出现II、V度、VI度缺损。8例患者中,6例患者9指给予游离的足趾对手指进行再造,1例患者1指实行腹部皮瓣对手指进行手指再造。手术后经过良好的护理,再造的手指均成活,8例患者9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断指分型分级应用于急诊手指再造中,可弥补手指缺损分度的局限性,在治疗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脑血管意外患者早期康复治疗对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0例脑血管意外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以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后进行功能评定。结果:治疗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显著改善、致残率明显下降。结论: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早期给予综合性的康复治疗可明显提高脑血管意外患者的生活功能、减少致残率、提高患者回归社会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侵袭性肺曲霉病的诊断方法,分析伊曲康唑治疗侵袭性肺曲霉病的疗效,以供临床参考。方法对我院2007年9月-2011年4月收治的74例侵袭性肺曲霉病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患者的临床治疗方法。将患者按照治疗的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治疗,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治疗基础上。给予伊曲康唑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诊断侵袭性肺曲霉病需要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和发病原因进行联合诊断。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侵袭性肺曲霉病的临床诊断较为困难,其需要医生给予综合诊断,伊曲康唑治疗此疾病可取得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目的通过分析43例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探讨较为实用的临床诊断标准、临床分级,以及全面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将本科1999年1月~2002年4月收治的脑弥漫性轴索损伤患者43例,按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分级,对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死亡率及致残率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死亡率46.4%,其死亡率的高低与GCS记分及瞳孔改变密切相关,亚低温等综合治疗措施,不实为临床上行之有效的治疗DAI方法,比较几种不同的临床分级方法,证明Levi分级法实用、准确、简明.结论结合临床表现及影像学表现的诊断方法实用、有效,Levi分级法对判断病情及预后均有较好的临床实用价值,以亚低温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是DAI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类风湿因子(RF)、抗角蛋白抗体(AKA)、抗环瓜氨酸肽抗体(抗CCP抗体)、抗瓜氨酸化波形蛋白(MCV)抗体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的表达及其对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80例RA患者6、1例非RA风湿病患者以及30例健康成人的血清标本,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RF;酶联免疫吸附法定量检测抗MCV和抗CCP抗体,免疫荧光法检测AKA,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RA患者的4项抗体阳性率均明显高于非RA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串联检测对RA诊断的敏感度下降,特异度升高至99.4%。结论:抗MCV诊断RA的灵敏度最高,抗CCP的特异度最高,RF+抗MCV+AKA和RF+抗MCV+抗CCP的联合检测可降低单项检测造成的漏诊,提高诊断的特异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在膀胱移行细胞癌(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nla,T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9例膀胱TCC石蜡切片和18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进行COX-2蛋白检测。对阳性表达率与肿瘤分级及侵袭性间的相关性与TCC分级及侵袭性进行分析。结果 COX-2蛋白在膀胱TCC中表达率为63.2%,正常膀胱黏膜无表达(P〈0.01)。低分级TCC阳性率36.4‰高分级为92.8%(P〈0.05)。表浅TCC阳性表达率38.9%,浸润TCC为77.4%(P〈0.05)。结论 COX-2在高分级和侵袭性膀胱TCC中阳性表达率显著上升,可能会成为膀胱肿瘤患者恶性度和判断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指标,并有可能成为治疗人类TCC的作用靶点。  相似文献   

15.
抗环瓜氨酸肽抗体定量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以关节滑膜有慢性炎症和血管翳形成,软骨和软骨下骨破坏,最终造成关节畸形和强直为主要病理改变的自身免疫性疾病.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阻止RA病情发展、减少致残率的关键[1].目前临床上常用类风湿因子(RF)作为血清学的诊断指标.由于RF的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均不高,不利于早期诊断.因此,寻找特异性检测指标对RA进行早期诊断,成为近年来类风湿关节炎研究的重点.我们对118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抗环瓜氨酸肽(抗CCP)抗体定量检测,以评价其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断中的价值,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与西药联合治疗对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炎症指标的改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石家庄市中医院接受治疗的107例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临床治疗方案的差异性按照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对照组53例给予甲氨蝶呤和塞来昔布治疗,治疗组54例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1(IL-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沉(ESR)、临床症状体征积分及类风湿因子(RF)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21 d后,两组患者CRP、IL-1、TNF-α、ESR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CRP、IL-1、TNF-α与ESR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 0. 05);两组患者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度、晨僵时间积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关节肿胀度、关节压痛、关节发热度、晨僵时间积分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RF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 0. 05),且治疗组RF水平低于对照组(P 0. 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湿热痹阻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通过清热利湿通络中药外用与西药联合治疗,可有效缓解临床症状、体征,减轻炎症反应,控制RF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射频消融(RF)术前行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与RF术后行TACE两种联合治疗方案对肝癌的疗效。方法:将接受TACE与RF联合治疗的61例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分为两组。一组为TACE RF组,32例:另一组为RF TACE组,29例。分别将两组治疗后肿瘤缩小率、消融率、瘤周血流信号、AFP值及治疗后6个月、12个生存率进行对比。结果:两组五种指标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ACE RF组优于RF TACE组。结论:对于中晚期不可切除性肝癌患者提倡采用TACE RF联合治疗方案,即RF术前先行TACE,以增强两治疗方法之间互补性与疗效。  相似文献   

18.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常规糖尿病足高危因素筛查,用Wanger糖尿病足分级法进行分级,对于不同级给与相应的处理意见,借助信息管理平台对糖尿病族患者实施分级管理,形成糖尿病足分级管理路径。目的是降低糖尿病病人足部溃疡发生率、致残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社区治疗高血压的方法和途径。方法:采用建档管理、分级干预、健康教育的措施对126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干预,并比较干预前后高血压病的控制率。结果:干预前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达标率明显提高。结论:在社区对高血压病患者实行分级管理,综合个体化干预后,可大幅度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从而改善高血压患者的致残率、病死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脑白质疏松症全脑保护治疗临床症状及CT改变相关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LA经全脑保护治疗后临床症状及CT影像变化。方法对32例LA患者进行全脑保护治疗12周后,观察临床症状及CT影像和分级改变,同时选取30例LA患者进行一般治疗,加以对照。结果LA患者治疗12周后分级显著提高(P<0.01),CT影像检查,测量低密度区标准CT值平均提高15.07±2.0(P<0.05),认知行为障碍及锥体束征等临床症状大部分消失(P<0.05)。结论脑白质疏松症患者进行全脑保护治疗疗效显著,对减少致残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