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 毫秒
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2010年收集的303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03例ADR报告中,各年龄段均有分布,50岁以上的患者较多;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235例(77.6%);抗微生物药139例(38.7%),其次是中药制剂58例(16.2%);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有108例(28.7%)。结论:ADR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积极开展ADR监测工作,以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254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总结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s)报告,是研究其发生、临床特征、防治措施的重要方法,是ADRs监测的重要内容,对临床安全用药和ADRs的防治具有积极作用。2004年下半年,我院建立了“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由临床医师、药师及护理人员共同组成ADRs监测小组,由专人负责收集、整理和上报。现将我院2004~2006年上报的254份ADRs报告表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旨在发现ADRs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以期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最终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3.
4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436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的分析,提醒临床医务人员加强药品的安全意识,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方法:对两家大型综合性医院2年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汇总分析。结果与结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较为普遍,尤其使用频率越高,发生机会越多。严重的药品不良反应虽机率低,但危害及后果严重,要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病例报告,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我院2010年1~12月上报的200例临床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例临床ADR病例报告中,最易引起不良反应的药物为抗菌药(120例,60.0%);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13例,56.5%);50岁以上患者构成比最高(89例,44.5%);发生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168例,84.0%)。结论:ADR的发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应加强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通过“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报告系统,下载2002—2009年我院ADR报告586例,用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对有关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评价。结果:ADR发生的男、女比例为1.37:1;586例ADR报告中,349例由抗感染药引起(59.56%);其次是中药60例(10.24%)。513例(87.54%)ADR由注射剂所致。严重的ADR5例。结论:临床应严格控制抗菌药的使用指征:严格控制中药制剂的使用及溶媒的搭配;严格控制静脉滴注频率及其品种数.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应用Excel软件对泸州医学院附属中医院收集的72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和年龄、上报科室、给药途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ADR累及的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ADR类型等方面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 72例ADR涉及的药品有45种,抗感染药物居首位(36例,48.65%);β-内酰胺类是引发ADR的主要抗感染药(15例);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46例,63.89%);女性患者多于男性;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常见(22.34%)。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减少ADR的发生,促进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7.
我院36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做好药品不良反应(ADR)信息反馈工作,掌握ADR的发生动态,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现对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2009年1月至6月36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描述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上报的190份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及分析。结果涉及ADR的药品共16类,总计86个品种,以抗微生物类药物最多(25种,86例),其次为营养神经系统药物和心血管系统药物(分别为27例和21例);ADR累及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最多(65例)。结论临床应当重视ADR监测并及时报告,以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9.
唐智权  杨思芸 《中国药房》2012,(26):2472-247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08-2011年收集到的774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居首位(313例,占40.44%);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见(559例,占72.22%);60岁以上患者发生ADR最高(296例,占38.24%);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247例,占31.46%)。结论:临床应重视并加强ADR监测,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对我院2013年1-12月收集的190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90例ADR报告中,由抗感染药引起的ADR居首位(占50.52%),其次为中药制剂(占14.06%);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为常见,占56.07%;190例ADR报告中,有5例严重的ADR;ADR病例中有174例治愈,16例好转。结论:加强ADR的监测和报告有利于减少或避免ADR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及报告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解放军八一医院2006—2012年收集整理528例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528例ADR中,由抗菌药物导致的ADR最多,为312例,占总例数的46.27%;10岁以下儿童患者发生ADR较多,为238例,占总例数的45.08%,41~50岁的成年患者发生ADR较少,仅18例,占总例数的3.41%;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过敏反应最常见,为88例,占总例数的59.82%。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报告与监测工作,尤其应加强对儿童发生ADR的观察,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和中药注射剂,避免或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13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减少ADR的发生。方法:对2009—2010年收集的13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6例ADR患者中,女性所占比例(80例,58.82%)高于男性(56例,41.18%);经静脉滴注方式给药引发的ADR最多,为79例,占58.09%;抗感染药引发的ADR居首位,为79例次,占57.66%,其中以氟喹诺酮类引起的ADR最多,中成药居第2位;ADR主要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96例次,占50.53%)。结论:ADR主要由抗感染药和中成药引起,合理使用抗感染药及中成药是减少ADR的关键,加强ADR监测、提高ADR的预防和个体化用药是保证安全用药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3.
我院258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冯新  章红  李青 《中国药房》2008,19(35):2783-278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方法:对我院2006年6月~2008年6月收集到的258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给药途径、药物剂型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58例ADR中,以抗微生物类药物引起ADR最多(占64.34%);在临床表现方面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多数(占45.74%);静脉注射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7.91%)。结论:开展和加强临床ADR监测与报告工作是提高用药安全性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规律及特点。方法:对我院2006-2009年各科室上报的ADR报告中随机抽取222份进行归类、分析。结果:ADR的男女比例为1.37∶1,高发年龄段在21~40岁之间(46.84%);由抗微生物药所引起的ADR最为常见,共127例(占52.70%);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42.09%)、神经系统损害(21.94%)、消化系统损害(15.11%)等。结论:应加强ADR监测及相关知识宣传的力度,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5.
我院60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5,自引:6,他引:15  
王继美  张松贞  张林 《中国药房》2006,17(9):690-691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5年上报的60例ADR分别从报告人、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以医师和护师上报数量最多,占总例数的85.0%;与抗感染用药有关的ADR最为多见,占总例数的83.0%;给药方式以静脉滴注为主,占总例数的68.0%;ADR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损伤,其中较严重的ADR有5例。结论:加强对抗感染药物合理应用的管理及ADR监测工作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6.
462例药品不良反应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特点和相关因素,确定来年ADR监测工作方向。方法:对我院2007年度收集到的462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DR报告中20至59年龄段构成比最高;ADR涉及的药品151种,其中抗感染类药物引起的ADR占总例数的74.68%(345例),中成药引起的ADR次之;静脉给药的ADR占72.08%(333例)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是消化系统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ADR的监测和报告工作,促进合理用药、减少和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我院2010~2011年共上报212例不良反应,根据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给药途径、既往过敏史、药品种类、ADR的处理和预后、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212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不含输液)有89品种,其中中药注射剂42例,占46.5%,其次是抗感染药22例,占34.7%;静脉滴注的ADR发生率最高,占90.6%,在ADR累及的器官中,皮肤及其附件比例最高。结论:加强和重视ADR的上报,促进临床的合理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我院134例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范明霞  段露清 《中国药房》2008,19(2):131-133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及引发ADR的相关因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134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134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品共有99种(含不同剂型和规格),其中抗感染药居首位(34种,34.34%),其次为中药制剂;给药途径以静脉用药为主(94例/次,59.49%);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结论:应加强和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9.
66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某院药品不良反应( adverse drug reaction,ADR)发生的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某院2014年上报的665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老年人、儿童患者ADR发生率高;665例ADR共涉及药物20类194种,其中抗感染药35种,共引发ADR 185例(占27.82%);引发ADR的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为主,共550例;ADR累及器官和(或)系统方面,皮肤及其附件、消化系统、用药局部损害等发生率高。结论:ADR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从医护人员、患者、政府等层面增强ADR上报意识、加强ADR监测与评价,确保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20.
11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对我院2003年-2007年收集的112例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我院ADR涉及的药品种类及例次中,以抗菌药物占首位,其次是中药制剂;主要的ADR类型为皮肤及附件损害,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注射给药ADR发生率占绝大部分。结论:加强对静脉滴注抗生素和中药注射剂时的ADR观察,重视ADR监测工作,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