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2002年11月~2004年11月共收治32例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前后患儿血清及母乳中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EGF)的变化。方法 选取30例足月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停母乳72 h前后两次的患儿血清及母乳,分别检测患儿血清中的总胆红素值、EGF浓度及母乳中的EGF浓度。结果 停母乳72 h后患儿血清总胆红素值及EGF浓度较停母乳前显著下降(均P<0.05);而母乳中EGF浓度在停母乳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停母乳前后母乳中EGF浓度无明显变化,而患儿血清中EGF浓度显著下降,其在晚发型母乳性黄疸中的作用及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母乳对肠道菌群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关系影响的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为探索母乳对婴儿肠道微生态与迟发型母乳性黄疸(LBMJ)的影响,随机选择出生后(26±2)天仍有明显黄疸的母乳喂养儿、健康无黄疽母乳喂养儿及配方乳喂养儿各15例,留取出生后第28天24小时粪便,检测肠道菌群及粪胆原含量。结果显示母乳喂养儿肠道中大肠杆菌和梭菌的建立较配方乳喂养儿明显延迟(P<0.05),粪中粪胆原含量配方乳喂养儿明显高于母乳喂养黄疸儿(P<0.005)。提示转化胆红素成粪胆原的肠道菌群建立延迟,可能是LBMJ发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早发型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在生后3-4天出现皮肤黄疸,血清胆红素的峰值超过生理性黄疸的平均值,临床表现除黄疸外无其它特殊症状和体征。血清胆红素以间接胆红素(unconjugated bilirubin,简称UCB)增高为特征。近年来国内外对UCB造  相似文献   

5.
母乳性黄疸是母乳喂养新生儿出现的黄疸,足月儿多见,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根据发病时间的不同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早在1860年Frerichs首次提出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疸有关,直至1963年Newman等发现母乳喂养是迁延性黄疸的危险因素之一,1964年Arias才正式提出母乳性黄疸(breast milk jaundice)的概念,并证实暂停母乳喂养可减轻黄疸。近年来随着母乳喂养的普及,以及临床工作者对母乳性黄疸认识的提高,其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因而成为近几年黄疸相关研究的热点问题之  相似文献   

6.
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母乳性黄疸临床观察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干预母乳性黄疸疗效,并探讨其机制,检测"妈咪爱"治疗前后血清和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值、胆汁和粪便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结果显示"妈咪爱"制剂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从130.60±20.06μmol/L下降到61.20±16.04μmol/L(P<0.05),十二指肠液β-GD从1859.91±908.60U/100ml下降到858.26±260.90U/100ml,粪便中β-GD从4053±983.0U/100ml下降到2110.9±1541U/100ml(P<0.05);而对照组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可以结论,"妈咪爱"调节剂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和肠道及胆汁中β-GD活性.  相似文献   

7.
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63年Arias,Newman及Gross分别报道了母乳喂养与新生儿黄疽之间存在一定关系。母乳性黄疫是指发生在健康足月的母乳喂养儿中的以求结合胆红素为主的高胆红素血症,分为早发型和迟发型两种类型。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母乳性黄疽的发生率有上升的趋势。Schneider总结了1966-1985年所有英文文献,结果发现母乳喂养地血清胆红素大于ZO5umol/L(12mg/dl)的占12.8%(人工喂养儿为4.O4%),大于256卜mol/L(15mg/dl)的占2.O3%(人工喂养儿为O.33%),母乳喂养儿发生高胆红素血症的机会明显大于人工喂养儿‘”。Maisels调查…  相似文献   

8.
母乳性黄疸研究进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母乳性黄疸是新生儿黄疸中较常见的疾病,1986年美国Gourley报道,在母乳喂养儿中高达34%。它的特点为:母乳喂养儿;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胆红素高于生理性黄殖(足月儿2周内大于204μmol/L,早产儿2周内大于255μmol/L);无贫血及其它临床症状,生长发育良好,肝功能正常,体重仍然增加;排除了溶血病、甲状腺功能低下、母亲糖尿病、遗传性肝脏转移酶缺乏、暂时性家族性高胆红素血症、败血症、窒息、产伤等;实验室检查:结合胆红素、血红蛋白、网织红细胞及红细胞计数正常,仅有未结合胆红素增高。母乳性黄疸又可分为早发性母…  相似文献   

9.
我院于2000年6月-2006年6月诊治新生儿黄疸200例,其中母乳性黄疸(BMJ)102例,占51%,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微生态调节剂干预母乳性黄疸临床观察和机制探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蔡宝珍  黄志华 《新生儿科杂志》2002,17(4):150-151,164
观察微生态调节剂(妈咪爱)干预母乳性黄疸疗效,并探讨疗其机制,检测“妈咪爱”治疗前后血清和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值、胆汁和粪便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D)活性。结果显示:“妈咪爱”制剂干预组血清总胆红素值从130.60±20.06μmol/L下降到61.20±16.04μmol/L(P<0.05),十二指肠液β-GD从1859.91±908.60U/100ml下降到858.26±260.90U/100ml,粪便中β-GD从4053±983.0U/100ml下降到2110.9±1541U/100ml(P<0.05);而对照组十二指肠液胆红素值则无明显变化(P>0.05)。可以结论,“妈咪爱”调节剂能降低血清总胆红素值和肠道及胆汁中β-GD活性。  相似文献   

11.
β-葡萄糖醛酸苷酶与母乳性黄疸关系的观察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动态观察母乳、新生儿粪便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β-glucuronidase,β-GD)活性变化的规律及其与血清胆红素浓度的关系。方法以纯母乳喂养的18例母乳性黄疸患儿和12例生理性黄疸儿为观察对象。于生后第1、2、3和4周测定母乳及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和血清胆红素浓度。结果母乳中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组第1、2、3、4周(中位数,M)分别为178、102、134和91kU/L,生理性黄疸组分别为320、128、182、164kU/L,两组各期差异无显著性(P>0.05);新生儿粪便中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组分别为(512±291)、(660±153)、(629±282)和(639±237)U/g,生理性黄疸组分别为(672±118)、(582±270)、(573±211)和(714±153)U/g,两组差异亦无显著性(P>0.05)。母乳性黄疸组血清胆红素浓度与母乳及粪便中酶活性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24和0.027(P>0.05);生理性黄疸组分别为0.109及0.140(P>0.05),两组均无相关性。结论β-GD活性在母乳性黄疸的发病机理中不是唯一的或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母乳性黄疸7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由于大力提倡母乳喂养,母乳性黄疸的患病率也明显增加。我院儿科于2004年7月~2005年7月收治的160例黄疸患儿中有78例为母乳性黄疸,几乎占50%。本研究对母乳性黄疸患儿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讨论。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78例患儿中男40例,女38例;早产儿10例,足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葡萄糖醛酸转移酶UGT1A1 G71R基因突变对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黄疸程度的影响。方法收集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56例,用套式PCR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RFLP)确定UGT1A1 G71R基因型,通过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胆红素水平。结果UGT1A1 G71R突变纯合子5例,杂合子24例,野生型27例。UGT1A1 G71R等位基因频率为30.36%。UGT1A1 G71R纯合子或杂合子组(n=29)与UGT1A1G71R野生组(n=27)的胆红素水平分别为(237.85±31.92)μmol/L、(214.49±32.48)μmol/L,前者明显高于后者(t=2.7141,P=0.0089)。结论晚发型母乳性黄疸患儿如存在UGT1A1 G71R基因突变,临床上黄疸程度较重。  相似文献   

15.
母乳性黄疸68例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1995年1月~2000年1月间我院共收治68例母乳性黄疸儿,现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 一、一般资料本组68例均为足月儿。男36例,女32例。诊断标准及分型依据(实用儿科学)等[1,2]。62例纯母乳喂养,6例母乳喂养为主,偶加少量牛奶。晚发型53例,占77.9%,早发型15例占22.1%,并上呼吸道感染、腹泻各6例,脐炎4例。 二、黄道临床分布与治疗1.血清胆红素与入院日龄分布:见表1。2.治疗及预后:入院后停母乳喂养62例(91 %),应用光疗、白蛋白或鲁米那口服37例(54.4 %),停母乳48 …  相似文献   

16.
母乳性黄疸的早期干预治疗非常重要 ,现将我院产科分娩的新生儿 786例 ,发生母乳性黄疸 177例 ,总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  1996~ 1998年我院产科分娩新生儿 786例 ,按喂养方式分成三组 :混合喂养组 2 6 0例 ,婴儿生后 3d因母乳不足加喂牛乳或代乳粉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19例 ,迟发性 2例。纯母乳喂养 2 40例 ,除母乳喂养外不加代乳品包括水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71例 ,迟发性 3例。母乳干预组2 86例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 80例 ,迟发性 2例。共确诊母乳性 177例。其中早发性 170例 ,男 88例 ,女 82例。迟发性母乳性黄疸 7例 ,男 4例 ,女…  相似文献   

17.
母乳性黄疸家庭治疗方案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母乳喂养率的提高 ,新生儿母乳性黄疸的发病率也随之提高 ,母乳性黄疸也会出现胆红素脑病[1] ,为避免高胆红素对神经系统的毒性 ,应早期治疗和早期干预。为探讨切实有效的家庭治疗方案 ,我们对 5 6例母乳性黄疸儿给予家庭治疗 ,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一、对象  1998年 11月~ 2 0 0 0年 12月门诊随访病人5 6例 ,男 30例 ,女 2 6例。就诊日龄 :15~ 2 1d 2 8例。~ 2 8d16例 ,~ 40d 12例 ,均为足月顺产新生儿 ,无产伤及窒息史 ,无头颅血肿 ,第 1产 5 4例 ,第 2产 2例 ,出生体重 2 .8~4.2kg ,平均体重 3.4kg ,均为纯母乳喂养 ,母…  相似文献   

18.
早发性母乳性黄疸(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相似文献   

19.
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抚触可从多方面促进婴儿的健康成长,其作为现代医学的一种重要辅助手段,正日益受到各国儿科界的广泛关注。为了进一步探讨抚触对新生儿的作用,我院对30例健康足月新生儿进行抚触,观察抚触对早发型母乳性黄疸的干预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综合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我科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应用思密达、茵陈蒿汤加味治疗新生儿母乳性黄疸 32例 ,疗效显著 ,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一、一般资料  1999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在我院诊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 6 0例 ,将其分成思密达、中药汤剂治疗组 32例 ,男 18例 ,女 14例 ;年龄 2 0~ 4 0d ,均为足月儿 ;血清胆红素 2 0 5 .8~ 370 .2 μmol/L ,以未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 ,对照组 2 8例。两组性别、就诊时间、胎龄、血清胆红素等临床资料无明显著差异。二、诊断标准  1.均为单纯母乳喂养。 2 .皮肤黄染时间为生后 3~ 7d ,并逐渐加深 ,持续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