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仇毅洲 《现代保健》2012,(16):126-12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研究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76例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患者,其中常规治疗的患者38例(对照组),采用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的患者38例(研究组)。统计分析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58%,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7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动脉血气的pH值、PaC02、Pa02均得到明显的改善(P〈0.05);且研究组的指标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AE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显著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和吗啡联合治疗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竭的疗效及临床价值。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08年3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老年重症急性左心衰患者60例,其中3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机械通气及吗啡联合治疗(治疗组),另22例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疗效及死亡率,比较机械通气前后心率、呼吸及血气变化。结果治疗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好转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前后血气改善明显(p〈0.05)。结论机械通气联合吗啡是重症急性左心衰积极、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吸入一氧化氮辅助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的效果分析。方法将130例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新生儿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两组均给予常规机械通气与药物治疗,在此基础上治疗组给予吸入一氧化氮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氧合指数、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值;治疗后随访6个月,观察预后情况,包括死亡、并发症等。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4%(62/65)比84.6%(5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氧合指数和动脉与肺泡氧分压比值明显优于对照组[(365.38±45.27)mmHg(1mmHg=0.133kPa)比(267.77±50.33)mmHg、0.38±0.12比0.27±0.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新生儿治疗后随访6个月,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7.7%(5/65)比21.5%(14/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一氧化氮辅助治疗急性低氧性呼吸衰竭能有效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其机制可能与改善血气指标有关。  相似文献   

5.
段玲 《现代保健》2009,(32):33-3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机械通气(NIPPV)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32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通气组和对照组,对照组19例,给予吸氧、药物等常规治疗;通气组13例,给予常规治疗的同时加用NIPPV治疗。监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气指标均有改善,治疗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疗效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NIPPV治疗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0例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pH值、PaO2明显高于对照组,PaCO2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0.01)。结论:无创机械通气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血气指标。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陈云春 《中国卫生产业》2014,(8):152+154-152,154
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对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氧代谢及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年10月-2012年10月来我院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的12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对照组60例,治疗组60例。对照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联合无创正通气进行治疗。治疗组患者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纳洛酮共同治疗慢阻肺呼吸衰竭。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组患者肺通气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d后与治疗1d后肺通气功能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肺换气功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4d后与治疗1d后肺换气功能2差异明显(P〈0.05)。结论慢阻肺呼吸衰竭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联合纳洛酮治疗效果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b)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疗效。方法40例COPD合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BiPAP通气加常规治疗组(治疗组)和单用常规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定期记录生命体征、血气分析变化,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通气4小时后2组比较,治疗组较对照组PaO2、pH明显增加,PaCO2、心率和呼吸频率降低(P〈0.05);24小时后改善情况更加明显。对照组需气管插管者12例(60.6%),而治疗组仅3例(15.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组中1例(5.0%)死亡,对照组中3例(15%)死亡,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BiPAP通气可作为COPD合并呼吸衰竭的一线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R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应用口鼻面罩双水平气道正压无创机械通气(BiPAP)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COPD患者,均伴有慢性呼吸衰竭,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1个月后比较两组血气分析(PaO2、PaCO2、pH)、肺部功能情况。结果: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肺部功能与血气分析(PaO2、PaCO2、pH)均有所好转(P均〈0.05)。结论:对于COPD合并慢性呼吸衰竭患者来说,采用BiPAP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妈咪爱与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的疗效。方法将100例小儿急性腹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均给予口服思密达和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妈咪爱,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显效率,分别为78%和46%,平均止泻时间为(48.15±5.24)h和(86.16±17.89)h,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妈咪爱联合思密达治疗小儿急性腹泻疗效好,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1.
孟丽莉 《现代保健》2011,(28):39-40
目的观察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竭并发呼吸衰竭的效果。方法随机将56例急性左心衰竭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分为无创呼吸机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治疗2h后观察血气分析变化,比较气管插管率和死亡率。结果无刨呼吸机组治疗后患者PaO2和PaCO2均明显改善,常规组治疗后患者PaO2明显改善,无创组比常规组在PaO2和PaCO2方面改善明显。无创组病死率和气管插管率明显降低。结论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可使左心衰患者的动脉血氧分压迅速提高,二氧化碳分压下降,降低气管插管率和病死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发生急性左心衰,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式进行治疗,分析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在2010年2月-2011年2月所收治的50例发生急性左心衰且并发呼吸衰竭的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两组,在对照组中采用常规治疗方法,而治疗组则在该基础上采用无创正压通气的方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氧合指数以及生命体征等加以观察,并观察其在一天内病情改善的状况、死亡概率等。结果经过无创正压通气,治疗组患者各项生命体征指标改善,插管率等都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好转率高,但病死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对于伴随呼吸衰竭的急性左心衰患者来说,具有积极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09年2月-2012年1月收治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84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气管插管有创机械通气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对两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2.5%,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PaO2、SpO2显著高于对照组,PaCO2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7.5%,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症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满意,能明显改善患者的呼吸状况,且安全性好,是临床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对患者病死率的影响。方法对45例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的患者,根据是否应用机械通气辅助呼吸分为治疗组和常规组,观察治疗24h后两组患者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变化及28d病死率。结果(1)治疗组患者机械通气24h后PaO2、PaCO2及氧合指数较常规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血pH值、LVEF较常规组亦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28d病死率治疗组较常规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机械通气治疗能改善急性左心衰竭并呼吸衰竭患者的氧合状态,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究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方法:以2018年7月~2019年6月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期间本院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患者,共78例,按照入院先后顺序编号,前39例设定为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后39例设定为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和血气指标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4.87%,高于对照组76.92%,P<0.05;两组治疗前PaO2、PaCO2、SaO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PaCO2较治疗前降低,PaO2、SaO2较治疗前升高,P<0.05,组间比较观察组变化幅度更大,P<0.05。结论:无创正压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重症呼吸衰竭的临床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血气指标,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无创呼吸机治疗重症小儿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临床应用价值进行探讨。方法:以86例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的患儿为对象,都选自2017年5月~2019年3月于本院住院治疗期间,采用双盲法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将其中43例采用鼻导管吸氧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另外43例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对比两组患者血气指标改善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血气功能无明显改善(P>0.05);不同方式治疗后,两组患者的PaO2指标明显上升,其观察组上升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两组PaO指标明显下降,且下降幅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7%,对照组治疗有效率为81.4%,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于重症肺炎并发急性呼吸衰竭患儿,采用无创呼吸机治疗后,患者的血气指标得以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新生儿呼吸衰竭的病因及发病因素,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pulmonary surfactant,PS)联合辅助通气在新生儿呼吸衰竭中的治疗效果。 【方法 】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7月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新生儿科收治的121例新生儿呼吸衰竭患儿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均给予呼吸支持为主的综合治疗,联合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的49例为试验组,同期单用辅助通气治疗的7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辅助通气持续时间、总氧疗时间、治愈率、死亡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结果 试验组的治愈率(89.8%)高于对照组(69.4%),死亡率低于对照组(χ2=7.16,P<0.05);试验组的辅助通气持续时间及总氧疗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U=20.979和12.997,P均<0.01);两组的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 肺表面活性物质联合辅助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可明显提高呼吸衰竭患儿的治愈率,同时不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无创呼吸机早期及延迟治疗在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早期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2010年9月—2012年5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120例急性左心衰并Ⅱ型呼吸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无创呼吸机早期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无创呼吸机延迟治疗,观察记录两组患者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的改变、病情好转情况、住院时间、气管插管和气管切开通气例数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治疗3h后心率、呼吸频率、平均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病情好转率、住院时间及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应用无创呼吸机治疗急性左心衰合并Ⅱ型呼吸衰竭,能够较早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缩短病程,提高病情好转率,减少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通气的发生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