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清可溶性OX40配体(sOX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变化,探讨sOX40L和hs-CRP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稳定性的关系。方法选择住院患者200例,依据不同疾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组(90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0例),对照组(50例)。采用透视免疫比浊法检测hs-CRP;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sOX40L。所有患者均行冠状动脉造影,计算冠状动脉病变形态积分,并与sOX40L,hs-CRP水平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ACS组sOX40L及hs-CRP水平显著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组冠状动脉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SAP组与对照组间病变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CS患者sOX40L和hs-CRP水平与冠状动脉造影狭窄病变形态积分有明显相关性(P<0.05);sOX40L与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48,P<0.01)。结论冠心病患者血清sOX40L、hs-CRP水平升高可能提示斑块不稳定;血清sOX40L、hs-CRP水平可以有效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预测急性冠状动脉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经阿托伐他汀治疗7天前、后血浆OX40L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水平变化及两者间相关性, 探讨炎症因子在ACS发病中的作用,以及阿托伐他汀早期应用是否具有抗炎作用。方法 选取30例ACS患者为实验组,以20例非冠心病患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OX40L和hsCRP水平。结果 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ACS患者血浆OX40L和hsCRP之间呈正相关;经阿托伐他汀治疗7天后,ACS患者血浆OX40L、hsCRP水平较治疗前显著降低。结论 炎症参与了ACS的发病机制,炎症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参与ACS的发病中;阿托伐他汀在ACS早期使用可降低血浆OX40L、hsCRP水平,从而降低斑块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血清脂联素和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的相关性。方法可疑冠心病患者83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冠心病患者65例,分为稳定性心绞痛组(SAP组,21例)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组,44例),冠状动脉造影正常者作为对照组(18例)。测定各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和hs-CRP水平。结果ACS组患者血清脂联素对数水平较对照组和SAP组明显降低(P<0.05);ACS组患者hs-CRP水平高于SAP组和对照组(P<0.05)。线性相关分析表明,血清脂联素对数与hs-CRP水平呈负相关(r=-0.25,P<0.05)。结论血清脂联素与hs-CRP相互作用可能共同参与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类型冠心病患者OX40配体(OX40L)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和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458例怀疑或诊断冠心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OX40L(sOX40L)浓度和血浆CRP浓度,采用冠脉造影术和ACC/AHA评分法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结果急性冠脉综合征(ACS)组OX40L、CRP水平和冠脉评分明显高于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和正常对照(control)组(P<0.01);sOX40L与CRP呈正相关,sOX40L与冠脉评分呈正相关(P<0.01),CRP与冠脉评分呈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sOX40L和CRP水平与冠心病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及冠状动脉病变程度密切相关,sOX40L同CRP一样可作为炎症指标,预测冠心病的发生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冠脉综合征 (ACS)、稳定型心绞痛 (SAP)患者血浆血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 (OX-L DL)及其抗体 (Anti- OX- L DL)变化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A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性。方法 分别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136例冠心病 (ACS组 10 6例 ,SAP30例 )及 5 6例正常对照组的血浆血脂、OX- L DL、Anti- OX-L DL,并进行直线相关性分析。结果  1冠心病组血脂 TC、TG、L DL- C与对照组存在显著差异 (P<0 .0 1)。 2ACS组血浆 OX- L DL及 Anti- OX- L DL与 SAP组、对照组比较 ,P均 <0 .0 1;SAP组与对照组比较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 3ACS组 OX- L DL与 L DL呈正相关 (r=0 .6 4 2 ,P<0 .0 1) ;Anti- OX- L DL与 L DL无关 (r=0 .341,P>0 .0 5 )。结论 高脂血症是冠心病的绝对危险因素 ;OX- L DL及其抗体在 ACS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Anti- OX- L DL 作用不依赖于 L DL。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小板CD40L表达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关系。方法:收集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7例、ACS20例、正常对照15例,所有病例均行冠状动脉造影,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血小板CD40L的表达,采用免疫增强的透视比浊法检测血浆hs-CRP水平。结果:ACS组血小板CD40L的平均荧光强度(17.26±7.62)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10.81±2.94,P<0.01)和正常对照组(8.78±4.13,P<0.01)。ACS组血浆hs-CPR水平(8.11±6.67)mg/L显著高于稳定型心绞痛组[(2.79±1.24)mg/L,P<0.01]和正常对照组[(1.98±1.29)mg/L,P<0.01]。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40L及血浆hs-CRP与冠状动脉病变支数无相关性。冠心病患者血小板CD40L与血浆TC呈正相关(r=0.289,P<0.05)。与血浆hs-CPR、HDL、LDL、TG无相关性。结论:ACS患者血小板CD40L、血浆hs-CRP水平明显增高,血小板CD40L可能是反映斑块稳定性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在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中的临床意义及其与血脂水平和心肌酶谱间的相关性。方法观察组为56例ACS病人,包括不稳定型心绞痛(UAP)30例、心肌梗死(AMI)26例。另设对照组30名,均为体检健康者。血清hs-CRP浓度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并进行血脂、心肌酶常规生化检测。结果UAP组与AMI组hs-CRP、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与对照组比较明显增高(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浓度低于对照组(P<0.05)。AMI组hs-CRP浓度高于UAP组(P<0.05),而LDL-C与HDL-C浓度在UAP、AMI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hs-CRP浓度与LDL-C浓度呈正相关(r=0.269),与HDL-C浓度呈负相关(r=-0.385),与肌酸激酶(CK)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浓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hs-CRP可作为ACS病人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且浓度与LDL-C、HDL-C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老年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血浆网膜素-1与高敏C反应蛋白(hs-CRP)的相关性,探讨血浆网膜素-1对冠状动脉(冠脉)血管病变不稳定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根据临床表现及冠脉造影结果入选ACS组74例、稳定性心绞痛(SAP)组66例,对照组60例为健康体检中心或同时期行冠脉造影结果正常者,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浆网膜素-1水平,比较三组血浆网膜素-1、hs-CRP水平和临床特点的差异,分析血浆网膜素-1与hs-CRP及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1)与对照组和SAP组相比,ACS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显著降低、hs-CRP水平显著升高(P均0.05)。(2)相关性研究显示,ACS组血浆网膜素-1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呈显著正相关(r=0.262,P0.05);与糖化血红蛋白(Hb A1c)、心肌肌钙蛋白I(c Tn I)、hs-CRP呈显著负相关(r=-0.25,P0.05;r=-0.285,P0.05;r=-0.278,P0.05)。(3)回归分析表明hs-CRP为影响血浆网膜素-1水平的独立相关因素(t=-3.137,P0.05),而血浆网膜素-1(HR=-3.653,95%CI:-1.157~-8.218,P0.001)和hs-CRP(HR=4.552,95%CI:1.918~9.674,P0.001)均为A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调整hs-CRP后,低血浆网膜素-1水平预测ACS的危险比从-3.653下降至-2.374。结论:老年ACS患者血浆网膜素-1与hs-CRP浓度具有相关性,两者均为ACS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血浆网膜素-1可能通过hs-CRP的介导影响ACS的发生,提示血浆网膜素-1可能作为保护性因子参与了ACS发生的炎症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不同临床类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CHD)患者血浆炎症细胞因子白介素-17(IL-17)、白介素-6(IL-6)、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浓度的测定及比较,分析炎症细胞因子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并探讨IL-17与Gensini积分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于解放军第254医院住院的拟诊CHD患者114例,并分成3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61例)、稳定心绞痛组(SAP组,29例)和对照组(24例)。其中,ACS组进一步分为两个亚组:急性心肌梗死组(AMI组,30例)和不稳定心绞痛组(UAP组,31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分别检测四组患者IL-17、IL-6、hs-CRP浓度。采用Gensini评分系统评价冠状动脉严重程度,分析IL-17与Gensini评分的关系。结果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高于SAP、UAP及AMI组,而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尿酸低于SAP、UAP及AMI组(P0.05)。ACS组血浆IL-17、IL-6、hs-CRP表达高于对照组和SAP组(P0.01);AMI组血浆IL-17、IL-6、hs-CRP表达高于UAP组(P0.01);SAP组血浆IL-17、IL-6表达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和SAP组血浆hs-CRP表达浓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经直线相关与回归分析,IL-17、IL-6、hs-CRP表达水平两两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分别为0.572、0.496、0.468(P0.05)。IL-17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71,P0.05)。结论 IL-17、IL-6、hs-CRP与动脉粥样硬化(AS)形成和斑块不稳定密切相关。血浆IL-17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可能是评价ACS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的有用指标。IL-17、IL-6、hs-CRP之间存在正相关性,表明炎症细胞因子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网状联系,共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CHD的进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可溶性血栓调节蛋白(sTM)、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浆浓度与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根据冠状动脉(冠脉)造影结果,收集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心内科对照组(108例)、稳定型心绞痛组(SAP组,67例)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组(ACS组,222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sTM和hs-CRP血浆浓度,分析sTM和hs-CRP血浆浓度与冠脉病变范围的相关性和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结果:各组sTM血浆浓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CS组SAP组对照组[(97.31±4.19)pg/ml(72.16±6.70)pg/ml(52.29±2.28)pg/ml,均P0.05];hs-CRP血浆浓度ACS组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91±0.08)μg/ml(2.55±0.09)μg/ml,P=0.012],对照组和SAP组、SAP组和ACS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组hs-CRP和sTM血浆浓度与冠脉病变范围无相关性(均P0.05);sTM和hs-CRP血浆浓度无相关性(r=-0.070,P=0.116);sTM和hs-CRP血浆浓度用于ACS的判断均有显著意义(P0.001,P=0.048)。结论:sTM和hs-CRP血浆浓度均可预测冠心病患者的斑块稳定性,且对ACS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均与冠脉病变范围不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