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穿刺活检在诊断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穿刺活检标本的组织病理学形态、免疫组化及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探讨提高诊断准确率、降低误诊率的方法。方法对9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穿刺活检病例进行临床病理与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9例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女性8例,男性1例,年龄25~62岁,中位年龄43岁;肿瘤直径2~10 cm;5例为肌瘤型,3例为混合型,1例为脂肪瘤型;其中8例HMB45(+),1例HMB45(-)但melan A(+)。仅1例术前影像学诊断考虑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而未行免疫组化检测、仅依靠光镜观察,有4例得出正确的病理诊断。结论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组织形态变化多样,穿刺活检标本更易误诊或漏诊,确切的病理诊断还需借助于免疫组化,尤其是HMB45和melan A对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对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临床病理特点、免疫组化、诊断及鉴别诊断进行探讨.方法3例肝AML标本均经常规处理,HE染色和S-P法免疫组化染色,光镜观察.结果肿瘤位于肝左叶2例,肝右叶1例.3例肿瘤内均可见平滑肌、脂肪、畸形血管及造血细胞,其中上皮样平滑肌细胞为肿瘤的主要成分(>90%),瘤细胞排列呈弥漫片状、条索状或小梁状.1例肿瘤中可见炎性假瘤样区域.免疫组化染色上皮样平滑肌细胞表达HMB45强阳性.术后随访3~31个月,未见肿瘤复发.结论肝AML的形态学特点有别于肾AML,肿瘤中3种成分的比例、瘤细胞形态及组织结构均有很大变化,必须与多种肿瘤相鉴别.平滑肌细胞表达HMB45强阳性,是诊断肝AML的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AML)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结合文献分析讨论10例RAML的临床病理资料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结果 10例RAML年龄30~53岁,平均42岁,男女之比为2.3:1。均为混合型,弥漫表达Melan-A、SMA,HMB45呈散在阳性。结论①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良性肿瘤,构成该肿瘤的基本成分是平滑肌、血管和脂肪;②由于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出现平滑肌细胞不同程度的异型性,致使该肿瘤组织结构复杂多变,导致诊断困难;③平滑肌是本病唯一可靠的诊断性成分,并特征性地表达MelanA、SMA、HMB45,是确立诊断的主要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EAML)的临床病理诊断要点及鉴别诊断.方法:对2例肾EAML患者的临床资料、大体标本检查、组织病理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了黑色素瘤相关抗原[HMB45、(Pan) melanoma marker Ah21]、角蛋白(CK)、平滑肌肌动蛋白(actin)、上皮膜抗原(EMA)、波形蛋白(Vim)、S-100等在EAML中的表达.结果:EAML主要由弥漫、形态多样的上皮样肿瘤细胞组成,胞质丰富、核大异型,核仁明显,典型AML的血管和脂肪成分不明显或缺乏.肿瘤细胞特征性的免疫表型是HMB45和actin的特异性标记阳性,而上皮细胞标记(CK、EMA)阴性.结论:EAML是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罕见亚型,通过对大体标本的仔细观察及广泛取材,仍可发现少量的异常厚壁血管及脂肪组织,时诊断有帮助;免疫组化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 (AML )的临床病理特征及免疫表型。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单克隆抗体 HMB4 5、SMA、Actin、S- 10 0蛋白、CD34、F RAg及 CK在 2 0例肾 AML中的表达情况 ,并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结果 :肾 AML由畸形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脂肪混合构成。免疫表型 :肿瘤细胞特征性表达 HMB4 5、SMA、Actin。结论 :肾 AML的病理形态变化多样 ,3种主要成分的比例和分布各异 ,特征性免疫组化标记可为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及临床分析。方法将15例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总结。结果根据血管、平滑肌和脂肪在肿瘤中所占比例及分布不同,其形态各异分为经典型、肌瘤样型、脂肪瘤样型、血管瘤样型。根据平滑肌细胞形态可分为上皮样细胞型、中间细胞型、梭形细胞型、单形性细胞型及多形性细胞型。结论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临床较为少见,组织形态变异大,或对其认识不足,临床和病理诊断误诊率较高。进行了详细的病理描述,并指出临床病理表现的多样性,和与常见疾病鉴别以及免疫组化在鉴别诊断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β-catenin在肺淋巴管肌瘤病(PLAM)中的表达及其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PLAM、正常肺组织和间质性肺炎平滑肌增生各10例,朗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和血管球瘤各6例以及4例血管周细胞瘤中β-catenin的表达。结果β-catenin在PLAM中阳性率为100%,平均评分7,细胞质/膜弥漫(+);在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中阳性率为67%,平均评分3.2,细胞质强弱不等颗粒状(+);在间质性肺炎平滑肌增生、血管球瘤、郎格汉斯组织细胞增生症中阳性率分别为0、33.3%和0,与PLAM比较差异显著(P0.05)。β-catenin在血管周细胞瘤中阳性率75%,平均评分3.8,细胞核旁点状(+)。结论β-catenin可与HMB45联合应用于PLAM的诊断,并作为PLAM鉴别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epatic angiomylipoma,HAML)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方法对3例HAML进行临床病理学观察及免疫组化标记并复习有关文献。结果 3例HAML,年龄分别为46岁,38岁和16岁,均无结节硬化症。术前影像诊断为肝占位。眼观:肿瘤直径7~20cm,肿瘤境界清楚,无包膜,质地脆、易碎,可见出血、坏死。镜检:瘤组织由上皮样细胞、平滑肌样细胞、脂肪组织和厚壁血管组成。上皮样细胞体积大或巨大,呈多边形,胞质丰富,嗜酸性或空泡状,核仁明显。平滑肌样细胞呈梭形,瘤细胞弥漫性或巢团状排列。免疫组化标记:3例病例标本均表达Melan-A,例二和例三表达HMB45,例一和例二表达S-100。SMA和CD34三例病例均表达。Ki-67例一约10%(+),例二和例三均5%(+)。结论HAML是一种罕见的间叶组织源性肿瘤,组织学上由上皮样细胞、平滑肌样细胞、脂肪组织和厚壁血管组成,瘤细胞较为特异的表达Melan-A、HMB45及S-100。免疫组化标记可与其它肝脏肿瘤鉴别。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低回声为主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与超声造影(CEUS)特征.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低回声为主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患者,均接受常规超声及CEUS,并分析其影像学特征.结果 11例均经手术病理证实为少脂肪或乏脂肪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其中9例为经典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为潜在恶性的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常规超声示11例肿块均以低回声为主,肿块内部或周边可见散在点状及小片状高回声;彩色多普勒示2例为富血供肿块,2例为少血供肿块,7例为乏血供肿块.CEUS示3例为"快进快出"型(3/11, 27.27%),8例为"快进慢出"型(8/11,72.73%);7例为边缘型增强(7/11,63.64%),1例为中央型增强(1/11,9.09%),3例为同步增强(3/11,27.27%).结论 低回声为主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为少见型肾肿瘤,常规超声结合CEUS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总结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以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1月至2007年5月我科收治的6例HAML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B超、CT检查之后均行肝切除术,术后经病理及免疫组化明确诊断并随访至今。结果6例患者中女5例,男1例,多无明显临床症状,且血清学检查正常。影像学显示肿瘤形态规则、边界清晰,增强后早期及延迟增强。术中发现肿瘤位于右肝3例、左肝3例,大小为4cm×4cm×3cm~17cm×10cm×10cm。病理结果提示病灶由不同比例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及脂肪组成,免疫组化结果HMB-45(6/6)、SMA(6/6)表达阳性。所有病例手术切除后随访6~48个月,至今无复发。结论HAML在肝脏占位中并不多见,肿瘤以良性为主,但存在恶性生物学行为可能。外科医师术前诊断时应有HAML的概念,一旦诊断宜尽早手术,术后密切随诊。  相似文献   

11.
赵冬梅 《临床医学》2010,30(8):25-26
目的探讨原发性皮肤CD30+间变大细胞淋巴瘤(C-ALCL)的临床病理特征、免疫表型及预后,提高对C-ALCL的认识和病理诊断水平。方法对6例C-ALCL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化染色。结果 6例中男性3例,女性3例,中位年龄45岁。以皮肤结节为主要临床表现。组织学上具有间变大细胞淋巴瘤的形态特征,瘤细胞体积大,有明显的多形性和异形性,免疫组化6例瘤细胞弥漫表达CD30+,2例ALK+,3例EMA+,T细胞标记可有CD3、CD4、CD45RO或TIA-1的表达,均不表达CK、CD20、S-100、HMB45。结论 C-ALCL少见,掌握其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特点对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小细胞恶性黑色素瘤(SCMM)的临床病理特点、形态变化、免疫组化表达及鉴别诊断。方法应用HE染色、免疫组化SP法标记,对10例SCMM的形态学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中男性6例,女性4例,年龄32~78岁,平均48.5岁。好发部位为足、手及躯干部皮肤。SCMM瘤细胞体积小,胞质极少,巢状、弥散片状或梁状分布,多数瘤组织中含有黑色素,少数无色素,瘤细胞核深染、核异型及有不明显核仁。10例SCMM均显示HMB 45、S-100及vimentin强( )。结论SCMM易被误诊为小细胞癌、Merkel细胞癌、非霍奇金恶性淋巴瘤、PNET、骨外尤文瘤或其他小细胞恶性肿瘤,无色素者更易被误诊。HMB 45、S-100v、imentin标记阳性有助诊断。  相似文献   

13.
19例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病理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结合病史观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病理组织学特点及免疫组化表达特征。方法 光镜观察结合免疫组化学法。结果 AML由血管、平滑肌、脂肪三种成份构成,部分细胞可有异型性,偶可见核分裂。免疫组化染色:Actin(+)、Vimentin(+)、HMB45(+)、EMA(-)。结论 以上对肉瘤或肾癌鉴别诊断有较大帮助。细胞的异型性不足以作为诊断恶性肿瘤的标准,HMB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肾错构瘤的临床病理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5例肾错构瘤 (AML)患者的诊治情况 ,其中15例进行免疫组化观察。结果 15例HMB -45均阳性。结论 AML的3种成分分布、比例及病理形态变化多样 ,HMB -45阳性细胞是诊断AML的重要指标之一 ,对肿瘤直径>4cm的患者可作肾部分切除术及原位冷冻肿瘤剜除术  相似文献   

15.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10例临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AMM)的临床病理特征和鉴别诊断。方法收集10例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观察其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免疫组化染色。结果10例平均56.5岁,以“痔疮出血”就诊7例、体检发现2例、无意中发现1例。镜检示肿瘤结构复杂,细胞形态多样,瘤细胞类型可分为大透明细胞、小透明细胞、大上皮(样)细胞、小上皮(样)细胞、瘤巨细胞和梭形细胞6种。免疫组化示HMB45、S-100和Vim(+)。结论AMM恶性程度高,预后差,应及早发现,并治疗。HMB45和S-100是恶性黑色素瘤较为敏感的标记物,与Vim及CK联合应用对恶黑的诊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6.
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1例临床病理观察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目的:研究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HAML)的形态学特点。方法:收集21例HAML的临床相关资料;采用HE染色、特色染色、免疫组化、电镜等方法进行研究。结果:HAML患者的症状、体征及影响学有其特征,病理形态学上均显示有血管周上皮样细胞,血管有厚壁和薄壁两种,上皮样细胞分为4种形态,形态与免疫表型有一定的相关性,部分上皮样细胞浆PAS染色阳性且抗淀粉酶消化,电镜下可见类似前黑色素水体的特殊晶体样结构及密体。结论:HAML是一种好发于中青年女性的良性肿瘤,其特别为actin、HMB45(+)。HAML因其特殊形态、及临床特征归入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相关肿瘤。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甲状腺梭形细胞化生的临床特点、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以及生物学行为.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对4例甲状腺的梭形细胞化生,涉及3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例包膜血管浸润型滤泡癌,进行染色,并结合文献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点、免疫组化特征及预后.结果 4例中女性2例,男性2例,年龄45~67岁....  相似文献   

18.
鼻腔原发性透明细胞癌1例并文献复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鼻腔原发性透明细胞癌的临床病理学特征及诊断、鉴别诊断要点。方法:对1例鼻腔透明细胞癌进行临床病理分析及免疫组织化学研究。结果:鼻腔透明细胞癌临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鼻塞并出现间断排血性鼻分泌物。镜下瘤组织主要由多边形上皮样瘤细胞组成,排列成巢状,由富含薄壁毛细血管的纤维组织分隔。瘤细胞大小不一,核小,居中或偏向一侧,核分裂罕见,胞质丰富透亮,呈空泡状。免疫组化:肿瘤细胞显示keratin、S-100阳性,HMB-45、vimentin、actin、CGA、Syn、和α-SMA阴性;纤维组织vimentin阳性。结论:鼻腔原发透明细胞癌是罕见的肿瘤,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和免疫组织化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