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材料和方法患者,男,69岁。既往有高血压史,无明显诱因发现中腹部一包块而就诊。查体:T36.8°C。HP68次/min,血压2.04/1.29kPa(150/95mmHg)。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肝脾肋下未及,脐左侧可及一鸡蛋大包块,似有波动感。使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7.5Hz,平卧位常规(下转第216页)(上接第208页)检查。超声所见:平脐左侧腹主动脉旁探及一缺口宽0.8cm并向外膨出一椭圆形无回声区,约4.7cm×2.6cm,边界清楚,彩色多普勒显示腹主动脉与该瘤腔相通,分流处探及收缩期朝向瘤体和舒张期远离瘤体的血流频谱(图1)。最大流速21cm/s,最小流速11cm/s…  相似文献   

2.
颅内动脉瘤的比较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比较分析DSA、3D TOF MRA及CT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30例颅内动脉瘤均经血管造影和手术征实,所有病例均先后作CT、3D TOF MRA及DSA检查,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结果:DSA显示全部瘤体,呈囊状、梭形局部突出影;3D TOF MRA显示28个动脉瘤(2个假阳性),4个未显示,其显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6.7%,假阳性为6.7%。CT显示瘤体及蛛网膜下腔出血提示动脉瘤者15例,占50%;无异常者8例,占26.7%。结论:DSA仍然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3D TOF MRA虽然是显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方法之一,但对确定治疗方案价值低于DSA;CT敏感性较差,但可通过显示其间接征象提示动脉瘤。  相似文献   

3.
主动脉夹层是严重危及病人生命的心血管疾病,近年来,随着螺旋CT成像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其影像学特征越来越多的被认识,显示了螺旋CT的优越性。本文回顾性分析了7例主动夹层动脉瘤的螺旋CT表现,结合文献报告分析,以期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壁内血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简述主动脉壁内血肿的病理学特征,重点介绍导管法血管造影、CT、MRI和超声在本病诊断中的价值和限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三维对比增强MR血管成像技术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19例临床拟诊断为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患者(其中1例破裂)行三维对比增强MRA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结果 19例患者共显示假性动脉瘤瘤体18个(1例破裂未显示瘤体),呈囊袋状与母体血管相连,其中11例呈宽基底与母体血管相连,6例显示窄颈与母体血管相连,1例未显示瘤颈.动脉瘤起始部位分别为股动脉主干7例、股动脉与股深动脉根部10例,股深动脉1例.6例显示病变血管周围侧枝循环血管建立.结论 三维对比增强MRA对股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MRI动态增强三维血管造影(3D DCE MRA)及增强后梯度回波(CE—FFE)序列对主动脉夹层的诊断价值。方法84例主动脉夹层病例均进行上述两种序列检查。结果84例病例中,3D DCE MRA及CE—FFE两种序列图像的表现为:内膜片和真假腔的显示分别为82及82例,内膜破口分别显示79、76例,主动脉分支受累分别显示85及80条,血栓形成分别显示58及60例。结论MRI是诊断主动脉夹层的最佳影像学方法之一,3D DCE MRA及CE—FFE技术能给临床提供主动脉夹层的全面信息:夹层范围、内膜破口、分支受累及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7.
患者 女,53岁。活动后心悸、气促,伴左侧胸部疼痛2年,既往有高血压病史。体检:主动脉瓣区可闻及Ⅱ/6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实验室检查无异常。  相似文献   

8.
杜渭清  徐俊卿  徐健  彭勇  龚雪鹏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07-708,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韩威  刘新林  曾晖 《武警医学》2006,17(4):290-291
1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78岁,主因突发胸前区疼痛4 h收入本院心内科.患者于入院前4 h,突发胸前区疼痛,位于剑突上,疼痛剧烈且持续,呈撕裂样,伴有胸闷,气短,呼吸困难,无肩背部放射,服用“硝酸甘油”疼痛未能缓解.  相似文献   

10.
动脉瘤样骨囊肿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目的:探讨动脉瘤样骨囊肿(ABC)的影像学特点。资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ABC的影像学表现,23例均摄X线平片和CT平扫。4例行MRI检查。结果:23例ABC发生于长骨18例,骨盆5例。ABC平片表现常为偏心性膨胀性骨破坏;CT平扫可见膨胀的骨壳内缘呈清晰弧形压迹,其中骨壳完整12例,断缺11例。病灶密度不均,19例可见蜂房样低密度影或液-液平面,15例出现软组织肿块;4例MRI主要表现为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大小不一高信号囊腔或液-液平面,3例增强扫描,2例无明显强化,1例轻度强化,囊间隔在T1WI、T2WI及增强后均为低信号。结论:X线平片简便经济,但对内部结构的显示有一定限度,CT和MR对内部结构及软组织的显示明显优于前者,对ABC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1.
颅内神经元肿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目的 探讨颅内神经元肿瘤的影像学表现,评价CT和MRI对该类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经手术不病理证实的神经元肿瘤10例,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节细胞胶质瘤3例;中枢神经细胞瘤3例;胚胎发育不良性神经上上皮肿瘤(DNT)3例(7个病灶),肿瘤外形呈脑回状或结节脑回状,2个局灶性者呈中度强化,其余无明显强化。多纤维组织性婴儿节细胞胶质瘤(DIG)1例,病灶囊变明显,可见钙化,肿瘤实体明显均匀强化,结论 部分神经元肿瘤CT及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但仅造影像学表现作出诊断是困难的,须结合临床资料,可进一步提高该类肿瘤的诊断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室管膜下瘤CT及MR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瘤的CT及MR表现。结果:5例室管膜下瘤均位于侧脑室内,肿瘤有光滑清楚的边界,不侵犯室管膜下脑组织。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很少钙化。MR平扫,T1WI呈低、等信号,T2WI呈不均高信号,内呈多发小囊状信号。CT及MR增强扫描,肿瘤多无强化,或轻度强化。结论:室管膜下瘤有较为特征性的CT、MR影像学表现,CT及MR检查对其诊断及鉴别诊断极有帮助。  相似文献   

13.
淋巴管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28,自引:2,他引:28  
探讨淋巴管瘤CT和MR表现及影这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搜集经病理证实的12例淋巴管瘤,小儿3例,成人9例;CT扫描11例,MR扫描1例,回顾性分析其CT及MR表现,并与手术、病理结果结果。  相似文献   

14.
1047例骨转移瘤的影像学诊断   总被引:59,自引:2,他引:57  
目的:分析1047例骨转移瘤X线、放射计算机体层摄影(ECT)、CT及MRI表现,并比较其敏感性及特异性。材料和方法:原发肿瘤主要为肺癌(28.75%),乳腺癌(12.03%)及鼻咽癌(5.06%)等,27.03%来源不明。X线诊断988例,ECT检查126例,CT扫描97例,MRI扫描47例。结果:X线显示骨转移部位为脊椎、肋骨、四肢近段及颅骨。ECT表现多骨多处浓集灶(82.54%)或单发浓集灶(16.67%),仅1例表现为稀疏病灶。MRIT1WI表现低信号(80.85%)或其他异常信号(19.15%);T2WI呈高信号(68.85%)或其他异常信号(31.15%)。结论:MRI及ECT敏感性高于CT和X线。MRI、CT及X线特异性高于ECT。骨转移瘤首选ECT并结合X线检查,必要时做CT或(和)MRI检查。  相似文献   

15.
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戴灼南  司建荣   《放射学实践》2012,27(7):785-788
目的:探讨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的影像学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7例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患者的病例资料。肿瘤位于距骨2例、跟骨2例、髌骨、坐骨结节及耻骨下支各1例。行X线平片检查7例,CT平扫4例,MRI平扫及增强检查4例。结果:X线平片示膨胀性骨质破坏5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灶周硬化3例,病灶内小斑片状钙化1例;平片漏诊1例。4例CT均显示膨胀性骨质破坏,灶周硬化,病灶内斑点状或小斑片状钙化。MRI上病变呈膨胀性骨质破坏3例,囊状骨质破坏1例,4例病灶信号均混杂,灶周均可见低信号线状影及明显的骨髓水肿。结论:少见部位软骨母细胞瘤具有膨胀性骨质破坏及灶周骨髓水肿明显的特点,平片、CT和MRI三种检查方法联合应用对本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影像学诊断(附三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CT及MRI特征。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室管膜下室管膜瘤3例,回顾分析其CT及MRI表现。结果 室管膜下室管膜瘤的特征表现为:(1)幕上肿瘤位于侧脑室内孟氏孔附近,CT平扫呈等密度或低密度,很少显示钙化及坏死;(2)MRT1WI示肿瘤呈等、低信号,其内可见多数微囊状更低信号区,肿瘤飘浮于侧脑室中;T2WI示肿瘤呈均匀高信号;(3)CT、MR增强扫描,病灶未见强化征象。结  相似文献   

17.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表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肺硬化性血管瘤(SHL)的影像学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经手术证实的SHL影像与临床资料,女8例,男1例,年龄40~71岁,平均57.1岁。结果:影像表现为:①平片:表现为境界清楚的孤立结节或肿决,无毛刺、钙化及胸膜凹陷征,密度均匀;②CT:胸膜下、肺实质内孤立肿决、边缘光整、密度均匀、搞见钓化,增强表现为明显均匀或混杂强化;③MRI:T1WI信号高于肌肉,T2wI为高信号,T1WI和T2WI均夹杂部分点状低信号;动态增强其强化峰值出现于2.5min,静态增强为均匀、中等强化。结论:SHL的诊断主要依靠CT平扫及增强扫描,MRI尤其是动态与静态增强扫描有助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提出儿童鼻腔及鼻咽脑膨出的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以提高诊断正确率。方法:搜集并分析近年4例表现鼻腔或鼻咽肿块的儿童先天性脑膨出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总结其具有特征性临床及影像学表现。结果:额筛脑膨出3例,患侧流清涕及鼻塞、鼻腔肿块是其重要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为筛板部分缺如,颅内容物通过该骨缺损向鼻腔延伸。经蝶窦脑膜脑膨出1例,垂体下丘脑功能紊乱及鼻咽部后鼻孔肿块是其重要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蝶骨部分缺如,颅内容物通过该缺损向鼻咽部延伸。结论:表现为鼻腔和鼻咽部肿块的脑膨出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MRI在显示疝囊内容物与颅内结构的关系优于CT。  相似文献   

19.
脊柱侧凸与脊髓异常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侧凸伴随脊髓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相应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2 6例脊柱侧凸患者 ,10例行CT检查 ,应用表面遮盖成像 (SSD)三维重建及部分病例采用在二维重建图像基础进行曲面多层面成像 (CMPR ) ,11例行MRI检查 ,5例行CT和MRI两种检查。结果 :2 6例脊柱侧弯 ,婴幼儿型 4例 ,儿童型 13例 ,青年型 9例 ,其中 8例合并脊髓异常 (前两者占 6例 ) ,且全部见于 17例脊柱左凸患者。结论 :年龄较小者及脊柱左侧凸的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时 ,术前应常规进行MRI检查 ,在伴有复杂椎体及附件畸形时 ,结合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 ,可为临床提供丰富而实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20.
脑裂畸形的CT,MRI诊断(附24例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结合脑裂畸形的病理改变分析其CT、MRI表现特点,并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24例脑裂畸形资料,其中CT20例,MRI4例。结果:CT、MRI上特征性表现为由灰质相衬的裂隙横跨半球,内达侧室,外达脑表面。裂隙内端多数有侧室外壁的憩室状突起,外端脑表面开口处均有楔形或扇形扩大。所衬灰质与大脑皮层连续,CT上与皮层等MRI能良好显示脑裂畸形的病理解剖特征,且MRI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