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临床资料 患者,男,50岁。因眩晕、出汗、恶心、呕吐6d于2006年12月入我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年,最高达220/110mm.Hg。查体:血压165/100mmHg,右下肢肌张力增高,眼底见双视网膜动脉痉挛。血常规Hb208g/L,HCT0.460L/L,血糖9.2mmol/L,尿VMA82.0μmol/24h。B超示左侧肾上腺区4.2cm×4.4cm实性包块。  相似文献   

2.
为探讨山莨菪碱(654-2)持续微量泵入缓解治疗过敏性紫癜腹痛的临床效果,分析32例患者资料。将654-260mg溶于生理盐水60mL中,用微量泵先以3-5mL/h速度持续泵入,如果2h内腹痛不能缓解则每次递增1mL/h,腹痛持续缓解24h则每次递减1mL/h,至1mL/h量时,减半至0.5mL/h,如24h后仍无腹痛则撤泵,同时配合使用其它抗过敏类药物如地塞米松或泼尼松、塞庚啶、芦丁、西米替丁、钙剂、肾上腺色腙等。结果,病人腹痛缓解时间〈5d的19例(59.4%),6-10d的7例(21.9%),11-15d的4例(12.5%),16~20d的1例(3.1%),〉21d的1例(3.1%),皮疹均5d内消退。山莨菪碱持续微量泵入给药缓解过敏性紫癜腹痛,作用持续,调整剂量方便,副作用少,值得推荐使用。  相似文献   

3.
患者,男性,37岁,于2006年无诱因出现明显肥胖,以面部及腹部为主,面颊发红,可见痤疮,腹部皮肤可见紫纹,伴血压升高,最高可达180/120 mmHg,曾服用卡托普利+螺内酯+硝苯地平治疗,控制尚可。2009年患者就诊于外院诊断为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库欣综合征,腹腔镜切除右侧肾上腺。2010年12月患者觉症状无明显改善,2011年1月复查腹部 CT 可见左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头颅MRI可见垂体内结节状影,考虑垂体微腺瘤,在我院功能神经外科行伽玛刀治疗。至2011年12月患者觉体征改变不明显入我院内分泌科治疗。查体:血压176/120 mmHg,满月脸,向心性肥胖,多血质面容,颈后略显脂垫,双侧视野无偏盲,视力正常,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可见多处宽大紫纹。辅助检查:双侧肾上腺超声示左侧肾上腺形态饱满,体积增大,回声欠均(建议进一步检查),右侧肾上腺区未见明显异常(双肾上腺区气体多)。垂体瘤伽玛刀治疗后,与原外院片比较的头颅 MRI显示,垂体内异常增强低信号病变较前明显缩小。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stimulating hormone,TSH )0.57 mU/L (参考值0.27~4.2 mU/L),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 )10.45 pmol/L (参考值<10.12 pmol/L ),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 )0.0067 nmol/L (参考值0.0029~0.235 nmol/L),泌乳素(prolactin,PRL)0.59 nmol/L(参考值0.1818~0.684 nmol/L),卵泡刺激素(follicle-stimulating hormone,FSH )7.78 U/L(1.5~12.4 U/L),促黄体生成素(luteinizing hormone,LH)4.88 U/L(参考值1.7~8.6 U/L)。8:00、16:00、0:00血皮质醇分别740.75、660.6、782.21 nmol/L(参考值118.85~619.14 nmol/L),24 h尿游离皮质醇为21811.28 nmol[参考值(24 h)479.28~3211.77 nmol],ACTH<2 pmol/L。经典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未被抑制[对照日尿游离皮质醇(24 h)21811.28 nmol,服用地塞米松后尿游离皮质醇(24 h)4306.86 nmol],经典大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被抑制[对照日尿游离皮质醇(24 h)21811.28 nmol,服用地塞米松后尿游离皮质醇(24 h)1751.27 nmol]。2013年3月患者发现腹部和双侧大腿内侧紫纹较前增多再次入住我科。肾上腺CT:右侧肾上腺区结构稍乱,局部呈术后改变,可见多个点状高密度影,左侧肾上腺明显增粗,其内密度较均匀,未见明显异常密度影。垂体MRI:垂体右侧稍饱满,垂体内异常增强低信号病变较前(2011-12-12)稍减少。心脏超声:左心室肥厚,左心房扩张,三尖瓣少量反流,左心室舒张功能减低,少量心包积液。测血 ACTH 8.48 pmol/L,0:00、8:00、16:00血 皮 质 醇 分 别 为 656.17、883.93、694.32 nmol/L,尿游离皮质醇(24 h)6767.93 nmol。甲状腺功能正常。过夜法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均未被抑制(对照日8:00血皮质醇883.93 nmol/L,小剂量地塞米松后次日8:00血皮质醇556.67 nmol/L,大剂量地塞米松后次日8:00血皮质醇572.42 nmol/L),说明皮质醇分泌增多以肾上腺自主分泌为主,遂诊断:库欣综合征,右侧肾上腺全切术后;垂体微腺瘤伽玛刀术后;左侧肾上腺增生。请泌尿外科和神经外科会诊后建议患者切除左侧肾上腺,终身激素替代治疗,患者拒绝手术,建议口服类固醇合成抑制剂(甲吡酮、酮康唑、米托坦)或糖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米非司酮)治疗,患者拒绝药物治疗,嘱其定期门诊复查。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50岁,因复视3d伴左侧牙龈疼痛入院。患者3d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复视,自觉右上眼睑上抬困难,无晨轻暮重,无头痛、头晕,无发热恶寒,无恶心呕吐。同时自觉左侧下牙龈部疼痛,波及左面颊部,服用布洛芬后症状有改善。既往有糖尿病史1年。入院查体:体温37.3℃,脉搏760次/min,呼吸14次/min,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神清,左下牙龈红肿,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干湿啰音。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58岁。主因舌底肿痛3h于2007年11月1日就诊。患者3h前无诱因出现畏寒、寒战,舌底组织肿胀、疼痛,其后舌底组织肿胀不能言语,伴咳嗽、咯黄白色黏痰。既往史:近2~3年易患感冒,2007年10月腰部扭伤。查体:T39.1℃,BP 108/64mm Hg(1mm Hg=0.133kPa)。舌底组织明显肿胀,表面红肿,无溃疡。双下肺可闻及哮鸣音及湿性啰音。  相似文献   

6.
王艳红  王皞 《中原医刊》2007,34(2):58-58
患者,男,33岁,于2003年5月12日因外伤致第4—7颈椎骨折伴脊髓损伤并高位截瘫。术后5个月出现发作性头痛、全身出汗、胸闷、面色潮红、恶心等,头痛时测血压190/100mm Hg(1mm Hg=0.133kPa),含服心痛定后血压低至60/30mm Hg。血压短期内波动较大,最高达220/130mm Hg,最低50/30mm Hg,怀疑嗜铬细胞瘤,在省级医院诊治,经腹部螺旋CT、B超、化验等相关检查排除嗜铬细胞瘤,住院治疗10d,血压波动如前,血压高时用立其丁,低时用多巴胺维持,带药转回我院。患者既往无高血压病、糖尿病病史。颈部磁共振成像(MRI)示:第4—7颈椎椎体附件区可见内固定金属伪影,相应水平背侧软组织混杂,层次不清。第5颈椎-第1胸椎水平脊髓内于T1W1可见片状低信号。第4—6颈椎椎间盘向后突出,压迫硬膜囊前缘。入院诊断:颈型高血压;高位截瘫。24h动态血压监测,提示血压变异性较大:呈多峰状,幅度较大,无昼夜变化,最高血压210/120mm Hg,最低60/40mm Hg。考虑患者血压升高为颈交感神经刺激兴奋引起,给予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心得安10mg,每8小时1次口服降低交感神经兴奋性,络活喜5mg,1次/d,稳定血压,服药2次后血压波动明显减小,1d后血压即稳定在正常水平110/70mm Hg。1周后血压再次波动,最高150/90mm Hg,考虑药量不足,心得安加量为10mg,1次/6h,口服,后血压平稳,络活喜逐渐减量停服,病情稳定,带药出院。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72岁,因“突发双侧眼睑下垂24h”于2011年7月6日入住我科。患者2011年7月5日中午12时左右做完午饭后,突感视物成双,随后4~5min内双侧眼睑完全下垂,不能睁眼,不伴头晕、头痛、恶心呕吐、肢体无力等表现,既往有高血压病史8年,2003年脑梗死病史,2008年脑出血病史,遗留左侧肢体力弱。体检:神志清楚,吐词清晰,查体合作,双侧额纹等称,双眼睑完全下垂,左侧瞳孔直径约4mm,右侧瞳孔直径约2mm,光反射迟钝,右眼上视、下视、内收不能,外展可,左眼外展不到边,上下视不能,内收可,鼻唇沟等称,伸舌居中,左侧轻偏瘫,病理征(-)。门诊头颅CT扫描未见异常。入院后实验室检查:血常规、大小便常规、凝血功能均正常,HCY 16.25μmol/L(参考值3.4~13.8μmol/L),空腹血糖4.14 mmol/L(参考值3.5~6.1 mmol/L),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正常,血沉(ESR)5.0 mm/h(参考值0~15 mm/h),血清抗链球菌溶血素O抗体113.0(参考值0~200),类风湿因子<20.0 kIU/L(参考值0~30 kIU/L),脑脊液细胞数1×106/L,糖3.3 mmol/L (患者即时血糖5.6 mmol/L),蛋白0.36 g/L,氯化物125mmol/L;影像学检查:眼眶CT未见异常,2011年7月8日(发病第3d)行头颅MRI及增强检查:T1加权像未见异常,T2加权像及T2-flair可见中脑导水管周围异常高信号,诊断急性脑梗死,给予抗血小板聚集、降纤等治疗后,患者好转出院,2个月后随访,患者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
患者男,81岁,农民。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心房纤颤病史20年。因自服敌敌畏(约100ml)0.5h于2006年6月24日9:00就诊于我院急救中心。查体:血压170/90mm Hg(1mmHg=0.133 kPa);患者呈浅昏迷状,呼吸急促,面色灰暗,多汗,双瞳孔直径1mm,胸廓肌束颤动;双肺可闻及较多干、湿啰音;心率80次/min,律不齐,心音强弱不一;腹平软,肝脾无肿大。  相似文献   

9.
对7例迟发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合并睾丸结节患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7例患平均年龄(21.24±5.3)岁,血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17.2±2.5)pmol/L,17-羟孕酮(1.9±0.4)pmol/L,24h尿游离皮质醇(25.0±9.0)nmol/24h。其中5例先诊断为迟发型CAH,B超检查发现双侧睾丸结节,1例因疑诊Leydig细胞肿瘤行单侧睾丸切除,病理证实为良性睾丸结节,另1例在B超下穿刺病理确诊。B超检查示双侧结节为6例而且均为多个结节,仅有1例为单侧结节。结节均为圆形或椭圆形,质地中等,仅1例有压痛。  相似文献   

10.
双硫仑样反应致严重心血管病2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例1.男,54岁,因支气管扩张咯血接受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6g/d),10d时饮白酒约30ml,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胸闷、憋气、烦躁不安,呕吐3次为胃内容物。发病前未受刺激。门诊测血压75/40/mm Hg(1 mm Hg=0.133kPa),心电图示快速心房纤颤、心肌缺血。有冠心病史。住院查体:T36.2℃,P128次/min,R20次/min,  相似文献   

11.
1病例资料 患,男,12岁。因发现高血压1年入院。患发现高血压以来,血压最高160/120mmHg,曾用多种降压药物联合治疗,效果不佳。现用尼莫地平30mg/次,3次/d,血压控制在150~160/90~95mmHg。曾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病。既往史:否认乙型肝炎病史。入院后查24h尿钾48.4mmol/L.血浆醛固酮323.1pg/ml,肾素活性0.05ng(ml·h),血管紧张素-Ⅱ18.17pg/ml。并行肾上腺MRI发现:右侧肾上腺内侧下方可见约1.2cm×1.1cm横断截面占位灶,考虑腺瘤。尿pH7.0,SG1.015,曾有尿微量蛋白。血压控制不佳,并发现血钾低(2.59mmol/L),予静脉及口服补钾效果不佳。追问病史,半年前就曾发现血钾低,且补钾效果不佳。予安体舒通试验性治疗后,血压降至130~110/80~90mmHg.血钾升至4.11mmol/L.24h尿钾40.5mmol/L,考虑诊断肾上腺腺瘤引起的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经治疗后病情稳定。血压控制满意,择期手术。[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背景 老年人普遍存在低舒张压现象,但目前国内外高血压相关指南对于老年人的降压目标往往仅关注收缩压,对于舒张压的关注较少,舒张压维持水平不明确。目的 探讨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以及24 h动态舒张压对老年人10年生存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3-2008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部战区总医院住院的军队离退休老年人787例(年龄65~95岁),根据其24 h动态舒张压水平分为<70、70~80、>80 mm Hg三组,例数分别为352、346、89例。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比较三组随访10年期间的死亡情况,采用Kaplan-Meier生存函数比较三组随访期间的生存时间。结果 老年人的24 h动态舒张压为(71±8)mm Hg,65~79岁者高于80~95岁者(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BMI、心率、24 h动态收缩压、血红蛋白是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的影响因素(P<0.05)。在65~79岁老年人中,24 h动态舒张压<70 mm Hg者冠心病、心肌梗死患病率高于70~80、>80 mm Hg者,>80 mm Hg者高血压患病率高于<70、70~80 mm Hg者(P<0.017);在80~95岁老年人中,<70 mm Hg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70~80 mm Hg者,70~80 mm Hg者冠心病患病率高于>80 mm Hg者(P<0.017)。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对于65~79岁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80 mm Hg者因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是<70 mm Hg者的3.527倍〔95%CI(1.119,11.113),P<0.05〕;对于80~95岁老年人,24 h动态舒张压不是其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三组中位生存时间分别为149.27、161.11、161.65个月,三组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人的24 h动态舒张压受年龄、BMI、心率、24 h动态收缩压、血红蛋白的影响,在冠心病、心肌梗死、高血压的发病中起重要作用,会影响老年人的10年生存预后。65~79岁老年人的舒张压控制在70~80 mm Hg可能较为合适,≥80岁老年人的舒张压可能更适合维持在较高水平(>80 mm Hg)。  相似文献   

13.
患者,女,26岁,已婚未育,因月经延迟1年余,B 超发现右卵巢肿物1月余于2014年4月18日入院。12岁初潮,既往月经规律,自2013年3月起无明显诱因开始月经推后,3~4 d/2~3月,需黄体酮催经,2013年3月及7月外院查子宫附件彩超未见明显异常,2013年10月23日(经期第2天)我院门诊查性激素五项时:FSH 7.11 IU/L (正常:3.5~12.5 IU/L),LH 5.44 IU/L (正常:2.4~12.6 IU/L),睾酮3.23 nmol /L(0.29~1.67 nmol/L), PRL 229 mIU/L(正常:102~496 mIU/L),E2224.4 pmol/L(正常:46~607 pmol/L),门诊遂予口服炔雌醇环丙孕酮3个月,停药后于2014年2月23日(经期)复查性激素三项: FSH 5.99 IU/L, LH 10.74 IU/L,睾酮13.31 nmol /L;2月25日再次复查睾酮12.54 nmol /L。患者自诉发病以来除月经异常外无任何明显不适,体格检查无发现痤疮、多毛、声音变粗、喉结、阴蒂肥大等男性化体征。妇科检查:外阴、阴道、宫颈正常发育,子宫及双附件未扪及明显异常。2月26日我院肾上腺彩超未见明显异常;子宫附件彩超示:右卵巢大小40 mm ×25 mm,内见可疑实性占位,范围约24 mm ×27 mm,性质待定,子宫及左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2月27日查尿17-酮皮质类固醇23.93 mg/24 h 尿(正常:6~14 mg/24 h 尿),尿17-羟皮质类固醇6.36 mg/24 h 尿(正常:2~8 mg/24 h 尿),促肾上腺皮质激素3.51 pmol /L(正常:0~10.21 pmol/L)。3月28日(地屈孕酮片催经后)复查子宫附件彩超:右卵巢大小38 mm ×25 mm,内见实性占位,范围约24 mm ×24 mm,性质待定,子宫及左附件区未见明显异常。患者因故推迟至末次月经4月14日(地屈孕酮催经)干净后入院。入院后再次复查子宫附件彩超:右卵巢边缘性实性包块,考虑卵巢肿瘤,大小约23 mm ×20 mm ×26 mm,子宫及左附件未见异常;相关抗原五项未见异常。2014年4月21日于腹腔镜下行右附件切除术+左卵巢活检术,术中见:盆腔无明显积液,子宫及左卵巢大小形态正常,右卵巢稍增大,内见一实性肿物,大小约2.0 cm ×2.0 cm。术中右卵巢肿物冰冻病理结果:考虑为(右卵巢)性索来源肿瘤,较难鉴别幼年型颗粒细胞瘤与支持细胞瘤;右附件、左侧卵巢组织冰冻病理均未见恶性肿瘤细胞。最终石蜡病理结果示:(1)(右卵巢)高分化支持细胞瘤并滤泡囊肿;(2)(左卵巢)组织未见癌组织,右输卵管未见瘤组织累及。腹腔冲洗液病理:见大量红细胞,未见癌细胞。患者术后复查血睾酮值:2.00 nmol /L。标本主要镜下所见:右卵巢肿物内瘤细胞呈小巢状及腺样排列,瘤细胞核深染,部分可见核内纵沟,部分瘤细胞胞浆透亮,部分胞浆红染;免疫组化示:a -mhibln(+),CD99 (+),CR(+),Syn(-),CD56(++), CgA(-),Ki -67指数约3%细胞阳性。见图1。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手术治疗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的可行性和有效性。方法9例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行后腹腔镜手术治疗。5例有典型库欣综合征表现,4例仅有高血压或高血糖等非特异性症状。体重指数18.8—31.2,平均25.0。血皮质醇平均984(544~1746)nmol/L,尿游离皮质醇(urinary freecortisol,UFC)平均1129(347—1989)nmol/24h。CT示双侧肾上腺弥漫性增大伴多发结节,肾上腺平均8cm×5cm×4cm(6cm×5cm×4cm-10cm×6cm×3cm)。结果行后腹腔镜双侧肾上腺全切+肾上腺组织阴囊皮下种植1例,右侧。肾上腺全切+左侧肾上腺次全切除1例;右侧肾上腺全切4例(1例因出血中转开放手术),左侧肾上腺全切3例。平均手术时间116(60~165)min,平均术中估计出血量110(20~600)ml。术中无大血管或脏器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病理诊断:肾上腺皮质结节样或腺瘤样增生。术后平均随访58(12~84)个月。5例典型库欣综合征症状均消失,4例体重增加、高血压或高血糖等非特异性症状者体重和血糖恢复正常。2例右侧肾上腺切除分别在术后33和41个月因症状复发行左侧肾上腺切除。结论双侧肾上腺大结节样增生行后腹腔镜肾上腺切除是安全可行的。后腹腔镜单侧肾上腺切除可缓解大部分患者的库欣症状,对症状不缓解或复发者可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或一侧肾上腺全切、对侧肾上腺次全切除。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参数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的关系。方法采用无创动态血压仪对352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同时应用高分辨率彩色多普勒超声显像仪测量患者颈动脉IMT,分为颈动脉IMT增厚组(n=112)与非IMT增厚组(n=240)。结果①颈动脉IMT增厚组与非IMT增厚组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颈动脉IMT增厚组与非IMT增厚组的动态血压参数比较分别为:24 h平均收缩压(145.8±16.2)mm Hg(1 mm Hg=0.133 kPa)比(127.5±14.2)mm ng,24 h平均舒张压(83.5±10.2) mm Hg比(79.8±8.7)mm Hg,白天平均收缩压(149.2±15.1)mm Hg比(133.4±12.5) mm Hg,白天平均舒张压(85.6±9.8)mm Hg比(82.3±8.1)mm Hg,夜间平均收缩压(136.9±12.8)mm Hg比(118.3±12.1)mm Hg,夜间平均舒张压(77.1±10.4)mm Hg比(69.5±10.8)mm Hg,24 h脉压(69.4±11.3)mm Hg比(47.6±10.1)mm Hg,白天脉压(63.5±10.8) mm Hg比(51.5±9.8)mm Hg,夜间脉压(59.9±10.4)mm Hg比(48.7±11.2)mm Hg,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11.3±3.0)比(8.5±2.2), 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12.5±2.8)比(10.5±2.5),动态血压非勺型昼夜节律为55.3%比34.2%,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IMT增厚组24 h收缩压负荷及白天、夜间收缩压负荷明显高于非IMT增厚组,分别为86.2±11.8比76.4±12.5(P<0.05)、87.4±12.1比78.2±13.1(P<0.05)及84.1±12.6比73.2±14.2(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参数异常患者颈动脉IMT增厚的发生率增多,对靶器官损害尤其是动脉粥样硬化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16.
11.1血清钾(K,kalium) 11.1.1 正常生理参考值 火焰光度计法3.5~5.3mmol/L(13.7~20.7mg/dl);尿液钾25-100mmol/24h。  相似文献   

17.
患者,女,20岁,因左下肢乏力1个半月入院。患者1个半月前自觉左下肢乏力,无麻木、疼痛,可活动,来我院骨科就诊,诊断为左骶髂关节炎,给予扶他林等药物治疗,效果不佳。1个月前出现左侧肢体活动受限,左下肢乏力加重,来我科门诊就诊,拟诊急性脊髓炎,给予地塞米松等药物治疗,患者症状有好转。既往史、个人史、家族史、遗传史均无特殊。查体:T36.5℃,P78次/min,R16次/min,BP100/60mm Hg(1mm Hg=0.133kPa)。意识清楚,语言流利,双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5mm,对光反射灵敏,伸舌居中,左下肢近端肌力4级,踝部肌力4^-级,趾部背屈肌力0级,跖屈肌力4^-级,左侧踝阵挛、Babimki征(+),左下肢深感觉减退,左侧腹壁反射消失,余体征未见明显异常。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AIS)患者血压变异性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沈阳市第二中医医院急诊病区住院治疗的9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分别按照收缩压、舒张压的24 h压差各分为3组,之后采用常规治疗,统计治疗后(30±1)d、(90±2)d、(180±3)d患者NIHSS及ADL评分变化情况,利用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30±1)d时,24 h SBP SD25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SBP SD其他两组,且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24 h DBP SD15 mm Hg组均优于DBP SD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在(90±2)d时,24 h SBP SD25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均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15 mm Hg≤24 h DBP SD30 mm Hg组均优于24 h DBP SD≥30 mm Hg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4 h SBP SD25 mm Hg组均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24 h DBP SD15 mm Hg组均明显优于DBP SD其他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180±3)d时,24 h SBP SD25 mm Hg组的NIHSS及ADL评分均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24 h DBP SD15 mm Hg组均明显优于DBP SD其他两组,且15 mm Hg≤24 h DBP SD30 mm Hg组均明显优于24 h DBP SD≥30 mm Hg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5 mm Hg≤24 h SBP SD50 mm Hg组的ADL评分明显优于24 h SBP SD≥50 mm H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重视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特别是具有较多合并症且舒张压24 h波动大于30 mm Hg患者血压变异性的调节,降低血压波动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9.
中年体重指数与老年住院、死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Lijing  L.  Yan  Martha  L  Daviglus  Kiang  Liu  顾佳 《美国医学会杂志》2006,25(4):209-209
背景:大量证据显示,超重和肥胖有损健康。它们与高血压、高血脂等已知冠心病危险因素密切相关。但是,除此之外。它们是否对心血管疾病还有其他影响?人们对此争论不休。 目的:在人群中(无论其在基线时是否存在其他主要危险因素)评价中年时期体重指数与老年后发病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 设计:“芝加哥心脏学会工业检查项目研究”(Chicago Heart Association Detection Projectin Industry)是一项前瞻性研究,研究将基线时(1967—1973年)心血管患病风险分为低危(血压≤120/≤80mm H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00mg/dL[5.2mmol/L],不吸烟)、中危(不吸烟,收缩压121—139mm Hg。舒张压81—89mm Hg,和/或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00—239mg/dL[5.2—6.2mmol/L])以及存在下列危险因素中的1项、2项或全部3项:血压≥140/90mm Hg,血清总胆固醇水平≥240mg/dL(6.2 mmol/L),吸烟。体重指数分为正常(18.5—24.9)、超重(25.0—29.9)和肥胖(≥30)。平均随访时间为32年。 地点及参试者:共有17643人参加研究,其中既有男性也有女性,年龄为31—64岁。他们均来自芝加哥地区的公司或机构。基线时无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和糖尿病,心电图也未见重大异常。 主要观测指标:65岁以后因CHD、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住院、死亡的情况。 结果:在多变量分析中,对收缩压和血清总胆固醇水平进行校正。研究发现,在低危组和中危组中,与体重正常者相比,超重者死于CHD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3(0.33—6.25)和2.07(1.29—3.31),而因CHD住院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分别为4.25(1.57—11.5)和2.04(1.29—3.24)。其他风险组结果类似,心血管疾病的情况也大致如此,但糖尿病的情形则更为严重(低危组:死于糖尿病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11.0[2.21—54.5],因糖尿病住院的比值比[95%可信区间]为7.84[3.95—15.6])。 结论:对没有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人群和有1个或1个以上危险因素的人群而言,中年时肥胖者老年后因CHD、心血管疾病或糖尿病住院、死亡的风险高于中年时体重正常者。  相似文献   

20.
肝素联合华法林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12例临床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普通肝素联合华法林抗凝治疗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VST)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经磁共振颅内静脉成像(MRV)或数字减影血管成像(DSA)确诊CVST12例,排除抗凝的禁忌证,以肝素1000u/h或750u/h持续的静脉泵注入,开始6h查aPTT1次,24h后、每12h查1次,维持aPTT在对照值的1.5-2.5倍,〉2.5倍肝素减半量,〉3倍停用1~2h后,肝素剂量减半,24h后aPTT未达1.5倍时肝素剂量追加250u/h,持续5~7d。同时第1天晚上6时按照Roberts依年龄调整华法林负荷量方案口服华法林1次,服药后16~17h复查INR,首剂后3d,根据当天INR的结果及对应的年龄组决定当天华法林用量。第4剂的华法林剂量设定为维持量,持续3~6个月(INR2.0-3.0)。结果从1000u/h开始8例,24h内aPTT达1.5~2.5倍占7例(87.5%),24~36h aPTT〈3倍5例,36h〉3倍2例,24h aPTT未达1.5倍1例。从750u/h开始4例,24h达1.5倍1例,3例追加剂量至1000u/h,分别在12、18h达1.5倍,24、36h后〉2.5倍。用药时每天查血小板、纤维蛋白原无异常。静脉注射处出现皮肤紫斑7例,BT延长11例,牙龈出血1例。无消化道或其它部位出血者。7d复查头颅CT见2例无症状新增的颅内点状出血。完全康复7例,明显好转4例,好转1例。随访3月~2年无复发。结论CVST患者使用肝素(1000u/h开始)可尽快达到有效抗凝水平,合用华法林治疗效果良好,无严重出血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