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对54例直肠癌,7例直肠腺瘤和6例非瘤性直肠肠粘膜进行了ER、PR和CEA的标记。结果发现,的癌、直肠腺瘤与正常直肠粘膜中都有ER的阳性表达,无显著性差异(P>0.05);面在PR和CEA的阳性表达上有显著差异(P<0.05);直肠癌中ER和CEA的阳性表达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果提示,存在正正常值肠粘膜细胞中的ER在细胞癌变过程中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某些种丢失,其丢失程度随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的降低而增加,ER、PR的阳性表达程度可以做为直肠癌分化程度和预后判定的一项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 研究甲状腺疾病组织中的 ER和 PR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 1 33例甲状腺患者标本 ,其中甲状腺癌 4 4例 ,甲状腺瘤 5 8例 ,结节性甲状腺肿 1 4例 ,桥本氏甲状腺炎 7例 ,另取甲状腺瘤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 1 0例 ,采用免疫组化 S- P法进行 ER、PR检测。结果 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各种疾病中均有不等数量的 ER和PR表达 ,甲状腺疾病组织中 ER的表达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女性中 ER及 PR表达率高于男性 ;甲状腺乳头癌 <4 0岁组 ER阳性率高于 >4 0岁组 ;高中分化甲状腺癌中 ER阳性率达高于低分化组 ;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中 ER及PR阳性率高于淋巴结未转移者 ;未复发组 EF阳性率显著高于复发组。结论 性激素受体的检测可作为判断肿瘤分化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p53的表达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的ER、PR、p53。结果 34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p53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0.59%、67.65%、23.53,ER、PR、p53阳性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及临床分期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的分化程度增高、临床分期越早,ER、PR阳性率越高,而p53则越低。结论 ER、PR、p53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组织的生物学行为,对指导术后患者的内分泌治疗及评价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雌激素受体 (ER)、孕激素受体 (P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表达与病理组织学类型、手术分期及患者年龄之间的关系 ,以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与血管生成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 SABC法检测 4 8例乳腺癌ER、PE、VEGF表达。结果 :1VEGF表达在各病理组织学类型间无明显差异 (P >0 .0 5 ) ,而 ER、PR表达在低分化癌中最低(0 / 2 ) ,在高分化癌中 (6 / 6 )表达有差异性 (P<0 .0 5 )。2 PR、ER、VEGF表达与手术分期无关 (P >0 .0 5 )。3VEGF表达在 5 0岁以上肿瘤病人中阳性表达率 (76 .32 % )高于 5 0岁以下肿瘤病人 (3/ 9) ,ER、PR与年龄无关。4 VEGF表达与病人 ER、PR表达显著相关。结论 :在乳腺癌中 ,VEGF表达可能受 ER、PR的调节 ,封闭 ER、PR可能通过降低 VEGF表达而抑制乳腺癌的生长转移。  相似文献   

5.
郭莉莉  仝铁  胡庆 《贵州医药》2010,34(6):493-496
目的探讨非特殊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癌基因(CerbB-2)表达与常用化疗药物耐药因子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65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性激素受体ER、PR、CerbB-2及耐药因子P-糖蛋白(P—gp)、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ST-Ⅱ)、DNA拓扑异构酶Ⅱ(TOPOⅡ)表达,并进一步对不同治疗前提分组中各耐药因子表达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患者大都存在多药耐药现象(81.6%),耐药情况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与是否绝经无关,但与癌肿的临床分期有关;不同治疗前提分组中ER(-),CerbB-2低表达纽TOPOⅡ的表达与其它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检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ER、CerbB-2和耐药因子TOPOⅡ的表达,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治疗方案的制定和预后判断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P53、AR、ER在原发性肝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P53、AR、ER、在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及意义.方法 收集62例原发性肝癌组织及相应癌旁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P53、AR、ER的表达并进行观察.结果 P53在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正相关(P<0.05);而AR、ER在癌旁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癌组织,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5);P53、AR、ER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大小无差异.结论 P53基因突变与原发性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而且与癌组织的分化程度有显著性相关,P53高表达者预后差;AR、ER的表达则显示原发性肝癌的发生是通过受体介导机制所致,并影响其发展,为临床治疗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子宫内膜癌雌孕激素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树远  党小雨  刘蓉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1):1323-1324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阳性率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对32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53.1%、50.0%。ER、PR的阳性表达率与癌组织的细胞分化程度有关,随着子宫内膜癌组织学分级的增高,ER、PR阳性率表达率逐渐降低,ER的表达还与肌层浸润深度有关。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其测定对预测临床预后、指导临床选择内分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ER、PR与PS2、COX2、CerbB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与病理类型、淋巴转移、内分泌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检测54例乳腺癌组织中COX2、CerbB2、PS2、ER、PR的表达。结果COX2、CerbB2在乳腺癌组织的表达的阳性率与肿瘤的大小、发病年龄肿瘤分级及淋巴转移有关,(P〈0.05),在高分化癌中低表达,在低分化癌中高表达,在淋巴结转移组织中两者都高表达。PS2在ER、PR阳性的癌组织中高表达,与肿瘤的大小、发病年龄、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的关系,但与肿瘤的分化程度有关,在高分化癌中高表达,在低分化癌中低表达。结论PS2、ER、PR三项指标全阳性可预测乳腺癌患者辅助内分泌治疗疗效的可靠指标;COX2、CerbB2可作为判断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9.
p53、ER和P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和预后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道旺  马成民  王红群  杨枫 《安徽医药》2008,12(10):926-928
目的探讨p53、ER和PR在98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组织芯片平台,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R、PR和p53在98例乳腺癌和26例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状况。结果p53在乳腺癌中阳性表达率为28.6%,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相关,p53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高于癌旁乳腺组织(P=0.008);乳腺癌中ER和PR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两者分别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ER和或PR阳性表达者生存率高,且乳腺癌中PR的表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P=0.027)。多因素回归分析中,PR和临床分期与生存相关。结论p53与乳腺癌的发生和分化密切相关,ER和PR与乳腺癌的发生、分化和预后密切相关,三项指标的联合检测可用来指导临床用药和判断预后。  相似文献   

10.
子宫内膜癌组织雌、孕激素受体测定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佳华  黄瑜 《海峡药学》2004,16(6):87-89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组织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采用葡聚糖-活性炭吸附法(DCC法)对68例子宫内膜癌原发病灶组织进行ER、PR测定,同时采用免疫组化法对其中30例进行ER、PR检测。结果DCC法检测ER、PR的阳性率分别为79.4%和77.9%,免疫组化法均为86.7%。两种测定方法比较,ER与PR的总符合率分别为82.4%和95.7%。免疫组化法可在DCC法基础上进一步明确组织来源。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呈负相关。组织类型中腺癌(包括乳头状腺癌)与腺棘癌的ER、PR水平高于其他癌。ER水平与肥胖呈正相关。结论ER、PR水平与组织学分级、组织学类型均反映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ER、PR的测定对估计预后和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乳腺癌原发灶与转移灶内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 82例存在远处转移灶或腋窝淋巴结转移灶的乳腺癌患者,其中远端转移灶患者40例,腋窝淋巴结转移灶患者42例.切除患者局部组织,获取乳腺癌原发灶及转移灶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病灶中ER、PR水平.分析比较原发...  相似文献   

12.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对40例乳腺癌的P53抗癌基因(P53)、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P53阳性24例(60%),ER阳性20例(50%),PR阳性15例(37.5%),其中三项均阳性者7例,而P53与ER均阳性者14例,P53与PR均阳性者11例。结果表明:乳腺癌中P53阳性率高于良性乳腺肿瘤,差异显著(P<0.01),ER阳性率随患者年龄增大而升高;50岁以上患者阳性率明显高于50岁以下者;而P53、PR的表达与年龄无关。本组研究表明,ER、PR阳性患者采用手术治疗和术后放疗、化疗再增加内分泌治疗,可使患者5年、10年生存率明显提高,而P53阳性、ER阴性的患者无明显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脆性组氨酸三联体(fragile histidine triad,FHIT)基因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的相关性及FHIT基因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为乳腺癌治疗及判断预后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FHIT在乳腺癌组织和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癌周>5 cm)的表达,分析其与ER、PR的表达,乳腺癌的直径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等临床病理学特征的相互关系。结果 FHIT在乳腺癌和相对正常乳腺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2.0%和88.0%,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1)。乳腺癌组织中FHIT阳性表达率在伴淋巴结转移组为44.4%(12/27),在无淋巴结转移组为17.4%(4/23),两者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在肿瘤大小、组织学分级、TNM分期之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FHIT与ER一致表达者共31例,占62.0%。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FHIT和ER在乳腺癌的表达相关(r=0.307,P<0.05)。FHIT与PR一致表达者共33例,占66.0%。FHIT表达与PR表达相关(r=0.330,P<0.05)。结论 FHIT表达缺失与乳腺癌的发生及雌孕激素失衡存在一定联系,可为乳腺癌的预后判断、高危患者筛选及内分泌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乳腺癌不同分子亚型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治疗的原发性乳腺癌172例老年乳腺癌患者临床,根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及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的免疫组织化学结果,将172例老年乳腺癌分为5种分子亚型:luminal A型[ER(+)和/或PR(+)且HER-2(-)]l、uminal B型[ER(+)和/或PR(+)且HER-2(+)]、HER-2过表达型[ER(-)、PR(-)且HER-2(+)]、三阴性[ER(-)、PR(-)且HER-2(-)]和未知分型,分析不同亚型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结果 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过表达型、三阴性和未知分型所占的比例分别为65.7%、7.6%、14.0%、7.6%和5.1%。肿瘤>2 cm及组织学分级III的乳腺癌在三阴性中的比例明显大于其他类型(P<0.05)。170例中位随访时间48个月,结果显示,HER-2过表达型和三阴性乳腺癌的远处转移率均高于luminal A型(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脉管浸润情况为老年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老年乳腺癌分子分型对患者预...  相似文献   

15.
子宫内膜癌ER、PR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检测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阳性表达率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对47例子宫内膜癌组织进行ER、PR检测,结合临床及病理指标进行分析。结果ER、PR在47例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7.4%和61.7%,ER、PR的双阳性、双阴性分别为48.9%和29.8%。ER、PR在子宫内膜癌的阳性表达率与组织学分级密切相关,随组织学分级的增高,其阳性表达率逐渐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ER、PR的表达与肌层浸润、子宫外病灶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R、PR均反应了子宫内膜癌的生物学行为,是一个可以综合反映病程、病情和病变性质的客观指标,其测定对估计患者预后,指导临床选择激素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髓样癌属恶性神经内分泌肿瘤的一种,其细胞学病变基础是甲状腺滤泡旁(C细胞)恶性增殖异常分化,RET原癌基因突变作为甲状腺髓样癌基因病因,microRNA近年也被证明与甲状腺髓样癌有密切的相关性。甲状腺髓样癌缺乏特定的临床特点,病程进展速度较快,属中度恶性癌,预后相对较差、目前推荐的治疗首选“甲状腺全切术+颈淋巴结清扫术”为主的手术治疗。笔者就甲状腺髓样癌临床特征、诊疗方法、治疗手段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为临床工作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ER、PR表达在甲状腺肿瘤中的意义。方法选择2009年3月~2011年8月笔者所在医院接诊的36例甲状腺肿瘤患者和36例甲状腺良性变化的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甲状腺组织进行S-P法免疫组化分析,对ER、PR在组织中的阳性率进行检测。结果实验组(甲状腺肿瘤患者)ER、PR在甲状腺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甲状腺良性变化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中出现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的ER、PR在甲状腺中的阳性率明显高于未发生转移的患者(P<0.05)。结论 ER、PR表达在甲状腺肿瘤中具有指示性意义,可以作为甲状腺肿瘤恶化程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任秀萍  陶仪声 《淮海医药》2001,19(6):441-442
目的:研究米非司酮对子宫肿瘤细胞内凋亡调控基因bcl-2,P53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测定12例经米非司酮治疗的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P53和ER,PR的阳性表达率,并以12例未用药的子宫肌瘤患作对照。结果:服药组子宫肌瘤组织中bcl-2,ER阳性表达率较对照组显下降(P<0.01),P53阳性表达率两组差异无显性(P>0.05),结论:米非司酮可明显降低肌瘤组织中ER,PR而且可以抑制肌瘤细胞内bcl-2,表达,从而诱导子宫肌瘤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胆囊病变组织雌激素受体(ER)与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及其在发病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法进行ER、PR的检测.结果 胆囊癌、胆囊炎伴胆石症患者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胆囊炎伴胆固醇沉着症、胆囊息肉及单纯性胆囊炎患者(P<0.05),ER及PR在胆囊癌及胆囊炎伴胆石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70%及100%、50%,其阳性表达率在胆囊炎伴胆石症、胆囊癌中呈现由少到多的关系.结论 雌激素通过诱导该受体表达增加了形成胆囊结石并进一步发展为胆囊癌的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