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江苏名医吴鞠通是清代“温病四大家”之一,他编著的《温病条辨》被称为是“治温之津梁”,长期以来一直是医生案头必备的参考书。《温病条辨》中的方剂有许多来自张仲景《伤寒论》和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也有不少是吴氏的自创。这些方剂体现了张仲景、叶天士、吴鞠通等医家的学术思想,也是历代医家长期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不仅广泛用于外感温热病的治疗,也大量用于内科杂病和其他临床各科的疾病,具有很高的理论和应用价值。[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温病条辨》一书中论述了许多养阴法,诸如:①滋养肺胃法,治疗肺胃阴液受伤时,表现为口干咽燥、干咳少痰或干呕而不思饮食等证;②润肠通便法,治疗津枯肠燥、大便秘结;③泻火养阴法,治疗热盛津伤、小便不利;④益气敛阴法,治疗气津欲脱证;⑤滋填真阴法,治疗温病后期肝肾真阴耗伤;⑥育阴潜阳法,治疗虚风内动之证。 相似文献
4.
吴鞠通是温热学振的创始人之一。《温病条辨》(下称《条辨》)是其代表作,其中关于补阴的论治尤为突出,本文就吴氏的补阴治则作一浅探: 一、立法以救阴为主 《条辨》所讲的温病 相似文献
5.
吴鞠通《温病条辨》(以下简称《条辨》)首创以三焦为辨证纲领,分别论述了风温、温热、湿温等九种温病的证治,对温病学说作出了巨大贡献。同时,对于“温病察舌”亦多创见。兹浅述如下,以就正于高明。 相似文献
6.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6,(3)
"格物"就是推究事物的原理,是我国古代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早在《礼记·大学》里就有"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的记载。格物思想在我国具有悠久的思想传承和深远影响,吴鞠通是温病学派的代表人物之一,所著的《温病条辨》系统地总结归纳了当时治疗温病的经验,同时该书中也包含了其丰富的格物思想和方法。故以《温病条辨》为依据,对吴鞠通格物思想的理论基础、格物的基本方法及具体应用等进行了探讨和总结,以启迪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一、肺疟王某某,男,42岁,农民。1950年9月13日就诊。患者20天前发热(低热),咳嗽、咯痰、量多稀白。在当地治疗,用青霉素肌注,2次/日,内服中药二陈汤、小半夏汤等方加减无明显效果。诊见:低热(37.8℃),渴饮,咳嗽频作。咯痰稀白,自觉背部畏冷,舌苔薄白腻,脉弦滑。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0900/立方毫米。胸透见肺纹理增粗,余无异常。此为肺疟。治宜轻宣肺 相似文献
8.
吴氏尝谓:“后世之失,一失于测证无方,识证不真,再失于有方无法”。并谓:“不求识证之真,而妄议药之可否,不可与言医也”。所著《温病条辨》详析因症脉治,示后学以规矩,创订新方以补治温热病之不足,其对医学之贡献颇大。爰就吴氏辨证法则予以研讨,以窥其学术思想,俾读吴氏著作之参考。 相似文献
9.
吴鞠通著《温病条辨》之逻辑思维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病条辨》是温病发展史上一部不可或缺的伟大著作,是书创立了温病三焦辨证纲领,完善了温病辨治体系,至今指导着温病临床实践,但《温病条辨》并非温病理论与吴鞠通之临床经验的简单叠加,而是吴鞠通天才逻辑思维综合应用的结果。是书之三焦体系的辨证分析逻辑、条文的各种形式逻辑以及论治的模拟逻辑相结合早以突破了中医传统的形象类比思维局限,与现代科学的逻辑思维紧密融合在一起。拟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温病条辨》,揭示吴鞠通著书之天才思维逻辑,为多角度、多方位研究《温病条辨》提供基础资料;为从逻辑思维角度解读中医经典作初步尝试。 相似文献
10.
温邪致病最易耗损阴液,本文浅析吴鞠通《温病条辨》三焦滋阴方法及用药规律,上焦以透热兼以养阴;中焦以泻热兼以保阴;下焦以育阴兼以搜邪.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温病条辨》总结吴鞠通燥病辨治的治学思想,以期对燥病及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提供思路。吴鞠通认为燥病以外感为主,以三焦为通道进行传变,主要侵犯气分和血分。其病性有温凉之分,凉燥易阻滞气机出现寒化,温燥易伤津耗液出现热化。在治疗上,三焦用药有别,上焦气分病者多用辛药,中焦寒热里坚者皆用苦下,下焦血分阴伤者咸寒填精等,同时又根据卫气营血部位不同,精准用药。总之,寒者治以苦温,热者治以甘寒。《温病条辨》中深刻揭示了燥病的传变、用药规律,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燥病诊治体系。 相似文献
12.
系统总结和归纳吴鞠通《温病条辨》中湿邪的治法,结合湿邪性质及致病特点,对湿邪的三焦论治、标本兼治等诸多治法特点进行了较深入地分析。其所用湿邪的治法深合经旨,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吴鞠通将一生的温病学术经验,荟萃于《温病条辨》。他将疟、痢、疸列入湿温门中进行讨论,该书上、中、下焦篇正式条文为238条,讨论痢疾的条文为29条,笔者认为吴氏治痢思路开阔,其若干创见对后学颇多启迪。暴痢重在祛邪痢疾发病多在夏秋季节,与湿温发病季节基本相同。吴氏将痢疾以病程长短分暴痢与久痢。暴痢,常由外邪入侵所致,吴氏掌握祛邪必使邪有出路的原则,分别采取解表、淡渗、疏泄,宣化为正治大法。如因“暑湿风寒杂感,寒热迭作,表症正盛,里 相似文献
14.
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了吴鞠通《温病条辨》中运用透邪法的特点:①透邪非只解表;②透邪尤重宣肺;③透邪善用轻剂;④透邪亦喜汗解;⑤透邪不避辛温;⑥透邪处处存阴。 相似文献
15.
《温病条辨》是一部理、法、方、药系统完整的温病学专著,吴鞠通博采前贤论治温病的方法,间附自己的临床经验,辑成《温病条辨》。 相似文献
16.
本文拟就吴鞠通应用《伤寒论》方剂的学术思想进行探讨,主要从“外感初起,不忌麻桂辛温”“咳喘痰饮,赏用大小青龙”“气分大热,善投重剂白虎”“下证众多,护展承气应用”“疟在少阳,巧将柴胡变法”“温痛寒化,仍须回阳救逆”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7.
18.
白虎汤首见于<伤寒论>,乃属辛凉重剂,善清气分邪热,主治外感热病,包括各种温病气分热盛之证.吴鞠通继承并灵活运用白虎汤于温病中,创造了一系列以白虎汤为基础方的白虎汤类方,包括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白虎加桂枝汤、苍术白虎汤、化斑汤等. 相似文献
19.
清代温病学家吴瑭在其著的《温病条辨》首方选用桂枝汤,曾引发中医学术界极大争议。笔通过对《温病条辨》中吴氏本人有关桂枝汤的论述进行全面研究,揭示吴氏首方运用桂枝汤的原意是微和表阳。 相似文献
20.
浅谈《温病条辨》之用辛凉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天士云:“温邪上受,首先犯肺。”《温病条辨》中云:“凡病温者,始于上焦,在手太阴。”即谓温热之邪由口鼻而入,自上而下,先病始于太阴肺经。故治肺乃为首。肺主皮毛、司呼吸,为气之主。其病则为卫分表证,或为肺经本脏病。临床上的表现,往往有以卫分表证为主,或以肺气不宣为主,或以肺热津伤为主等不同类型。温病初起,邪犯肺卫,肺是初起阶段的病变重心,以及这时温热之邪最易逆传心包,根据这一特点,吴鞠通确立病位在上焦心肺当用轻清之品,以宣肺达邪,透热外出的治疗措施,并将其概括为“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据此他在《温病条辨》上焦篇中以辛凉平剂银翘散、辛凉轻剂桑菊饮、辛凉重剂白虎汤3方治之。他破旧俗,创立新学说,对温病的认识和推动温病学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温病条辨》是祖国医学论洽外感温热病的专著,今已被誉为经典著作之一。仅就书中辛凉平、轻、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