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紧急气管插管120例临床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气管插管是抢救呼吸心跳骤停、呼吸衰竭、窒息、呼吸肌麻痹和呼吸抑制性疾病患者的重要手段。能否迅速成功地插管并在短时间内恢复通气与供氧 ,是抢救能否成功的关键因素。现将 1998年 4月~ 2 0 0 1年 10月紧急气管插管 12 0例的一些体会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观察对象 :观察对象为急诊或住院、有气管插管指征并进行紧急气管插管的患者 ,共 12 0例。其中经口插管 97例 ,男 6 3例 ,女 34例 ;年龄 8~ 85岁 ,平均 (47 6 3± 10 15 )岁 ;心脏骤停 2 4例 ,脑血管意外2 9例 ,颅脑外伤 12例 ,肺心病呼衰 5例 ,重症哮喘 4例 ,各种原因所致的…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中人工气道的护理(附27例报告)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机械通气的应用日趋广泛。我科1997年共实施机械通气27例,现将其人工气道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27例,男20例,女7例;年龄5~83岁;机械通气时间为3~235h。均使用美国纽邦E一150型呼吸机。1.2病情分类术后呼吸支持10例,外伤后呼吸功能不全9例,慢性肺部疾病4例.心脑血管意外2例,神经肌肉疾病1例,农药中毒1例。2人工气道的护理2.1人工气道的维护机械通气患者多数需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以建立人工气道。2·1·l气管插管本组经口气管插管19例,经鼻气管插管2例,全部采用一次性高容低压气囊…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河豚鱼中毒的临床特点,总结抢救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3例河豚鱼中毒临床特点、抢救方法及效果。结果23例经抢救治疗,20例治愈,其中4例重症患者及时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2~22 h后恢复自主呼吸,1 w后治愈出院;3例因就诊不及时或经抢救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最后死亡。结论提高河豚中毒抢救成功率,洗胃、导泻等对症生命支持是基础,及时建立人工气道维持有效通气是关键。  相似文献   

4.
脑外伤大手术后,一些患者病情危重不得不携带气管插管返回病房,但对气管插管患者护理不当极易形成痰痂,影响患者呼吸。我院神经外科自2003年6月-2005年12月对出现气管插管堵塞致呼吸道梗阻患者8例(包括ICU2例)病情危急,均因发现及时,抢救措施正确,患者无一例死亡,均康复出院。  相似文献   

5.
气管插管术院前急救的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2例院前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资料。结果:152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25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82。2%;27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5min。5例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22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20例安全转运至专科治疗,2例死于脑疝;117例心性猝死患者中,气管插管后98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2例溺水患者和6例不明原因呼吸心搏骤停患者,行现场气管插管后抢救无效死亡。结论:气管插管是院前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145例现场气管插管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气管插管在急救中应用的经验,以期提高整体急救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145例急诊气管插管抢救危重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 145例急诊气管插管中,138例为一次插管成功,成功率为93.3%,7例为二次插管后成功,插管时间10秒~8分钟,平均时间65秒,中位时间50秒。7例海洛因中毒和15例有机磷杀虫药中毒予以现场气管插管,成功建立人工通气后,经进一步抢救全部存活;84例脑出血的病人行现场气管插管后,82例安全转运至专科治疗,2例死于脑疝;39例现场心肺复苏患者中,气管插管后8例未能恢复有效循环死亡。结论 气管插管是急诊抢救危重病人的基础,对保证进一步心肺复苏、挽留手术机会以及提高危重患者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经鼻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在抢救慢性阻塞性肺病呼吸衰竭中的应用.方法 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患者58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其中经鼻插管33例,气管切开25例,以了解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呼吸衰竭的优越性.结果 经鼻插管33例,抢救成功31例,顺利脱机拔管,死亡2例,抢救成功率93.93%,气管切开25例,抢救成功22例,顺利脱机拔管,死亡3例,抢救成功率88%.结论 经鼻气管插管相对痛苦小,可反复进行,适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呼吸衰竭反复发作者,另外根据结果显示经鼻气管插管组使用呼吸机时间及平均住院时间均短于气管切开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急诊死亡患儿的流行病学特点,了解引起儿童急诊死亡的主要疾病谱及其变化趋势.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1 115例急诊死亡病例资料,在城乡分布、年龄、性别、入院死亡时间、死亡地点、季节及原发疾病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急诊死亡患儿男女比例为157:100,农村患儿明显多于城市患儿(城乡比例为1:2.64).到院前死亡(death on arrival,DOA)占8.07%.新生儿死亡占37.49%,婴儿占26.10%,≤1岁死亡患儿高达63.59%,是急诊死亡患儿的主要年龄层.急诊死亡患儿以每年1月为高发季节(占13.63%).急诊死亡前5位疾病分别为肺炎(14.71%)、先天性心脏病(10.40%)、呼吸窘迫综合征(9.24%)、意外伤害(8.70%)和窒息(误吸)(5.11%).因此呼吸系统疾病占急诊死亡病例的23.95%.近年因意外伤害、手足口病死亡的患儿呈上升趋势.结论 1岁以内患儿是小儿急诊死亡的高危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是患儿急诊死亡的主要病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气管插管在重度颅脑损伤急诊CT检查中呼吸道安全管理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9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院内转运急诊CT检查的急救护理措施及效果。其中25例入院时已有急性呼吸衰竭(设为呼衰组)。另有22例,入院时无急性呼吸衰竭,但仍然先行气管插管后再送CT检查(设为插管组)。其余49例未行气管插管直接送急诊CT检查(设为未插管组)。结果 96例经适当处理,完成急性CT检查。呼衰组检查过程中25例呼吸得到有效支持,未出现明显的病情变化;插管组和未插管组在送检查过程中分别有3例和8例发生急性呼吸衰竭,两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未插管组检查返回途中发生呕吐窒息3例(其中1例死亡),严重呛咳8例;插管组未发生窒息和呛咳,两组窒息和呛咳总的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应采取先气管插管控制气道后再送CT检查的抢救方法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0.
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20例呼吸衰竭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无创性机械通气治疗呼吸衰竭的临床护理要点。方法利用BiPAP呼吸机经面罩机械通气治疗20例呼吸衰竭患者,并进行临床和护理观察。结果20例呼吸衰竭患者中,15例呼吸因难症状明显改善,好转出院;3例呼吸困难轻微改善,而后病情继续恶化,其中2例行气管插管,1例气管切开,好转后出院;2例呼吸困难症状无改善,经治疗无效死亡。结论BiPAP呼吸机可明显提高呼吸衰竭患者的通气效率、改善呼吸困难症状,是抢救呼吸衰竭患者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1.
李天泉  张文军  徐世伟 《重庆医学》2015,(29):4092-4094
目的:评估早期预防性气管插管在严重创伤早期急救中价值,提高严重创伤早期急救能力。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258例严重创伤引起急性气道梗阻患者根据,观察达到梗阻标准和呼吸衰竭为对照组(n=84),出现有气道梗阻趋势进行预防性气管插管为观察组(n=174),比较平均住院时间、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病死率。结果观察组的伤员平均住院时间17.2 d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44.59%,病死率10.67%。对照组平均住院时间27.9 d ,多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67.51%,病死率3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早期预防性气管插管可对严重创伤进行较好气道管理,改善呼吸,缩短严重创伤患者住院日、降低并发症;对提高抢救成功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早期持续气管插管抢救重症药物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经验,旨在提高抢救的成功率。方法尽早清除口腔及呼吸道分泌物,迅速以便携面罩呼吸器接纯氧辅助呼吸以改善缺氧状态,赢得插管时机,然后选用呼吸机支持呼吸,密切观察病人呼吸情况作适当调整,同时加强呼吸道管理,适当应用镇静药物,把握插管留置时间及拔管指征。结果本组53例抢救成功率81%。结论早期持续气管插管抢救重症药物所致呼吸衰竭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值得推广。但须强调在插管成功后,除了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相应处理外,加强呼吸道管理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左向右分流型先天性心脏病(left-to-right shunt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L-RCHD)影响心脏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重要因素。方法对229例心脏手术同时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的可能导致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术后肺高压危象26例次,死亡6例,死亡率为23.08%。术前呼吸道感染、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手术时间、通气频率、再次插管和术后一氧化氮(nitrogen monoxidum,NO)治疗对肺动脉高压患者术后出现肺高压危象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结论术前呼吸道感染、手术时间和再次插管为肺动脉高压患者心脏外科手术术后肺高压危象的危险因素;术前吸氧、术前卡托普利、通气频率和术后NO治疗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4.
赵桂英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2,25(12):1414-1415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在抢救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中的疗效。方法:50例COPD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在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后呼吸机辅助通气治疗,观察成功率、临床表现、血气分析及SaO2变化。结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50例成功率100%,并发症少,操作时间短0.5~2min,血气分析pH、PaO2和PaCO2较前明显改善(P<0.01),SaO2上升。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引导经鼻气管插管抢救重症呼吸衰竭病人安全、迅速,插管成功率高,能有效纠正呼吸衰竭,改善通气,提高抢救病人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对抢救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的治疗意义.方法 对64例急性有机磷中毒致呼吸衰竭患者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根据呼吸指标及动脉血气分析指标分为常规插管组30例和早期插管组34例,比较两组插管前后动脉血气分析和心率(HR)的变化及治疗效果.结果 气管插管前常规插管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SaO2)较早期插管组明显降低(P〈0.05);两组插管前后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SaO2及H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插管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常规插管组(P〈0.01).结论 急救早期气管插管机械通气治疗能明显提高有机磷中毒所致呼吸衰竭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总结我院手术治疗的 4 1例先天性心脏病 (先心病 )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 (IE)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 2 3例 ,女 18例 ,平均年龄 2 2 6岁 ,术前 2 7例进行了血细菌培养 ,其中阳性 11例 (41% )。 34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 ,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感染灶 ,纠治先心病及瓣膜病变。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 1例 ,死亡率 2 4 % ,其余远期效果良好。结论 :先心病并发IE发生率有上升趋势 ;超声心电图在诊断上有重要作用 ;常规血培养有假阴性结果 ;对先心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手术治疗应采取积极态度  相似文献   

17.
[摘要] 目的 探讨婴幼儿期体外循环心脏手术对患儿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 方法 3岁以下先心病患儿30名,分为非紫绀组和紫绀组,进行心脏手术。将两组患儿的临床资料和不同时点血S-100β蛋白和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浓度进行比较。 结果 紫绀组患儿主动脉阻断和体外循环时间比非紫绀组长(P<0.05);两组病人术后0小时S-100β浓度比术前高(P<0.05),组间比较, S-100β浓度无差异(P>0.05);非紫绀组病人NSE术后所有时点比术前高(P<0.05),紫绀组病人术后6小时、术后24小时比术前高(P<0.05),组间比较, NSE浓度无差异(P>0.05),术后0小时S-100β浓度峰值与清醒时间(r=0.452, P<0.05)和机械通气时间(r=0.450, P<0.05)呈正相关;术后0小时NSE浓度峰值与主动脉阻断时间(r=0.462, P<0.05)呈正相关。术后随访,所有患儿智力正常,生长发育良好。结论 婴幼儿心脏手术,对中枢神经系统有一定影响,这些影响多为可逆的;在法乐氏四联症和室间隔缺损伴肺动脉高压患儿之间没有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8.
Pulmonary diseases such as malignancies, empyema, bronchiectasis, digestive tract malignancies, 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s, cyanotic 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 and infective endocarditis can cause clubbing. We present a 63-year-old female patient with infective endocarditis, who had clubbing that resolved very rapidly after cardiac surgery due to rupture of the mitral papillary muscle. She had persistent fever and in her echocardiographic examination rupture of the papillary muscle of the anterior mitral valve and significant aortic regurgitation was noted. She was scheduled for emergency operation and had debridement and replacement of the mitral and the aortic valves. During the follow-up, she had complaints of pain in the distal parts of the fingers. The convex shape of the nails changed and basal portions were apparently thinner and paler than the previous thickened and discoloured, hyperkeratotic nails. This newly growing tissue rapidly replaced the old thick nails in 3 days.  相似文献   

19.
黄飞琼  高玲  李仲智 《北京医学》2000,22(3):163-165
目的 探讨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治疗经验。方法 本组患儿均使用多种抗生素,感染性心内膜炎(IE)未能控制,体温下降。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治疗,摘除心内赘生物并纠正心内畸形。结果 4例患儿施行手术治疗无手术死亡,术后效果满意,术后无复发。结论 儿童先天性心脏病合并感染性心内膜炎经内科治疗效果欠佳时,应尽早手术治疗。早期诊断及时手术是控制感染降低死亡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20.
先天性心脏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1990年3月至1998年7月在我院手术治疗的44例先天性心脏病并发心内膜炎患者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 男30例,女14例,平均年龄31.2岁,血培养28例,阳性12例,37例在感染控制后手术,7例于感染活动期手术。所有病例均彻底清除了感染灶,纠治瓣膜病变及先心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