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9年以来 ,我们采用改良鼻中隔矫正术治疗鼻中隔高位 (筛骨垂直板 )及后部 (犁骨 )偏曲 ,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经CT及鼻内窥镜检查 ,诊断为鼻中隔高位及后部偏曲共 5 0例。男 2 8例 ,女 2 2例 ,年龄 19~ 5 6岁。其中筛骨垂直板偏曲 3 3例 ,犁骨部棘突5例 ,合并以上两种偏曲 12例。临床上出现鼻塞症状者 9例 ,反复性头痛 16例 ,伴慢性鼻窦炎者 2 3例。既往行鼻中隔黏膜下切除术后残留骨部偏曲者 2例。1 2 手术方法 手术在鼻内窥镜下进行 ,伴有鼻窦炎者同期完成手术。患者取平卧位 ,1%的卡因肾上腺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并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对180例鼻中隔偏曲并慢性鼻窦炎的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并鼻中隔矫正术。结果:经随访6个月-2年,全部病例无术中术后并发症,治愈率98.4%。结论:从鼻内窥镜下鼻中隔偏曲矫正术到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具有连贯性,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需切除大部分鼻中隔软骨 ,不但破坏了鼻中隔的生理解剖结构而且还易造成鼻中隔软弱、鼻中隔穿孔及鼻外形改变等并发症。 1999年以来 ,我们对鼻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作了几点改进 ,现将资料完整的 46例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46例 ,男 3 0例 ,女16例 ,年龄 15~ 60岁 ,平均年龄 3 5岁。其中中隔偏曲合并鼻甲肥大者 15例 ,合并单纯性鼻窦炎者 12例 ,合并鼻窦炎、鼻息肉者 14例 ,合并上颌窦囊肿者 5例 ,均在行鼻中隔矫正术同期行鼻腔鼻窦手术。鼻中隔偏曲类型 :“C”型偏曲者 2 5例 ,“S”型偏曲者 8例 ,…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采取最佳的鼻中隔矫正术提高通气的效果.方法 我科从2001年11月至2004年3月共行55例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其中高位偏曲33例,低位偏曲22例;单纯鼻中偏曲20例、伴鼻甲肥大11例、慢性鼻窦炎Ⅰ型2期7例、Ⅱ型3期10例、Ⅲ型2例7期,年龄18~64岁,平均年龄42岁,术中对低位矩突尽量保留筛骨垂直板、鼻中隔软骨,如高位鼻中隔软骨偏曲可局部划痕,如筛骨垂直板棘突可保留鼻中隔软骨.结果 55例鼻内窦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术中灵活保留鼻中隔骨软骨,术后通气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中隔矫正术.结论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黏膜下矫正术是鼻中隔偏曲患者手术治疗的最佳方法这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治疗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6年6月我院收治的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84例,依据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40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施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观察组实施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症状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前,两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观察组鼻塞、鼻分泌物、嗅觉障碍、头痛头昏等症状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行功能性鼻内窥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三线减张法矫正术治疗,可显著改善临床疗效,提高治疗效果,且术后并发症较低,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疗效的影响因素很多 ,其中研究最多的是窦口鼻道复合体 (OMC)解剖变异 ,作者观察了鼻中隔偏曲对其疗效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 1998~ 2 0 0 0年 ,按 1997海口诊断标准[1] 诊断的慢性鼻窦炎及鼻息肉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的患者 2 16例 ,其中鼻中隔偏曲患者98例。将同期行鼻中隔矫正术者 4 5例作为A组 ;复查至 8周时行鼻中隔矫正术者 4 0例为B组 ;未行鼻中隔矫正术者 13例为C组。矫正术时术腔未行特殊处理。三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见附表。三组在性别、年龄及病例分型分期上经统…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鼻内窥镜手术(FESS)是近年来鼻科学领域中对慢性鼻窦炎诊治的一大革命,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1] 。2 0 0 2年5月~2 0 0 3年5月,我们应用VITAL鼻内窥镜配合SAK微型切割器为2 4 8例患者行鼻窦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2 4 8例患者,男14 1例,女10 7例,年龄17~5 9岁,平均年龄4 5 .3岁,术前经内窥镜检查及鼻窦CT冠状或冠轴位扫描检查,按1997年海口标准[1] 确诊慢性鼻炎Ⅰ型10 7例、Ⅱ型95例、Ⅲ型4 6例,其中单侧病变97例,双侧病变15 1例,2 2例伴鼻中隔偏曲,5例伴下甲鼻肥大,2例为乳头瘤,于鼻内窥镜…  相似文献   

8.
梁建平  袁弘  何宁  陆秋天  李东云  刘蓓  李穗 《中国内镜杂志》2007,13(12):1297-1298,1301
目的探讨慢性鼻窦炎并鼻中隔偏曲鼻内镜联合手术的优点。方法对316例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观察其疗效和并发症。结果随访6个月~2年,所有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均在3~6个月,偏曲的鼻中隔均一次获得彻底矫正,未出现鼻腔粘连、塌鼻、鼻中隔穿孔或感染、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手术技巧的掌握及术中一并解决鼻中隔偏曲可提高手术疗效。鼻内镜鼻窦手术联合鼻中隔矫正术是治疗鼻息肉、鼻窦炎合并鼻中隔偏曲的一种方便、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鼻内镜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或伴慢性鼻窦炎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青少年鼻中隔偏曲或伴慢性鼻窦炎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手术效果。方法对68例鼻中隔偏曲或伴有慢性鼻窦炎的青少年患者实施鼻内镜手术治疗。结果68例鼻中隔偏曲全部矫正,其中伴发慢性鼻窦炎者35例在术中一并实施单侧或双侧鼻窦开放术。结论对于诱发鼻窦炎的青少年鼻中隔偏曲可在鼻内镜下实施矫正手术(主要是局限性的偏曲矫正术);青少年鼻中隔偏曲特别是中后段高位偏曲与慢性鼻窦炎的发病有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10.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的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5 0 0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按临床分型分为 :Ⅰ型 16 5例 ,Ⅱ型 2 6 5例 ,Ⅲ型 110例。全部患者行鼻内窥镜手术治疗。对合并鼻中隔弯曲的 16 8例病人同时行鼻中隔矫正术。对合并下鼻甲极度肥大或息肉样变的 2 2 3例病人同时行下鼻甲成形术。术后用药包括抗生素、地塞米松、辅舒良气雾剂喷鼻。术后随访 1~ 19个月。结果 :Ⅰ型近期治愈率为 98.8% (16 2 / 16 5 ) ,Ⅱ型近期治愈率为 86 .2 % (194 / 2 2 5 ) ,Ⅲ型近期治愈率为 80 % (88/ 110 )。Ⅰ型与Ⅱ型、Ⅲ型近期治愈率比较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 :鼻内窥镜手术治疗慢性鼻窦炎、鼻息肉疗效显著 ,术中控制出血 ,正确处理中鼻甲及鼻中隔 ,及时解除粘连是提高治愈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反复表麻在局麻鼻内窥镜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鼻内窥镜手术麻醉方式的选择 ,是目前临床鼻科医师仍在探讨的问题。自1999年 2月~ 2 0 0 0年 10月间 ,我们对 76例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施行鼻内窥镜手术 ,术中采用反复表面麻醉的局麻方式 ,麻醉效果良好 ,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 76例 ,男 43例 ,女 33例 ,年龄 10~ 73岁 ,病程 0 5~ 14年。 71例行中鼻道窦口复合体病变清除开放术 ,5例行全鼻窦开放术。其中 5 8例加行鼻息肉摘除术 ,2 3例加行鼻甲肥厚或息肉样变部分切除术 ,10例加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 ,9例加行双径路上颌窦囊肿、息肉摘除术。1 2 麻醉方法1 …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的特殊优势。方法  2 8例不同程度鼻中隔偏曲患者伴或不伴慢性鼻窦炎、鼻息肉 ,均实施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及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等。结果 全部病例术后鼻中隔居中 ,鼻腔通畅 ,无并发症。结论 经鼻内窥镜鼻中隔矫正术具有术野清晰、安全、微创、便于教学等优势 ,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鼻内窥镜下外伤陈旧性鼻中隔偏曲手术矫正98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科自2000年10月~2006年4月对98例外伤陈旧性鼻中隔偏曲病人,应用鼻内窥镜手术矫正鼻中隔偏曲,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资料和方法98例中,男82例,女16例;年龄18岁~68岁。皆因外伤所致,受伤时间6个月二25年不等。98例病例中,伴有下鼻甲肥大者37例,慢性鼻窦炎者28例,鼻息肉者12例,鼻骨塌陷者5例,歪鼻者2例,鼻中隔穿孔及鼻腔粘连者各1例,4例38~68例,  相似文献   

14.
针对儿童慢性鼻窦炎患儿行内窥镜手术的护理特点 ,强调抗感染治疗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临床资料我科 1 997年 5月~ 2 0 0 0年 7月共收治 2 1例慢性鼻窦炎患儿 ,其中男 1 3例 ,女 8例 ,年龄 8~ 1 4岁 ,平均 1 2岁 ,病程 6月~ 6年 ,平均 4年。其中 6例伴双下鼻甲肥大 ,2例伴鼻中隔偏曲。按慢性鼻窦炎鼻息肉临床分型分期标准 (全国鼻科学学术会议 ,1 997年 ,海口 ) ,Ⅰ型 1期 2例 ,2期 5例 ,3期 2例 ;Ⅱ型 1期 3例 ,2期 7例 ,3期 2例 ;Ⅲ型 1例。1 2 手术方法应用德国产CorlStorz鼻窦内…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安全可靠、矫正满意的治疗鼻中隔偏曲的手术方法。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技术,对鼻中隔偏曲患者进行鼻中隔矫正手术238例。其中单纯性鼻中隔偏曲157例,鼻中隔偏曲合并鼻窦炎、鼻息肉81例,鼻中隔手术史21例。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鼻内镜下定期清理术腔,疗效确切,该方法较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嗅觉功能,同时有效减少鼻腔息肉、鼻窦炎的复发,减少了鼻中隔穿孔、鼻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具有安全、彻底、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鼻中隔偏曲再次手术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应用Storz硬性鼻内窥镜,根据鼻中隔不同的偏曲部位,采取不同的手术入路,行鼻中隔再次矫正术30例.[结果]临床观察6~12个月,其中显效26例,占88%,有效4例,占12%,无效0例.总有效率为100%.术后全部病人感觉鼻腔通气良好,头痛症状消失,脓涕消失或明显减少,鼻中隔偏曲部位消失,无一例出现鼻中隔穿孔、鞍鼻、鼻腔粘连、脑脊液鼻漏等并发症.[结论]对鼻中隔首次矫正术后效果欠佳者,使用鼻内镜术行鼻中隔再矫正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手术效果.  相似文献   

17.
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鼻内窥镜下鼻中隔矫正术的疗效。方法:采用鼻内窥镜手术,行鼻中隔矫正术。结果:对100例患者术后6-78个月的疗效观察表明,该方法可安全、彻底地矫正鼻中隔偏曲,特别是高位、后段的鼻中隔偏曲,满意地改善患者的鼻腔通气,有效地控制鼻腔黏连的发生和减少鼻息肉、鼻窦炎的复发,结论:该法与传统的鼻中隔矫正术比较,具有安全和疗效持久等优点。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功能性内窥镜鼻窦手术 (FESS)是近年来鼻科学领域中对慢性鼻窦炎诊治的一大革命 ,是一种创伤小、痛苦小的新手术方法[1] 。该治疗包括手术本身以及术后较长一段时间的定期复查清理。为分析术前健康教育对其整体护理质量的意义 ,本文进行了前瞻性的研究。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2 0 0 1年 5~ 12月 ,选择按 1997年海口标准[2 ] 确诊的慢性鼻窦炎患者 187例 ,其中男 10 3例 ,女 84例 ,男女之比为1.2 3:1.0 0 ,年龄 18~ 72岁 ,平均年龄 37.3岁 ,病程 4个月~31a,平均 2 .1a。Ⅰ型 97例 ,Ⅱ型 78例 ,Ⅲ型 12例。 5 6例伴鼻中隔偏曲 ,…  相似文献   

19.
目前,鼻内窥镜手术已广泛应用于鼻、鼻窦等诸多疾病的治疗当中,鼻中隔手术已成为鼻内窥鼻窦手术中的重要内容[1]。我科于2001年11月 ̄2004年8月在鼻内窥镜下行鼻中隔偏曲矫正术82例,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2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中,男60例,女22例;年龄18  相似文献   

20.
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的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慢性鼻窦炎、鼻息肉患者,往往伴有鼻中隔偏曲,过度偏曲的鼻中隔会妨碍鼻内窥镜自由放入鼻腔、妨碍鼻窦引流。在行功能性鼻窦内窥镜手术中,利用鼻内窥镜照明好、术野清晰的特点,对8例鼻窦炎伴重度鼻中隔偏曲的患者,同时行鼻中隔粘膜下局部切除术,二期手术一次完成。减少了患者痛苦,提高了鼻窦炎治疗效果。对其手术目的及鼻中隔切除范围等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