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刘德华 《江苏中医药》2016,48(11):58-59
目的:比较侧卧位斜扳法和俯卧位后扳拔伸法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患者60例,随机分成2组,分别采用侧卧位斜扳法和俯卧位后扳拔伸法治疗,对比观察疗效。结果:治疗5次后,斜扳法组痊愈25例,好转5例,无效0例,痊愈率83.3%,总有效率100%,后扳拔伸法组痊愈14例,好转16例,无效0例,痊愈率46.7%,总有效率100%,斜扳法组痊愈率高于后扳拔伸法组(P0.01)。VAS评分斜扳法组治疗前(6.718±1.514)分,治疗后(1.029±0.763)分,后扳拔伸法组治疗前(6.492±1.733)分,治疗后(2.705±0.904)分,治疗后2组VA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1)。结论:斜扳法和后扳拔伸法均能有效治疗腰椎后关节滑膜嵌顿,而斜扳法疗效明显优于后扳拔伸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后关节错缝的疗效.方法:将该病患者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改良斜扳法配合腰部推拿,对照组采用传统腰椎斜扳法,治疗3次评定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97.6%,对照组73.8%.结论:改良腰椎斜扳法优于腰椎斜扳法.  相似文献   

3.
梁伍  黄伟明 《中医研究》2008,21(1):51-53
目的:观察腰椎斜扳法对肋间神经痛的治疗效果。方法:将86例肋间神经痛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其中治疗组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胸椎膝顶复位法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占94.34%,对照组占63.6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肋间神经痛疗效明显,手法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及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推拿治疗腰椎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和机理。方法:对60例均用牵引背伸按压法配合斜扳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1.25%。结论:牵引背伸按压法及斜扳法可解除局部肌肉痉挛,促进局部组织,新陈代谢,调整突出髓核与神经根位置关系,纠正腰椎生理曲度异常,恢复腰椎的内在平衡。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拔伸斜扳推拿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颈椎生理曲度的作用机制。方法:100例患者随机分为拔伸斜扳推拿法组(治疗组)和药物治疗组(对照组)各50例,采用Borden氏法测量颈椎生理曲度,治疗后对两组患者颈椎生理曲度值的变化进行对照分析比较。结果:治疗后两组颈椎生理曲度值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改善或重建颈椎生理曲度可能是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随机分成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组(治疗组)32例和常规腰椎斜扳法组(对照组)32例,观察两组患者疗效。结果:治疗前后2组有效率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与常规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均有临床疗效,但电脑三维牵引下腰椎斜扳法疗效优于常规腰椎斜扳法,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拔伸斜扳推拿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椎间盘与神经根比邻关系的影响。方法: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用拔伸斜扳推拿治疗,对照组50例用药物治疗。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椎间盘与神经根位置变化、椎间盘形态的改变比较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神经根比邻关系的改变及椎间盘形态的变化可能是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俯卧后伸斜扳法治疗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2例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患者进行俯卧后伸斜扳法治疗,并进行5 d的短期随访,对治疗前后的VAS(视觉模拟标尺法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2例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患者的VAS、腰椎活动度在治疗前与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俯卧后伸斜扳法治疗急性腰骶关节突关节紊乱是一种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典型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组)和传统推拿治疗方法(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椎体旋转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从临床疗效看,治疗组有效率94.11%,对照组有效率80.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从腰椎旋转度改善情况看,治疗组改善率90.19%,对照组改善率59.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结论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能够在纠正腰椎前后移动的同时纠正腰椎旋转,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采用拔伸斜扳推拿手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0例,运用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对照组30例,常规推拿治疗,隔日治疗1次,15天为一个疗程。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7%,临床治愈率50%;对照组总有效率73.3%,临床治愈率35%;两组比较,P〈0.01。结论:拔伸斜扳推拿手法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患者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治疗组患者予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临床疗效。结果:治疗7 d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腰椎评分、腰椎活动度、软组织张力指数均改善,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低于对照组,腰椎JOA评分中自觉症状、临床体征、日常生活动作、膀胱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腰椎活动度中前屈、后伸、左侧屈、右侧屈角度均大于对照组,软组织张力指数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97.50%)高于对照组(8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版定位斜扳法联合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腰扭伤有较好疗效,可显著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疼痛程度,改善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腰痛舒加减联合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风寒湿痹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两组均用腰椎斜扳法治疗,治疗组加用腰痛舒.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3.33%、对照组70.00%,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降低(P<0.05),JOA评分系统评分均升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比较不同扳法与单一腰椎斜扳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探讨不同扳法的适应症及作用杌理.方法:治疗组在基础手法后,选择不同的扳法.对照组在施基础手法后均采用腰部斜扳法.结果:治疗组:优33例,良好12例,一般3例,差0例,优良率93.8%.时照组:优20例,良好17例,一般8例,差3例,优良率77.1%.两组优良率经卡方检验,X2=5.352,P<0.05,说明两组疗效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由于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较为复杂,故在运用手法治疗时,应有针对性的选用不同扳法进行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拔伸斜扳推拿法对颈椎间盘突出症血浆内皮素(endothelin,ET)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00例,随机分为拔伸斜扳推拿组5O例和中西药物组50例,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血浆ET检测,观察两组患者血浆ET的变化。结果:拔伸斜扳推拿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明显下降(P〈0.05);而中西药物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略有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血浆ET水平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降低血浆ET水平可能是拔伸斜扳推拿法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100例急性腰扭伤患者被随机分为试验组(50例)和对照组(50例),试验组采用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疗程结束后,对患者的腰部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腰椎疾患疗效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及腰椎活动度进行记录及统计分析;同时还观察并记录患者的不良反应,评价治疗的安全性。结果:试验组的显效率为6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治疗后VAS评分逐渐降低,且第一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第三次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受试者的腰椎活动度均好于治疗前,并且两组治疗后较治疗前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受试者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腹部推拿结合腰椎定位斜扳法治疗急性腰扭伤具有确切的疗效,能迅速减轻急性腰扭伤患者腰部疼痛并改善腰椎活动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藤黄健骨片口服联合多态斜板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肾虚血瘀型)的效果。方法:选取10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按入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多态斜扳法后给予七叶皂苷钠+NSAIDs,治疗组采用采用多态斜扳法后口服藤黄健骨片,连续治疗2周后比较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腰椎小关节紊乱采用藤黄健骨片口服联合多态斜扳法治疗,可以有效提升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斜扳法配合C型臂X线机下关节及周围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患者68例随机分为2组各34例,治疗组采用斜扳法配合C型臂X线机下关节及周围注射玻璃酸钠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斜扳法治疗。结果:总有效率2组均为94.1%,无差异;治愈率治疗组为79.4%,对照组为61.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VAS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斜扳法配合C型臂X线机下关节及周围注射玻璃酸钠治疗腰椎后关节紊乱症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价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4例典型腰椎旋转型腰肌劳损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治疗组)和传统推拿治疗方法(对照组)。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主要临床症状、体征及影像学椎体旋转程度的改善情况。结果从临床疗效看,治疗组有效率94.11%,对照组有效率80.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性意义。从腰椎旋转度改善情况看,治疗组改善率90.19%,对照组改善率59.6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改良型腰椎后伸扳法能够在纠正腰椎前后移动的同时纠正腰椎旋转,更好的发挥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舒筋活血祛痛膏结合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各32例,治疗2周。治疗组采用改良斜扳法及外用舒筋活血祛痛膏,对照组采用斜扳法及口服塞来昔布胶囊治疗,运用VAS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于治疗前及治疗2周、1个月及3个月评定疼痛改善状况,采用ODI评分评定治疗后疗效。结果:治疗后2周、1个月及3个月,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3个月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ODI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组OD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3%,对照组为77.4%,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筋活血祛痛膏联合改良斜扳法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中远期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2月至2022年2月门诊治疗的腰椎小关节紊乱症患者70例,依据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和对照组(腰椎斜扳法治疗)。其中观察组35例,对照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即刻和治疗7 d后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疗效优良率。结果:与治疗前相比,两组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VAS评分和JOA评分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疗效优良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椎斜扳法联合体外冲击波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症能更好地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和改善腰部功能状态,增强关节的稳定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