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2009年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9年1至12月收集的167例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汇总,分析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发生特点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回顾性研究的方法 ,总结不良反应发生状况。结果 167例ADR报告中50岁以上人群所占比例最大,女性患者发生ADR的概率明显增加,男女比例为1:1.7;涉及的药品中抗生素类药物、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心脑血管类药物ADR发生率高;ADR表现中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发生率高。结论抗生素类药物、中药制剂是ADR监测的重点药物,应加强特殊人群、静脉给药方式和重点药物的ADR监测,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信息。方法:利用网站检索功能和Excel对我院2006年上报的115例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与评价。结果:115例报告涉及142个药品。抗微生物药、注射剂、输液给药方法和中药注射剂是引发药品不良反应的4个主要因素。不良反应损害主要为皮肤及其附件(59.02%)和全身性损害(20.49%)。结论:应加强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高不良反应监测水平,指导临床合理用药。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重复发生。  相似文献   

3.
贺桂泉  史勇 《天津药学》2007,19(4):24-26
目的:了解本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和分布情况,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利用EXCEL电子表格对2006年1月—2006年12月上报的46份ADR报告进行分析、评价。结果与结论:发生不良反应的药物以抗感染药物最多见,ADR报告数量偏少,报告质量有待提高,应加强专业人员的业务和素质培养,合理使用抗感染药物,以减少和避免ADR发生。  相似文献   

4.
黄芳  陈登盛 《海峡药学》2012,24(9):267-268
采用统计方法,对2009~2011年收集的531例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发生ADR无明显性别差异,以老年人居多;给药途径主要为静脉给药;抗菌药物为主要的不良反应药物;药物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发生的特点和一般规律,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2012年的ADR报告817例分别从患者临床表现、累及器官或系统、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性别及年龄等方面进行分析统计。结果:817例ADR中,抗感染药物占51.04%,中药制剂占17.26%。静脉给药引发的ADR最多,占81.88%;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0.22%。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上报工作,规范临床合理用药,保证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6.
汪荣军 《淮海医药》2012,30(6):537-538
目的 分析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特点及一般规律.方法 对我院临床药学室2009~2011年收集到的315例ADR报告,从患者性别及年龄、引发ADR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ADR涉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5例ADR报告中,男性ADR发生率略低于女性,涉及药品以抗感染药居多(占60.63%),静脉给药方式是引发ADR的重要给药途径(占82.54%),ADR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占41.59%).ADR报告总数偏少,报告填写的质量较差.结论 应加强ADR的监测,提高报告质量,合理规范地使用药物,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本院2009~2012年药品不良反应(ADR)报告并分析其特点和规律,提高临床医生对ADR的关注度,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指导和依据,减少ADR的发生。方法选择2009年7月~2012年6月本院上报的276例ADR报告,分别从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剂型、药物类别、临床表现、ADR患者的转归等几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结果276例ADR报告中,男性占60.14%;〉18岁的成年患者ADR发生率较高;口服药物的ADR发生率较其他给药途径高,占65.94%;最容易引起ADR的药物为抗结核药物,而临床表现以肝功能损害最为常见,患者转归良好。结论本院应继续加大力度监测ADR工作,确保临床用药的合理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8.
牟洪 《中国药业》2011,(9):41-43
目的分析药品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开展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8年和2009年的500份药品不良反应报表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结果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感染药物居首位,占40.20%;静脉给药引发的药品不良反应最多,占67.00%;发生药品不良反应的患者60岁以上最多,占43.80%。结论医院应重视并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合理用药,尽量避免或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及特点,以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的1184例ADR报告进行回顾性汇总分析。结果:1184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女性多于男性;中老年患者比例较高;经静脉给药引发的ADR,占75.59%;以轻度不良反应为主,其中多数对原患疾病无明显影响(94.51%);抗感染药的报告比例最高;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见。结论:应重视ADR的监测和ADR知识的宣传,加强药品规范使用的管理,完善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制度。  相似文献   

10.
2009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分析我院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和特点,为临床合理使用药品提供参考。方法:采取回顾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9年不良反应报告进行汇总分析。结果:由抗微生物药引起的ADR所占比例最高(48.75%),其次为中药注射剂(25.00%);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常见(53.75%);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87.50%)。结论:应以抗微生物药、中药注射剂为重点,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提高临床安全用药意识,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医院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医院2009年上报的122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按患者年龄、性别和给药途径、药品种类、抗菌药物类别、药品不良反应累及器官/系统及其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22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菌药物和中药制剂引发的最多,以静脉给药引发率最高。结论应重视抗菌药物及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以减少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江西省肿瘤医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的原因、特点及规律。方法对2010年1月-2011年7月上报的87例ADR报告进行分析,统计患者年龄、性别、引起ADR的药品、给药途径、ADR临床表现等资料。结果87例ADR报告中.涉及药品39种,其中抗菌药物6种,抗肿瘤药物7种,中药制剂8种;静脉给药是引起ADR的主要途径,占97.7%:ADR的临床表现以药物热、皮肤过敏为主。结论临床合理应用抗感染药物及中药制剂,加强ADR监测及上报工作.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2006~2008年我院47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桂芬  范红春  殷卫清 《中国药师》2009,12(12):1807-1809
目的:了解2006~2008年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情况,探讨引发因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08年医院上报的476例ADR报告进行回顾分析。结果:ADR发生于各个年龄组,〈10岁年龄组中ADR病例占25.21%(120例);ADR病例男女比例为1:1.13;住院与留院观察病例占79.41%(398例);临床科室上报占86.76%(413例);一般或常见的ADR占91.60%(436例);以静脉给药的方式引发的ADR为主,占86.55%(412例);抗感染药物引起ADR为最多,占总数的69.96%(333例),中药引起的ADR占总数的5.67%(27例);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属器官损伤最常见,占69.54%(331例)。结论:加强ADR监测工作,可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4.
刘静 《安徽医药》2010,14(12):1499-1500
目的对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及特点进行分析,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采用回顾性分类统计,对398例报告中涉及年龄、性别、给药途径、药物分类以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398例ADR中男女人数均为199例;10岁以下65例;抗微生物药物的发生率居首位;途径以静脉注射为主;ADR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为主,其次为消化系统反应,心血管系统反应等。结论开展ADR监测工作是医疗机构的重要任务,加强ADR监测,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林洁  吴明钗  林晖  胡瑞颖  易林高 《海峡药学》2010,22(10):225-22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本院2009年度收集到的556例ADR报告进行分类统计和分析。结果 556例ADR报告中涉及的药物共有175种,其中抗感染药物居首位;主要的ADR表现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其次为消化系统损害等全身症状。新的严重ADR有5例(占0.90%),新的63例(占11.3%),严重的20例(占3.60%)。以上三类不良反应比去年增长14.33%。结论应提高对药品不良反应危害性的认识,重视和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特别是一些新药的不良反应监测和上市后再评价,减少或避免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院2008~2010年上报的340例ADR报表,将患者性别、年龄、给药途径、所涉及的药品种类、临床表现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给药途径方面,静滴引起的ADR比例最高;药品类别方面,抗菌药引起ADR比例最高;ADR所累及的器官或系统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占首位。结论:应重视ADR监测工作,更好地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对2009年该院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受累器官等情况。结果所有患者中≥60岁较多占31.71%,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0.91%,其次是营养药占13.64%;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33.33%和23.8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8.96%;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3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该院药品不良反应(ADR)的发生情况.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对2009年该院154例ADR报告进行统计分析,评估发生ADR的性别、年龄、给药途径、药品种类以及受累器官等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中≥60岁较多占31.71%,涉及药物以抗微生物药最多占40.91%,其次是营养药占13.64%;抗微生物药中以头孢类和喹诺酮类居多,分别占33.33%和23.81%.给药途径以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占88.96%;累及系统-器官以皮肤及其附件损害最多占44.32%,其次为全身性损害占21.62%.结论 应进一步加强对ADR的监测,最大限度地减少ADR的发生率,保证临床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深圳市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深圳市2006年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分布情况。方法:结合Excel电子表格和手工筛选,按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类别、不良反应临床表现类型、给药途径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品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以抗微生物药最多,药品不良反应以皮肤及其附件的损害最多见。结论: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保障公众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2004~2007年4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黄璞  陈华庭  伍三兰 《医药导报》2009,28(7):950-952
目的 了解院内药品不良反应(ADR)发生规律和特点, 促进临床合理用药. 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 对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2004年~2007年446例ADR报告进行汇总统计分析. 结果446例ADR中, 抗菌药物引起的ADR居首位, 占81.61%; ADR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伤最为常见, 占总例数的50.83%; 严重的ADR占14.13%; 由静脉给药引起的ADR最多, 占95.96%. 结论应继续加强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工作, 以减少和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 促进合理用药和保障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