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 3年 12月至 1998年 12月 ,我们应用上海侧倾碟瓣施行瓣膜置换术 12 2例 ,现总结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全组中男 5 7例 ,女 6 5例 ;年龄 14~ 5 7岁。风湿性心脏病 119例 ,其中二尖瓣病变 6 1例 ,主动脉瓣病变5例 ,多瓣膜病变 5 3例 ;细菌性心内膜炎 2例 ;房室管畸形矫正术后二尖瓣关闭不全 1例。术前有脑栓塞史 4例 ,肢体动脉栓塞史 1例。二尖瓣闭式分离后再狭窄关闭不全 5例 ,二尖瓣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 7例 ,瓣膜栓塞 1例 ,二尖瓣分离、置换术后生物瓣衰坏、第 3次瓣膜置换者 1例。术前心胸比率 >0 6者 89例 ,其中 >0 7者 12例 ;房颤6…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观察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的表现,并评价其功能。方法选择20例单纯主动脉瓣置换术后>5年的患者分为2组,C-L短柱侧倾碟瓣组:采用C-L短柱侧倾碟瓣(21mm)行主动脉瓣置换术;M edtron ic-H a ll组:采用M edtron ic-H a ll侧倾碟瓣(21mm)行主动脉瓣置换术,每组10例。比较两组静息状态下的最大跨瓣压差(ΔP)、平均跨瓣压差(ΔPm)和瓣膜有效开口面积(EOA)。结果在静息状态下,C-L短柱侧倾碟瓣组和M edtron ic-H a ll组的ΔP分别为11.63±3.23mmHg(1kPa=7.5mmHg)和9.78±3.35mmHg,ΔPm分别为6.25±2.32mmHg和5.85±2.32mmHg,EOA分别为1.07±0.17cm2和1.25±0.27 cm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主动脉瓣置换术后中期血流动力学检测结果显示,C-L短柱侧倾碟瓣与M edtron ic-H a ll侧倾碟瓣的血流动力学结果相似,其功能良好,是一个可靠的心脏瓣膜。  相似文献   

4.
双叶机械瓣的研制和临床应用初步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似文献   

5.
248例G—K型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248例GK型人工心脏瓣膜的临床应用廖崇先李增棋陈道中陈建平赖天杰翁钦永1988年1月至1994年1月应用268枚钩孔型(GK)侧倾式碟瓣行瓣膜替换术共248例。现报告于下:临床资料本组248例中男112例,女136例。年龄7~66岁,平均35....  相似文献   

6.
ATS(AdvancedtheStandard)人工心脏瓣膜是一种新型双叶机械瓣 ,设计上采用全热解碳结构 ,内环枢轴制成精细的凸状结构 ,瓣口开口角度为 85° ,缝合环为双层dacron制成并掺入高分子物质Teflon。St.Jude(SJ)瓣是目前临床广泛应用的双叶机械瓣膜 ,为了评价ATS瓣膜的临床效果 ,我们进行了二者的随机比较研究。临床资料与方法  1995年 10月至 1996年 7月我们行二尖瓣置换的病人共 6 7例。术前均征得病人同意 ,两种瓣膜随机选用 ,置入ATS瓣 33枚 ,置入SJ瓣 34枚。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体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应用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行二尖瓣置换术的近期与远期疗效,分析影响手术疗效的因素,以提高手术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自1991年10月至2006年11月,259例用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行二尖瓣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和长期随访结果。结果本组早期死亡12例,死亡率为4.63%(12/259)。术后早期未出现与心瓣膜相关的并发症。1996年以后病死率降至2.59%。随访235例患者,12例失访,随访率95.1%(235/247),随访时间9.77±3.09年。晚期死亡患者26例,随访期间无由于心瓣膜结构损坏导致的患者死亡。5年,10年和15年的生存率分别为86.80%±2.30%,78.20%±3.33%和55.23%±4、34%;无血栓栓塞率5年,10年和15年分别为95.95%±0.74%,92.52%±4.11%和80.52%±4.11%;无出血率5年,10年和15年分别为94.64%±1.75%,89.55%±3.28%和79,39%±4.43%。心功能分级(NYHA)Ⅰ级141例(67.46%),Ⅱ级56例(26.79%),Ⅲ级10例(4.78%),Ⅳ级2例(0.95%)。结论通过15年的长期随访显示,行二尖瓣置换术选择国产C—L短柱侧倾碟瓣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8.
同种带瓣管道应用的远期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 评价同种带瓣管道应用后的远期效果。方法 1988年1月至1997年12月的10年间应用同种带管道瓣治疗165例多种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其中主动脉带瓣管道136例、肺动脉带瓣管道29例。病人年龄1.3~22.0岁,平均7.6岁。体重9.5~58.0kg,平均22.0kg。管道直径17~22mm,平均19mm。结果 术后早期(30d内)死亡40例,死亡率为24%。术后随访10个月~12.1年,平均(37.0±8.6)个月。病人术后5、10年生存率分别为94.6%、83.8%,带瓣管道完好率分别为83%、58%。结论 应用同种带瓣管道治疗复杂先心病,远期疗效比较满意。  相似文献   

9.
作者对130例小腿标本进行了趾短伸肌瓣及相应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发现下列血管是恒定的:足背动脉;腓动脉穿支;外踝前动脉;支配趾短伸肌瓣的外侧动脉弓;跗外侧动脉;外侧动脉弓和跗外侧动脉形成的血管网,设计了带血蒂的趾短伸肌瓣,并于1995年应用于临床,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本研究提示:该肌瓣具有知名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运丰富,技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我们首次应用环氧氯丙烷化学改性戊二醛处理的猪主动脉瓣,牛心包瓣和猪心包瓣,经家兔皮下移植和犬心内移植后钙定性,定量研究,结果证实均能明显减轻生物瓣钙化,并保持较好的组织结构和抗张强度,免疫学测试阴性,并发现猪心包组织比牛心包薄,柔韧度好,钙含量低,抗张强度较好是一种较好的单瓣叶组织材料,临床应用亦收到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1.
趾短伸肌蒂跟骨瓣移植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距骨颈骨折脱位是踝部的一种严重损伤,陈振光等[1-3]设计的带血管蒂骨瓣转位治疗距骨颈骨折及坏死,获得满意疗效。作者设计的趾短伸肌蒂跟骨瓣移位术,临床应用14例,效果亦较满意,报道如下。应用解剖距骨分头、颈、体3部分,无肌肉附着,有6个关节面,表面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和评价国产CL-V型双叶瓣植入人体后的早期临床疗效和近期随访结果。方法自2004年4月至2010年5月对38例心脏瓣膜病变患者行人工心脏瓣膜置换术,其中使用国产CL-V型双叶瓣18例(CL组),男8例,女10例;年龄(47.4±6.2)岁;体重(64.7±11.9)kg;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Ⅲ级15例,Ⅳ级2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6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膜置换术(DVR)2例,共植入CL-V型双叶瓣20枚。使用进口St.Jude双叶瓣20例(SJM组),男9例,女11例;年龄(49.7±7.6)岁;体重(66.1±11.1)kg;术前心功能分级Ⅲ级15例,Ⅳ级3例;行二尖瓣置换术17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例,DVR2例;共植入St.Jude双叶瓣22枚。在相同条件下,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术后7d,术后6个月的临床结果、心功能、血流动力学和血液相容性等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无早期死亡(30 d内),无术后早期并发症;随访率100%,平均随访时间19.8(6~61)个月。术后6个月心功能分级均从Ⅲ~Ⅳ级提高为Ⅰ~Ⅱ级,CL组心胸比率为0.51±0.05,左心房长径(44.5±7.8)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6.6±4.1)mm,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65.3%±7.7%,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35.0%±7.1%;SJM组心胸比率0.51±0.06,左心房长径(45.8±9.6)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46.2±9.8)mm,LVEF 64.1%±9.0%,LVFS 34.9%±4.7%,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经胸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同型号27 mm双叶瓣,平均跨瓣压差CL组(5.1±0.9)mm Hg,SJM组(5.8±0.8)mm Hg;有效瓣口面积CL组(2.3±0.3)cm2,SJM组(2.5±0.2)cm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术前和术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血小板计数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属正常范围,未发现溶血反应及溶血性贫血。采用相同的抗凝治疗强度下[国际标准化比率(INR)1.5~2.5],两组患者术后早期及近期随访中均未发现血栓栓塞和严重的抗凝相关出血事件。结论国产CL-V型双叶瓣早期临床疗效和近期随访结果与St.Jude双叶瓣类似,其早期临床疗效明显,血流动力学稳定,血液相容性良好;近期随访中患者心功能改善,未发现与人工瓣膜有关并发症,对其中、远期疗效需做进一步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3.
14.
同种瓣的临床应用张尔永综述黄旭中审校同种瓣应用于临床已有30余年历史。早在1952年,美国的Lam〔1〕就曾将狗的主动脉瓣植入另一只狗的降主动脉内,从而开创了同种瓣应用研究的先河。1956年,加拿大的murray〔2〕将新鲜的同种主动脉瓣成功地移植于...  相似文献   

15.
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临床应用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总结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在右室流出道重建手术中的应用和术后早期临床随访结果。方法2004年2月至2005年3月,14例病人(男6例,女8例;年龄5个月~22岁;体重8~40k)使用了完整牛颈静脉带瓣管道重建右室流出道。记录术后并发症,术后1个月用心脏超声对移植的牛颈静脉进行功能评价。结果住院期间均无栓塞等带瓣管道相关并发症发生,恢复顺利,出院。术后1个月超声检查示重建的右室流出道通畅,4例移植管道存在轻度瓣膜反流。结论国产牛颈静脉带瓣管道易于获取,型号较齐全,移植后早期临床疗效满意,可作为一种右室流出道重建的替代材料,但其中、远期疗效仍须持续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6.
有活性人类同种动脉瓣的制备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制备有活性的同种动脉瓣,为临床心处匀提供手术修补材料。方法:取健康脑外伤死亡3h内人类心脏,制备成有活性的同种动脉瓣,加入灭菌液,在37℃恒温灭菌24h,加入冷冻保护液,采用程序降温仪降温从18-22℃降到-40℃,再将其放入-196℃的液氮中保存,待临床应用时快速37℃复温化解修剪。结果:用该方法制备同种动脉瓣103例,临床应用83例,其中43例随访3-7年,超声心动检查5例发生了瓣膜变性,共余瓣膜功能良好。结论:有活性的同种动脉瓣是心脏外科良好的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7.
18.
目的 探讨应用国产球囊扩张式瓣膜Prizvalve(R)经导管"瓣中瓣"植入治疗三尖瓣生物瓣衰败的手术技巧及临床效果.方法 对人院的外科三尖瓣生物瓣置换术后患者术前均进行CT血管造影(CTA)、超声、3D打印技术的评估,并人选2例患者行三尖瓣"瓣中瓣"手术.患者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术者结合术中透视影像和食管超声引导,将P...  相似文献   

19.
同种瓣的制作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报告液氮深低温下保存同种带瓣血管的制作方法、组织活性及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制作同种瓣24个、抗生素灭菌、梯度降温后置于液氮中保存,并测定冷冻保存后同种瓣的组织活性。同种瓣临床应用5例,其中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2例,先天性主动脉瓣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术后发生室间隔缺损残余漏伴肺动脉瓣重度关闭不全1例,Bentall术后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1例。结果抗生素灭菌、液氮深低温技术保存同种瓣具有良好的组织活性,糖代谢测定24h葡萄糖消耗大于16mg/dl,组织培养见成纤维细胞生长良好。临床移植5例均成功,术后随访3~8个月,同种瓣无狭窄或关闭不全。结论液氮深低温保存同种瓣安全可靠,临床应用早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20.
作者对130例小腿标本进行了趾短伸肌瓣及相应血供的应用解剖研究,发现下列血管是恒定的:足背动脉(管经2.95mm±0.32);腓动脉穿支(0.87mm±0.34);外踝前动脉(1.02mm±0.28);支配趾短伸肌瓣的外侧动脉弓(0.97mm±1.9);跗外侧动脉(1.50mm±0.22);外侧动脉弓(0.97mm±1.9)和跗外侧动脉(1.50mm+1.22)形成的血管网,设计了带血管蒂的趾短伸肌瓣,并于1995年应用于临床,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本研究提示:该肌瓣具有知名血管,解剖位置恒定,血运丰富,技术操作简便,成活率高,是修复足部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