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行玻璃体切除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探讨细菌性眼内炎的治疗方法。 方法:回顾分析细菌性眼内炎先玻璃体内注射药物后行玻璃体切除的23例(1组)与玻璃体切除同时注药的28例(Ⅱ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治疗有效率相似,但显效率Ⅰ组为47.8%,Ⅱ组为17.9%;炎症控制所需的时间I组为10.3天,Ⅱ组为13.6天。均有显著差异(P<0.05)。Ⅱ组术后并发视网膜脱离的发生率是I组的3.3倍。 结论:玻璃体内先注射药物后切除治疗细菌性眼内炎,可增加玻璃体切除手术的安全性,提高眼内炎的治疗效果。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31-133)  相似文献   

2.
化脓性眼内炎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化脓性眼内炎治疗失败原因。方法 化脓性眼内炎63例,6例采用传统的常规治疗,23例单纯玻璃体腔内注药,34例采用玻璃体腔注药及玻璃体切除术。结果 显效13例占20.6%,有效15例占23.8%,无效35例占55.6%。结论 未能早期诊断并在48小时内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及未切除玻璃体是眼内炎治疗失败的重要原因。药物敏感试验尚无结论者可选用头孢唑啉钠2.25mg玻璃体腔注射。  相似文献   

3.
李琦琰  庞秀琴  于洁 《眼科》2006,15(2):132-135
目的探讨眼内炎的手术治疗方法及早期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对玻璃体切除术治疗外因性眼内炎疗效的影响。设计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研究对象北京同仁医院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收治的外因性眼内炎患者94例(94眼)。方法全部患者均在确诊眼内炎后不同时间行常规三通道玻璃体切除术。其中46眼在发现眼内炎后先行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在注药后3-14天(平均5.6天)行玻璃体切除术(Ⅰ组),其余48眼则直接行玻璃体切除术(Ⅱ组)。随访3-12个月(平均7.5个月), 观察患者的视力等术后情况。主要指标视力。结果 94眼术后视力较术前明显提高(P=0.000),其中Ⅰ组治疗有效率优于Ⅱ组 (P=0.029),进一步分析表明在明确眼内炎后7日内即进行玻璃体切除术者无论其术前是否行玻璃体注药术,治疗的有效率差异元统计学意义(P=0.692),但在7天以上者则两组治疗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8)。结论尽早行玻璃体切除术是治疗外因性眼内炎的有效方法,对于不能尽早施术者,在手术前及时行玻璃体内注射抗生素能明显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4.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菌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玻璃体切割术联合玻璃体腔注射抗菌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炎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眼科周太平,罗传堂,刘醇铸细菌性眼内炎对眼组织的损伤较重,传统的方法治疗效果较差。我院自1981年-1992年11年间采用玻璃体切割术治疗细菌性眼内炎32例32眼,报告如下。临床资...  相似文献   

5.
玻璃体内注药及玻切术治疗儿童外伤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眼内炎的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儿童外伤性化脓性眼内炎 ,行玻璃体内注药并行玻璃体切除术者 3 8例 (Ⅰ组 )与单纯玻璃体内注药者 2 4例 (Ⅱ组 )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治愈率相似 ,但显效率Ⅰ组为 5 0 % ,Ⅱ组为 12 5 % ,差异具有显著意义 (P <0 0 5 )。Ⅰ组中 7天内行玻切者有效率高于 7天后手术者。结论 尽早玻璃体内注药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可提高儿童眼内炎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6.
真菌性角膜炎药物及手术治疗比较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黄挺  陈家祺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1997,15(11):651-654,I000
为探讨真菌性角膜炎选择抗真菌药物或角膜移植术治疗的适应症。将82例按病灶特点分为5组。Ⅰ组药物治疗(32例),Ⅱ组先药物治疗,待机手术治疗(11例)。Ⅲ组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治疗(19例)。Ⅳ、Ⅴ组玻璃体切割联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分别11、9例)。结果:Ⅰ组治愈率78.13%,是否伴前房积脓对治愈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Ⅱ组11例有2例(2/11,18.18%)药物治愈,9例(9/11,81.82%)需手术治疗,8例治愈。Ⅲ、Ⅳ、Ⅴ组治愈率分别47.37%、45.45%、55.56%。结论无手术适应症的真菌性角膜炎强调药物治疗,只有在发生溃疡穿孔且眼内容物脱出或继发性青光眼时才考虑手术。真菌性角膜炎伴眼内炎采用角膜移植术联合玻璃体切割术及眼内注药术是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抗生素的注射治疗外源性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 先对72例拟诊为眼内炎的患者进行菌种鉴定及药物敏感试验,然后进行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抗生素的注射.结果 外源性眼内炎72例(72眼)中有效61例,有效率为84.72%.有11例无效,其中6例眼球被摘除.结论 玻璃体切除手术联合眼内抗生素注射为该病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8.
复方血栓通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玻璃体积血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评估复方血栓通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及可行性。方法2005年12月至2007年7月我院收治的58例(58只眼)玻璃体积血,随机分成四组,分别给予治疗。Ⅰ组为常规治疗组(13只眼);Ⅱ组为云南白药治疗组(14只眼);Ⅲ组为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组(14只眼);Ⅳ组为Ⅱ、Ⅲ联合疗法组(17只眼)。根据如下疗效判断标准:①治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5行不伴玻璃体积血;②显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3行,玻璃体积血基本干净,无纤维条索形成;③有效:最佳矫正视力提高≥1行,伴有限的玻璃体纤维条索形成;④未愈:最佳矫正视力无提高,伴显著的玻璃体纤维条索形成或并发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或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果随访3个月后,49只眼最佳矫正视力提高,总有效率77.59%,显效率56.90%。Ⅰ组与Ⅱ、Ⅲ、Ⅳ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Ⅲ组间无统计学意义,Ⅱ组与Ⅳ组、Ⅲ组与Ⅳ组有统计学意义的差别。6只眼出现玻璃体增生纤维条索牵引,5只眼玻璃体积血浓厚,1只眼出现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结论复方血栓通联合云南白药治疗玻璃体积血的疗效显著,能明显消除积血,改善患者视力。  相似文献   

9.
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激光治疗玻璃体积血临床报告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治疗视网膜静疾患所患所致的玻璃体积血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1999年8月玻璃体切除加眼内激光术的34例(34眼)患者,并对25例进行了一年以上随诊,结果:术后视力提高24眼(70.5%)不变4眼(11.7%),下降3眼(8.8%)。术中并行眼内激光治疗的患者,玻璃体再出血发生率低,结论:玻璃体切除术联合眼内激光是治疗视网膜静脉疾患者致玻璃体积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细菌性眼内炎的药物治疗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细菌性眼内炎是临床常见的眼内严重感染,分为外因性与内因性。外因性者较多,常见于眼外伤。引起细菌性眼内炎的细菌93%以上为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阳性菌对万古霉素均敏感,革兰氏阴性菌对庆大霉素、丁胺卡那霉素及头孢他啶敏感。一般治疗方法对细菌性眼内炎效果差,且耐药菌株不断出现。万古霉素联合氨基甙类玻璃体腔内注射是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重要方法。氨基甙类有视网膜毒性,头孢他啶可替代氨基甙类。静脉用药可起重要的辅助作用。糖皮质激素制剂球内注射可减轻炎症反应,应早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球内注药也是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重要方法。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188-190)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估玻璃体切割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临床效果。方法收治22例细菌性眼内炎,抽吸前房水及玻璃体培养发现,常见的致病菌为葡萄球菌及枯草杆菌,采用玻璃体切割联合注药治疗眼内感染。结果治愈率为68%,总有效率为86%,3例丧失光感,占14%。结论玻璃体切割联合眼内注药是目前治疗眼内感染较为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除联合眼内注药或硅油填充术对眼球穿通伤后合并感染性眼内炎不伴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方法:应用经睫状体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以联合眼内注药或硅油填充术分组治疗30只眼球穿通伤并发感染性眼内炎不伴有视网膜脱离患者,术后予以静脉、结膜下及眼药水途径给予抗感染抗炎治疗。 结果:玻璃体切除术后追踪随访3~12个月,2组30只眼细菌性感染全部控制,术后视力较术前视力有显著性提高,联合眼内注药组19只眼,其中4只眼(21.1%)发生视网膜脱离:联合硅油填充组11只眼,其中术后1只眼(9%)发生视网膜脱离。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术能有效控制炎症,稳定视网膜功能,对一些视网膜情况不佳或炎症难以控制的患者可以考虑术中应用硅油。  相似文献   

13.
王勇  张希沛 《眼科》2001,10(5):283-285
目的:观察国产盐酸去甲万古霉素眼内注射治疗细菌性眼内炎的效果。方法:对临床诊断为细菌性眼内炎的32例病人在局麻或全麻下行前房和/或玻璃体腔注射盐酸去甲万古霉素0.8-1mg,每日观察病情变化,炎症48小时无明显控制者,再注射丁胺卡那霉素200-400μg。结果:32例病人中31例有效,有效率96.9%。炎症控制后,8例行晶状体及玻璃状体切除术,6例行晶状体针吸术,1例行晶状体囊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例行抗青光眼手术。视力提高者25例,不变者7例。不同程度眼球萎缩5例。结论:眼内注射国产盐酸去甲万古霉素0.8-1mg是治疗细菌性眼内炎有效而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入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入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炎刘锐刘惠王桂荣王琪细菌性眼内炎是眼球穿通伤和内眼手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我院自1993年以来,采用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注入抗生素治疗细菌性眼内类7例,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患者7例,其中男6例,...  相似文献   

15.
玻璃体切除玻璃体腔注药治疗感染性眼内炎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评价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3例(43眼)感染性眼内炎进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眼内异物摘出,或联合晶状体切除、视网膜脱离复位及硅油或惰性气体填充术,配合全身及局部应用抗生素(或抗真菌药)、皮质类固醇药物治疗。随访4月~4年。结果41眼(95.35%)眼内炎控制,保存了眼球;35眼(81.40%)视力不同程度的提高;视力无变化者3眼(6.98%);视力降低3眼(6.98%);1眼(2.33%)作眼内容摘除;1例术后自动出院,失随访。结论玻璃体切除联合玻璃体腔注药是治疗严重眼内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出眼内炎的分级标准,探讨其在眼内炎玻璃体切除术中的指导意义。方法采取标准三切口闭式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手术中特别注意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改变,做为评判眼内炎的标准。结果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眼内炎患者38眼。Ⅰ级眼内炎5眼。Ⅱ级眼内炎8眼。Ⅲ级眼内炎24眼。Ⅳ级眼内炎1眼。手术治疗眼内炎38眼,一次手术成功率84.2%,其中Ⅰ、Ⅱ级眼内炎一次手术成功率92.3%,Ⅲ级眼内炎一次手术成功率83.3%。最终眼球保留者占89.5%。结论根据玻璃体切除术中观察玻璃体、视网膜的改变做为评判眼内炎的分级标准是客观、直接、可行的方法,眼内炎的分级标准对手术治疗眼内炎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应用前房维持器治疗化脓性眼内炎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化脓性眼内炎患者应用前房维持器行前房冲洗加玻璃体腔注药治疗17例(Ⅰ组)与行玻璃体切割同时眼内注药19例(Ⅱ组)的治疗效果。结果Ⅰ组有效率47.06%,显效率35.29%;Ⅱ组有效率26.32%,显效率15.79%。二者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应用前房维持器行前房冲洗加玻璃体腔注药治疗与行玻璃体切割同时眼内注药的治疗效果相似,应用前房维持器治疗化脓性眼内炎手术易行,设备简单,便于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18.
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疗效观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尿激酶3000u-5000u联合地塞米松2mg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44例44眼,治疗前后检查视力和眼底改变。结果44眼中,治愈18眼(40.91%)显效10眼(22.73%),好转13眼(29.54%),总有效率为93.18%,结论尿激酶球旁注射治疗玻璃体出血疗效好,操作简便,安全。  相似文献   

19.
玻璃体切除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玻璃体切除术治疗真菌性眼内炎的结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8例真菌性眼内炎的临床特点、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效果。结果 8例真菌性眼内炎中,外源性感染3例、内源性感染5例,症状及体征不甚典型,初诊确诊率仅25%(2/8),易误诊为细菌性眼内炎或葡萄膜炎。治疗效果差,有效率仅25%(2/8),眼球摘除率达37、5%(3/8).疗效与是否及时手术有关。结论 细菌性眼内炎、葡萄膜炎经正规的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无效者,应考虑真菌感染的可能,及早行玻璃优柚溶涂片和培养以明确诊断,及时进行玻璃体切除术及应用抗真菌药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阿霉素和万古霉素对感染性眼内炎及外伤性增生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PVR)的抑制效果。方法40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右眼建立外伤性出血性眼球穿孔伤模型,左眼为空白对照眼。4个组中生理盐水组,玻璃体腔注射生理盐水0.1mL;阿霉素组,注射阿霉素2.5μg(0.1mL);万古霉素组,注射万古霉素1.0mg(0.1mL);联合用药,注射阿霉素2.5μg(0.1mL)及万古霉素1.0mg(0.1mL)。以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眼前段炎症情况,炎症持续超过2周者行玻璃体微生物学培养;直接检眼镜观察外伤性PVR情况。结果联合用药组PVR程度低于生理盐水组(P=0.023)及万古霉素组(P=0.034);生理盐水组、阿霉素组各发生细菌性眼内炎2例(20.0%);万古霉素组、联合用药组未见细菌性眼内炎发生。结论在外伤性出血性眼球穿孔伤动物模型中,玻璃体腔注射阿霉素可能降低外伤性PVR程度;而玻璃体腔注射万古霉素可能降低感染性眼内炎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