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的冠状动脉发育异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很多作者认为这是一种良性变异,但大量研究表明它与临床有密切联系,特别是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有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2.
<正>冠状动脉主干及其主要分支多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然而,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个节段可被浅层心肌覆盖,在心肌内走行,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段称壁冠状动脉,覆盖在冠状动脉上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MB)。心肌桥是一种先天的解剖学异常[1],冠脉造影检出率为0.5%~16.0%[2],病理检查中发生率有很大差异,为5.4%~85.7%[3]。通常心肌桥被认为是良性的,但由于其使收缩期血  相似文献   

3.
冠状动脉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作为一种特殊的解剖现象,长期以来,被认为是一种良性病变。近年来随着研究的深入,发现它在心肌缺血,猝死等方面有不可忽视的作用。国内外均有报道冠状动脉肌桥轻者可无症状,重者可致猝死。现将本院近几年收治的因“胸闷、胸痛”入院,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为心肌桥的20例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分支通常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但有时部分节段被心肌纤维所覆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于心肌表面,覆盖在该段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B),而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CA或tunnelled artery),这一复合体为“MB—MCA”,即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一般被认为是良性先天性发育异常。临床不表现症状。近年有关MB—MCA引起心肌退变、与动脉硬化相关、心律不齐、导致急性心肌缺血、甚至与猝死相关联等均有报告,这引起人们对MB—MCA临床意义的再关注。因此需要一种敏感、可靠、客观的方法来确定活体心肌桥的存在,以便对MB—MCA做出早期诊断,并对其是否引起心肌缺血机制及其与动脉硬化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明确MB—MCA临床意义。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各种影像技术在这些方面中的应用越来越多。本文就此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心肌桥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娄振宇  李学奇 《临床荟萃》2003,18(15):895-896
正常情况下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走行于心外膜下组织的浅层 ,若某部分或几部分走行于心肌纤维中 ,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 ,该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 (myocardialbridge) ,这段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笔者就心肌桥的发生、特征、诊断及治疗进行综述。1 心肌桥的发生及临床表现该症 192 2年由Grainiciann首先发现 ,196 0年Portmarn等[1] 首先描述了心肌桥的影像学表现收缩期狭窄 ,呈现“吮吸现象” :冠状动脉某一节段收缩期变得狭窄、模糊或显示不清 ,而舒张期冠状动脉显影正常。一般认为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畸形。但也会受到后天的心脏病…  相似文献   

6.
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在正常情况下位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中,但有的冠状动脉或其分支的某一段被心肌纤维覆盖,致使心脏收缩时该段冠脉受到挤压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该段血管被称为壁冠状动脉,而覆盖在其表面的心肌纤维束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1922年Grainiciance首先报道了冠状动脉心肌桥的存在,此后国外有研究发现心肌桥尸解检出率高达15%~85%,而冠状动脉造影作为诊断活体患者心肌桥的金指标。  相似文献   

7.
冠状动脉心肌桥与动脉粥样硬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常冠状动脉及其分支通常走行于心脏表面的心外膜下,当某个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而走行于心肌内, 则将被心肌覆盖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mural coronary artery, MC), 将覆盖在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称为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ing, MB).1937年Reyman在尸检中认识到MB的存在,1960年Portmann和Lwig首先以冠状动脉造影描述了MB.通常,MB被认为是一种良性解剖变异,但它亦可导致相关并发症的发生[1].  相似文献   

8.
Portsmann和Iwig[1] 于 196 0年首先报告心肌桥 ,认为它是一种解剖的异常 ,可引起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本文就心肌桥的概念、发生机理、与临床事件的关系、预后和治疗方法进行综述。1 心肌桥的概念心肌桥 (MyocardialBridge)的特征是心外膜下冠状动脉的某部分或几部分于收缩期被其表面的心肌组织所压迫 ,引起心肌血流不同程度的减少 ,而致心肌缺血、梗死、心律失常、甚至心脏性猝死的一种临床征象。Angelini等[2 ] 认为心肌桥是心脏的一种解剖装置 ,心外膜下的某段冠…  相似文献   

9.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指冠状动脉的某一段或其分支的某一段有时行走于心肌纤维中,被形似桥的心肌纤维所覆盖,该心肌纤维称为心肌桥,行走于其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壁冠状动脉内的血流量不同程度地受控于覆盖其表面的心肌纤维.当壁冠状动脉被心肌桥严重挤压时可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笔者采用多巴酚丁胺负荷一再分布201TISPECT心肌灌注显像法,探讨其评价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心肌缺血的临床意义,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0.
随着冠脉造影术的普及开展,发现心肌桥并不少见。有学者认为心肌桥属于先天的良性病变,预后良好,但也有研究指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心律失常、心肌梗死,甚至猝死。现对2001年1月-2006年6月1780例冠状动脉造影中检出的53例心肌桥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特征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以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肌缺血及预后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心肌桥一般被认为是先天性解剖变异,是发生心脏事件的重要因素之一,可引起心悸、心绞痛、心肌梗死,甚至猝死。传统检查方法主要依靠冠状动脉造影。近年来随着临床检查设备的发展和图像处理技术提高,CT冠状动脉成像广泛开展,心肌桥的检出率明显提高,心肌桥对冠状动脉血流的影响及与粥样斑块的关系得到重视[2]。本文通过回顾性分析近年本院CT冠状动脉检查资料,分析心肌桥合并粥样斑块的特点。1资料与方法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心肌桥是一种冠状动脉的先天性解剖变异,正常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深面的冠状动脉在心肌内走行时,形成心肌桥。心肌桥是一种良性病变,但也可引起心肌缺血、急性冠脉综合征、猝死等严重并发症。2004年1月~2010年12月,我院行心肌桥手术治疗24例患者,经精心护理,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心肌桥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海生  王海燕 《新医学》2009,40(5):334-336
心肌桥是一种先天性冠状动脉发育畸形,冠状动脉造影普及之前很难诊断,多在尸检中被发现。现有诸多报道指出,心肌桥可引起心肌缺血、ACS、冠状动脉痉挛、室间隔穿孔、严重的心律失常、运动诱发的房室传导阻滞、一过性的心室功能下降、心肌顿抑甚至猝死。新技术如血管内超声和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等揭示了心肌桥的解剖学特点和病理生理机制。其治疗包括药物、手术和支架植入等。  相似文献   

14.
心肌桥(myocardial bridge,MB)指在冠状动脉发育过程中,原始小梁动脉网外移失败,动脉某一节段被浅层心肌覆盖,覆盖该段动脉的心肌纤维则称为心肌桥,而被肌桥覆盖的血管则称为壁冠状动脉  相似文献   

15.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估心肌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运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描述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情况,探讨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关系。方法分析611例行冠状动脉CTA扫描病人,对心肌桥长度、厚度,壁冠状动脉在舒张期受压及其伴随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进行评估。分析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与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相关性。并按心肌桥存在与否进行分组配对,比较有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无心肌桥组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结果611例病人中173例发现心肌桥(28.3%)。左前降发生率最高(122/173)。舒张中期壁冠状动脉重度受压者心肌桥厚度与无或轻度受压心肌桥厚度存在显著差异性(P=0.016)。壁冠状动脉受压情况与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所致狭窄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842,P=0.002)。邻近心肌桥段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与单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7)。结论心肌桥厚度与壁冠状动脉舒张期受压程度及邻近冠状动脉斑块形成相关;心肌桥可能是评估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冠脉造影中心肌桥的检出率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显示冠状动脉管腔收缩期狭窄判定心肌桥,并根据收缩期狭窄程度分为3级。 结果 14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中共检出心肌桥10例,检出率2.2%,全部位于左前降支。2例在心肌桥近端有粥样硬化病变,管腔固定狭窄达70%以上,置入支架。其他有症状病例经药物治疗,临床症状消失。 结论 冠状动脉造影时收缩期狭窄是判定心肌桥的惟一依据,心肌桥可导致缺血性心脏事件,对有缺血症状者应予适当治疗。  相似文献   

17.
正常冠状动脉主干及其分支行走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内或心外膜的深面,而有部分冠状动脉全部或部分被浅层心肌掩盖,在心肌内行走一段距离后又浅露出心肌表面,被心肌掩盖的动脉段称壁性冠状动脉或隧道型冠状动脉,掩盖动脉的心肌称作心肌桥.心肌桥能造成对冠状动脉的机械压迫导致严重的心肌缺血事件,可以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肥厚并存,常被误诊为冠心病与肥厚性心肌病.本文旨在结合临床所见的12例心肌桥病人的特征及治疗现状加以阐述,以引起对该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朱海东 《浙江临床医学》2007,9(9):1278-1279
覆盖在心肌表面冠状动脉上的心肌束称为心肌桥(my.oeardialbridge),位于心肌桥下的冠状动脉称为壁冠状动脉(删脚coronaryartery)。这种冠状动脉特殊的走行变异致使心脏收缩期该段冠状动脉受到挤压而出现管腔狭窄甚至闭塞,引起心绞痛、心率失常、心肌梗死,严重时可导致猝死。长期以来对心肌桥的诊断主要依靠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本研究利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并与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对照,旨探讨多层螺旋CT对心肌桥诊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冠状动脉及其分支正常情况下主要走行于心外膜下脂肪组织或心外膜的深面,有时部分被心肌纤维束覆盖,该纤维束称为心肌桥。心肌桥患者有多种临床表现,部分可表现为心肌梗死,易误诊。现报道疑似心肌梗死的心肌桥病变1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评价心肌桥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病变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767例疑冠心病患者进行双源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计算心肌桥的发生率,测量心肌桥长度、深度、确切的部位及合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改变。比较单纯心肌桥组与合并冠状动脉硬化组之间的关系。结果:767例中,发现心肌桥-壁冠状动脉401例(52.3%),左前降支是最常见的部位(344/401),左前降支心肌桥组和无心肌桥组近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比较,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01),其中轻度P<0.0001,中度P<0.02,重度P<0.0001。左前降支心肌桥近侧狭窄与心肌桥的厚度有关,与长度无关。结论:心肌桥近侧冠状动脉硬化发生率高,表明心肌桥是冠状动脉病变解剖学上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