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究低剂量64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MSCTV)在诊断盆腔、下肢静脉血栓上的应用效果。方法对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青浦分院收治的80例疑似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患者行低剂量64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结果进行比较。结果经MSCTV检查,共有61例存在不同部位、不同程度的盆腔、下肢静脉血栓、部位和范围清晰明确。MSCTV检查在不同部位的图像质量评分明显优于DSA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SCTV在诊断盆腔及下肢静脉血栓上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阳性、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5.31%、100.00%、100.00%和84.21%。结论低剂量64层螺旋CT直接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情况以及病变血管周围的解剖结构,具有成像清晰、快速准确和无创伤性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数字平板DSA在下肢静脉跟踪造影诊断下肢静脉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6例(232侧肢体)行数字平板DSA下肢静脉跟踪造影的表现。结果:正常下肢静脉造影26侧肢体(11.2%),深静脉血栓形成72侧(31.0%),动脉压迫致使髂静脉回流受阻58侧(25%),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29侧(12.5%),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32侧(13.8%),静脉瘤样改变15侧(6.5%)。结论:采用数字平板DSA进行下肢静脉造影能够清晰显示下肢静脉病变,对于诊断下肢静脉疾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与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曲张的病例采用下肢静脉造影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下肢静脉曲张患者32例,均为我院外科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均就应用下肢静脉造影后诊断深静脉瓣膜返流情况进行分析.结果: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在造影后均准确反映下肢静脉曲张疾病的诊断情况,全部患者经下肢静脉造影确定返流0级11条,占34%;1级返流9条,占29%;2级返流5条,占16%;3级返流3条,占9%;4级返流3条,占9%.其中单纯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15条,占47%;髂静脉受压7条,占22%;合并深静脉瓣膜功能不全9条,占28%.结论: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应用下肢静脉造影,诊断结果利于为临床手术针对性治疗提供参考,可显著缩短病程,保障临床安全,在减缓病症上具非常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64层螺旋CT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造影)用于诊断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2012年5月至2014年6月来我院就诊的下肢动脉狭窄闭塞性疾病疑似患者130例,并对所有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与DSA造影检查,观测两种检查手段的效果差异。结果 64层螺旋CT检查结果正确率接近DSA造影,且前者造成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较低,分别经t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64层螺旋CT检查的临床效果优于DSA造影,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 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 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 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洽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对肺动脉栓塞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2005年10月至2007年12月采用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诊断肺动脉栓塞共14例,采用1.5mm准直,0.75—1.00mm重建层厚扫描并进行三维重建和多平面重建。结果应用16排螺旋CT扫描对肺动脉干、肺叶动脉、肺段动脉、亚段肺动脉显示良好,16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显示受累肺动脉166支,其直接征象为肺动脉内充盈缺损,包括中心型、锐角附壁型(本组无此型)、钝角附壁型、完全闭塞型。均为急性肺栓塞。间接征象包括肺梗死、肺少血征、胸腔积液等。结论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能清楚显示肺动脉栓塞的直接征象及间接征象。1.5mm准直薄层扫描完全能满足临床对肺动脉栓塞的诊断和治疗的需求。多排螺旋CT肺血管造影与心胸联合造影及下肢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有助于肺动脉栓塞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传统静脉尿路造影与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的临床应用比较。方法:选择2019年11月~2020年12月本院接收治疗的存在泌尿系统疾病的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给予传统静脉尿路造影和多排螺旋CT泌尿系造影,比较泌尿系疾病类型、不同的造影检查诊断的准确率和两种尿路显影方法结果。结果:由临床综合诊断的96例,其中泌尿系结石患者检出45例,占比为46.88%;肾结石患者检出26例,占比为27.08%;输尿管结石患者检出15例,占比为15.63%;膀胱结石患者检出1例,占比为1.04%;肿瘤患者检出4例,占比为4.17%;感染性病变患者检出3例,占比为3.13%;泌尿系畸形患者检出2例,占比为2.08%,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方法(P<0.05),多排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方法的双侧肾盏、肾盂、输尿管上段发育显影评分明显高于传统的静脉尿路造影检查方法(P<0.05)。结论: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检查对鉴别泌尿系疾病的类型和泌尿系相关疾病的诊断更具有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疾病中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方法 对21例临床怀疑上肢动脉及静脉阻塞性疾病的患者行多层螺旋CT扫描,采集到的原始图像重建1.25 mm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并与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对照,分析多层螺旋CT在诊断上肢血管疾病中的灵敏度及准确度.结果 18例上肢中CT血管成像有3例右侧肱动脉闭塞,7例锁骨下动脉狭窄,2例左侧腋动脉瘤,2例前臀动静脉瘘,4例未见明显异常,CT静脉成像中3例多发静脉石;其中18例同时进行DSA检查,2例未见明显异常,CT血管成像敏感度为87.5%(14/16),准确度为88.9%(16/18).结论 多层螺旋CT在上肢血管造影是上肢动脉病变的一种新的无创伤检查方法,诊断上肢血管疾病的灵敏度较高,比DSA方便,快捷,可作为血管造影筛选及替代DSA方法.  相似文献   

9.
赵连松 《医疗装备》2019,(23):34-35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脑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2月天津市武清区人民医院收治的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及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以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分析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手术结果显示,70例疑似脑动脉瘤患者中,脑血管瘤40例,非脑血管瘤30例。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脑血管瘤的准确度、灵敏度、阳性预测值、特异度及阴性预测值与DSA诊断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64排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有效诊断脑动脉瘤,且属于无创操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比较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在下肢深静脉造影中的显示率,分析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时显影不良的原因,探讨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常规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结果深静脉显影不良的原因。对47例患者采用了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对比分析常规法与综合改良法下肢深静脉造影的深静脉显示率。结果造影结果显示,常规单纯束扎法进行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60.7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37.97%;在综合改良法顺行造影中,深静脉显示率为86%,髂静脉图像优质率为64%;两种方法造影结果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多种改良法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有助于下肢深静脉显示。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术中经大隐静脉行下肢深静脉逆行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术中自大隐静脉主干置放造影导管,先行髂静脉顺行造影,后短时阻断股静脉,缓慢推注碘佛醇造影剂,透视下观察深静脉瓣膜开放及造影剂逆流程度,深静脉瓣膜功能判定参照Kistner分级标准。结果:本组171例患者中,Kistner逆流分级:0级35例(20.5%),Ⅰ级33例(19.3%),Ⅱ级59例(34.5%),Ⅲ级30例(17.5%),Ⅳ级14例(8.2%)。临床分级:轻度38例,中度82例,重度51例。合并股总静脉狭窄2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7例。结论:术中逆行造影能更客观显示深静脉瓣膜功能,造影显示的逆流程度与静脉曲张病变的轻重程度不呈正比。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比经导管溶栓与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造影明确诊断的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采用经导管溶栓治疗的患者为A组(30例),采用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的患者为B组(30例)。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患肢消肿率、深静脉通畅度等。结果两组均成功完成溶栓治疗。患肢消肿率A组为(82.39%±16.28%),B组为(62.58%±18.87%);静脉通畅度A组为(62.18%±18.39%), B组为(39.28%±23.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导管溶栓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较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疗效好,可部分取代经患肢足背静脉顺行溶栓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裹压迫下肢曲张静脉后行下肢静脉造影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66例重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先后使用止血带柬扎踝上浅静脉和弹性绷带包裹压迫下肢浅静脉曲张部位,再进行顺行性下肢深静脉的造影。结果造影结果显示,使用止血带束扎浅静脉后进行顺行造影中,52例深静脉显示欠佳;再使用弹性绷带包裹压迫后顺行造影,深静脉显影清晰40例,深静脉显示欠佳12例。结论在重度下肢静脉曲张患者中,使用弹性绷带加压包裹压迫下肢曲张静脉部位后进行下肢顺行静脉造影,有助于下肢深静脉显示。  相似文献   

14.
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33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的临床价值和疗效。方法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采用左髂静脉球囊扩张及支架置入术治疗,其中左下肢静脉曲张伴肿胀29例,左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1例。术中采用球囊直径10—12mm,直径12~14mm巴德自膨式支架。5例合并左下肢静脉曲张及溃疡者二期手术治疗。结果33例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患者术前均经左下肢深静脉造影证实。无死亡病例,无穿刺部位血肿等并发症。随访3~30个月,随访率100%(33/33)。下肢肿胀消退2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和左下肢顺行造影显示支架通畅,无支架闭塞和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病例。结论腔内疗法治疗髂静脉受压综合征是安全、有效并且是首选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分析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主要致病因素。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4年12月在解放军总医院放射诊断科行肺动脉CTA检查确诊为肺栓塞的患者289例,根据年龄将患者分为12~18岁、19~35岁、36~59岁、≥60岁4组。分析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的年龄分布特点、危险因素、伴随疾病与预后,对不同年龄患者临床资料进行详细对比分析。结果不同年龄患者肺栓塞形成的主要致病因素不同。12~18岁组患者8例,其中下肢深静脉血栓(DVT)8例,免疫性疾病5例,既往肺栓塞复发2例;19~35岁组患者45例,其中3月内手术、创伤22例,下肢DVT 11例,既往肺栓塞复发7例;36~59岁组患者141例,其中下肢DVT 85例,3月内手术、创伤36例,恶性肿瘤26例;≥60岁组患者95例,其中3月内手术、创伤36例,下肢DVT 24例,恶性肿瘤17例等。结论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主要致病因素有差异,应根据主要致病与危险因素对不同年龄肺栓塞患者进行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脑血管病变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60例疑似脑病变患者的l临床资料,对其进行MSCTA检查,将获得原始数据图像传送到工作站上行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M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图像后处理重建,分析其病变情况。并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为金标准,分析其诊断率。结果:MSCTA能够较清楚的显示颅内血管情况,动脉狭窄有22例,动静脉畸形18例,动脉瘤12例,无异常8例。MSCTA诊断结果与DSA一致。结论:MSCTA是一种安全、快速、无创的脑血管病变的检查方法,准确性较高,可作为首选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第二代双源CT一次性造影在肺栓塞(PE)与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DVT)联合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共185例临床疑诊PE的患者进行了双源CT肺动脉造影和深静脉造影联合成像检查。肺动脉扫描采用单能量大螺距采集模式,髂股静脉扫描采用双能量技术。结果185例中28例(15.14%)患者同时患有PE及DVT,8例(4.32%)患者仅有PE而没有DVT,7例(3.78%)患者仅有DVT而没有PE。PE的直接征象表现为肺动脉管腔内大小不等、形态多样的充盈缺损和管腔完全阻塞影像。DVT表现为管腔中央类圆形、长条形不均匀低密度性充盈缺损。结论双源CT一次性联合成像在肺栓塞与髂股深静脉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价值,适用于伴有下肢静脉循环障碍的可疑肺栓塞患者。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下肢静脉步进DS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较常规分段DSA的优势。方法将98例需行下肢静脉造影的患肢随机分成两组,研究组49例行步进式DSA,对照组49例行常规分段DSA,并对两组造影影像质量、对比剂的平均用量、平均辐射剂量和平均检查时间进行评价。结果研究组对比剂使用总量较对照组下降33.33%,并且研究组髂静脉和下腔静脉显示清楚率较对照组分别提高了22.44%和67.34%,研究组均术出现因对比剂滞留而出现伪影;研究组平均辐射剂培较对照组下降54.91%,平均检查时间较对照组下降了65.45%。结论下肢静脉步进DSA较常规分段DSA在对比剂用最,检查时间,辐射剂量和髂静脉和下腔静脉的显示方面存在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