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分析肝脏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表现,探讨其对原发性肝癌、肝转移瘤、肝血管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的意义。方法:经临床证实25例,均作螺旋CT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及部分平衡期和延迟期扫描,并分析螺旋CT多期扫描表现。结果:原发性肝癌动脉期明显强化而肝脏无强化,形成鲜明的对比,门脉期呈相对低密度或恢复到平扫时表现。肝血管瘤CT特征为动脉期呈边缘性环状、结节样强化,门脉期病灶边缘强化向中心强化并充满病灶呈高密度,平衡期呈等密度或低密度肝转移瘤表现多样化,周边强化或不均匀强化或不强化。结论:螺旋CT双期或三期扫描已作为对肝脏占位性病变的主要检查方法,并作为常规。  相似文献   

2.
3.
目的评价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在显示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强化形式、特征及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53例由病理证实的肝脏占位性病变患者,包括27例原发性肝癌,10例肝转移瘤,3例肝胆管细胞癌,5例肝脓肿,以及8例肝血管瘤,均经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对所有患者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单排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不仅显示了不同肝脏病变的强化形式与特征,而且对良恶性病变的鉴别有重要意义。例如,原发性肝癌于动脉期大部分为不均匀强化或边缘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呈低密度。肝转移瘤于动脉期边缘呈环形强化或不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大部分表现“牛眼征”。肝脓肿于动脉期病灶边缘呈宽带状强化,于门静脉期与延迟期表现为典型“双环征”。结论螺旋CT三期动态扫描对鉴别肝脏良恶性占位性病变起重要作用,且可作为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4.
5.
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在胰腺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59,自引:0,他引:59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技术及其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正常人60例及胰腺癌44例分两组行螺旋CT双期扫描:A组40例,分动脉期和门动脉期(注射对比剂后20s和60s)扫描;B组64例,分胰腺期和肝脏期(注射对比剂后35s和70s)扫描。分别测定各期胰腺、病灶及胰周大血管的CT值,计算胰腺期及肝脏期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并行统计学处理,对扫描时相的比较采用方差分析及q检验处理,对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采用x^2检验分析。结果:正常组,胰腺在胰腺期的增强值高于其他3期(F=13.45,P<0.0001)胰周大血管在胰腺期显示良好。胰周小静脉的显示率,胰腺期优于肝脏期(x^2=4.44,12.38,4.81,P<0.05);异常组,胰腺与病灶的增强差值,胰腺期明显大于其他3期(F=14.90,P<0.0001),发现小胰腺癌4例。胰周大血管受侵者占不可切除性肿瘤的54%(19/35),胰周小静脉迂曲扩张者占42%(10/42)。肝转移灶占37%(13/35)。结论:胰腺螺旋CT双期扫描宜分为胰腺期和肝脏期,该技术在胰腺癌的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螺旋CT双期扫描在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目的 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细胞癌的诊断价值一方法采用西门子Somatom Balanrr高速螺旋CT扫描机,对37例肝细胞癌患者进行螺旋CT双期扫描,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全盱平扫后,分别于开始注射造影剂后25s.60s行伞肝螺旋CT动脉、门静脉双期扫描、将螺旋CT扫描结果与普通CT扫描进行对照一其中男26例,女11例。年龄37岁~75岁,平均57.8岁。结果 37例中,动脉期肿瘤明显强化31例、轻度强化6例,动-静脉瘘5例。门静脉期,肿瘤全部呈低密度门静脉瘤栓11例。结论 HCC螺旋CT动脉、门静脉双期增强扫描,病灶强化特征可反映其组织病理学改变的特点,诊断准确性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螺旋CT双期扫描对胰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经病理或肿瘤生化指标证实的胰腺癌的CT表现。双期扫描方法为动脉期(AP)延迟20—25s,门静脉期(PVP)延迟60—70s,以3ml/s团注造影剂100--150ml(2ml/kg)。结果:CT表现为胰腺内低密度肿块37例(88.1%),胰腺形态和轮廓改变32例(75.2%)。胰胆管扩张22例(52.4%),胰周血管侵犯20例(47.6%),胰周淋巴转移22例(52.4%)。胰周脏器侵犯12例(12/42,28.6%),肝转移9例(21.4%),腹膜种植5例(11.9%)。结论:螺旋CT双期扫描提高了胰腺癌的诊断准确性,也能准确显示胰腺癌周围血管的侵犯和脏器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11.
12.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目的 研究螺旋CT胰腺期、门脉期双期增强扫描在小胰腺癌早期诊断和正确分期中的作用。方法 对14例小胰腺癌患者行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扫描延迟时间分别为30s和65s,对比剂用量100ml,注射速度3ml/s。观察并比较正常胰腺及肿瘤在两期的增强情况。根据CT征象对肿瘤可切除性进行评价,并与手术结果比较。结果 肿瘤-胰腺对比胰腺期和门脉期分别为(47.08±20.39)HU和(28.77±16.23)HU(t=2.533,P<0.01)。14例肿瘤中,术前认为可以切除11例,术中切除9例。结论 螺旋CT双期增强扫描能更清晰地显示小胰腺癌,胰腺期肿瘤-胰腺对比较门脉期更显著,有利于小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可切除性的判断。  相似文献   

13.
14.
随着螺旋CT成像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扫描对腹部及腹膜后等疾病的显示,特别是对肝脏等实质部分的显示,是传统X线摄影所不及的。肝脏螺旋CT检查技术已经日益成为肝癌等肝脏占位性病变的常规检查方法,如何提高螺旋CT扫描的图像质量以满足临床诊断是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笔者通过实践,对如何合理地优化扫描参数,得到高质量的图像有一些经验体会,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5.
螺旋CT双期扫描对肝迷走动脉的显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肝迷走供血动脉规律及其对外科手术和肝肿瘤介入治疗的意义。材料与方法:200例成人行中上腹螺旋CT双期扫描,观察肝脏供血动脉的起源及走行,并将不同类型肝迷走动脉加以统计分析。结果:200例成人中31例出现迷走血管。肝左、肝右动脉起自腹腔干9例,肝总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6例;迷走肝右动脉起自肠系膜上动脉4例,迷走肝左动脉起自胃左动脉4例,肠系膜上动脉2例,胃右动脉1例;腹主动脉发现副肝左、副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应用多层螺旋CT进行平扫、动脉期、门脉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评价其诊断转移瘤的价值。材料和方法:30例肝转移瘤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平扫及双期全肝动态增强扫描,统计各期检出率,观察各期病灶的CT表现。结果:30例患者共发现病灶218个,平扫、动脉期及门脉期的病灶检出率分别为148/218(67.9%)、142/218(65.1%)、212/218(97.3%)。结论:双期螺旋CT在一定程度上利于肝转移瘤的检出和显示其特征,反映病灶的血供,有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8.
增强CT已成为肝脏检查的重要手段,近年来应用于临床的螺旋CT已被广泛接受并成功地应用于人体各部位的检查,螺旋CT扫描成像速度快,一次屏气(15-30s)既可完成全部扫描,可选择肝实质强化的峰值时期进行全肝扫描,从而有利于病灶的检出和定性。  相似文献   

19.
20.
肝肾间巨大占位性病变的CT定位诊断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经手术及病理、临床证实的肝肾间巨大占位性病变45例,从解剖角度探讨了肝脏、肾脏、肾上腺及后腹膜巨大占位性病变造成CT诊断上相互混淆的原因,指出了CT定位诊断的要点,讨论了CT定位诊断的准确性,并与US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