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与目的: 食管癌患者上纵隔和颈部淋巴结有较高的转移率,术后淋巴结转移复发是食管癌的重要死亡因素,因而食管癌,特别是胸中段食管癌的淋巴结清扫方式存在较大争议.本文比较胸中段食管癌淋巴结二野清扫术和三野清扫术,研究各淋巴结分组的转移情况,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评价这二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方法: 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手术治疗且病灶长度3~5 cm的胸中段食管癌96例,55例行Ivor-Lewis术合并二野淋巴结清扫术,41例行Akiyama术合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按照解剖部位标定淋巴结分组,收集术后病理资料,进行淋巴结分组、分区及总的转移率计算,用X2法进行两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比较;用t检验对淋巴结清除数、转移数和转移度均数进行比较.结果: 胸中段食管癌可以引起颈部、纵隔、胃周、腹腔于的同期和不同期的多组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的常见部位为锁骨上、贲门旁、中胸段食管旁、双侧喉返神经链.三野术发现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二野组,分别为70.7%比49.1%(X2=4.526,P=0.033),主要差别在于三野组发现有较高单发颈部淋巴结转移率24.3%以及有较高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三野组为26.8%,明显高于二野组的10.9%(X2=4.085,P=0.043);胸腹腔其他各组淋巴结的转移率差异无显著性.另外,三野组胸内左喉返神经链的淋巴结清扫数高于二野组,分别为1.0个和0.5个(F=5.771,P=0.04).没有发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相关的临床病理因素.结论: 胸中段食管癌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后阳性患者,无法确定因颈部淋巴结转移而导致的M分期,而二野淋巴结清扫阴性的患者不能除外颈部淋巴结和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因此在术前无法确定颈部和上纵隔淋巴结情况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腔镜下二野与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在食管癌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30例食管癌患者,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法,将230例患者分为二野组(n=120)和三野组(n=110).二野组接受全腔镜二野淋巴结清扫术,三野组接受全腔镜三野组淋巴结清扫术.比较两组患者淋巴结切除及转移情况、并发症发生率、1年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二野组平均每个患者淋巴结清扫数[(16.02±4.72)枚]显著低于三野组[(23.22 ±5.41)枚],二野组淋巴结转移率(59.2%)显著高于三野组(41.8%)(P<0.05).两组淋巴结转移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三野组喉返神经损伤、呼吸系统并发症、吻合口瘘及心血管并发症发生率均显著高于二野组(P<0.05).二野组患者1年生存率(83.3%)显著低于三野组(95.5%),二野组1年颈部淋巴结复发率和纵膈淋巴结复发率均明显高于三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腔镜下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有利于提高食管癌的根治性,且有效降低术后转移率和复发率,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值得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聂军  周波  王露 《实用癌症杂志》2017,(8):1267-1269
目的 研究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对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时间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接受手术治疗的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120例.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二野组和三野组,每组各60例,二野组患者行二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三野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比较2组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复发率、生存率和并发症.结果 三野组患者的淋巴结平均清扫枚数和淋巴结转移率高于二野组,颈淋巴结复发率低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纵膈淋巴结复发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1年生存率、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95.00%、83.33%、68.33%,明显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野组患者的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痿发生率高于二野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的呼吸系统并发症、心血管并发症和胸腔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可以更为彻底地清除老年胸中上段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降低局部复发率,提高生存率,但喉返神经损伤和吻合口瘘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4.
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和淋巴结清扫手术方式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Lu ZM  Zhang H  Wang MH  Cui DH  Yang YQ  Huang HZ 《癌症》2006,25(5):604-608
背景与目的:淋巴结转移强度包括淋巴结转移数量和淋巴结转移度。淋巴结转移度即术后病理证实的淋巴结转移数和切除淋巴结数的比值。这两个指标是评估食管癌分期和预后的重要指标。本研究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强度以及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因素,进而探讨淋巴结清扫术式。方法: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手术切除的120例食管鳞癌患者,术中按美国胸科协会(AST)Casson修订淋巴结分组清扫淋巴结。结果:120例胸段食管鳞癌清扫淋巴结2631个,平均每例22个。胸上段食管鳞癌向颈部转移的淋巴结转移度(20.9%)大于胸中段(12.9%)和胸下段食管癌(6.8%)(P<0.05)。胸下段淋巴结向腹部胃周转移淋巴结转移度(37.5%)大于胸中段(17.5%)和胸上段食管癌(7.1%)(P<0.05)。隆突淋巴结转移以中段多见。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与淋巴结转移强度显著相关(P<0.05),食管癌病变长度与转移强度不相关(P>0.05)。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后生存时间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P<0.05)。结论:食管癌术中应注意淋巴结转移强度高的区域淋巴结清扫。食管癌浸润深度、食管癌分化、食管环壁生长程度是影响淋巴结转移强度的重要因素。在胸段食管癌淋巴清扫手术中,经右胸三野淋巴结清扫明显优于经左胸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5.
李杰 《现代肿瘤医学》2014,(10):2357-2358
目的:探讨临床不同入路及二野淋巴结清扫术在食管癌切除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128例食管癌,分为Ivor-Lewis手术组(68例)和左胸手术组(60例),对比两组胸腔、腹部淋巴结清扫数量、术后并发症及1、3、5年存活率。结果:左胸组上纵隔淋巴结转移和右侧气管旁三角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低于Ivor-Lewis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下纵隔和腹部区淋巴结转移率及并发症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1、3年生存率两组无明显差异(P>0.05),5年生存率Ivor-Lewis组明显高于左胸组(P<0.05)。结论:Ivor-Lewis术式二野清扫的转移淋巴结及术后5年存活率均优于左胸入路术式。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淋巴结清扫方式。方法回顾分析漳州市医院2010年4月至2012年7月手术治疗的328例胸段食管鳞癌的临床病理资料,探讨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结果全组328例共清扫淋巴结9 937枚,平均30.3枚/例。共437枚、153例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46.65%;其中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18.30%,10.46%喉返神经旁淋巴结为唯一转移部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与肿瘤部位、长度、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明显相关。胸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方向主要向上纵隔及下颈部;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均可发生淋巴结转移;胸下段食管癌主要向腹腔、中下纵隔转移。结论食管上段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高,应行三野淋巴结清扫;下段食管癌清扫重点在腹腔、中下纵隔;中段鳞癌应提倡进行个体化清扫和适度清扫;分化程度差,浸润程度深的病例应适当扩大清扫范围。胸段食管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率高,均应行喉返神经旁淋巴结清扫。  相似文献   

7.
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度及合理清扫范围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本研究通过分析胸中段食管鳞癌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淋巴结转移度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合理的淋巴结清扫范围.方法:对129例经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的胸中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56.6%,总淋巴结转移度(阳性淋巴结数/清扫淋巴结总数,LMR)为11.3%,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为43.4%.最常见的淋巴结受累区域为食管旁、右喉返神经旁、贲门及胃左血管旁、隆突下.影响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为肿瘤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肿瘤长度.无淋巴结转移组、淋巴结转移度≤20%组和淋巴结转移度>20%组患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50.4%、31.0%和6.8%,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淋巴结转移度是判断食管癌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胸中段食管癌应该常规行包括双侧上纵隔的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8.
修乘波  吴刚  孙培春 《癌症进展》2018,16(7):884-886,896
目的 探讨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对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效果及淋巴结清扫的影响.方法 选择88例胃癌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44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联合D2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研究组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注射,对照组不应用纳米活性炭混悬液.比较两组淋巴结清扫情况、术后肿瘤复发率、淋巴结转移率、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共清扫1257枚淋巴结,研究组共清除1730枚淋巴结,其中1007枚黑染淋巴结,黑染率为58.21%.研究组清扫平均淋巴结数和平均微小淋巴结数均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为(3.47±3.41)枚,研究组平均淋巴结转移数目为(7.52±4.93)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4.88%(187/1257),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9.13%(331/1730),黑染淋巴结转移率为23.14%(233/1007),研究组淋巴结转移率与黑染淋巴结转移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转移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肿瘤复发率与死亡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中未出现与纳米活性炭相关的不良反应;对照组和研究组术后肺部感染、切口感染、肠梗阻、胃瘫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前应用纳米活性炭安全性较高,能有效提高总淋巴结、微小淋巴结以及转移淋巴结清扫数目,降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淋巴结的清除难度,利于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张秀玲 《实用癌症杂志》2017,(11):1873-1875
目的 探讨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治疗早期子宫内膜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取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62例作为研究对象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淋巴结清扫范围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盆腔淋巴结清扫)及B组(盆腔淋巴结清扫+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性激素水平、复发转移率及1年生存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B组患者手术时间长于A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多于A组(P<0.05),但2组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组手术前孕激素及雌激素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手术后2组孕激素水平明显上升,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以B组变化幅度更为显著(P<0.05).A组患者复发转移率明显高于B组(P<0.05);B组患者1年生存率略高于A组,但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A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B组,但差异不明显(P>0.05).结论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有利于淋巴结全面清扫,可刺激性激素水平改善,能有效降低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复发转移率,安全性尚可.  相似文献   

10.
舌体鳞癌颈淋巴结阴性患者的颈部治疗策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舌体鳞癌N0患者颈部淋巴结治疗方法,以减少临床上的失误或过度治疗.方法对1985至2002年间165例舌体鳞癌N0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对部分T1、T2及T3期患者切除原发灶,进行颈部观察;其余T2期以上患者或无法随访的T1期者采取选择性颈淋巴清扫,全部病例术后随访3年以上.各组间的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 120例行选择性颈淋巴清扫术(END),33例术后病理证实淋巴结转移,45例单纯原发灶切除病例中9例出现颈淋巴转移.淋巴结隐匿性总转移率为25.5%,并随临床T分期的增高而增高.观察组总体颈部失控死亡率(20.0%)与END组(5.0%)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T1期观察组和END组的颈部失控死亡率分别为7.7%和4.0%,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将T2、T3期作为中期病变合并,观察组(70.0%)和END组(0)差异有显著性(P<0.001).结论舌体鳞癌颈部隐匿性淋巴结转移率随临床T分期的增高而增高,对T2期以上N0舌体鳞癌患者应考虑行选择性颈清扫术,以提高其颈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对T1N0患者,如能够严密随访,可考虑单纯局部切除原发灶,以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1.
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食管癌切除术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切除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的手术疗效及临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 1987年6月至2007年12月间,对1690例中下段及上段食管癌患者分别采用Ivor-Lewis术式和Akiyama术式进行现代淋巴结清扫治疗,总结胸腹二野淋巴结转移的发生率以及患者术后1、3、5和10年的生存率.结果 全组患者中,有淋巴结转移713例,转移率为42.2%(713/1690).胸部淋巴结转移665例,占39.3%(665/1690),其中有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转移349例,占20.7%;后上纵隔淋巴结转移444例,占26.3%;下纵隔淋巴结转移307例,占18.2%.腹部淋巴结转移339例,占20.1%.全组患者术后有278例发生312例次各种并发症,并发症的发生率为16.4%(278/1690),其中以肺部并发症为主,共136例次,占43.6%.全组患者的手术死亡率为0.2%.全组患者术后1、3、5和10年生存率分别为88.2%(1388/1574)、63.5%(868/1367)、54.8%(705/1287)和30.8%(232/754).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76.2%(448/588),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5年生存率为36.8%(257/699).结论 食管癌切除采用Ivor-Lewis和Akiyama术式可良好地显露胸腹二野,淋巴结清扫彻底,特别是对后上纵隔喉返神经旁、右胸顶气管旁三角区淋巴结的清扫尤为便利.对有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施行现代二野淋巴结清扫十分必要,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术后5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手术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及预后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行开胸或胸腔镜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48例,并随机分为对照组(74例)和实验组(74例)。通过对比研究2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以及术后胸腔引流量的关系。结果2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方面比较,差异具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术后胸腔第1天引流量、术后胸腔总引流量、术后带管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上没有明显差异( P>0.05)。实验组清扫淋巴结总数多于对照组,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2组淋巴结转移率以及转移度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复发率为7.69%,相比于对照组术后肿瘤复发率10.2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肿瘤的转移率为11.54%,相对于对照组肿瘤转移率16.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实验组患者在术后死亡率上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小细胞肺癌手术的淋巴结清扫数目与术后胸腔引流量无明确的相关性,但淋巴结清扫数目关系到患者的肿瘤转移和复发,对患者的预后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行腔镜食管癌切除患者4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3例.观察组术前2 h胃镜下注射纳米炭淋巴结示踪剂;对照组不给示踪剂,对比两组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黑染率及术后6个月内并发症.结果:观察组平均清扫淋巴结数、<5 mm淋巴结及其转移明显高于对照组;淋巴结清扫时间和平均最小淋巴结直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淋巴结黑染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黑染淋巴结的转移度明显高于非黑染者(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喉返神经损伤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纳米炭示踪剂在腔镜食管癌根治术中有助于淋巴检出、缩短检出时间、提高转移淋巴结检出度,以及小淋巴结的检出,降低术中喉返神经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左胸后外侧路径手术和Ivor-Lewis手术治疗胸中段食管癌的疗效。方法选择210例胸中段食管癌患者,根据手术路径的不同分为左胸切口组(75例)和Ivor-Lewis组(1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等。结果 Ivor-Lewis组淋巴结阳性率为(4.99±1.08)%,与左胸切口组的(5.24±1.21)%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胸切口组手术时间和住院天数短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术中出血量少于Ivor-Lewi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vor-Lewis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2.96%,与左胸切口组(20.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种手术方法各有优点和弊端,临床工作中应综合考虑肿瘤的大小、位置、扩散程度及患者的承受能力,决定最佳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分析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对乳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淋巴结清扫术治疗,治疗组则给予患者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比较分析2组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量、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住院时间等,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随访情况。结果治疗组患者的出血量以及术后引流量显著低于对照组,而手术时间则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的淋巴结清扫数目和住院时间优于对照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4%,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7.7%,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随访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瘢痕面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而复发、转移等情况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相较于常规淋巴结清扫术,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LCA)对淋巴结清除术及肠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回顾性选择了2010年2月至2013年12月我院95例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其中保留LCA 47例(研究组),不保留LCA 48例(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预防性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中淋巴结清扫情况(肠系膜根部淋巴结清扫数、阳性淋巴结检出率)、术后肠道功能恢复情况(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排便时间、腹胀腹痛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和肿瘤复发转移、5年死亡率、无肿瘤进展(PFS)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转开腹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回肠造口比例、游离脾曲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术中淋巴结清扫数目、阳性淋巴结检出率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首次排气时间无显著差异性(P>0.05),但研究组首次排便时间、腹痛腹胀持续时间、住院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0.00% vs 10.42%,P<0.05),切口感染、尿潴留、性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P>0.05)。研究组患者肿瘤复发率、转移率、5年死亡率、无进展生存率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LCA可提供吻合口良好血供,避免术中回肠造口、游离脾曲术,促进术后肠功能恢复,对淋巴结清扫术无影响,不增加肿瘤复发和转移的风险  相似文献   

17.
王亚玲  张艺  陈珏  欧阳振波  张秋实 《癌症进展》2016,14(12):1268-1270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治疗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其安全性。方法选取子宫内膜癌患者9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45例,其中观察组患者行腹腔镜下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开腹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恢复情况、术中或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随访。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淋巴结数增多,出血量降低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均缩短,腹主动脉旁淋巴结切除时间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者术后淋巴囊肿、尿潴留、切口裂开、肺动脉栓塞、深静脉血栓及腔静脉损伤的发生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清扫术应用于子宫内膜癌的治疗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